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人生最忌讳的就是圆满,有的人婚姻不好,但子女很好,有的人婚姻很好,但身体不太好,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求缺
2025-11-21
前几天晚上睡不着,翻到莫言的那句话,说人生最忌讳的就是圆满。当时看到这话,我愣了好一会儿,心里突然有种说不上来的感觉。
你说奇怪不奇怪,我们这辈子拼了命想要的,不就是圆满吗?想着工作顺利、家庭和睦、身体健康,最好再有点闲钱,样样都好。可莫言偏偏说,这圆满才是最该避讳的。他还举了个例子,说你看天上的月亮,一旦圆了,接下来就是缺;树上的果子熟透了,马上就要掉下来。
那会儿我就想起我一个朋友老张的事儿。
老张这人吧,前些年真是顺风顺水,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老婆贤惠,孩子争气,连他家那条狗都特别听话。有次我们几个坐一块儿喝茶,他还感慨说自己这辈子真是没白活,该有的都有了。结果没过半年吧,好像是半年还是大半年来着,我记不太清了,反正就那段时间,他公司出了点问题。不是什么大事,就是资金链那块儿出了岔子,然后连带着好多事儿就乱了套。
说起来呢,那次其实也不算特别严重的危机,但老张整个人就崩了。他跟我说,之前一直觉得自己做得挺好的,什么都在掌控之中,突然出这么个状况,他完全接受不了。那阵子见他,脸色都不太好看,头发也白了不少。
后来我们又聊过一次,他说了句挺有意思的话,他说,现在回头看,当时可能就是太满了,满到一点缓冲的余地都没有。
你想啊,一个人如果把生活过得太满当当的,每个地方都卡得死死的,那一旦哪个环节出点问题,整个就垮了。就像那个什么理论来着,记不清谁说的了,好像是说系统里要留点冗余,才能抗风险。老张那会儿就是没给自己留这个冗余。
然后呢,我就开始琢磨这个"求缺"到底是怎么回事。
说实话,一开始我也不太懂。求缺,听起来好像是故意让自己过得差一点?那不是有病吗?谁不想过好日子啊。可后来慢慢想明白了,这个缺,不是说真的要缺点什么,而是说别把什么都塞得满满的,给自己留点空间。
就拿欲望这事儿来说吧。
我有个远房表哥,年轻那会儿特别能折腾,做生意、炒股、买房,什么赚钱干什么。那时候见他,永远都在忙,手机响个不停,饭都吃不踏实。他老跟我们说,趁着年轻多赚点钱,以后就轻松了。结果呢,赚了钱又想赚更多,根本停不下来。
有一年过年,他突然就病了。不是什么大病,就是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总之就是浑身不舒服,去医院查也查不出什么大毛病。医生就说,你这是太累了,得休息。他还不信,觉得自己身体好着呢,休息个十天半个月继续干。
可这次真的不行了。他跟我说,那段时间躺在床上,脑子里还在转那些生意上的事儿,想着这个项目怎么办,那个合同怎么谈。越想越烦,越烦身体越差。后来他老婆实在看不下去了,把他的手机都收了,强制他休息。
就这么躺了快两个月吧,他才慢慢缓过来。缓过来之后呢,人好像变了个样。他开始学着做饭,没事儿就在家待着,也不像以前那么着急忙慌的了。有次我去看他,他正在厨房炖汤,围着个围裙,挺认真地盯着那锅。我当时就乐了,说你这是转性了啊。
他笑笑,说其实也不是转性,就是突然想明白了,钱这东西够用就行,拼了命地追,最后把自己搭进去,不值当。他还跟我说了个小窍门,说现在每天早上醒来,他会先在床上躺五分钟,就静静地躺着,什么都不想,感受一下自己还活着的这个状态。听起来挺玄的,但他说这五分钟特别重要,让他能记得生活不是只有赚钱这一件事。
这就是给欲望留个缺口吧。不是说不要追求,而是别让欲望把整个人填满了。
再说说关系这个事儿。
前两年吧,我认识个姑娘,叫小林。小林这人特别热心,对朋友那真是没话说,你有什么事儿找她,她肯定帮忙。但她有个毛病,就是和朋友之间没什么边界感。比如说吧,她会突然跑到朋友家里去,也不提前说一声,进门就说我来陪你聊天。或者朋友有点什么私事,她也要打听个清清楚楚。
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小林这人挺好,够意思。可时间长了,有些朋友就开始觉得不太舒服了。我听一个共同认识的朋友说,有一次小林半夜给她打电话,说自己心情不好,非要聊天。那朋友第二天还要早起开会,但又不好意思拒绝,结果陪着聊到凌晨两点多。
后来这个朋友实在受不了了,就委婉地跟小林说,能不能注意一下时间,太晚了不太方便。小林当时就不高兴了,觉得朋友不够意思,连这点忙都不帮。两个人就这么闹了点别扭。
这事儿传到我这儿的时候,我就在想,小林其实是好心,但她不知道,人和人之间得有点距离。太近了,反而容易出问题。就像那句老话说的,距离产生美,这话还真不是瞎说的。
我自己也经历过类似的事儿。那会儿有个同事,关系特别好,几乎天天一起吃饭。然后有段时间,我们俩合作一个项目,每天对着电脑干活,中间隔着的距离也就一米多吧。一开始还挺好的,后来就越来越不对劲。他打字的声音我都听得清清楚楚,他咳嗽一声我都知道。慢慢地,我就发现自己开始烦他了,明明什么也没做,就是莫名其妙地烦。
项目做完之后,我们俩默契地疏远了一点。不是说关系不好了,就是不像之前那么腻在一起了。神奇的是,这样反而舒服了很多。现在偶尔约出来喝一杯,聊聊天,那种感觉反而更好。
所以说啊,给关系留个缺口,真的挺重要。你可以试试这个,下次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别什么都往外倒,留那么一两件事不说。或者约会的时候,别总是想着时时刻刻待在一起,偶尔各忙各的,反而能让关系更长久。
对了,还有情绪这一块儿。
这个我最有发言权。我以前就是个急脾气,遇到点事儿就容易炸毛。记得有一次,在一个什么会议上吧,具体哪个会记不清了,反正当时有个人提了个意见,我觉得特别不靠谱。按理说应该好好讨论,但我当时不知道哪根筋不对,直接就怼回去了,话说得还挺难听。
会议结束后,我那个领导把我叫到办公室,什么也没说,就给我倒了杯水,让我坐下来喝。我当时还憋着一肚子火呢,心想着回头还得找那人理论理论。领导看我这样,就慢慢说了句,你知道刚才最大的输家是谁吗?
