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阅读量翻倍,你一定要学会为读者创造“五感体验”
2025-11-14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找我看他写的文章,说写了好几千字,自己读着特别满意,感觉写出了真情实感。
我打开一看,确实写得挺用心的,但看完我就问他,你觉得读者会喜欢吗?
他愣了一下,说应该会吧,我写得挺真诚的。
我说,你这就是典型的自嗨。
这话听着有点难听,但确实是这么回事。很多新手写东西,眼里只有自己,没有读者。自己写爽了,觉得表达完整了,就以为完事了。但读者看完之后呢?没感觉。
后来我跟他说,写东西不能只顾着自己爽,得想着怎么让读者爽。
他问我,怎么让读者爽?
我说,就是要给他们提供一些特别的体验。这些体验能让他们读得过瘾,读完了还想点赞,想转发,想关注你。
大概有五种吧,我也不知道这么分对不对,反正我自己写东西的时候,会想着至少做到其中几点。
写东西最怕的就是老生常谈。
你写的东西,别人早就看过一百遍了,那读者为什么还要看你的?
所以你得给读者一些新鲜的东西。可以是新知识,新观点,新故事,新方法,反正就是要有点新意。
我记得有一次,我写一个挺常见的话题,本来想按老套路写,但写到一半突然想起前两天刚看到一个新闻,正好跟这个话题有关。我就把那个新闻放到开头,作为引子。
结果那篇文章的阅读量比我平时写的高了好几倍,可能是七八倍吧,具体数字记不太清了。
后来我就明白了,读者不是不喜欢你写的话题,是你写得太老套了。
比如你要写标题,可以借最新发生的热点事件。开头可以用一个新鲜的故事引起读者的好奇心。讲道理的时候,可以引入一些心理学的东西,什么效应啊,研究啊,比干巴巴地说教强多了。
当然了,也不是说什么新鲜都行,得跟你的内容有关系。我以前就犯过这个错误,为了追热点,硬是把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新闻塞进去,结果读者看得莫名其妙。
那次之后我就学乖了,新鲜是新鲜,但得合适。
然后就是启发感。
很多人读文章,不是为了消磨时间,是真的遇到了困惑,想找答案。
如果你的文章刚好能帮到他,他不仅会给你点赞,还会分享给别人看。
我有个朋友,他写职场类的文章,有一阵子数据特别好。我问他怎么做到的,他说其实也没什么秘诀,就是多想想读者现在在困惑什么,然后针对性地写。
他说,关键是要提升文章的信息量和信息密度,用一些有用的信息不断冲击读者的大脑,让读者读完觉得,哇,学到了好多东西。
我试过几次,确实管用。但这个也挺难把握的,信息太多了,读者会觉得累,信息太少了,又觉得没意思。
后来我发现,最好的办法是,写的时候问问自己,如果我是读者,看完这段话我能得到什么?如果答案是"没什么",那就删掉或者重写。
说到这儿,我想起来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差异感。
现在写东西的人太多了,大家写的内容又都差不多,怎么让读者记住你?
就得让读者觉得你跟别人不一样。
这个不一样可以是你的观点,可以是你的故事,可以是你的语言风格,甚至可以是你的排版。反正就是要有点自己的特色。
我以前写东西特别喜欢模仿别人,看谁写得好,就学谁的风格。结果写来写去,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后来有个编辑跟我说,你写东西太像别人了,没有自己的味道。
我当时还不服气,说我这是学习啊,有什么问题?
他说,学习是学习,但你得有自己的东西。你总是模仿别人,读者看你的文章跟看别人的有什么区别?
这话一下子点醒我了。
从那之后,我就开始琢磨自己的风格。多用自己的故事作为素材,用自己习惯的语言表达,慢慢地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虽然现在也不能说有多独特,但至少有些老读者能认出来,这是我写的。
哦对了,还有真诚感。
这个听起来很虚,但其实特别重要。
现在很多人写东西为了流量,什么套路都敢用。标题党、洗稿、编故事、卖惨,反正怎么吸引人怎么来。
刚开始可能确实有用,数据会涨一点。但时间长了,读者就不信你了。
我见过好几个号,一开始做得挺好的,后来为了追流量,开始走捷径,编一些似是而非的故事。结果被读者识破了,口碑一下子就崩了。
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文章假不假,很多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与其走捷径消耗读者的信任,不如认认真真打磨内容,真诚分享。虽然慢一点,但走得更稳。
我自己写东西的时候,有时候也会想,要不要编一个更刺激的故事?要不要把标题写得更夸张一点?
但每次想到这儿,我都会停下来问自己,这样做对得起读者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我就不会这么做。
可能这样会损失一些流量,但我觉得值得。因为我想要的,不是一时的流量,而是长久的信任。
最后一个是亲切感。
好的内容一定要让读者读完后觉得,哇,这说的就是我啊。
就好像你跟一个老朋友聊天,他特别懂你,知道你在困惑什么,理解你的痛苦和喜悦。
这就需要我们多站在读者的角度想问题。他们的痛点是什么?他们需要什么解决方法?
论证的时候,最好配合案例说明,让读者好理解、易接受。表达方式上,少说教,多分享。
我以前写东西特别爱讲大道理,什么"你应该怎么怎么样","人要怎么怎么样"。后来发现,这种说教式的表达,读者特别反感。
后来我改了,不再说"你应该",而是说"我以前怎么怎么样","后来我发现"。这样一改,读者的反馈就好多了。
因为没人喜欢被说教,但大家都喜欢听故事,听分享。
扯远了,说回来。
写作这件事,说到底就是要树立读者思维。不是说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而是读者想看什么,你能给他们什么。
当然了,也不是说完全迎合读者,那样你就失去了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而是说,在坚持自己的同时,多考虑读者的感受。
这五种体验——新鲜感、启发感、差异感、真诚感、亲切感,不是说每篇文章都要全部做到,但至少要做到其中几点。
做到了,读者自然会给你正反馈,文章也会获得更多流量。
说实话,我自己写东西的时候,也不是每次都能做到这些。有时候写着写着就忘了,又开始自嗨了。
但每次写完,我都会读一遍,问问自己,读者看了会有什么感受?如果感受不好,就改。改到自己觉得读者会喜欢为止。
这个过程挺累的,但没办法,想写出好东西,就得下功夫。
合十。如夜话,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