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月薪5000时,怎样消费才能攒下钱?我的两不买原则
2025-11-20

前段时间跟一个刚毕业两三年的朋友聊天,他跟我抱怨说工资太低了,每个月到手就五六千块钱,除去房租水电吃饭,基本剩不下什么钱。我问他平时都把钱花哪儿了,他说也没花什么啊,就是偶尔买买衣服,和朋友聚聚餐,周末出去玩玩,再办个健身卡什么的。听完我就笑了,说你这还叫没花什么啊,你这是把钱都花在不该花的地方了。

他当时挺不服气的,说现在年轻人不都这样吗,难道赚点钱还不能让自己过得好一点吗。我说当然可以,但问题是你现在这个收入水平,还不到可以随意挥霍的时候。你要是真想攒下钱,就得学会什么该买什么不该买。

这事儿让我想起自己那会儿月薪五千左右的日子。那时候我也是二十来岁,刚开始工作没多久,手头确实不宽裕。但我那时候有个特别清醒的认识,就是知道自己现在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过得多精致,也不是到处去看世界,而是要把钱攒下来,为以后打基础。

说起来,我当时确实做了两个决定,现在回头看,这两个决定真的帮我攒下了不少钱。虽然当时也挺难的,但坚持下来之后,确实有用。

那会儿我身边有很多同龄人,收入跟我差不多,但花钱的方式完全不一样。有个同事,每个月工资到手就开始计划怎么花。买个大牌的包,虽然不是特别贵的那种,但也要小几千。再买点化妆品,做个头发,买两件衣服,这个月的工资基本就没了。到了月底,她就开始用花呗,用信用卡。下个月工资一发,先还上个月的账,然后又开始新一轮的消费。

我当时就在想,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她可能觉得自己活得挺精致的,但实际上就是个死循环。每个月的钱都不够花,还要靠借贷维持,这哪是精致,这是在给自己挖坑啊。

我那时候就下定决心,绝对不能像她那样。我给自己定了个规矩,就是不买那些所谓的精致生活。什么意思呢,就是那些看起来很好,但对我现在这个阶段来说完全没必要的东西,我一律不买。

比如说衣服,我那会儿买衣服的标准特别简单,能穿就行。不需要什么品牌,也不需要多时髦,只要干净整洁,看着不邋遢就够了。我记得有一次,有个同事穿了件新衣服来上班,挺好看的,但一问价格,小一千。我当时就想,这一件衣服抵我一个星期的伙食费了,这钱花得值吗。

对了,我那会儿买衣服有个小窍门,就是专门等换季的时候去买。夏天快过完的时候买夏装,冬天快过完的时候买冬装。这时候商场都在打折清仓,同样的衣服能便宜一大半。虽然款式可能不是最新的,但也够穿了。我就这么着,一年下来买衣服的钱能省下好几千块。

然后呢,还有一个特别容易花钱的地方,就是社交。那会儿朋友同事约着出去玩,吃饭唱歌看电影,一次下来就是两三百。一个月要是去个三四次,这就是一千多块钱了。我不是说不能社交,但我会选择性地参加。

比如说,有些聚会是真的有意义的,能聊到一起,能学到东西,这种我会去。但有些聚会就是瞎吃瞎喝,去了也就是浪费时间浪费钱,这种我就会找理由推掉。刚开始推的时候还挺不好意思的,怕别人觉得我不合群。但后来我发现,其实也没什么,该来往的朋友还是会来往,不会因为你少参加几次聚会就疏远了。

说到这儿,我想起一件特别尴尬的事儿。那会儿有个朋友过生日,约了一帮人去吃饭。那家餐厅挺贵的,人均要三四百。我当时心里就犯嘀咕,这顿饭吃下来,我得花出去快半个月的伙食费了。但已经答应了,也不好意思不去。

结果那天吃完饭要结账的时候,我掏钱掏得特别肉疼。更气人的是,那顿饭我根本没吃饱,因为菜太精致了,一份菜就那么点,根本不够吃。我当时就想,这钱花得太不值了,下次再有这种聚会,我一定要提前推掉。

从那之后,我就学会了一个小技巧,就是提前问清楚聚会的预算。如果超出我的承受范围,我就会找个合适的理由不去。比如说家里有事,或者公司临时加班。这样既不会得罪人,也不会让自己的钱包受罪。

除了不买精致生活,我还有一个原则,就是不为旅行买单。这个可能很多人不理解,会觉得年轻人不就应该出去看看世界吗,怎么能不旅行呢。但我那会儿就是这么想的,我觉得旅行这件事,不是现在这个阶段该做的。

