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醒自己的8条人生公式
2025-11-19
前两天刷手机,看到一个挺有意思的说法,说人这一辈子啊,最重要的不是你多聪明,而是你什么时候醒过来。醒得早的人,可能二三十岁就开始往上走了,醒得晚的,可能到五六十岁还在原地打转。
我当时就想起一个朋友的事。
他大学毕业那会儿进了一家还不错的公司,做基层员工,工资也就七八千吧。我记得毕业后头几年,我们聚会的时候他总抱怨,说自己运气不好,说领导不赏识他,说公司没给他机会。反正就是各种不顺。
但有一次聊天,他突然跟我说,自己好像想明白了一些事。他说这些年一直觉得是环境的问题,是别人的问题,但其实根子可能在自己身上。当时我还挺惊讶的,因为这跟他以前的状态完全不一样。
后来呢,他就开始慢慢改变了。具体怎么改的我也说不太清楚,反正就是感觉整个人的状态不一样了。前段时间再见到他,听说已经做到中层管理了,收入也翻了好几倍。我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他想了想说,可能就是突然醒了吧,知道该怎么做了。
说实话我当时听得有点云里雾里的,什么叫醒了?这个词挺抽象的。但后来我慢慢琢磨,好像确实是这么回事。有些人一辈子都在睡着,稀里糊涂地过日子,而有些人突然就醒了,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该怎么做。
那怎么醒呢?我也说不出什么大道理,就是这些年看到的、听到的、自己经历的一些事,有些感受吧。
最先想到的就是积累这件事。
很多人都想要快速成功,恨不得今天努力明天就能看到结果。但现实不是这样的,任何成长都需要时间。我记得有个作家,好像是刘慈欣吧,写了二三十年科幻小说,到五十多岁才火起来。还有郭德纲,学相声学了二十来年,三十多岁创办德云社才开始走运。
这些例子其实都在说同一件事,就是你得先沉下心来积累。那些看起来突然爆红的人,背后都是长年累月的积累。只不过大部分人只看到了他们成功的那一刻,没看到之前那些年的默默耕耘。
我自己也有体会。刚工作那几年,我特别急,总想着赶紧出成绩,赶紧升职加薪。结果越急越乱,反而什么都做不好。后来慢慢想明白了,既然急也没用,那就踏实干吧。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做,一个技能一个技能地学,虽然慢,但确实在进步。
说到这我又想起一个事,关于多做一点的。
有个同事,能力其实挺一般的,但他有个习惯,就是做事总会多做一点。别人写报告可能就完成任务就行了,他会多查点资料,多加点图表,多做点分析。一开始大家也没觉得有什么,但时间长了,领导就注意到他了。后来有个重要项目,领导就让他负责,给的理由就是他做事靠谱。
这个多做一点听起来很简单,但真正能坚持的人不多。大部分人都是做到差不多就行了,反正能交差就可以。但正是这个差不多,让很多人一直停留在原地。
还有就是尝试这件事。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数据,说如果你尝试四百多次,成功的概率会非常高。具体数字我记不太清了,反正就是那个意思。这让我想起屠呦呦的故事,为了找到治疟疾的药,她和团队试了几百次,最后才成功。
我们普通人虽然不用做那么重大的事,但道理是一样的。很多时候失败不是因为你不行,而是因为你试的次数还不够多。我认识一个做自媒体的朋友,开始写文章的时候,发了七八篇都没什么阅读量,他差点就放弃了。但后来想想既然都写了,那就再试试吧。结果第十来篇的时候突然爆了,一下子涨了好几千粉丝。
如果他在第八篇的时候放弃了,就永远不会知道第十篇会爆。
对了,说到放弃,这也是个大问题。
很多人做事都是三分钟热度,开始的时候雄心壮志,过两天就没声了。我自己也犯过这个毛病。记得有一年下决心要学英语,买了一堆教材,计划得特别详细,每天背多少单词,看多少语法,听多少听力。结果坚持了一个星期就放弃了,那堆教材到现在还在书架上落灰呢。
后来我就在想,为什么坚持这么难?可能是因为我们总想着一口吃个胖子,目标定得太大太远,一旦完不成就觉得挫败,然后就放弃了。真正能坚持下来的人,都是把大目标拆成小目标,一点一点去完成。
我有个朋友写小说,从疫情那会儿开始写,每天就写一两千字,不多不少。有时候忙起来也会断更,但大体上一直在写。到现在好几年了,已经写了好几部了,虽然还没大火,但也慢慢积累了一些读者。如果他当初想着要一下子写成爆款,可能早就放弃了。
扯远了,说回来。
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点,就是细节。
