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厉害的人,从不说"坚持学习"
2025-11-17
前两天有个读者问我,说他想提高学习效率,问我有什么好方法。
我看他列了一大堆问题——什么时间管理、什么记忆技巧、什么笔记方法,问得特别细。我看完之后就问了他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学这些东西?
他愣了一下,说因为别人都在学,自己也得学点什么。我说那你就别浪费时间了,你缺的不是方法,是动力。
这话可能说得有点直接,但确实是实话。
我以前就是这样,买了一堆课程,收藏了一堆学习方法,看起来特别上进。但真正学进去了吗?没有。为什么?因为我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
那会儿我特别焦虑,看到别人学英语,我也跟着学;看到别人学编程,我也跟着学;看到别人考证,我也跟着考。
结果呢?英语学了三个月,单词背了一堆,遇到老外还是不敢开口。编程学了半年,写了几个简单的程序,然后就再也没碰过。至于那些证书,考完就扔在抽屉里吃灰了。
这事儿要怪谁呢?怪我自己太盲目了,没搞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等等我想想,转机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来着?
哦对,是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个特别让我着急的问题——公众号写不出东西来了。
那段时间我特别痛苦,因为写不出来就意味着没收入,没收入就要喝西北风。这种生存压力,让我突然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动力。
我必须要学会写作,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活下去。
有了这个动力之后,整个人都不一样了。以前看那些写作书,看两页就困,现在能一口气看完。以前写东西磨磨蹭蹭,现在每天雷打不动写两个小时。
不是我突然变自律了,是我真的想学会写作。这种发自内心的渴望,比任何方法都管用。
说起这个我想起来,我有个朋友学日语。
刚开始是因为看动漫,觉得学日语挺酷的。报了个班,买了一堆教材,第一个月学得挺起劲儿的。
但一个月之后,新鲜劲儿过了,就开始各种找借口不学了。今天累了,明天忙,后天有事儿,就这么拖着。半年过去了,五十音图还没背全。
后来他换了份工作,公司要派他去日本常驻。这下他急了,因为不会日语根本没法工作。
从那以后,他像变了个人似的。每天早上六点起来背单词,上下班路上听听力,晚上回家练口语。周末还专门找日本人聊天练习。
半年之后,他已经能用日语进行基本的工作交流了。虽然还不够流利,但至少能应付日常了。
他跟我说,其实没什么秘诀,就是真的需要了。你要是真的需要一样东西,再难都会想办法学会。
前面是不是说过内驱力的重要性?但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内驱力。
内驱力不是那种"我应该学点什么"的想法,也不是"别人都在学我也得学"的压力。真正的内驱力,是你发自内心地想要某样东西,为了得到它,你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可能我理解错了,但我觉得有内驱力和没内驱力,完全是两种状态。
没内驱力的时候,学习就像是完成任务。打开书看两页,就开始走神,就开始刷手机,就开始找各种理由逃避。
有内驱力的时候,学习就像是吃饭睡觉一样自然。不学反而难受,学了才觉得踏实。
我自己就深有体会。以前学英语的时候,每天背单词就像受刑一样,背了忘,忘了背,特别痛苦。
后来因为要看一些英文资料,发现自己英语太差看不懂,这才有了真正的动力。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在查单词、学语法,虽然也累,但心里不觉得苦。
为什么?因为我知道我在为什么而学,我知道学会了能干什么。
对了,还有一件事——
很多人总是问我,怎么才能坚持学习?怎么才能不半途而废?
我说你问错问题了。如果你需要坚持,需要逼着自己学,那就说明你根本没有内驱力。
真正有内驱力的人,不需要坚持,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他想做的事儿。就像你不需要坚持吃饭、不需要坚持睡觉一样,学习对他来说是一种需求,不是一种负担。
前阵子我看到一个调研,具体在哪儿看的记不清了,好像说那些真正学有所成的人,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有明确的目标和强烈的动力。而那些学了半天没什么进步的人,大多是因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
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反正我自己的经验确实是这样。
你试试问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你学这个东西,到底是为了什么?是因为别人都在学,还是你真的需要?如果不学会这个,你会有什么损失?如果学会了,你能得到什么?
如果这几个问题你答不上来,或者答案很模糊,那就说明你可能没有真正的内驱力。这种情况下,再好的方法也帮不了你。
我有个同事就是这样。他报了个MBA的课程,花了好几万块钱。刚开始上课的时候,还挺积极的,每次都坐第一排。
但上了一个月之后,就开始各种请假、各种缺课。最后干脆不去了,说工作太忙没时间。
我问他,你当初为什么要报这个课?他说因为觉得应该提升一下学历,而且公司很多人都在读MBA。
我说那你现在为什么不去了?他说发现好像也没什么用,而且确实挺累的。
这就是典型的没有内驱力。他从一开始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读MBA,只是觉得应该读。这种"应该做"的事儿,永远坚持不下去。
扯远了说回来,那怎么才能找到自己的内驱力呢?
我的经验是,先找到你真正想解决的问题。不是那种别人告诉你应该解决的问题,而是你自己真的觉得困扰的问题。
比如说,你觉得工作效率低,每天加班很累。那你就可以去学时间管理。但这个学习的出发点,不是"我应该学时间管理",而是"我真的受够加班了,我要提高效率"。
比如说,你想换个更好的工作,但发现自己能力不够。那你就可以去学新技能。但这个学习的目的,不是"多学点总没错",而是"我要拿到那个offer"。
找到了真正的问题,有了明确的目标,内驱力自然就来了。
你也可以试试这个方法——
拿出一张纸,写下你现在最想解决的三个问题。不要想太多,就写那些让你最难受、最着急的事儿。
写完之后看看,这些问题里,有没有需要通过学习来解决的?如果有,那就是你学习的方向。
我自己就是用这个方法找到方向的。当时我最大的问题就是写不出东西、赚不到钱。所以我所有的学习,都围绕着"怎么写出好文章"这个问题展开。
有了这个明确的目标,学什么、怎么学,都变得清晰了。不再是漫无目的地瞎学,而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但这里有个坑,我自己就踩过。
有段时间我特别想提高写作能力,于是买了一大堆写作课。结果买完之后发现,很多课程讲的东西根本用不上,或者说不适合我。
这事儿要怪我自己太着急了,以为多买点课就能快速提升。后来我才明白,内驱力强不代表要什么都学,而是要精准地学对你有用的东西。
就像你饿了要吃饭,但不是什么都往嘴里塞,而是要吃对身体有用的食物。学习也是一样,要学对你有用的东西,而不是看着什么都想学。
现在想想,当时如果能更有针对性一点,可能会少走很多弯路,也能省不少钱。
写这些不是让你变得功利,只学有用的东西。我只是想说,有了内驱力之后,还要学会聚焦,把精力用在最关键的地方。
说到底,学习这件事儿,方法、技巧都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你得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学了要干什么。
如果这两个问题想清楚了,剩下的都不是问题。即使没人教你方法,你也会自己琢磨出来。即使过程很艰难,你也会咬着牙坚持下去。
因为你知道自己在为什么而学,你知道学会了能得到什么。这种发自内心的渴望,比任何外在的激励都管用。
人这一辈子,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但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都学。
所以别再盲目地学这学那了,先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学?我真的需要吗?
想清楚了再学,效率会高得多。
合十。如夜话,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