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六步法·增强版(可执行版)
2025-11-19
下面是在保持马斯克“六步法”原意的基础上,做出的更清晰、更可执行、更逻辑化的完善版本。
我尽量做到每一步都能直接用、能落地,并补上原法里容易遗漏的部分。
———
第一步:把问题定义得尽可能清晰、具体、可验证
避免“模糊大问题”,把它拆成一个能判断对错的问题。
例如:不是问“怎么让公司更好”,而是问“接下来半年,我要解决哪个最限制增长的单点问题?”
第二步:收集尽可能多、尽可能异质的证据来源
不仅收集你能看到的证据,也收集你不想看到的、和自己假设相反的、来自不同利益相关方的证据。
证据类型应包括:数据、案例、专家意见、反例、边界条件、历史经验等。
第三步:基于证据抽取“最小公理集”并标记每条公理的可信度
关键点是“最小”,不能多,也不能缺。
每一个公理都必须满足:可证伪、可量化、可回头验证。
给每条公理标记:
高可信(>70%)、中可信(30–70%)、低可信(<30%)。
目的不是追求绝对真理,而是让推理的透明度清晰。
第四步:使用公理推演结论,并量化结论的可能性
确认三点:
这组公理是否足以导出结论?
公理之间是否存在冲突?
结论的概率是多少(例如:60% 可信、存在两种替代结论)?
必要时做简单模型或“因果链图”,明确推理路径,不要跳步。
第五步:主动尝试推翻结论,而不是维护它
这是马斯克体系里最被忽略的一步。
你必须刻意:
假设结论是错的,再找证据;
找行业里最懂的人、有相反立场的人来反驳;
问自己:“如果我是竞争对手,我会怎么证明这是错的?”
如果一次推翻没成功,再设计第二次、第三次推翻实验。
第六步:在反驳压力下重新评估公理与结论,并动态调整概率
校正模型,把被推翻的公理删掉,替换为更强的公理;
把没有足够证据支持的公理降级;
为可能出现的新假设开支线;
最后得到一个“动态正确、持续更新”的结论,而不是“一次性正确”的结论。
———
可选的第七步(增强版):把新认知应用到小规模试点,用现实检验推理本身
马斯克做火箭、造车、建工厂时,无论决策多自信,他都会先做小规模、可控、低成本的实验来验证逻辑链。
试点越快越小越廉价越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