听说过一个事,好像是百事可乐在菲律宾搞营销活动,结果因为一个数字写错了,导致公司赔了好几千万美元。具体细节我记不太清了,反正就是一个小错误引发了大麻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就是再小的事情也不能马虎。有时候你觉得无所谓的一个细节,可能就会成为致命的问题。我自己也吃过这方面的亏,有一次给客户发方案,结果把客户公司的名字写错了一个字,虽然最后挽回了,但给人留下了不专业的印象。
说到做事,还有一个大敌,就是拖延。
这个我太有感触了。经常是早上想着今天要做什么事,结果到了晚上发现什么都没做。不是真的忙,就是一直在拖,刷刷手机,看看新闻,跟朋友聊聊天,一天就过去了。这种感觉特别不好,既浪费了时间,又什么都没完成,还会很焦虑。
我看过一个说法,说打败拖延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刻开始。不要想太多,不要等条件都准备好了再开始,就是现在,马上,立刻开始做。哪怕只做十分钟,也比一直拖着不动强。
还有啊,特别想说的就是行动这件事。
太多人都是光说不练。我见过好多人,计划做得特别完美,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就是不动手。今天说要减肥,明天说要学习,后天说要创业,但从来没见他真正开始过。这种人永远都在准备阶段,永远都觉得还没准备好,结果就一直原地踏步。
我有个亲戚,说了好几年要换工作,每次见面都说现在的公司不好,工资低,没前途。我们都劝他赶紧换,但他总说再等等,再看看。结果等了三四年了,还在那家公司待着,工资还是那么多,每次见面还是那些抱怨。
说实话,我有时候都替他着急。但这也不能怪别人,只能怪他自己不行动。你再完美的计划,不去做都是空的。
最后还想说一点,就是思维方式。
记得看过一个故事,说一家公司要提高牙膏销量,大家都在想怎么降价怎么做广告,结果一个实习生提出把牙膏口弄大一点,这样每次用的就多了,销量自然就上去了。这个办法听起来很简单,但确实有效。
这就是思维方式的差别。大部分人都是按常规思路想问题,而有些人能跳出来,从不同角度去看。在这个变化这么快的时代,光努力是不够的,你还得会想,得能找到正确的方法。
忘了前面说没说,我觉得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要醒过来。不是说一定要大彻大悟,就是要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要往哪里去。很多人一辈子都是迷迷糊糊的,跟着大流走,从来没想过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怎么醒呢?我也没什么好办法,可能就是多想想吧,多问问自己。你现在做的事是你想做的吗?你现在的状态是你想要的吗?如果不是,那要怎么改变?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一些很朴素的道理。积累、坚持、尝试、注重细节、克服拖延、多行动、会思考,这些东西大家都知道,但真正能做到的人不多。我自己也做得不够好,经常会犯各种错误,但至少在努力吧。
有时候我也会想,如果早几年就明白这些道理,是不是会少走很多弯路?但转念一想,可能正是因为走过那些弯路,摔过那些跟头,才会真正理解这些道理的价值。有些事情,听别人说一百遍,不如自己经历一次。
前几天跟一个长辈聊天,他说了一句话我印象挺深的,他说人这一辈子啊,真正能靠的只有自己。别人能帮你一时,帮不了你一世。你自己不醒过来,不去改变,谁也救不了你。
这话听起来有点残酷,但确实是这么回事。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都会有迷茫的时候,但最终能带你走出来的,只有你自己。
不知道这么说对不对,可能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我说的这些也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如果能给你一点启发,让你有一点改变的动力,那就够了。
人生很长,但好像又很短。有时候一晃几年就过去了,回头看看,发现自己还在原地。这种感觉挺可怕的。所以啊,趁着还来得及,醒过来吧,动起来吧,别让自己后悔。
想起来再说吧,暂时就这些了。
合十。如夜话,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