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撤退得越快,你的价值越高
2025-11-17
前几天跟一个做了五六年HR的朋友吃饭,她说最近看到一个挺扎心的现象。
她说那些在公司混得最好的人,往往不是最能忍的那批,反而是那些该走就走、说撤就撤的人。当时我愣了一下,这不是跟我们从小听到的教育反着来吗?不是说要坚持、要隐忍、要熬出头吗?
她摇摇头说,那都是骗人的鬼话。
后来我自己琢磨了很久,发现她说的可能是对的。你看啊,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撤退是丢人的事儿,好像是认输了、怂了。但实际上呢,那些敢于快速抽身的人,往往才是真正想明白了的人。
被过去绑架的人,都在原地打转
我表姐谈了个男朋友,处了快七八年了。
说实话,我们这些旁观者早就看出来不合适,那男的也不是说坏,就是不上进,老觉得够吃够喝就行。我表姐呢,是那种挺有想法的人,想往上走,想过更好的生活。两个人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
但她就是不分手。
每次我们劝她,她就说"都七八年了,就这么散了多可惜"、"我们也有过美好的时候"、"万一再熬一熬他就变了呢"。结果又拖了两三年,还是那个样子,最后还是分了。
分手那天她哭着跟我说,早知道就早点分,白白浪费了这么多年。
这事儿我印象特别深。
你想啊,很多人就是这样,被已经付出的东西拽着不放。恋爱谈了好几年,工作干了好几年,房子买了好几年,就觉得不能说散就散、说走就走。但你仔细想想,你多耗一天,损失的不只是今天这一天,而是你本来可以用来开始新生活的这一天。
我听谁说过一个词,记不清了,好像叫什么机会成本。大概意思就是,你选了A,就等于放弃了B,而B才是你真正的代价。
说起这个我想起来,我以前有个同事也是这样。在一个小公司待了快四五年,天天抱怨工资低、没前途、老板抠门。我们问他为什么不走,他说"好歹也熟悉了"、"出去也不一定比这好"。
等等我想想,后来怎么样了?
哦对,后来公司黄了,他被迫出来找工作,发现同龄人都已经升到主管、经理了,他还在原地。那会儿他才后悔,说早该两三年前就走的。
这种事儿真的太常见了。人就是容易被过去绑架,舍不得已经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但真正厉害的人,他们看的不是"我已经付出了多少",而是"如果我继续待下去,我还会错过多少"。
环境会把人慢慢磨成另一个样子
这事儿我有切身体会。
前些年我在一个特别压抑的环境里待过,具体多久我记不清了,反正挺长一段时间。那个环境怎么说呢,就是每天都有人在你耳边说你不行、你做得不够好、你这样不对那样不对。
刚开始我还会反驳,觉得他们说得不对。可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自己开始怀疑自己了。明明以前挺自信的一个人,慢慢变得畏畏缩缩,做什么都要先想"这样会不会被骂"、"这样会不会又做错了"。
最可怕的是,我当时还没意识到这个变化。
直到有一天,一个老朋友见到我,说你怎么变成这样了,以前那个有主意、有想法的你去哪儿了?我才突然惊醒——原来我已经被那个环境改造成了另一个人。
后来我看到一篇文章,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好像说人的大脑是会被环境塑造的。你长期待在什么地方,接受什么样的信息,你的思维方式就会朝那个方向走。
就像你天天被泼冷水,时间长了真的会觉得自己就是个废物。
这个我现在想想还挺后怕的。如果我当时再晚一两年离开那个环境,可能就彻底废了。所以说啊,快速撤退不是矫情,是自保。你得保护好自己的精神状态,别让那些垃圾环境把你磨成一个连自己都不认识的人。
然后就是,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觉得"再忍忍就好了"、"慢慢会习惯的"。但实际上呢,你不是在适应环境,是环境在改造你。等你适应了,你也就废了。
你的态度决定了别人怎么看你
对了,还有一个特别现实的事儿。
你在一个地方待着,到底是因为你离不开,还是因为你还想待?这两种情况,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我见过好多人,明明在公司受了气、被欺负了,还得继续笑脸相迎。为什么?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地方去,只能忍着。但你知道吗,你越是这样忍,别人越觉得你好欺负。
这就是个恶性循环。
你表现得离不开,对方就会继续压低你的价值。反过来说,那些说走就走的人,别人反而会觉得"这个人不简单"、"这个人有底气"。
