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穷人孩子读书时求高分,长大了求稳定,结果一直穷;富人孩子读书时学能力,长大后找机会,结果却一直富
2025-11-20
前段时间跟一个做HR的朋友聊天,她跟我讲了件挺有意思的事儿。她说公司招人的时候,经常能看出来哪些是穷人家的孩子,哪些是富人家的孩子。我当时还挺好奇,问她怎么看出来的。她说你看简历就知道,穷人家孩子的简历,密密麻麻全是奖学金、成绩排名、各种证书,恨不得把每一个九十分以上的成绩都写上去。富人家孩子呢,简历上写的是实习经历、项目经验、社团活动,还有各种看起来跟专业没啥关系的尝试。
她说更有意思的是面试的时候。穷人家的孩子会反复问,这个岗位稳不稳定啊,有没有五险一金啊,加班多不多啊。富人家的孩子问的是,这个岗位有没有成长空间啊,能不能接触到核心业务啊,未来有没有晋升可能啊。同样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关注的东西完全不一样。
这事儿让我想了挺久的。后来我发现,这种差异不是从找工作那会儿才开始的,而是从小就埋下的种子。
那会儿我还在老家工作,见过不少穷人家的孩子。他们从小就被父母灌输一个观念,好好读书,考高分,将来才能有出路。这话本身没错,但问题是,整个家庭教育的重心就全压在分数上了。我记得有个邻居家的孩子,成绩特别好,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年级前几名。但这孩子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连跟人聊天都不太会。他妈妈特别骄傲,逢人就说我儿子成绩多好多好。
那时候我就在想,这孩子将来真的会过得好吗?后来这孩子考上了一所还不错的大学,毕业之后考了公务员。现在在一个小县城的某个部门上班,每个月拿着四五千块钱的工资,日子过得平平稳稳。他妈妈觉得很满意,儿子有份稳定工作,不用风吹日晒,体面。但你要问这孩子自己满不满意,他也说不上来,反正就这么过呗,还能怎么样呢。
对了,我还认识另外一个人,是我以前的一个同事的孩子。这家人条件挺好的,父母做生意,不算大富大贵但也衣食无忧。他们家孩子成绩一般般,高考的时候也就考了个普通本科。但这孩子从高中开始就喜欢折腾,搞过校园公众号,组织过几次活动,还跟几个同学一起卖过二手书。大学的时候更是各种尝试,做过代购,搞过家教中介,还参与过一个创业项目。
那个项目后来黄了,赔了小几万块钱。我记得他妈妈当时还挺心疼的,但他爸爸说没事儿,年轻人多试试总是好的,赔了就当交学费了。现在这孩子毕业也有五六年了吧,自己开了个小公司,做新媒体运营和内容策划,听说一年能赚个大几十万。虽然也不算特别成功,但比起那个考了公务员的孩子,日子明显要宽裕得多。
你说这两个孩子,起点差得不算特别大,为什么后来的路子就这么不一样呢?我琢磨了挺久,觉得关键还是在思维方式上。
穷人家的教育,核心就是一个字,稳。从小就告诉孩子,不要出错,不要冒险,按部就班地走就行了。考试要考高分,因为高分才能上好学校。上好学校才能找好工作。找到好工作就要好好干,千万别折腾。这套逻辑听起来没毛病,但问题是,它把人的思维给固化了。
我以前有个亲戚,也是这么教育孩子的。孩子从小到大都特别听话,学习也努力,后来考上了一所还行的大学。毕业那会儿,有两个机会,一个是去一家创业公司做运营,工资不高但有股权激励,另一个是去一家国企做行政,工资也不高但稳定。你猜他选了哪个?当然是国企。
他妈妈当时还特别高兴,跟我说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孩子有份稳定工作,以后就不用担心了。我当时就想,这才二十来岁啊,就开始追求安稳了,那以后呢?后来这孩子在国企干了三四年,工资涨了几百块,还是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有一次聚会碰到他,我问他工作怎么样,他说还行吧,就那样。我问他有没有想过换个工作,他说算了,这个挺稳定的,换来换去也不一定更好。
当时我就觉得,这孩子是彻底被"稳定"这两个字给困住了。他不是不想改变,而是不敢改变。因为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稳定才是最重要的,冒险是不对的。这种思维一旦形成,就很难再打破了。
富人家的教育就不太一样。我接触过一些做生意的朋友,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跟穷人家完全相反。他们不太在意孩子考多少分,更在意孩子学到了什么。
有个朋友跟我说过,他儿子小学的时候考试只考了七八十分,他也没怎么批评。反而问孩子,你这次考试有什么收获吗?孩子说,我发现我做题太慢了,时间不够用。我朋友就说,那你觉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孩子想了想说,可能要多练习,或者改进做题方法。我朋友说,那你试试看,下次再告诉我结果。
你看,同样是考试没考好,处理方式就完全不同。穷人家的父母可能会说,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别人家孩子都考九十多,你才考这么点。富人家的父母会说,我们一起想想怎么改进。前者关注的是结果,后者关注的是过程和方法。
这种差异慢慢积累下来,孩子的思维方式就不一样了。穷人家的孩子习惯了追求标准答案,富人家的孩子习惯了寻找解决方案。前者遇到问题会问,这个问题有答案吗?后者遇到问题会想,我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说起来,我自己也是穷人家的孩子。从小家里条件不好,父母就一直跟我说,你要好好读书,考上大学,将来才能出人头地。我也确实很努力,成绩一直不错。但后来我发现,光有成绩是不够的。
大学毕业那会儿,我找了份还算可以的工作,在一家小公司做文案。刚开始觉得挺好的,每个月有固定工资,工作也不算太累。但干了一两年之后,我发现自己好像陷入了一个循环。每天做的都是重复的工作,工资涨幅也很有限。我想跳槽,但又不知道跳到哪儿去。那时候我就特别迷茫,觉得自己好像被困住了。
后来有一次,我跟一个大学同学聊天。他家里条件挺好的,毕业之后没找工作,而是跟几个朋友一起创业。我问他,你不怕失败吗?他说,怕啊,但是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呢。就算失败了,大不了从头再来嘛。当时我就觉得,这思维方式跟我完全不一样。我想的是,千万不能失败,因为失败了我就没退路了。他想的是,失败了也没关系,反正还年轻,可以再试。
