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穷是一种病,且很难治愈,这种病叫“管窥”
2025-11-18

前几天跟一个老朋友吃饭,他跟我抱怨说自己这几年过得特别累,每天加班到很晚,周末也不敢休息,但钱还是不够花,存款一点都没增加。

我问他,你觉得问题出在哪里。

他说,还能出在哪里,就是穷呗,赚得太少了。

我说,你有没有想过,穷本身就是个问题,而且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他愣了一下,说什么意思。

我说,穷不只是缺钱那么简单,穷是一种病,而且是一种会不断恶化的病。这种病会让你陷入一个死循环,越穷越忙,越忙越穷,很难跳出来。

很多人对贫穷有个误解,觉得贫穷就是钱不够,只要努力赚钱就能解决。但真相是,贫穷背后有一整套思维模式,这套思维模式会不断强化你的贫穷状态。

穷这种病,学术上有个专门的名字,叫管窥。

什么叫管窥,就是像从管子里看世界,视野特别窄,只能看到眼前很小的一块,看不到周围更大的可能性。

你缺什么,你就会一直盯着什么看,然后你就看不到别的东西了。

说起这个我想起来,我小时候在山东农村长大,见过太多这样的事情。

那会儿我读初二,有个同桌突然辍学了,说要出去打工。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出去打工一年就能买辆摩托车。

在当时的我们那个村子,骑摩托车是件特别拉风的事情。那些辍学的小青年骑着摩托车在学校门口转悠,接女同学,去网吧,打台球,在我们这些还在读书的穷学生眼里,简直羡慕死了。

但现在回头看,那些当年辍学买摩托车的人,十几年过去了,大部分还在工地上搬砖,或者在工厂流水线上拧螺丝。而那些咬牙坚持读完书的人,虽然不一定都混得特别好,但至少有了更多的选择。

这就是管窥的可怕之处,它让你只看到眼前的那点好处,看不到更长远的价值。

一辆摩托车和一个完整的教育,哪个更重要,现在想想是个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但在当时,对一个十几岁的穷孩子来说,那辆摩托车的诱惑力是无法抗拒的。

等等我想想,这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

穷会限制你的视野,让你只能看到最紧迫的需求。你饿的时候,眼里只有食物。你冷的时候,眼里只有衣服。你没钱的时候,眼里只有能快速变现的东西。

这种状态下,你根本没有余力去思考长远的事情,去规划未来,去投资自己。你所有的注意力都被眼前的困境占据了。

前阵子我看到一个研究,好像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做的,记不清具体是谁了,大概意思是说,长期的贫穷会改变人的思维方式,让人变得短视,冲动,无法做长期规划。

这不是说穷人笨,而是说贫穷这个状态本身会消耗人大量的心智资源。

你想想看,如果你每天都在为下个月的房租发愁,为孩子的学费发愁,为生病了看不起病发愁,你哪里还有精力去想五年后十年后的事情。

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因为穷,所以只能关注眼前。因为只关注眼前,所以做不了长期投资。因为做不了长期投资,所以一直穷。

这个循环特别难打破。

后来呢,我自己也经历过这种挣扎。

我刚毕业那会儿在北京,工资不高,租房要花一大半,每个月都过得紧巴巴的。那时候有个机会去学习一个新技能,需要花三千块钱,这对当时的我来说是笔巨款。

我纠结了很久,最后还是咬牙报了。但那个月我过得特别艰难,吃了一个月的泡面和煎饼果子,连地铁都舍不得坐,每天走路上下班。

现在回头看,那个决定是对的。那个技能后来成了我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帮我找到了更好的工作,赚到了更多的钱。

但当时做这个决定真的很痛苦,因为那三千块钱意味着我要饿一个月的肚子。这就是穷人的困境,你明知道应该投资未来,但眼前的压力让你很难做出这个选择。

对了,这让我想起另一个更典型的例子。

我听一个做扶贫的朋友讲过一个故事,有个好心的姑娘去农村扶贫,给一户特别穷的人家送了几只羊。她想着羊可以生羊,这家人就有了持续的收入来源。

一年之后她去回访,满心期待地想看到这家人的生活有了改善。结果发现,羊一只都没剩下,全被吃了。

她当时特别生气,觉得这家人不可理喻。但后来想想,对那家人来说,那些羊不是财富,不是投资,就是肉,是能填饱肚子的食物。

他们太穷了,穷到只能看到眼前的温饱问题,根本没有余力去想一年后的事情。

这就是管窥的典型表现。

但这里有个更深的问题,穷不只是影响你看问题的角度,还会影响你做选择的能力。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问你一个问题,你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百分之百得到一百万,另一个是百分之五十的概率得到一个亿。你只能选一次,选完立刻兑现。

你猜大部分人会选什么。

百分之七八十的人会选那个一百万。

为什么,因为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没有拥有过一百万。那种百分之百的确定感,让人无法拒绝。虽然理性上知道一个亿和一百万差距巨大,但那百分之五十的风险太可怕了,万一一无所获怎么办。

