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又要赌国运了
2025-11-20
说起日本这个国家,总觉得它像个什么呢,像个一直在赌桌上坐不住的赌徒。你看它这一百多年的历史,基本就是押宝、下注、翻盘、再下注这么个循环。前几年有个做外贸的朋友跟我聊天,说他接触的日本客户那股劲儿,总让人摸不透,表面客气得很,骨子里又傲得很。我当时没太在意,后来慢慢琢磨这事儿,越想越觉得,这可能跟他们这一百多年养成的习惯有关系。
那会儿翻过一些资料,也不记得是哪本书了,反正讲的是日本人以前怎么看中国的事儿。唐宋那时候吧,日本人把中国当神一样供着,你说汉字也学,建筑也学,连吃饭的规矩都照搬。那时候的日本使者来中国,跟朝圣似的。但宋朝被蒙古人灭了之后,这事儿就变味儿了。日本人心里咯噔一下,原来神也会倒啊。这就好比你一直崇拜的偶像突然翻车了,那种心理落差,挺大的。
元朝那会儿还想打日本,结果两次都没成。这事儿在日本人心里又埋下了点什么东西。他们开始觉得,哎,我们好像也不是那么差嘛。这就像班里的学霸突然考砸了,后面那个中等生心里就开始有点小心思了。到了明朝,日本人的态度就更微妙了。表面上还客客气气的,但已经不是以前那种打心眼里的敬畏了。朱元璋赶走蒙古人,日本人倒是佩服,但也就仅此而已。他们甚至还想跟明朝搞平等关系,不愿意当小弟了。
明朝一生气,干脆不跟他们玩了。然后呢,万历那会儿在朝鲜打了一仗,倭寇又在沿海闹腾。你说这一路下来,日本人的野心是越来越大,对中国的崇拜心理是越来越淡。这事儿就这么发酵着。满清入关之后,日本人的心态彻底变了。他们觉得,连蛮族都能入主中原,那我凭什么不行啊。于是就搞出个什么华夷变态论,说中国已经变成夷狄了,真正的中华文明在我们这儿。
朝鲜那边也是这么想的。李氏王朝对清朝鄙视得不行,背地里叫人家胡皇。清朝统治一百年的时候,他们还策划过反清复明,觉得胡人撑不了一百年,该轮到他们出头了。当然最后也没成,毕竟国力摆在那儿。但你看,这些小国家心里都憋着劲儿,都觉得自己才是正统。这就像一群学生看老师被打倒了,都抢着要当新老师,谁也不服谁。
说起来挺有意思的,日本人这一路走来,从学生变成竞争者,最后还想当老板。这里面有个关键转折点,就是西方人来了。如果没有西方列强这个外部变量,日本人可能还得再等个几十年上百年才能有机会。但历史就是这么巧,英国人来了,美国人来了,俄国人也来了。大家都想在东亚分一杯羹。
那时候有个说法我记得不太清了,好像是什么地缘政治学家讲的,说日本这个位置特别尴尬,夹在大陆和海洋之间,既可以往陆地扩张,也可以往海洋发展。英美看中的就是这一点。他们不想让俄国人独吞中国,但自己又鞭长莫及,那怎么办呢,就得找个代理人。日本正好合适。这就好比你看两个人打架,你不想亲自下场,就找条狗帮你咬人。听着难听,但事实就是这么回事儿。
英国人开始给日本提供技术支持,帮他们搞工业化。为什么呢,因为要培养一把刀,用来切中国这块肥肉。你说这话糙理不糙,当时的中国在列强眼里就是块肥肉,谁都想咬一口。但肥肉要是自己会跑会反抗,那就不好吃了。所以他们宁愿帮日本,也不帮中国。日本呢,心里明白得很,知道这是个机会,就拼命学西方那一套。
甲午战争那会儿,日本赌了一把,赢了。马关条约签下来,李鸿章那个气啊。日本人还不承认这是中日战争,非说是日清战争,意思是我们打的是满清这个夷狄政权,不是中国。你说这话说得,既羞辱人又占便宜。李鸿章想反驳,但人家一问,你们的衣冠礼制哪点儿像中华了,李鸿章就说不出话了。这事儿吧,不光是军事上输了,文化上也被人踩了一脚。
赢了一仗,日本人胆子更大了。接着又跟俄国人干了一仗,这是第二次赌国运。这回还是赢了。两场仗打下来,日本一跃变成列强了,拿到了朝鲜和东北。你说这运气,简直好得离谱。当然,背后是英美在撑腰。只要日本能看住俄国和中国,英美就给好处。这就像养了条看门狗,表现好就给骨头。
但日本人不满足啊。他们觉得光当看门狗不够,得自己当主人。一战的时候趁乱把德国在山东的势力范围也给吞了。巴黎和会上,英美还确认了这事儿。中国作为战胜国,反而被抢了地盘,你说气不气人。那会儿国内闹得很凶,学生上街游行,这才有了五四运动。但有什么用呢,国弱就是要挨打。
到了二三十年代,日本的资源问题越来越严重。工业发展起来了,但煤铁石油这些东西不够用。怎么办呢,继续赌呗。九一八事变一搞,东北三省全占了。这次是背着英美老板偷吃,赌的是老板不会翻脸。结果英美虽然不高兴,但也没真的动手,就是嘴上说说,制裁制裁。日本人一看,哎呦,老板好像也没那么狠嘛。
