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渡劫15年: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向上或向下,而是持续向前
2025-11-19
前段时间跟一个做生意的朋友聊天,他说自己这几年创业特别累,想过好几次放弃。我问他为什么不放弃,他说不知道,就是心里有口气咽不下去,总觉得再坚持坚持就能成。
这让我想起一个人的故事。这人从二十四岁开始创业,到现在已经快四十了。十五年时间里,他经历的失败比大多数人经历的成功还多。但他一直在往前走,从来没停下过。
说起来,这人挺有意思的。从小就是学霸,保送上的清华,毕业还拿奖学金去美国读博。家里做生意,父亲一直希望他能搞科研,有个稳定的前途。但他在美国待了没多久,就给大学室友打了个电话,说要回国创业。
那会儿是零三年左右,美国那边社交网络特别火。他看了之后就觉得,这个东西在中国肯定也有机会。于是他就中断了博士学业,拉上两个朋友,凑了三十来万,在清华附近租了个民宅就开干了。
当时他们除了想法和勇气,啥都没有。三个人挤在一百多平的房子里,每天干到凌晨一两点,困了就睡在折叠床上,早上醒来连牙都不刷就继续干活。
然后呢,他们做了十几个项目,一个都没成。想想也是,几个刚毕业的学生,没钱没资源没经验,想做成事儿哪有那么容易。但他们没放弃,一直在试,一直在调整方向。
到了零五年,他们决定专注做校园社交。学习了国外那些成功的案例,结合中国的情况,做了个叫校内网的东西。这次总算有起色了,三个月就有三万用户,后来增长得特别快。
你可能以为这次他成功了吧。没有。因为没钱买服务器和带宽,他只能把校内网卖掉。卖给谁了,卖给了另一个做社交网站的人,价格也不高,就两百来万美金。后来那个人把校内网改名叫人人网,你可能听说过。
为什么会卖掉呢,说白了就是没钱了。那时候做社交网络的公司有三四十家,竞争特别激烈。有钱有资源的人拿到了投资,没钱没背景的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他当时就是这样,眼看着项目起来了,但没钱继续做下去,只能忍痛割爱。
这事儿要是搁在一般人身上,可能就放弃了。但他没有。卖掉校内网之后没多久,他又做了个新项目,叫饭否。这是个类似推特的微博网站,在中国算是最早的一批。
饭否刚开始做得不温不火,用户也就三四十万。但到了零九年上半年,突然就火了,用户一下子涨到了一百多万。还有不少文化名人加入,带动了更多人来玩。那段时间他特别兴奋,觉得这次终于要成了。
结果没想到,饭否突然就被关了。具体原因也说不太清,反正就是出了点意外状况。等到五百多天后重新开放,市场已经变天了,微博已经做大了,饭否再也追不上了。
这次打击对他来说特别大。眼看着就要成功了,却因为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功亏一篑。换谁估计都接受不了。但这事儿也让他成长了不少,开始更深入地思考到底该怎么做。
那会儿我看过一个统计数据,记不太清是哪个机构做的了,大概意思是说创业成功率只有百分之几。大部分人都是在前几年就倒下了,能坚持七八年的已经很少了。但他就是这么一路坚持下来的。
从二十四岁到三十一岁,整整七年时间,他一个成功的项目都没做出来。校内网卖了,饭否关了,其他十几个小项目也都死了。换成一般人,早就去找份工作了。但他还在创业,还在折腾。
这就是我想说的。创业不是一帆风顺的,更多时候是在失败中摸索。你以为自己找到了方向,结果发现走不通。你以为这次肯定能成,结果又遇到了新的问题。但关键是,你能不能在一次次失败之后,还继续往前走。
到了一零年,他又开始了新的创业。这次做的是团购网站,叫美团。有了前面的教训,这次他开始重视资金和团队管理,也更懂得怎么在商业世界里生存。
但这次面临的竞争更激烈。那会儿团购网站多得跟什么似的,光是有名有姓的就有几千家。大家都在烧钱抢市场,到处打广告,疯狂挖人。美团的好几个城市经理都被挖走了。
这种时候怎么办,责任谁来承担。他作为创始人,只能自己扛着。别人都在疯狂扩张的时候,他选择了冷静。他算了一笔账,按照一个城市的人口、消费水平、基础设施来计算投入产出比,只有划算的时候才去开新城市。
这招特别聪明。别人都在盲目扩张,烧光了钱就倒下了。他守住了自己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最后资本寒冬来了,大批团购网站倒闭了,他的美团活了下来。
