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若你想在1-2年变强,方法很简单:20%的时间刻意大量学习理论,一年顶十年;80%的时间全部用来行动
2025-11-13

前两天有个读者给我留言,说他这一年听了好多课,买了好多书,每天都在学习,感觉自己懂了很多道理,但现实是工作上还是老样子,能力也没啥长进。他特别困惑,问我是不是自己学习方法不对。

看到这条留言的时候,我突然想起疫情那会儿,有个做HR的朋友发了条朋友圈,说有些人可以特别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懂,我从来没做过"。

他当时面试了一个小姑娘,之前做外贸的,想转行做互联网市场推广。简历写得挺好看的,但电话一聊,问到市场推广相关的问题,她啥都答不上来,就一直说我不懂,我从来没做过。

我朋友跟我说,这姑娘肯定成长特别慢,因为她的知识和认知基本只来自工作经验,除了工作本身,很少有其他的学习。这样的人,十年可能也就积累了十年的经验,没什么质的飞跃。

但反过来想,有些人确实通过大量学习理论,成长速度特别快。

说起这个我想起来,前几年有个九零后叫李叫兽,记不太清具体是哪一年了,反正挺年轻的。他在一个什么平台讲过课,讲消费者需求的,据说有一百多万人次看过,很多在广告公司干了十来年的老员工都觉得讲得好。

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哪来那么多经验呢?有人就问他这个问题。他的回答特别简单,说自己就是相信理论的力量,把营销需求部分的重要理论反复研究思考,形成了自己的洞察。

这个答案听起来挺简单的,但做起来其实很难。很多人在一个领域干了十年,可能就是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积累经验,很少有人会这样系统地去学习理论,反复研究。

所以理论学习真的很重要,想要成长得快,不能只靠实践积累经验,还要刻意去学习理论。但这里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很多人学了理论之后,就停在那儿了,没有下一步了。

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人。每天看各种干货文章,听各种课程,线上课线下课都去听,每次听完都特别激动,觉得讲得太好了,自己全明白了。但回到现实,啥也没变,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很多人太沉浸在学习的快感里了,忘了去行动。刷认知这个词这两年特别流行,因为刷认知很容易让人觉得自己每天都在变聪明,这种感觉太好了,容易上瘾。

我一直提醒自己,少用学到了什么来安慰自己,多用真实的结果来检验自己。比如学写作,听写作课肯定重要,不听你没有科学的方法。但听完之后的行动更重要。

标题技巧有几个,故事结构有几种,学会很容易,只要脑子正常都能明白。关键是你能不能拿着这些技巧去拆解一百个标题,能不能在写每个标题的时候反复想怎么用上这些技巧,能不能不停地去拆解故事、仿写故事。

忘了前面说没说,其实学任何东西都是这样,不实践不出真知。你听了那么多写作课,有没有写过十万字?学了那么多公众号玩法,有没有自己注册一个?看了那么多吉他教程,有没有练过一百个小时?

很多人都停留在"我懂了"这个阶段,但"懂了"和"会做"之间,隔着十万八千里。

对了,有个做动画的导演,好像叫饺子吧,就是拍《哪吒》那个。他当年学三维动画软件的时候,学了半年左右,把软件的几大模块大概摸了一遍之后,就趁着寒假做了个短片,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践中。

这个方法特别好。学一段时间理论,马上就去做点什么,把零零散散的知识整合起来。而不是一直学一直学,学个几年都没动手做过东西。

说到这儿,我想起一个朋友的事。他做滑板文化品牌的,工作室经营了好几年吧,记不太清了,反正一直不温不火的,每个月基本就是收支平衡。后来他还找了份工作,边上班边搞品牌。

有一天他来找我聊天,说他觉得自己这个品牌大有可为,只要一直这样做下去,五到十年之后肯定能成为很牛的品牌。

我当时就跟他说了实话。我说你这么说我完全不信。你已经做了好几年了,有多少变化?你总说五年后十年后会怎样,但那不是第四年的最后一天突然变化的吧,是一年一年积累的。那我问你,明年会比今年好多少?

他想了想说,感觉明年也不会比今年好多少,毕竟时间、人力、资金投入都差不多。

我说对啊,那这些变量都不会有大的改变,它怎么就能突然牛逼起来了呢?你现在淘宝店就那几个产品,转化率肯定很低,你也没资金扩充产品,流量也没变大,它凭什么就能突然发达?最可能的结果就是,一个月一个月过去,还是老样子。

他听完沉默了一会儿,说自己确实太容易幻想了。

这种现象真的到处都是。很多人每天就那样按部就班地工作,并没有多努力地去精进能力,但心里还是会觉得,再过两年我就能跳槽找个高薪工作了。或者有人练吉他,每天也就练那么一小会儿,根本吃不了苦,一有事就不练了,但还是会想,再过几年我就能弹得很牛逼了。

扯远了,说回来。

现实是,时间流逝,你还是你,不会自动变牛逼。你想要在未来得到什么,就要认真规划行动,从今天开始一步步靠近它。如果你不去做,三年后你还是三年前的样子。

所以说,认知升级固然重要,但把认知实践出来更难。这就是为什么评论家永远比行动家显得更聪明。

我做公司这些年,经常有人跟我聊天,什么都能聊,什么趋势啊机会啊,要不要做什么什么项目。其实这些大家心里都明白,同行也都明白,但为什么真正去做的人少呢?

因为现实太复杂了。就说招个靠谱的编辑吧,可能就得花两个月,再培养两个月。

为什么实践总是这么难?因为实践面对的是现实世界,现实永远是最复杂的。

比如说优秀的新媒体编辑,可能占整个行业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吧,看起来招一个不难。但仔细想想,写作方向那么多,娱乐、财经、电影、育儿什么的,你要找写个人成长领域的,一下就少了很多。然后写作风格还要是干货型的,调性还要跟你们一致,这样一筛选,可能就只剩百分之零点几了。

这还没完,这些人还分布在全国各地,在你那个城市的就更少了。

很多事情,说起来大家都能说得头头是道,但真的去做,太难了。

我自己做公司这几年,不断有人指导我。有人说你还是得多写原创,有人说你得多招人建团队,有人说你要多发展业务,有人说你要提前布局未来。这几个我都得去做,但精力一分散,你就会发现哪一块都做得不够好,谁都能给你指出问题。

行动家做的事越多,评论家越容易发现问题。做事越多,暴露的问题越多,这就是行动家的命。

要是我只做公众号写文章,大家就说我写得好,不会说别的,因为我没做别的。所以你就知道了,看别人做事指指点点太容易了,因为认知到位并不难,做到位才是最难的。

但是,人生所有美好的结果,都需要你靠行动做出来。不是想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开头那个读者的问题。他问我是不是学习方法不对,其实不是学习方法的问题,是他光学不做的问题。学习理论当然重要,但学完之后要去用,要去实践,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不断精进。

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吧,百分之二十的时间用来学习理论,剩下百分之八十的时间全部用来行动。光学不做,那就是纸上谈兵。光做不学,那就是瞎折腾。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成长。

这个道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但没办法,想要变强就得这么干。一边学一边做,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慢慢就好了。

合十。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