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大部分社会资源都是不公开的
2025-11-17

前两天碰到一个做了七八年HR的朋友,他跟我说了句挺扎心的话。

他说你知道吗,那些真正好的岗位、好的机会,从来不会发在招聘网站上。我当时愣了一下,问为什么。他说因为根本不需要,内部消化就够了,哪轮得到外人。

我听完没说话,但心里清楚他说的是实情。

这些年自己也算是摸爬滚打过来的,越混越明白一个道理——这个社会上真正值钱的东西,都藏在水面下。你看得到的那些,多半是别人吃剩下的。

那次栽的跟头让我记到现在

说起这个我想起来,我刚毕业那会儿经历过一件特别狼狈的事儿。

公司让我负责一个活动项目,需要拉几个品牌商赞助。听起来不难对吧?我当时也这么觉得。我花了快一个星期写策划方案,写得特别详细,自己都挺满意的。

然后呢,我把方案发给那些品牌方,一个礼拜过去了,没回音。我就开始挨个打电话,打了十来通,要么说考虑考虑,要么就直接说不合适。

我不死心啊,就亲自跑去拜访。那段时间我几乎跑遍了大半个北京,穿着正装,拎着一堆资料,在各种写字楼里进进出出。

但结果呢?一个都没谈成。

那会儿我们部门经理姓陈,是个三十多岁的女的,挺厉害的一个人。我去找她汇报这个情况,她就冷冷地说了一句——你自己想办法,搞不定就别想转正。

当时听到这话,我整个人都懵了。我记得那天晚上我一个人在出租屋里,真的是一夜没睡着。翻来覆去想,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方案写得不够好?还是我表达能力不行?

等等我想想,后来是怎么解决的来着?

哦对,是过了两三天,分公司有个林经理来北京办事。我跟他关系还不错,那会儿也是病急乱投医,就跟他诉苦,说了这个事儿。

他听完就笑了,说你怎么不早说呢。他说他认识其中一个大品牌的负责人,关系挺铁的,请人吃顿饭就能搞定。

我当时心里那个激动啊,但也不好意思,毕竟这是麻烦人家。林经理看出来了,拍拍我肩膀说没事,举手之劳。

结果真的就是一顿饭的事儿。

那顿饭我也跟着去了,就看着林经理跟那个品牌负责人聊天,聊得特别轻松,什么项目细节都没怎么提,就是聊家常。最后那人说行啊,这事儿我帮你搞定。

神奇的是,这个大品牌一答应,其他几个小品牌也都跟着答应了。林经理后来跟我说,这叫跟风效应,大家都看那个领头的怎么做。

那次之后我才明白,原来很多事儿根本不是靠你方案写得多好、多努力就能成的。人家压根儿不看这些,人家看的是你是谁、你认识谁。

这事儿要怪谁呢?怪我自己太傻太天真吧,以为社会就是按规则办事的。

好东西从来不摆在明面上

前面是不是说过,真正值钱的东西都藏着?这个我现在是越来越有体会。

你想啊,如果一个机会真的特别好,谁会拿出来公开招人?肯定是先问问身边的人,朋友的朋友,熟人介绍熟人,内部就消化了。

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事儿。

有个做猎头的朋友跟我说过,可能我理解错了,但大概意思是说那些年薪大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岗位,百分之七八十都不会挂在招聘网站上。为什么?因为这个级别的人,要么是内部提拔,要么是通过猎头私下挖。

公开招聘的那些,说白了就是普通岗位。不是说不好,但你想想,大家都能看到的东西,能有多稀缺?

这就像是坐火车。

大部分人挤在硬座车厢里,人挨着人,吵吵闹闹的,为了一个座位都能吵起来。但商务座那边呢,人家安安静静坐着,有吃有喝,舒舒服服的。

关键是什么?关键是商务座的票从来不愁卖,但也从来不会让你在车站看到"还剩很多张"。

社会资源也是这个道理。好东西永远是稀缺的,而且是定向流通的,不是你想要就能要得到的。

你得找到那条绿色通道

林经理送我回家那天晚上,在车上跟我说了句话,我到现在都记得。

他说,小伙子啊,很多事儿不能死磕规则。你越是按部就班,越是容易碰壁。得学会找绿色通道,找那些看不见的路。

当时我似懂非懂,现在想想,他说的就是人脉和关系。

但这个人脉可不是说你加了几千个微信好友就叫人脉。我以前也犯过这种错误,参加各种活动,拼命加人,结果手机通讯录里存了两三千个人,真有事儿的时候,能帮上忙的不到十个。

真正有用的人脉是什么?是你能帮到别人,别人也能帮到你。

这就是个价值交换的过程。你今天帮了某个人一个忙,明天你有困难了,人家也会出手帮你。但前提是什么?前提是你得有能帮到别人的本事。

扯远了说回来,怎么建立这种人脉呢?