对了,他还做了另一个很关键的决定。那时候大家发现,卖实物比卖服务更容易起量,因为不受地理位置限制。所以很多团购网站都转去卖实物了。但他坚持只做服务团购,不碰实物。
为什么呢,因为他算得很清楚。卖实物是电商巨头的地盘,小公司去做就是找死。果然没多久,大平台推出了自己的团购业务,专门卖实物。那些转型去卖实物的团购网站,全被干掉了。而他的美团因为专注服务团购,避开了这场战争。
这让我想起一句老话,好像是孙子兵法里说的,大概意思是说,能不能打赢要看对手,但能不能不输要看自己。他做的就是这个,不求一定赢,但要确保自己不会输。
从一零年到现在,又是七八年过去了。美团从一个团购网站,慢慢做成了一个生活服务平台。外卖、电影票、酒店、打车,什么都有。他也从一个连续失败的创业者,变成了新一代企业家的代表。
但要说他成功了吗,好像也不能这么说。因为前面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挑战在等着他。只不过他现在比以前更有经验了,知道怎么应对各种困难了。
他说过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他说传统行业的创业像爬山,山永远在那儿,你随时可以去爬。但互联网创业像冲浪,一个浪头过去了,你不用去追,应该去抓下一个浪头。
这话说得挺有道理的。很多人创业失败了,就一直纠结在那个失败上,想着要是当初怎么怎么样就好了。但过去的已经过去了,纠结也没用,重要的是往前看,看下一个机会在哪里。
还有一次,他讲了个故事。说有个棒球运动员,到了一定年纪体力开始下降,别人问他怎么看待这个事儿。那个运动员说,重要的不是一定要向上还是向下,关键是持续向前。
这句话可能就是他这十五年创业的总结。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管经历多少失败,都要持续往前走。不要老盯着是上坡还是下坡,只要一直在前进就好。
说实话,这种精神真不是谁都有的。大部分人遇到一两次挫折就放弃了,能坚持三五年的已经很少了,能坚持十几年的更是凤毛麟角。但正是这种持续向前的能力,把普通人和成功者区分开来。
前段时间我看过一个说法,说创业就像修炼,要经历各种劫难。有的劫是资金劫,有的劫是团队劫,有的劫是竞争劫。每渡过一劫,实力就强一分。渡不过去,就只能出局。
他这十五年,也不知道渡过了多少劫。卖掉校内网是一劫,饭否关停是一劫,千团大战是一劫。每次都是生死存亡的关头,每次他都挺过来了。不是因为他比别人聪明多少,是因为他比别人更能扛,更能坚持。
当然了,光有坚持也不够,还得会学习。他每次失败之后,都会认真反思哪里做错了,下次应该怎么改。校内网失败了,他学会了融资的重要性。饭否关了,他懂得了要更关注商业本质。千团大战,他掌握了不败之法。
这才是最难得的。很多人失败了就怪运气不好,怪环境不好,怪对手太强。但他每次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想办法提升自己。这种自我修正的能力,可能比坚持本身更重要。
我有时候就在想,创业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赚大钱吗,是为了出名吗,还是为了证明自己。可能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但我觉得,真正的创业者,可能就是享受这个过程本身。
享受那种从零到一的感觉,享受克服困难的成就感,享受持续向前的状态。赚钱和成功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在做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而且一直在往前走。
说到底,创业就是一场修行。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下来。但如果你决定要走这条路,那就得做好准备,准备好面对无数次的失败,准备好一次次爬起来继续前进。
人生也是一样的。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种坎坷。有时候顺风顺水,有时候举步维艰。但重要的不是现在是顺境还是逆境,而是你有没有一直在往前走,有没有一直在变得更好。
合十。如夜话,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