这不是说人笨,这是穷带来的心理压力。你越是没有,你越是无法承受失去的风险。

这种心理会影响你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

比如选工作的时候,你会倾向于选那个工资高一点但没什么发展前景的,而不是选那个起薪低但能学到东西的。

比如买东西的时候,你会为了省十块钱在淘宝上比较两个小时,浪费了大量时间却毫无察觉。

比如投资自己的时候,你会觉得几百块的课程太贵,宁愿去找盗版,结果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这些都是穷病的症状。

前面是不是说过,我说穷是一种病。既然是病,就需要治疗。那怎么治呢。

我觉得第一步是认清这个病,承认自己有这个问题。很多人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思维方式有问题,只是觉得自己运气不好,或者不够努力。

但其实问题不在运气,也不在努力,而在于你看问题的角度和做选择的方式。

然后就是,要刻意训练自己做长期思考。

什么叫长期思考,就是在做每个选择的时候,不只看眼前的得失,还要看五年后十年后的影响。

你试试,下次做决定之前,问问自己,这个选择五年后会把我带到哪里。这个简单的问题,就能帮你过滤掉很多短视的选择。

比如说,有人跟你说有个机会,干一年能赚十万块,但这一年你什么都学不到。另一个机会第一年只能赚五万,但能学到很多东西,接触很多优秀的人。

如果你只看眼前,肯定选第一个。但如果你想想五年后,可能就会选第二个。因为第二个选择给你带来的成长和人脉,五年后的价值远远超过那多出来的五万块。

这就是长期思维和短期思维的区别。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不要过度省钱。

可能我理解错了,但我觉得很多穷人省钱省得太过分了。他们会为了省十块钱走半小时的路,会为了省几块钱买菜买到烂的,会为了省房租住在离公司两小时车程的地方。

这种省钱方式看起来是在攒钱,其实是在浪费更宝贵的东西,时间,健康,机会。

该花的钱一定要花,尤其是那些能让你变得更好的钱。

比如买书的钱,比如上课的钱,比如健身的钱,比如改善居住环境的钱,比如买一件像样衣服的钱。这些钱不是消费,是投资,是投资你自己。

我见过太多人,舍不得花几十块钱买本书,却花几千块买件名牌。舍不得花几百块上个课,却花几百块买个游戏皮肤。

这不是说买名牌和游戏皮肤不对,而是说很多人花钱的优先级搞错了。

你越穷的时候,越应该把有限的钱花在刀刃上,花在那些能让你增值的地方。

哦对,还有一件事,就是不要小富即安。

这是另一个穷病的症状。很多人努力了几年,从月薪五千涨到了月薪两万,就开始满足了,觉得这样就够了,不想再折腾了。

但问题是,如果你停在这里,你很可能一辈子就停在这里了。

我见过太多人,三十岁的时候充满干劲,觉得自己将来一定能做成点什么。但到了三十五岁,就开始追求稳定,不敢冒险,不敢尝试新东西。

然后十年过去了,他们发现自己还在原地踏步,而那些一直保持冲劲的人,已经甩开他们好几条街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我感觉很多人的职业生涯是这样的,前几年快速成长,中间稳定一段时间,然后就开始走下坡路。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失去了那股向上的劲儿。

那股劲儿一旦散了,整个人就废了。你不想再挑战自己,不想再学习新东西,不想再走出舒适区,你就开始被时代抛弃了。

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了。

你看看过去二十年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排名,十年一个大变样。很多巨头企业都挂了,很多新公司突然就起来了。

企业尚且如此,个人更要警惕。

你以为你现在的工作很稳定,但可能五年后整个行业都不存在了。你以为你掌握的技能够用一辈子,但可能三年后就过时了。

所以不能小富即安,要一直保持学习,保持成长,保持对新事物的好奇心。

扯远了说回来,我想说的是,穷不只是缺钱,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会让你短视,会让你只看到眼前,会让你无法做长期投资,会让你陷入越穷越忙越忙越穷的死循环。

但好消息是,这个病是可以治的。

关键是要认清这个病,然后刻意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要训练自己做长期思考,要舍得在自己身上投资,要保持向上的冲劲,不要小富即安。

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因为改变思维方式比改变行为难多了。

但如果你真的想摆脱贫穷,这是唯一的路。

你不改变看问题的角度,你就永远只能看到那一小块。你不改变做选择的方式,你就永远在重复同样的错误。

这事儿没人能帮你,只能靠你自己。

但我想说的是,只要你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刻意改变,就已经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很多人一辈子都意识不到这个问题,他们会把所有的失败都归结于运气不好,能力不够,从来不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有没有问题。

所以如果你能看到这里,认真思考这些问题,你就已经比大部分人强了。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思考转化成行动,一点一点改变自己的选择方式,一点一点扩大自己的视野,一点一点走出那个死循环。

这个过程会很慢,可能需要好几年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但这就是治愈穷病唯一的方法。

合十。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