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别忙于建立人脉,又急于毁掉人脉
2025-11-18
前几天一个刚毕业的朋友加我微信,上来就问,哥你认识那么多大佬,能不能教教我怎么建立人脉,怎么认识那些厉害的人。
我当时就问了他一句话,你觉得别人为什么要认识你。
他愣了一下,说,就是想多认识点人啊,以后说不定能互相帮忙。
我说,你先回答我,你能帮别人什么忙。
他想了半天,说不出来。这就是问题所在。
很多年轻人对人脉这事儿有个根本性的误解,他们以为人脉就是认识人,微信通讯录里有几千个好友,能叫出几个大佬的名字,偶尔在朋友圈里互相点个赞,这就算有人脉了。
但事实上,这些都不是人脉,只是一堆躺在通讯录里的数字而已。
人脉的本质,是价值交换。
这话听起来很功利,但这就是真相。你跟另一个人建立连接,本质上是因为你们彼此有价值,能互相提供对方需要的东西。这个东西可能是资源,可能是信息,可能是能力,可能是时间,但总归得有点什么。
如果你什么都提供不了,那对别人来说,你就是个无关紧要的存在。别人没有理由花时间和精力在你身上,因为那是一笔亏本的买卖。
说起这个我想起来,我刚入行的时候也犯过类似的错误。
那会儿我在一家小公司做新媒体编辑,工资不高,活儿也不起眼,但我特别想认识行业里那些大V。我觉得只要能认识他们,跟他们混熟了,我就能学到东西,就能有机会。
有一次通过朋友的朋友要到了一个大号创始人的微信,我特别激动,在电脑上打了好几遍草稿,措辞反复斟酌,然后小心翼翼地发过去。我当时想请对方帮个小忙,就一个很小的忙,对他来说可能就是举手之劳。
结果呢,石沉大海。
一个小时没回,我想可能没看到。三个小时没回,我想可能在忙。一天没回,我开始有点不安。两天没回,我就明白了,人家根本不想搭理我。
这能怪对方吗,一点都不能。
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编辑,凭什么人家要回复我,凭什么人家要帮我这个忙。我手里没有对方想要的东西,我做不了任何对他有价值的事情,我就是个陌生人,一个想占用他时间的陌生人。
那次之后我想明白了一件事,与其到处求人建立人脉,不如先把自己变强。
这才是根本。
等等我想想,这个逻辑链条是怎么运作的。
你自己很弱的时候,你能提供的价值非常有限,几乎等于零。这时候你想建立的所谓人脉,本质上是单向索取,你希望从别人那里得到帮助,得到资源,得到机会,但你给不了对方任何回报。
这种关系是不可持续的,因为没有人愿意长期做亏本生意。就算有人出于好心帮了你一次两次,但如果你一直拿不出东西来交换,这个关系迟早会断掉。
但当你变强了,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你有了某方面的专长,你能做一些别人做不了或者做不好的事情,你手里有了一些资源,你能给别人提供价值了。这时候,你就从一个索取者变成了一个可以交换的人。
而且更妙的是,当你真正变强之后,你会发现很多人会主动来找你。你不用再去求人,不用再去刻意建立什么人脉,那些人自己就会出现。
我自己就经历过这个转变。
入行大概三四个月之后吧,我写出了一篇全网刷屏的爆文,单号阅读量两百多万。然后陆续又出了好些个十万加。那段时间我突然发现,一些大号的主编甚至创始人开始主动联系我,问我有没有兴趣跳槽,开出的条件都还不错。
记不清了,好像那一年我收到了五六个offer,月薪从两万到五万不等。而我从头到尾没投过一份简历,没主动找过一份工作。
这就是我说的,你变强了,机会自然就来了。
后来呢,我花了整整一年时间专心打磨自己的手艺。
那一年我基本上是零社交,从来不参加行业饭局,不去峰会露面,不跟同行交流。我就每天待在办公室里,有课就去讲课,没课就写课录课,日复一日地干活。
可能我理解错了,但我当时就觉得,在你还不够强的时候,所有的社交都是在浪费时间。与其把时间花在混圈子上,不如把时间花在提升自己上。