胆子越来越肥,野心越来越大。到了三七年,日本人觉得自己翅膀硬了,干脆全面侵华,想把整个中国都吞下去。这是第四次赌国运。这回赌得有点大了。英国人那会儿自顾不暇,德国人在欧洲打得正凶呢。美国人呢,还在观望,一边卖军火一边看热闹。日本人就这么肆无忌惮地在中国烧杀抢掠。
四一年的时候,日本人又赌了一把,这是第五次。偷袭珍珠港,把美国人彻底惹火了。这回赌输了,输得很惨。四五年投降,日本人的帝国梦算是彻底碎了。但你说奇怪不奇怪,战后没几年,日本又起来了。为什么呢,还是那个原因,美国人需要它来制衡中国和苏联。
那时候冷战开始了,美国在东亚需要一个桥头堡。日本又成了看门狗。这就好比你把一条咬过人的狗关起来,过了几年又放出来,还喂得肥肥的,为的就是让它继续看门。日本人心里明白得很,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儿。所以战后这几十年,日本一直紧跟美国,充当美国在东亚的马前卒。
前段时间看新闻,说日本又要增加军费,修改和平宪法。我那个做外贸的朋友又跟我提起这事儿,说他感觉日本人又在酝酿什么大动作。我说这不奇怪啊,他们这个民族就是这样,一有机会就想往上爬,一有空子就想钻。这一百多年养成的习惯,哪那么容易改。
你要说日本人这一路走来,到底图什么呢。说白了就是想当老大,想摆脱小国的宿命。但他们有个致命弱点,就是资源太少。这就像一个人想做大生意,但本钱不够,只能靠借钱、赌博、冒险来实现目标。每次赌对了,就往前走一步。赌错了,就万劫不复。这种性格,说好听点叫敢于冒险,说难听点就是赌徒心理。
现在这个局面,日本又开始蠢蠢欲动了。为什么呢,因为中美关系紧张了,日本又看到机会了。他们心里盘算的是,如果中美真打起来,我站哪边能得到最大好处。这个算盘打得精着呢。但问题是,这次的赌注可能比以前任何一次都大。万一赌错了,可能就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有时候我就想,日本这个国家真是挺矛盾的。一方面他们很精明,知道怎么在大国博弈中左右逢源。另一方面他们又很冒险,总想一把就翻盘。这种性格,在历史上成就了他们,也差点毁了他们。现在又到了一个关键节点,他们会怎么选择呢,这个真说不好。
我那个朋友最后跟我说了一句话,挺有意思的。他说,跟日本人做生意,你得时刻提防着,因为他们表面客气,心里算计得很。这话虽然是说生意,但放在国与国之间,其实也差不多。日本人这一百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精于算计又敢于冒险的历史。他们会不会再赌一次,谁也说不准。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日本的命运从来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他们的崛起靠的是西方的扶植,他们的价值取决于大国博弈的需要。当中国真正强大到让西方也无可奈何的时候,日本这个棋子可能就不那么重要了。到那时候,他们又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可能连日本人自己也想不清楚。
回过头来看,从华夷变态论到大东亚共荣圈,从甲午战争到偷袭珍珠港,日本人这一路走来,赌赢了几次,也赌输了几次。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赌博,因为他们没有别的选择。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想要在强国林立的世界里生存,不冒险不行。这是他们的宿命,也是他们的悲哀。
现在又到了一个新的赌局开始的时候。筹码已经摆在桌上,玩家已经就位。日本人会怎么下注,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要等几年才能看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他们怎么选,这次的赌注都大得吓人。输了可能就彻底出局,赢了也未必就能如愿以偿。因为这个世界,已经不是一百年前那个世界了。
合十。如夜话,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