我观察了很久,发现那些混得好的人,都有个共同点——他们特别会投资感情。注意啊,这个投资不是说天天请人吃饭送礼,那叫行贿,不叫投资。

真正的投资感情是什么?是你真心实意地帮人解决问题。

比如说,你帮领导做了个工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比如说,你帮同事解决了个技术难题,让他顺利完成了项目。这些都是在投资感情,日积月累下来,你的人情债就越来越多。

哦对,还有一件事——就是那些所谓的信息差。

我听说过一个案例,具体在哪儿看到的记不清了,好像是说有人做自媒体赚了一大笔钱。等到这个风口被大家知道的时候,那人早就赚够了,准备撤了。

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信息不对称。有些人能提前知道什么行业要火、什么项目有前景,别人还在观望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布局了。

这种信息从哪儿来?肯定不是从网上搜来的,都是通过各种小圈子、高端聚会、内部分享会这些渠道得来的。

你试试观察一下周围

这里有个小动作你可以做做看——

仔细观察一下你身边那些混得好的人,看看他们平时怎么处理人际关系的。你会发现他们特别会做人,不是那种讨好型的做人,而是真的会办事、会说话、懂分寸。

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帮忙,什么时候该拒绝;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知道跟什么样的人建立什么样的关系。

这些都不是天生的,是慢慢学出来的。

还有一个动作——

下次你想找人帮忙的时候,先想想自己能给对方提供什么价值。如果你发现自己什么都提供不了,那这个忙可能就不太好开口。这个时候你要做的不是硬着头皮去求人,而是先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有价值。

没有价值就别指望别人帮你

这个我是有血淋淋的教训的。

刚工作那几年,我也是个愣头青,以为认识几个牛人就算有人脉了。看到谁厉害就上去加微信,参加各种饭局,混各种圈子。花了不少钱,也浪费了不少时间。

结果呢?根本没用。

真正有事儿的时候,那些所谓的牛人根本不理你。为什么?因为你对他们来说毫无价值,人家凭什么帮你?

后来我想明白了一个道理——要先让自己变得值钱。

怎么变值钱?就是做出点实实在在的东西来。可以是作品,可以是业绩,可以是技能,总之得有点拿得出手的东西。

我后来就专心做自己的事儿,也不到处乱跑了。把工作做好,把项目做精,慢慢地有了点小名气。然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开始有人主动找我合作,主动介绍资源给我。

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反正就是这么个情况。你自己有本事了,机会自然就来了,根本不用你去求。

说白了,这个社会就是这么现实。你没价值的时候,求爷爷告奶奶都没用;你有价值了,不用你开口,别人都会主动来找你。

有些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我现在慢慢明白了,那些看起来遥不可及的资源,其实也没那么神秘。

你实力够了、圈子对了、时机到了,自然就能接触到。不是说这些资源会主动送上门,而是说你会进入到那个能够接触到这些资源的层级。

这就像爬楼梯一样。你在一楼的时候,根本看不到十楼的风景。但你一层层往上爬,到了十楼,自然就看到了。

关键是什么?关键是你得往上爬,而不是在一楼抱怨为什么看不到风景。

很多人就是这样,整天抱怨社会不公平、抱怨没有机会、抱怨没有资源。但你问他做了什么努力没有?他说我也很努力啊。可是你再仔细一看,他的努力都是在原地打转,根本没有往上走。

真正有用的努力,是那种能让你进入下一个层级的努力。

可能是学一门新技能,可能是认识一个关键的人,可能是做成一个重要的项目。总之要有突破,要有进步,而不是年复一年地重复同样的事情。

当然了,这个过程肯定不会一帆风顺。我自己也栽过很多跟头,走过很多弯路。但只要方向对了,慢慢总能走到。

人生很长,别着急,一步一步来。

合十。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