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为什么21世纪最深的贫富差距,不再是钱,而是认知筛选能力?
2025-11-17

一句话先说死结

他们骂“互联网是屎”,本质是在骂:
这个时代的知识获取规则已经彻底变了,而自己既没时间、没能力,也没门路,去适应这套新规则。

下面把真正扎人的几个痛点摊开。

一、本质痛点1:平台只关心「你点不点」,不关心「对不对」

直白讲:

  • 平台的核心目标只有一个:
    让你停留更久、点更多、刷不停,好卖广告。

  • 至于内容是不是对的、有没有深度、会不会误导你?
    不是它的KPI。

所以你看到的是:

  • 标题越来越夸张

  • 观点越来越极端

  • 情绪越来越浓

  • 逻辑越来越烂

因为这些最“好卖钱”。

👉 网友的愤怒点:
他们以为自己在“找答案”,
平台却只把他们当“流量 + 广告位”。

二、本质痛点2:真正做「硬核内容」的人,活不下去

直白说:

  • 深度内容 = 花大量时间 + 专业积累 + 查证 + 写作

  • 收益:阅读少、转发少、广告少、变现难

  • 反过来,情绪化、爽文、抄袭、拼凑,反而容易火。

结果就是:

  • 肯认真写“干货”的人越来越少

  • 会讲真话的人要么进小圈子,要么进付费社群,要么干脆闭嘴

👉 网友的痛点:
他们感受到的是:越想认真学,越发现公开网络上“像样的东西”越来越少。

三、本质痛点3:甄别真假的成本,被彻底甩给了普通人

以前:

  • 有编辑、有审稿、有教材、有老师、有期刊

  • 至少有人帮你做第一轮筛选

现在:

  • 谁都能发

  • 什么都能说

  • 平台不会帮你断真伪,只会帮你“挑更刺激的给你看”

于是:

  • 你要自己判断谁在瞎说,谁有专业

  • 自己查证、对比、反推

  • 没这能力、没这时间的人,最后只能被带节奏

👉 痛点在这儿:
大部分人既没受过信息素养训练,也没有精力做事实核查,却被逼着在垃圾堆里自己“捡真理”。

四、本质痛点4: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压根不在你能轻易看到的地方

很现实的层级:

  1. 免费公开区

    • 用来引流、种草、收割注意力

    • 能讲的讲一半,关键的不讲

  2. 付费区

    • 课程、社群、咨询、内参

    • 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大量割韭菜

  3. 圈子 & 行业内部信息

    • 真正赚钱的细节,写在合同里、投行报告里、行业微信群里

    • 普通人根本看不到,更谈不上验证

👉 网友感觉到的是:
“免费的都是屎,有用的要么要钱,要么根本不对我开放。”

而且更扎心的是:
你花钱了,也不一定买到真东西。

五、本质痛点5:AI + 搜索被当成「万能老师」,但多数人不会用

冷冰冰的事实:

  • AI 和搜索本质上是:放大器 + 汇总器

  • 它们不自带“价值观正确”“永远不出错”这个属性

  • 你给啥问题,它就围绕你给的问题结构内容

  • 你不懂,它胡说八道你也听不出来

所以才会出现:

  • 有人说:“AI太好用了,比百度强多了”

  • 也有人说:“AI一本正经地造假,还会夸你两句糊弄你”

👉 真正的痛点是:
大多数人没有能力区分:AI给的是“合理好听的话”,还是“真实可靠的信息”。

六、本质痛点6:算法把人关进了「信息笼子」,却让你误以为自己见多识广

机制很简单:

  • 你点什么、停留在什么内容上久一点

  • 系统就给你多推类似的

长期效果:

  • 你看到的世界 = 你的偏好 + 平台利益 过滤后的结果

  • 你以为全世界都在这么想,其实只是你所在的小池子在这么想

👉 痛点在哪:

  • 越刷越窄,越窄越极端,越极端越难被纠正。

  • 但你主观感受却是:
    “我天天看这么多信息,我应该很了解世界。”

这就是评论里说的那种:

“最大的无知是不但不知道自己无知,还以为自己很有知。”

七、本质痛点7:人的学习习惯,和时代需求严重错位

很残酷的一条:

  • 大部分人希望的是:
    “快速、免费、简单、一看就会、最好还能给我结论和执行步骤。”

  • 但真正的知识往往是:
    “慢、枯燥、系统、需要啃书和练习。”

所以才有这些现象:

  • 碎片化刷了无数内容,却拼不成完整认知结构

  • 短视频、图文、笔记,看得越多越焦虑

  • 有人提到:“碎片化知识比不学还糟糕”——这是很大的真实痛点

👉 本质上是:
大家用“快餐式刷信息”的方式,去追求“系统能力提升”,
结果当然是:既吃不饱,也养成坏习惯。

八、总结成几句特别直的话

你要的是“一针见血”,那就这样说:

  1. 互联网没你想得那么烂,但对“不会用的人”确实越来越残酷。

  2. 真正的问题,不是“信息少”,而是“好信息被埋、坏信息更会抢你眼球”。

  3. 平台在赚钱,创作者在变现,只有你,以为这一切都是在“帮你成长”。

  4. 大部分人的愤怒,其实是:不愿承认“要获得真知识,还是得花时间、花精力、花钱、练能力”。

  5. 这不是“信息时代的福利不均”,而是“信息时代的能力分层”。会筛选、会验证、会系统学习的人,在拉开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