我有个朋友,那会儿在一家公司干得挺好的,突然有一天就辞职了。大家都问他为什么,他也不多解释,就说"不太适合"。过了没多久,原来那家公司的老板还专门找他,问他能不能回去,待遇好商量。
你看,这就是差别。
他能走,说明他不缺这个机会。他不缺,别人反而更重视他。这个道理听起来挺反常识的,但确实就是这么回事儿。
扯远了说回来,这其实就是一个信号的问题。你怎么做,就在向外界释放什么信号。你死撑,就是在告诉别人"我没办法";你果断走,就是在告诉别人"我知道自己值得更好的"。
前面是不是说过类似的?哦对,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说啊,撤退不是丢脸的事儿,反而是一种宣告——我不是谁都能留住的。
真正能走的人,早就准备好了退路
但话说回来,不是所有人都能说走就走。
很多人想走也走不了,因为没钱、没技能、没其他选择。这个我理解,我以前也是这样。那会儿想辞职,但一想到房租、生活费,就只能继续熬着。
后来我慢慢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你想要自由,就得提前给自己留后路。
这个后路可以是存款,可以是副业,可以是人脉,也可以是技能。总之你得有点什么,让自己不至于一走就陷入绝境。
我认识一个姑娘,她就做得特别聪明。在正职工作之外,她利用周末时间学了平面设计,还接了一些小单子。做了一两年之后,副业收入已经能覆盖她一半的开销了。
所以当她那份正职工作实在待不下去的时候,她辞职就辞得特别痛快。因为她知道,就算暂时找不到新工作,她也能靠副业撑一阵子。
这就是有准备和没准备的区别。
那些看起来说走就走、潇洒得很的人,其实背后都下了功夫。他们不是冲动,是早就做好了准备,只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
哦对,还有一件事——你得学会给自己留多个支点。不要把所有希望都压在一个地方,不管是工作、感情还是什么。这样的话,哪怕一个地方崩了,你还有其他地方可以站稳。
最聪明的离开,往往发生在最好的时候
这个可能有点反直觉。
大家都觉得,撤退肯定是在混不下去的时候才撤。但其实真正厉害的人,往往是在还混得不错的时候就选择离开。
我听说过一个案例,具体记不清了,好像是一个做生意的人。他那个生意做得挺好的,正赚钱呢,结果他突然就转手了。周围人都不理解,觉得他疯了。
但他自己心里清楚,这个行业的红利期快过去了,再做下去可能还能赚一两年,但之后肯定走下坡路。与其等到做不下去了再走,不如趁现在还能卖个好价钱,赶紧撤。
结果呢,他走了没多久,那个行业真的就不行了。留下来的人,有的亏得血本无归。
这就叫急流勇退。
不是等到山穷水尽了才走,而是在还有余地的时候就提前撤出。这需要眼光,也需要定力。因为周围人都在劝你"再待待"、"再赚点",你得顶住压力,相信自己的判断。
说实话,这个最难。因为人都有贪心,觉得还能再捞一把。但往往就是这最后一把,把之前赚的都赔进去了。
所以啊,聪明人不是赚得最多的人,是收得最快的人。
你试试这两个动作
这里有个小动作你可以做做看——
找张纸,把你现在待的那个地方(工作也好,感情也好)分成两栏。一栏写"如果我继续待下去,我能得到什么",另一栏写"如果我继续待下去,我会失去什么"。
然后认真看看,哪一栏更重。
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你以为自己舍不得的东西,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反而是你可能失去的那些东西——时间、机会、可能性——才是真正宝贵的。
还有一个动作——
想象一下,如果十年后的你回头看现在,你会后悔继续待着,还是后悔当初离开?这个问题往往能帮你看清真相。
最后说两句
写这些不是鼓励大家遇到点困难就跑,那也不现实。
我只是想说,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坚持是美德,以为熬下去总会有结果。但人生真的不是比谁更能熬,而是比谁更早醒过来。
该走的时候就走,不丢人。
你越清楚自己要什么,就越不会在不值得的地方浪费时间。你越不依赖别人的肯定,就越敢在该转身的时候转身。
真正的底气,不是死撑到底,而是知道什么时候该放手。
也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反正我自己是越活越觉得,及时止损比什么都重要。与其在错的地方越陷越深,不如早点抽身,去找对的方向。
人生很短,别在不值得的地方耗太久。
合十。如夜话,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