这件事对我触动挺大的。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发现自己确实太追求稳定了,太害怕失败了。于是我就开始尝试改变。当时我做了一个小尝试,下班之后开始写公众号。一开始写得很烂,也没什么人看,但我坚持写了大半年。后来慢慢有了点起色,有些文章阅读量还不错。这给了我一些信心,我发现其实很多事情没那么可怕,只要你敢去尝试。
再后来,我又做了一个更大胆的尝试,辞职专门做自媒体。那时候周围很多人都不理解,觉得我疯了,好好的工作不干,跑去做什么自媒体,万一做不起来怎么办。我妈当时也特别担心,一直劝我不要冲动。但我还是决定试一试,因为我觉得,如果现在不试,以后可能就更不敢试了。
结果呢,前半年确实挺艰难的,收入不稳定,有时候一个月只能赚几千块。那段时间压力特别大,我也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但我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慢慢摸索出了一些门道。现在虽然还算不上特别成功,但至少日子过得比以前宽裕多了,更重要的是,我觉得自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前阵子看到一个数据,说是某个研究机构做的调查,具体名字我记不清了,大概意思是说,那些出身普通但后来混得还不错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敢于抓住机会,敢于尝试新东西。而那些一直在原地打转的人,往往是因为太追求稳定,不敢冒险。
这个调查结果跟我自己的观察挺吻合的。我发现,真正能改变命运的,往往不是每天辛辛苦苦地工作,而是那几次关键的选择和尝试。比如你决定换一份工作,比如你决定创业,比如你决定学一门新技能。这些选择看起来风险很大,但如果成功了,带来的回报也是巨大的。
但问题是,穷人家的孩子往往不敢做这样的选择。因为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稳定,不要冒险。这种思维已经深入骨髓了,很难改变。富人家的孩子就不一样,他们从小就被鼓励去尝试,去冒险。即使失败了,父母也会支持他们,告诉他们没关系,再来一次就好了。
说到这儿,我想起一个很现实的场景。有一次参加一个聚会,几个朋友在聊工作的事儿。其中一个朋友说,他们公司有个项目出了问题,领导在追究责任。我问他,那最后谁来背锅啊。他说,当然是底层员工背锅了,领导怎么可能承担责任呢。
在场还有个做管理的朋友就说了,其实这个问题很普遍。很多公司出了问题,第一反应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找人背锅。而背锅的往往是那些最没权力的人。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敢反抗,也反抗不了。这些人大多数都是穷人家的孩子,他们太需要这份工作了,所以只能忍气吞声。
这个朋友还说,富人家的孩子就不一样了,他们大不了换个工作,反正也不差这点钱。所以他们敢说不,敢跟领导掰扯。这种底气,不是天生的,而是家庭给的。穷人家的孩子没有这个底气,所以只能委曲求全。
听完这番话,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因为我自己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刚工作那会儿,项目出了问题,明明不是我的错,但最后还是我来承担责任。当时我也想过反抗,但最后还是忍了。因为我怕丢了这份工作,怕找不到更好的工作。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我就是典型的穷人思维,太害怕失去,所以什么都不敢争取。
那怎么改变这种思维呢,我觉得首先要认识到,稳定不是最重要的,成长才是。你可能有份稳定的工作,但如果你一直在原地踏步,那这份稳定其实是一种慢性毒药。它让你觉得安全,但其实是在消磨你的能力和斗志。
其次,要学会抓住机会。机会这东西,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要自己去创造,去争取的。你可能看到一个机会,但你犹豫了,等你想通了,机会已经被别人抢走了。所以有时候,决策速度比决策质量更重要。当然,这不是让你盲目冒险,而是说,不要因为害怕失败就放弃尝试。
最后,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认知。我发现,很多时候限制我们的不是能力,而是认知。你认为这件事做不成,那你就真的做不成。你认为自己只配拿这点工资,那你就只能拿这点工资。但如果你愿意学习,愿意提升自己的认知,你会发现,很多以前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其实都是可能的。
我自己就是一个例子。以前我觉得自己就是个普通人,能找份稳定工作就不错了。但后来我开始学习,开始尝试,慢慢发现自己其实可以做很多事情。虽然现在还算不上多成功,但至少比以前好多了。更重要的是,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害怕了,不再把稳定看得那么重要了。
穷人和富人的差距,表面上看是钱的差距,但本质上是思维的差距。穷人想的是怎么保住现有的东西,富人想的是怎么获得更多的东西。穷人害怕失去,富人渴望得到。这种思维差异,决定了他们会做出不同的选择,走向不同的命运。
但好在,思维是可以改变的。虽然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思维方式。当你开始像富人那样思考,开始敢于冒险,敢于尝试,敢于抓住机会的时候,你的人生可能就会慢慢改变。
这条路不容易走,因为你要对抗的是从小形成的思维惯性,要对抗的是周围人的不理解和质疑。但我觉得,这是值得的。因为人生就这么一次,如果你不去尝试,不去折腾,那你永远不知道自己能走到哪里。
合十。如夜话,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