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真正可怕的是快30岁了,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且擅长什么?给你5点建议
2025-11-18

前几天有个读者给我留言,说他今年二十八岁了,换了三份工作,还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做什么,特别焦虑。

我问他,你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吗,擅长什么吗。

他想了半天,说好像没有特别喜欢的,也说不上擅长什么。

这就是问题所在。

快三十岁了,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且擅长什么,这才是真正可怕的地方。

很多人觉得可怕的是三十岁还没立业,但比这更可怕的是,你连自己该在哪个方向上立业都不知道。

你二十二岁大学毕业,到三十岁也奋斗八年了。如果规划得好,八年足够做一番事业。但如果到了三十岁你还在迷茫,那三十五岁怎么办,四十岁怎么办。

这不是制造焦虑,这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说起这个我想起来,其实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如果你二十多岁,尤其是刚毕业一两年,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我要告诉你,百分之八十的人都跟你一样。

为什么会这样。

等等我想想,这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

在二十二岁之前,你的人生是被安排好了的。

小学读完读初中,初中读完上高中,高中上完读大学。这个过程中没多少人会去思考将来该做什么,因为你唯一的职业就是学生。

你每天想的是怎么做个好学生,其中百分之八十的指标是学习成绩。

我们的教育不会教你如何做自己,只会教你考最好的分数,上最好的学校。至于你真正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没人关心这个。

填高考志愿的时候也是,你自己看,老师帮你推荐,父母帮你打听,都不是为了帮你找到你自己,而是帮你选一个最有钱景最有前途的专业。

然后哐当一声,大学毕业了。

你走完了被安排好的人生。

接下来没人给你安排了,你要自己给自己安排了。

可是你早就丧失了这种能力。

所以你就开始焦虑,不知所措,刚毕业几年的职业选择像个无头苍蝇,这撞一下那撞一下,始终找不到出路。

这个责任要怪谁,怪我们的教育体系。它只教你怎么考高分,怎么上好学校,但从来不教你怎么认识自己,怎么发现自己的兴趣和天赋。

但这里有个更深的问题,比起找到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更重要的是你要先习得"喜欢的能力"。

什么叫喜欢的能力,就是深度喜欢一件事的能力。

我讲线下课的时候,经常问那些迷茫的学员,你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吗。

很多人的回答是,我也不太清楚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对很多事情有兴趣,但好像又谈不上有多热爱。

这就是丧失了喜欢的能力。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但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把它磨没了,看到什么都无感,这是很致命的。

为什么呢,因为喜欢的事是在不断了解、不断尝试新事物的过程中找到的,它是探索出来的。

如果你丧失了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你就没有探索的欲望,你就会停留在只愿意接触自己熟悉的事物上。

你试试,回想一下你上次对什么新东西特别好奇是什么时候。如果你想不起来,那就说明你的好奇心已经快死了。

对了,兴趣和爱情一样,比找到更重要的是经营。

很多人以为兴趣是天生的,是突然就发现的。但其实不是,兴趣是经营出来的。

你对一件事足够用心地经营,它就会给你足够多的正向反馈,于是你就喜欢上它了。

但要把兴趣经营出来,需要耐心。

比如写作,即便是写作高手,一开始也可能没那么喜欢写作,因为一开始你肯定写得很差。但当你越写越好的时候,你才会一步一步爱上写作。

我刚开始写作的时候也特别痛苦,第一篇发在公众号头条的文章差点把我憋死了,写了一个多星期,写废了两篇,第三篇才写成。

刚开始写作是因为那是我的工作。如今写作是我最大的乐趣之一,但这是我耐心经营的结果,我并不是天生就喜欢写作。

扯远了说回来,还有个问题是,你可能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只是不敢承认不敢去做。

