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职场中那些用力过猛的员工
2025-11-18

前两天在朋友圈看到白鸦发了条吐槽,说公司有个特别认真负责的员工,结果反而成了业务发展的绊脚石。我当时就笑了,这种事我见太多了。

你可能觉得奇怪,一个员工认真负责不是应该被表扬吗?怎么反而成了问题?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我得先给你讲个结论,职场上最可怕的不是偷懒的人,而是那些在错误方向上特别努力的人。

我刚做新媒体那会儿,团队有个做设计的同事,特别敬业,每次给他个配图需求,他能琢磨三四个小时。字体要不要换,颜色搭配是不是最优,构图有没有更好的方案,恨不得把平面设计的十八般武艺全用上。结果呢?我们一篇文章从写完到发出去,经常要等他一个下午。

那时候我就特别着急,因为做新媒体最重要的是什么?是速度,是抓热点。你一个配图精益求精搞了四个小时,热点都凉了,再好的设计有什么用?但他不这么想,他觉得自己是在为作品负责,是在维护公司的品牌形象。

这个归因要怪谁?怪他太认真?其实不能这么说。真正的问题是他没有全局观,不明白在这个业务里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他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把配图做到极致上,却忘了配图只是为内容服务的,它不是主角。

后来呢,我们团队换了个设计师,水平可能没那么高,但她特别懂得什么时候该精雕细琢,什么时候该快速出货。常规文章二十分钟搞定,重点文章才会花几个小时打磨。效率一下就上来了。

说起这个我想起来,这种用力过猛的现象在职场上到处都是。而且越是那些特别负责任、特别想证明自己的人,越容易陷进去。

我见过一个做财务的朋友,为了控制公司成本,把加班补贴和报销流程搞得特别复杂。你加个班想领个盒饭补贴,得填三张表,找两个人签字。技术人员本来加班热情挺高的,结果被这套流程搞得特别烦,后来很多人晚上到点就走,宁可回家干活也不在公司加班了。

你说财务做错了吗?从他的职责来说,没错啊,控制成本是他的本职工作。但从公司整体来看,为了省那点加班补贴,流失了技术人员的加班热情,甚至有人因此跳槽,这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还有法务,这个更典型。我听一个创业的朋友抱怨过,他们公司法务特别尽职尽责,每次谈合作,都要把合同条款审得特别严格,各种风险都要规避掉,各种责任都要划分清楚。结果呢?对方一看这架势,直接找了条款相对宽松的竞争对手合作。

等等我想想,这里面其实有个很深的逻辑。这些人为什么会用力过猛?因为他们评价自己工作的标准,和公司真正需要的东西,是错位的。

财务觉得自己的价值在于省钱,法务觉得自己的价值在于规避风险,技术觉得自己的价值在于代码质量。这些都没错,但问题是,他们只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没看到公司的整体目标。

对了,我还见过更离谱的。有个做产品的朋友,特别有想法,每次开会都能提出七八个功能点。他觉得这样显得自己思考深入,对产品有研究。但老板每次听完都特别头疼,因为公司就那么点资源,你提这么多需求,到底该做哪个?而且很多功能根本就不是核心需求,纯粹是为了显示自己有想法。

这事儿让我想明白了一个道理,但真正的原因不是这个。

核心问题在于,这些人都在试图证明自己的价值,而不是真正去创造价值。他们做事的出发点是让老板看到自己很努力很专业,而不是让公司的业务更好地往前走。

可能我理解错了,但我觉得这就是大公司病的根源之一。小公司为什么效率高?因为小公司每个人都知道,公司活不下去大家都玩完,所以每个人做事都会想,这事儿对公司活下去有没有帮助。大公司呢?很多人想的是,这事儿对我升职加薪有没有帮助。

前阵子看到个案例,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说腾讯当年搜索做不起来,就是因为门户做得太好了。门户把所有流量入口都占了,搜索根本分不到资源。你说门户做得好是不是好事?当然是好事。但从公司整体战略来看,搜索才应该是入口,门户抢了搜索的资源,就是用力过猛了。

这种事在大公司特别常见。每个部门都想把自己的业务做大,都想争取更多资源。表面上看大家都很努力很负责,但实际上可能在阻碍公司的整体发展。

然后就是技术人员,这个我最有发言权。很多技术人员特别喜欢炫技,喜欢用复杂的架构,喜欢考虑五年后的性能问题。你问他为什么要这么搞,他说为了系统的可扩展性,为了未来的高并发。

但实际上呢?百分之九十的创业公司根本活不过一年,你考虑五年后的事情有什么意义?你现在最需要的是快速把产品做出来,快速验证市场需求,而不是搞一个完美的架构。

我以前犯过类似的错误。那时候接了个项目,我就想着要做个特别牛的系统,架构要优雅,代码要漂亮,各种设计模式都用上。结果搞了三个月才上线,等上线的时候,需求早就变了,很多代码根本没用上。

这个责任得怪我自己。我当时就是想证明自己的技术水平,想让别人看到我能搞定复杂系统。但我忘了一件事,技术是为业务服务的,不是为了展示技术而技术。

听来的一个数据,记不清是谁说的了,说百度贴吧第一版的产品文档只有一页纸。你能想象吗?现在做个产品,哪个产品文档不是几十页?但人家贴吧就是这么简单粗暴地上线了,然后在用户反馈中不断迭代优化。

这就是化繁为简的功夫。什么是真正的牛人?不是能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人,而是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人。

前面是不是说过,用力过猛的本质是缺乏全局观?现在我可以把话说得更清楚一点了。全局观是什么?就是你得明白,在当前这个阶段,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你做财务,控制成本重要,但激励员工积极性可能更重要。你做法务,规避风险重要,但抓住商业机会可能更重要。你做技术,代码质量重要,但快速迭代可能更重要。这不是说前者不重要,而是在不同阶段,重要性的排序是不一样的。

创业公司最宝贵的是什么?是时间。你每多花一天时间打磨产品,竞争对手可能就已经占领市场了。你每多加一个功能点,可能就多了一分失焦的风险。

我现在做产品,会强制自己问两个问题。第一,这个功能是不是核心需求?第二,不做这个功能会不会死?如果答案是否,那就先不做。先把最核心的东西做出来,快速验证,快速迭代。

你试着回想一下,你做过的那些特别复杂的方案,最后有多少真正用上了?我敢打赌,至少一半是白费功夫。与其花十天做一个完美的方案,不如花两天做一个能用的方案,先跑起来再说。

但这里面有个矛盾。如果你只做最简单的东西,你的老板会不会觉得你不够努力?你的同事会不会觉得你水平不行?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很多公司的考核机制,就是鼓励员工做复杂的事情。你做了个简单有效的方案,可能只能拿个B。你做了个复杂炫酷的方案,哪怕没什么实际价值,也能拿个A。这种激励机制下,谁还愿意把事情做简单?

这就是我说的,管理的问题。如果一个公司的文化是鼓励简单有效,而不是鼓励复杂炫技,那员工自然会往正确的方向努力。但很多公司的文化恰恰相反,大家都在比谁的方案更复杂,谁的想法更多。

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反正我发现那些真正做得好的公司,都特别强调简单和聚焦。你看苹果的产品,功能点特别少,但每个都做到极致。你看谷歌的首页,干干净净就一个搜索框。

反过来看那些做得不好的产品,恨不得把所有功能都塞进去,生怕用户觉得自己不够用心。结果呢?用户根本不知道该用哪个功能,最后干脆不用了。

合十。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