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价值不完全取决于赚钱的能力,照顾好家庭、教育好孩子,比年入百万更重要
2025-11-18
当然可以,以下是全文 只替换英文标点为中文标点,其他文字完全不变 的版本:
前几天跟一个朋友吃饭,她突然问我,你说一个人到底值多少钱。
我愣了一下,她接着说,她老公最近总拿她跟别人比,说谁谁谁一年能赚五十万,问她为什么不出去工作。她在家带两个孩子,老大上小学,老二才三岁多,每天忙得脚不沾地,但她老公觉得这不叫工作。
我当时没接话,因为我突然想起来,好像很多人都有这个问题——我们习惯用赚钱能力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好像不能直接换成钞票的事儿,就不算本事。
但这事儿经不起推敲。
你仔细想想,为什么我们要赚钱,本质上不就是为了过得好吗,为了家庭和谐,孩子健康,自己开心。那如果有人能直接把这些搞定,让家里井井有条,孩子教育得好,全家人关系融洽,这能力怎么就不值钱了。
这里面有个认知陷阱——我们把市场价格等同于实际价值了。
市场只认可那些能被量化、能被交易的东西。你写个方案能卖钱,做个咨询能收费,这些市场认。但你把一个濒临崩溃的家庭维系好了,把一个可能走歪的孩子引导正了,市场不管这个,因为它没法定价,没法交易。
但不能定价不代表不值钱,反而恰恰相反,这种能力可能比那些能标价的更稀缺,更重要。
说起这个我想起来,前阵子看到一个报告,好像是某个研究机构做的,记不清具体名字了,大概意思是说,家庭主妇如果把她们做的所有事情——做饭、带娃、清洁、采购、理财、情感支持这些,按市场价格算下来,一年得值个二三十万。
但这个数字其实还是低估了。
因为很多东西根本没法用钱衡量。比如说,一个孩子在关键期得到了正确的引导,没走弯路,这个价值怎么算。或者说,一个家庭因为有人操持,避免了无数次可能的争吵和矛盾,这个又怎么算。
等等我想想,这事儿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我觉得核心在于,我们对价值的理解出了问题。什么叫有价值,真正的定义应该是——你创造了什么,你解决了什么问题,你让什么变得更好了。而不是说,你的劳动能换来多少钱。
钱只是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且还是很片面的一种。
就像我那个朋友,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给孩子做早饭,送老大上学,带老二去公园,中午回来做午饭,下午陪老二玩,晚上还得辅导老大作业,睡前给两个孩子讲故事。周末还要协调两边老人的关系,安排家庭聚会,处理各种琐碎。
你说这工作量小吗,一点都不小。复杂度低吗,一点都不低。处理家庭关系需要的情商和智慧,比很多职场工作要求的都高。
但问题是,这些事情做得再好,在传统认知里也不算“事业成功”。
后来呢,我跟她说了一个观察,可能我理解错了,但我觉得挺有道理。你去看那些所谓成功人士,年入几百万上千万的,有多少家庭是一团糟的。夫妻关系冷淡,孩子要么叛逆要么冷漠,家里永远在吵架,或者干脆就不说话。
这能叫成功吗。
从第一性原理来看,我们做任何事情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幸福。赚钱是手段,不是目的。如果为了赚钱牺牲了家庭,牺牲了关系,牺牲了孩子的成长,那这个账是亏的。
但这里有个更深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社会会形成这种认知,觉得只有赚钱才算有价值。
我想了很久,觉得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可见性。赚钱这事儿看得见,数字摆在那里,清清楚楚。你说你年入一百万,大家都知道你厉害。但你说你把家庭经营得很好,这个怎么证明,很难有客观标准。
人的大脑天生喜欢确定性,喜欢能量化的东西。所以我们更容易认可那些能被量化的成就,而忽略那些无法量化但同样重要的贡献。
第二个原因是社会结构。现代社会是个市场经济体系,所有资源的分配都通过市场来完成。你想获得资源,就得有市场认可的交换物。钱是最通用的交换物,所以能赚钱就意味着能获取资源,能获取资源就意味着有话语权。
这个逻辑本身没错,但问题在于,它把一切都市场化了,包括本不该被市场化的东西,比如家庭关系,比如养育孩子。
对了,我去年遇到过一个案例,是个做企业的朋友,他跟我说他们公司有个高管,年薪两百多万,工作能力特别强。但有一次这个高管请假,说要回去处理家里的事情。后来才知道,他女儿出问题了,早恋、逃课、离家出走,一系列问题爆发。
这个高管那段时间特别崩溃,他说他根本不知道女儿什么时候变成这样的,他一直以为给她最好的物质条件,送她去最贵的学校,就是对她好。结果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他后来跟我朋友说了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他说,我以为我在为这个家创造价值,结果我发现我只是在赚钱。
这个区别太关键了。
赚钱是创造市场价值,但家庭需要的是生活价值。这两种价值不仅不等同,有时候还会互相冲突。你投入大量时间赚钱,就必然减少陪伴家人的时间。这不是努力不努力的问题,这是时间守恒定律。
所以真正的问题不是说照顾家庭重要还是赚钱重要,而是我们需要重新定义什么叫价值,什么叫成功。
如果把家庭幸福、孩子健康、关系和谐这些纳入评价体系,那整个标准就不一样了。一个年入五十万但家庭一团糟的人,和一个年入十万但家庭幸福的人,到底谁更成功,这个真不好说。
扯远了说回来,我觉得还有第三个原因,就是性别分工的历史惯性。