其实我上大学的时候还挺爱旅行的,那会儿穷游过好几个地方。坐最便宜的车,住最便宜的旅馆,吃最便宜的饭。虽然辛苦,但也觉得挺有意思的。但毕业之后,我就觉得这种穷游没什么意思了。

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二十来岁刚工作的人,最重要的不是去看世界,而是要想办法赚钱。你月薪就五千块,拿出两三千去旅游一次,这合适吗。而且穷游真的挺折腾的,来回坐十几个小时的硬座,住那种一晚上几十块钱的小旅馆,玩得也不尽兴。与其这样,还不如把钱省下来,把精力放在提升自己上。

我有个同学,那会儿特别爱旅游。每个月工资到手,留下房租和最基本的生活费,其他的全用来旅游了。一年下来去了七八个地方,朋友圈里全是各种旅游照片。看起来好像很精彩,但实际上呢,他工作三年了,存款是零。而且因为经常请假出去玩,工作上也没什么起色。

前段时间碰到他,聊起来才知道,他现在特别后悔。因为他想换工作,但手头没钱,很多机会都抓不住。想学点东西提升自己,也没钱报班。现在想存钱,又发现已经养成了花钱的习惯,改不过来了。

听他这么说,我就更加确定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对的。那几年我虽然没有到处去旅游,但我把省下来的钱用来买书,用来上网课,用来提升自己。这些投入可能不如旅游那么立竿见影地让人开心,但长远来看,回报要大得多。

说实话,就是靠着这两个原则,我在月薪五千左右的时候,还是能攒下一些钱的。虽然不多,一个月可能也就能存个一两千,但积少成多,一年下来也有个小两万了。这笔钱可能不算什么,但对当时的我来说,真的是一个很大的安全感。

前阵子看到一个什么调查报告,具体名字记不清了,好像是某个财经媒体做的。说的是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是月光族,甚至是负债族。每个月工资到手就花光,有的还要靠信用卡和网贷度日。这个比例还挺高的,好像有三四成的年轻人都是这样。

看到这个数据我就在想,为什么会这样呢。后来我琢磨了一下,觉得主要还是观念的问题。很多人觉得赚钱就是为了花,不花对不起自己。但他们没想过,你现在花得爽快,以后呢。等你需要用钱的时候,拿什么用。

我自己就深有体会。那会儿我虽然工资不高,但因为有点存款,遇到事儿的时候就不会慌。有一次我想跳槽,看中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但那个公司要求入职前参加个培训,培训费要好几千。如果我手头没钱,这个机会我就抓不住了。但因为我有存款,我就报名参加了培训,后来也顺利入职了。

这就是存钱的好处。不是说要攒多少钱才行,而是说你手头有点余钱,遇到机会的时候才能抓得住。你要是每个月都月光,那机会来了你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它溜走。

对了,还有一次特别典型。那会儿公司有个项目出了问题,需要有人顶上去。我当时刚好比较空,就主动接了这个活儿。结果项目做到一半,原来负责的同事跑来说,这个项目本来是他负责的,现在被我抢走了。他去跟领导告状,说我不尊重他。

领导把我叫过去问怎么回事,我说是领导你让我接手的啊。领导说他是让我协助,不是让我全权负责。我当时就懵了,明明是让我接手的,怎么变成协助了。但领导都这么说了,我也没办法,只能认了。

那个项目最后做得挺成功的,但功劳基本都算在那个同事头上了。我当时心里挺不平衡的,觉得自己做了这么多,结果啥也没得到。但后来想想,这事儿也不全是坏事。至少我学到了东西,也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而且我也看清了一些人和一些事,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月薪五千左右的时候,真的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是说要过得多苦,而是说要分清楚什么是必要的,什么是不必要的。

那些看起来很美好的东西,比如精致的生活,说走就走的旅行,在你收入还不够高的时候,其实都是陷阱。你掉进去容易,爬出来难。等你养成了花钱的习惯,以后想存钱就更难了。

反过来,如果你在收入不高的时候就养成了存钱的习惯,以后收入高了,你会存得更多。因为你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知道什么钱该花,什么钱不该花。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会让你受益一辈子。

当然,我不是说要变成守财奴,什么钱都不花。该花的还是要花的,比如投资自己,买书学习,这种钱不能省。但那些为了面子、为了虚荣、为了所谓的精致而花的钱,真的可以省下来。

我自己就是这么过来的。那几年虽然过得不算特别舒服,但也不算辛苦。最重要的是,我攒下了一笔钱,也养成了好的消费习惯。这些对我后来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

现在回头看,我挺感谢当时那个克制的自己的。如果我那时候也跟风去追求那些表面的东西,可能现在的日子就不会这么顺了。所以我觉得,年轻人还是要有点长远的眼光,不要只看眼前的快乐,要想想以后怎么办。

合十。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