那一年我过得很平静,因为我几乎不接收外界的反馈,不知道别人怎么评价我,也不在乎自己在圈子里有没有名气。我就是埋头做事,把每节课打磨到自己满意为止。
现在回头看,那一年是我成长最快的一年。
等我创业之后,我才意识到那一年的积累有多重要。因为我发现很多我想见的人,我都能约出来了。投资人也好,行业大佬也好,只要我想见,基本上都能见到。
为什么,因为我变成了一个对别人有价值的人。
我做知识付费,课程口碑不错,有些人想学习这个领域,就会主动来找我聊。我写爆文,有些平台想找我合作,就会主动来联系。我运营社群,做得还算成功,有些人想交流运营经验,也会主动来找我。
这就是价值交换的逻辑在起作用。
但这里有个更深的问题,很多人以为人脉就是认识牛人,通讯录里有几个大佬的微信,这就算有人脉了。
其实不是这样。
人脉质量有两个维度,第一个是人本身的质量,这个大家都懂。土豆一车不如珍珠一颗,认识一百个普通人不如认识一个真正厉害的人。
但第二个维度往往被忽略,那就是你和这些人的互动质量。
你可以有某个大佬的微信,但如果你们从来不互动,这个连接就是无效的。就像我刚才说的,我也有一些大佬的微信,但如果我们只是加了好友之后发了句客气话,之后再也没说过话,那这算什么人脉。
充其量只能叫潜在人脉,或者说是一个可能性。
对了,我见过很多人在疯狂地加微信好友,好像通讯录里的数字越大就越牛逼。有人一天能加几百上千个人,然后就觉得自己人脉广了。
但你去看他的聊天记录,跟这些人有过实质性交流的能有几个。大部分人加上之后,除了刚开始那句"久仰大名以后多多交流",之后就再也没说过话。
这种人脉有什么意义,没有任何意义。
真正有价值的人脉,一定是有互动的,是能产生实际价值交换的。你帮过对方什么忙,对方帮过你什么忙,你们之间有过实质性的合作或者交流,这才叫建立了人脉。
然后就是,怎么建立这种真正有价值的人脉。
我听过一个做文案的朋友讲过一个故事,好像是个挺有名的案例,记不清具体细节了,大概是说有个文案高手特别想认识罗振宇,但一直没机会。
后来罗辑思维出了个月饼活动,说集齐十张券就可以见罗振宇一面。这哥们就疯狂买月饼,买了两百盒,拿到了两百张券,终于争取到了一个见面的机会。
但重点不是见面,重点是他见面之后做了什么。
那天去的人有二十个,大家轮流自我介绍。其他人都在说自己创业多不容易,产品多好,希望罗老师能帮忙推广一下。
但这哥们不一样,他重点介绍了自己在文案和营销方面的专长,还提到自己之前用三万粉丝的公众号卖出了一万本书。这个数据当时很惊人,因为罗辑思维卖得最好的书也就五万本。
罗振宇当场就来了兴趣,说你这个很厉害,我们可以聊聊。
后来聊天的时候,这哥们又说可以帮罗辑思维策划一期关于广告的节目,大概讲了下自己的思路。结果他成了全场唯一拿到罗振宇微信和电话的人。
这就是我说的比较优势。
什么叫比较优势,就是你在某个方面做得不错,而对方虽然也能做,但他去做的机会成本太高。
比如罗振宇可以自己去策划节目,去研究文案技巧,但他的时间太宝贵了,他应该把时间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而这哥们是专业做这个的,他去做这件事的机会成本低,做出来的质量还不错。
这样一来,双方就可以进行价值交换了。罗振宇得到了专业的帮助,可以节省时间去做更重要的事。这哥们通过服务罗辑思维提升了自己的行业地位,也算是各取所需。
所以向上建立人脉的核心逻辑就是,你得有一项拿得出手的技能,而且这项技能对对方有用,你的机会成本比对方低。这样你们才有交换的基础。
扯远了说回来,建立人脉不只是向上,还要向下。
这是我创业之后才明白的道理。
以前我总觉得人脉就是认识那些比自己厉害的人,结交大佬,攀高枝。但自己做了老板之后我发现,其实向下建立人脉同样重要。
什么叫向下建立人脉,就是跟那些现在还不如你,但将来可能会有发展的人建立连接。