传统社会里,男主外女主内,这个分工背后有经济基础——农业社会需要体力劳动,男性在体力上有优势,所以负责生产,女性负责家务和养育。但到了现代社会,这个经济基础变了,体力不再是主要生产力,脑力和情商变得更重要。
可惜认知没跟上。很多人还是觉得,在外面工作赚钱才是正事,在家里照顾家庭只是辅助。这种认知惯性特别顽固,即使那些口头上说男女平等的人,骨子里可能还是这么想的。
但这里有个悖论——如果在家照顾家庭真的那么简单,那么不重要,为什么那么多人做不好。
你去看看,有多少家庭因为没人好好经营而破裂,有多少孩子因为缺少关注而出问题,有多少老人因为子女不管而孤独。这些问题的背后,都是因为有人需要做那些“不重要”的事情,但没人做,或者没做好。
我试过自己带孩子一个星期,哦对,那次我老婆出差,我一个人在家。第一天就崩溃了,孩子早上起不来,送去幼儿园迟到,中午不知道做什么饭,下午要接送还要陪玩,晚上洗澡讲故事,累得半死。
那一周我啥工作都没干成,光应付孩子就够呛了。然后我才意识到,我老婆平时一边带孩子一边还能做其他事情,这能力是真强。
这就是那种看起来不起眼,但实际上需要极高综合能力的工作。你得会时间管理,得会情绪管理,得会沟通,得会解决突发状况,得有耐心,得有创造力。这些能力放到职场上,绝对是高管水平。
但为什么我们不认可呢,说到底还是因为它不能直接换钱。
前面是不是说过,可能说过,就是那个市场定价的问题。市场只认可能被标准化、能被规模化的东西。照顾家庭这事儿太个性化了,每个家庭情况都不一样,没法标准化,所以市场不认。
但不认不代表不值。
我觉得这事儿得这么看——一个社会的运转,需要两套系统。一套是市场系统,负责生产和交换,创造物质财富。另一套是家庭系统,负责养育和关怀,创造情感价值。
这两套系统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没有市场系统,大家吃不上饭。没有家庭系统,人类没法延续,孩子没法成长,情感需求没法满足。
问题是我们现在过度强调市场系统的价值,而忽略了家庭系统的价值。
这个不平衡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生育率下降,不就是因为养育孩子的成本太高,而这个成本又得不到认可和补偿吗。比如老龄化危机,不就是因为照顾老人的价值被低估,很多人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吗。
这些都是系统性的问题,背后是价值观的偏差。
然后就是,我觉得还有个责任归属的问题。当一个家庭出问题的时候,我们习惯性地怪那个在家的人,说你怎么没把孩子教育好,怎么没把家里收拾好。但很少有人会问,为什么这些事情要一个人承担,为什么没有社会支持,为什么另一半不参与。
这种归因方式本身就有问题。
就像我那个朋友的老公,他觉得老婆在家不工作是浪费,但他有没有想过,如果老婆出去工作了,谁来接送孩子,谁来做饭,谁来处理家里的各种事情。这些事情不会消失,只会转移到别人身上,或者花钱请人做,或者就没人做导致一团糟。
所以这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谁来做,怎么认可的问题。
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我感觉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意结婚生孩子,可能就是因为他们看明白了这个账——投入巨大,回报不确定,而且还得不到认可。
这个趋势挺危险的。
但话说回来,我也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现在这个社会结构下,如果你选择投入时间照顾家庭,就意味着你在职场上的竞争力会下降,收入会减少,社会地位会降低。这个代价太大了。
所以根本的解决办法不是说服个别人改变观念,而是要改变整个社会的价值评价体系和支持系统。
比如说,要有更好的育儿支持,社区服务,老人照护体系,让照顾家庭不用完全靠个人承担。比如说,要有更灵活的工作制度,让人能平衡工作和家庭。比如说,要有更公平的家务分配,让两个人共同承担,而不是默认一个人负责。
当然这些都是大话题,一时半会儿改不了。
但至少在个体层面,我们可以先改变自己的认知。认识到照顾家庭、维系关系、教育孩子,这些都是真正有价值的能力,而且是比很多职场能力更难得的能力。
你试试,下次看到一个全职妈妈或者全职爸爸的时候,不要问他们“在家闲着啊”,而是问“家里都是你在管理吗,挺不容易的”。这一个小小的表述变化,就体现了认知的不同。
或者试试这个,回家跟你的伴侣认真地说一次,谢谢你为这个家付出的一切,我知道这些事情不容易,我看到了你的价值。
这不是客套话,这是真心的认可。
因为说到底,人活着需要的不仅仅是钱,还有被看见,被理解,被尊重。当一个人的付出得不到认可的时候,他会怀疑自己的价值,会焦虑,会不开心。这个比没钱更可怕。
我自己也经历过类似的困惑,记不清了,好像是刚毕业那会儿,我在一家公司做基础工作,工资不高,活儿也不起眼。那时候特别怀疑自己,觉得自己没什么价值。
后来有个前辈跟我说了一句话,他说,价值不是别人定义的,是你自己创造的。你做的事情只要对某个人,某个系统有用,那就是有价值的,不管它能不能换成钱。
这话当时没太懂,现在想想挺对的。
所以回到最开始那个问题,一个人到底值多少钱。我现在的答案是,这个问题本身就问错了。
人的价值不能用钱来衡量,因为价值是多维度的。有市场价值,有情感价值,有社会价值,有精神价值。这些价值各有各的重要性,不能互相替代,也不能简单比较。
一个年入百万的人不一定比一个全职照顾家庭的人更有价值,反过来也一样。关键看你在你的位置上,做了什么,创造了什么,让什么变得更好了。
如果你让一个家庭更和谐,让孩子更健康,让老人更幸福,那你的价值就在这里,而且是无可替代的价值。
这个世界需要有人赚钱,也需要有人照顾家庭。两者都重要,都值得尊重。
合十。如夜话,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