你愿意情不自禁投入大量时间的事情,就是你喜欢的事情。

你可以认真回想一下,过去几年,工作时间之外,你最愿意在哪些事情上投入精力。

你总是在家里研究做菜,你一修图就是一晚上,你到哪里都喜欢拍照,你没事就喜欢刷朋友圈刷微博,你一天不读几篇好文章就浑身不自在,娱乐圈的八卦你基本都不会错过。

等等,这些难道不是你喜欢的事情吗。

可能我理解错了,但我觉得很多人不是没有喜欢的事,而是不愿意承认。

为什么不愿意承认,因为你觉得这些事情不靠谱,不能当饭吃。

但世界很大,每一个你觉得不靠谱不赚钱的兴趣,都有人把它当成了工作和事业,同时又赚到了很多钱。

我有个朋友特别喜欢玩滑板,从大学就开始玩。很多人觉得滑板就是个爱好,但他现在就是职业滑板运动员,每个月领工资,工作就是玩滑板。

还有个朋友是清华的,也特别爱滑板,但技术达不到职业运动员的水平。但他没有放弃,他开始学滑板摄影,后来从清华辍学,专门做滑板摄影。

父母知道后把他生活费断了,他就去滑板店打工,到处做家教赚钱,省吃俭用买器材。一年后他拍出了滑板大片,现在是圈子里炙手可热的滑板摄影师。

你可能觉得他这是很傻的决定,但我不这么认为。一个这样豁出去追寻自己所爱的年轻人,我不相信他没有未来。

所以问题不是你没有喜欢的事,而是你不敢去追寻。

然后就是,你把一件事做擅长了,不喜欢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是个反直觉的真相。

很多人以为是先喜欢一件事,然后才去做。但其实很多时候是反过来的,你先去做,做擅长了,你就喜欢了。

一句话,喜欢是有代价的,代价就是付出,付出到擅长。

我上初中的时候最讨厌英语,因为我怎么学都学不好,初中三年英语没有考及格过,一次都没有。英语老师还是我们班主任,抽过我几个耳光,我恨死英语了。

但到了高中,我决定疯狂学习,第一个要干掉的就是英语。

我把初中的教材全拿来,自己从初一英语重新学,后来又买了五六十本中英文对照的小说,一本一本地啃。

结果呢,高一期末我全校英语竞赛一等奖,后来每次英语竞赛都是一等奖。高考的时候我英语考了一百三十多分。

于是英语从我最讨厌最恶心的科目,变成了我最喜欢的科目。

为什么,因为我付出了足够多,付出到我擅长,擅长到它给了我存在感、成就感和优越感。

你英语每次考四五十分,你会喜欢吗,除非你有病。

哦对,还有一件事,我以前特别讨厌自己的声音。

用微信之前我很少听到自己的声音,用微信之后发现自己声音特别难听,所以几乎从来不给朋友发语音。

零几年的时候有人让我做微信群分享,我特别抗拒,因为要用语音。后来做录播课也是,每次录音频都要录好多遍。

再后来要去企业讲课,第一次去联想讲课,前一周我都没睡好觉。我是个偏内向加自卑的人,很讨厌站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

但如今讲课是我最喜欢的事情之一。两年多高强度的付出,我越来越擅长,也就越来越喜欢了。

前阵子有个做投资的朋友跟我说,他见过太多年轻人,刚毕业没多久就说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他的建议是,你现在做的事情,先别管你喜不喜欢,反正都是你必须要做的事情。既然要做,你就全情投入,努力让自己持续进步,做到比多数人擅长。

到那一天,我不相信你不喜欢。

记不清了,好像有个心理学家说过,喜欢有两种。

一种是天然的喜欢,比如男人喜欢美女,人人喜欢美食,这是天性。

另一种是被动的喜欢,就是你持续对一件事投入,过程中它不断给你正向反馈,你就被动地喜欢上了它。你做一件事做到人人给你竖大拇指,傻子才不喜欢吧。

所以年纪轻轻,很多事情没那么喜欢是正常的,因为你都不太擅长。而你都不太擅长也是正常的,因为你大都是新接触在探索的过程中。

这时候别慌,要接受相当一段时间"没有喜欢的付出",付出到你擅长,你便喜欢了。

但你可能会说,那我对一件事付出了很久,还是不擅长怎么办。

这很正常,不行就换。

找到自己喜欢又擅长的事需要过程,你必须不断试错。

你得上辈子积多少德,才能在这辈子一开始就找到自己喜欢又擅长的事。

任何人找到自己喜欢又擅长的事,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几个月几年甚至更久。

我读大学的时候就不断探索,试图走英语这条路,后来发现其实我并不真正擅长英语。试图学过写小说,不得要领。试图学过橄榄球,发现自己不擅长团体类运动。

我认真付出过,想做职业滑板运动员,但发现自己身体条件不够。我尝试过水草造景,发现自己在构图方面不好。

远不止这些,我保持好奇,一直探索,直到三年前进入新媒体行业,才终于找到了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

我喜欢深度阅读,喜欢分析事情的底层规律,喜欢通过写作去表达,喜欢通过优质的输出影响别人。

但换的时候要谨慎。

换下一个之前,你要仔细想想,目前这个事你是真的付出了很多吗。是很认真的那种付出吗。你真的付出了很久吗。

不要没做多少就随随便便把它否了。职业发展的前期,最忌讳浅尝辄止地随便尝试,很浪费时间。

但如果真的谨慎思考了,结果是确实不适合,就要及时换,别拖延。你拖不起的,时间很宝贵浪费不起。

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我感觉人终究不能只做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尤其在工作中。

工作上你喜欢的要做好,不喜欢的也要做好。因为即便你从事的工作是你喜欢的,其中也充斥着大量你不喜欢的因素。

工作本质上不是让你来享受的,是通过艰苦付出拿结果的。

所以说到底,找到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需要几个关键点。

保持好奇,不断探索新事物。用心经营,对一件事持续投入。要有耐心,付出到擅长。不要轻易放弃,但也要及时止损。

最重要的是,人终究还是要找到自己喜欢的才行。

因为只有做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你才能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潜力,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合十。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