我创业初期遇到一个特别尴尬的问题,就是我想找投资人能找到,想找其他创业者交流也能找到,但我想找一个靠谱的编辑,找一个靠谱的设计师,找一个靠谱的运营,都不知道去哪里找。
因为我之前的人脉都是横向和向上的,我认识的都是创始人、投资人、行业大佬,但我不认识那些基层的优秀人才。
这就是只注重向上建立人脉的弊端。
前阵子我看到一个说法,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说有些大佬之所以愿意投资一些看起来不怎么靠谱的项目,帮助一些年轻创业者,其实是在做播种。
什么意思,就是他知道这些人现在还很弱,项目也不一定能成,但万一成了呢,万一这个人将来做大了呢,那他现在的帮助就是一份人情,就是一个连接。
这就叫向下建立人脉,春种秋收。
你现在帮了一个人,可能这个人现在什么都给不了你,但十年后他可能成了某个领域的专家,成了某个公司的高管,那时候你们之间的这个连接就有价值了。
所以建立人脉这事儿,既要向上,也要向下。向上是为了获得即时的价值交换,向下是为了长期的价值积累。
但最后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很多人一边在建立人脉,一边又在毁掉人脉。
这种事情我见得太多了。
就像前面说的那个想见罗振宇的活动,去了二十个人,为什么只有一个人拿到了微信。因为其他十九个人都在做毁人脉的事情。
他们见到罗振宇就开始推销自己的产品,希望罗老师能在公众号上推广一下,或者希望罗老师能投资自己的项目。你说这不是毁人脉是什么,人家凭什么要帮你推广,凭什么要投资你,你能给人家提供什么价值。
这种行为本质上是单向索取,而且是特别急切的那种索取。
我自己也经常遇到这种情况,特别崩溃。
比如有学员上完我的课,加了我微信,然后隔三差五就给我群发广告。或者发消息问一些特别基础的问题,比如你公众号用什么排版工具啊,能不能帮我推荐几个好用的编辑器啊。
你试试,把自己代入到那些大佬的位置,想象一下如果你每天收到几十条这样的消息,你会是什么感受。
你好不容易加了某个大佬的微信,结果你上来就问人家能不能帮你转发文章,能不能帮你推荐下产品,能不能借你点钱。这不是在毁人脉吗。
这就是很多人建立人脉失败的原因,不是他们不懂建立人脉的方法,而是他们太急了,太功利了,总想着占便宜,总想着从别人那里索取。
真正会建立人脉的人,他们想的是怎么给别人提供价值,怎么帮到对方,而不是怎么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
这个逻辑听起来很反直觉,但这就是事实。
你越是想着给予,你得到的反而越多。你越是想着索取,你得到的反而越少。因为没有人喜欢跟一个只会索取的人打交道,大家都喜欢那些能创造价值的人。
哦对,还有一件事,很多人问我说,我比较内向,不爱说话,不会社交,是不是就建立不了人脉了。
其实这完全是两码事。
建立人脉跟你内向还是外向没什么关系。马化腾内向吧,张小龙内向吧,他们不也建立了很好的人脉网络吗。
关键不在于你能不能说,而在于你有没有料。
你要是个有能量的人,哪怕你整天待在家里不出门,也会有人找上门来。你要是个没什么本事的人,就算你天天在外面跑,见人就加微信,也没什么用。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话虽然俗,但是真理。
所以我的建议是,年轻的时候不要太着急建立什么人脉。你首要的任务是让自己变强,让自己有价值,让自己成为一个别人想要认识的人。
当你真正变强了,人脉这个东西会自然而然地来。你不用刻意去经营,不用到处求人,那些该认识的人自己就会出现。
而如果你还不够强,就算你认识再多人,加再多微信,那些所谓的人脉也都是虚的,是经不起考验的。
合十。如夜话,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