我愣了一下,说不是应该问谁对谁错吗?
领导摇摇头,说,对错以后再说,但你刚才那个状态,已经输了。你看你现在,坐都坐不住,手抖着,脸红着,这副样子怎么做事?就算你说的对,别人也不会听进去,只会记得你发火的样子。
那次之后,我开始试着控制情绪。但说实话,真的很难。有时候火上来了,根本控制不住。后来我学了个笨办法,就是遇到让我生气的事儿,先深呼吸三次,然后在心里从一数到十。这个办法听起来很傻,但还真有点用。至少能让我不至于马上爆发。
不过呢,也不是说要一点情绪都没有。那种完全不动声色的人,我觉得也挺可怕的。关键是别让情绪太满,满到溢出来控制不住。就像一个杯子,水倒到八分就够了,倒满了稍微一晃荡就洒出来了。
我有个邻居老王,这人特别有意思。他有个习惯,每天晚上吃完饭,就一个人去楼下的小公园溜达。不管什么天气,雷打不动。有一次我碰见他,就问,这么冷的天还出来啊。他说,这是他给自己定的规矩,每天必须出来走走,把白天积累的那些情绪消化消化。
他还说,有时候走着走着,就会想起一些让他不高兴的事儿,那他就会停下来,对着树或者草丛小声说两句,当作是发泄。说完了,心里就舒服多了。我听了觉得这办法挺好的,虽然看起来有点傻,但谁规定发泄情绪一定要有人听呢?对着树说说,树又不会传出去,多安全。
后来我也试过几次,还真的有用。尤其是那种特别憋屈的时候,找个没人的地方,把想说的都说出来,说完了就过去了。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一件事。
去年还是前年来着,记不太清了,反正有一次单位搞活动,要大家提一个改进建议。我当时挺认真地写了一份,自己觉得想得还挺周到的。结果交上去之后,石沉大海,一点动静都没有。我就有点不高兴,觉得自己白忙活了。
过了大概一个多月吧,突然有个同事跟我说,你那个建议其实领导看了,还挺重视的,但现在条件不成熟,暂时实施不了。我当时就想,那为什么不跟我说一声呢?后来想想,可能是觉得没必要事事都解释吧。
这事儿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很多时候我们觉得不公平,觉得别人不重视自己,其实可能只是我们不知道背后的情况。如果当时我因为这事儿闹情绪,或者到处抱怨,那最后受影响的还是自己。所以啊,给情绪留个缺口,就是别让自己太满,满到一点委屈都受不了。
人生这事儿,真的很玄。
你越想要圆满,越容易失望。因为这世界上就没有真正圆满的事儿。家庭和睦的,可能事业不顺;事业顺的,可能身体不好;什么都好的,可能心里不踏实,总担心哪天就完了。
我现在慢慢学会了,不去追求那种所谓的圆满。工作做得差不多就行,不一定非要做到最好;和家人相处,开开心心就好,不用非得事事顺心;身体嘛,没大毛病就谢天谢地了。
有时候想想,人生就像是在走钢丝,你得保持平衡,但不是靠把自己绷得紧紧的,而是靠不断地调整,左摇摇,右晃晃,反而能走得稳当。
前几天看到一个报道,说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有焦虑症什么的,我就在想,会不会是因为大家都想要太多了?想要好工作,想要高工资,想要买房买车,想要父母满意,想要朋友羡慕,想要的东西太多了,哪样都想做到完美,最后就把自己压垮了。
如果能学会给自己留点空间,不要把每件事都做到满分,或许会轻松很多。八十分就很好了,剩下那二十分,留给生活一点余地,也留给自己一点喘息的空间。
记得有人说过,人生啊,就像是在做一道菜。新手总想着调料放得越多越好,结果做出来的菜反而不好吃。老手呢,知道适当留白,有些味道点到为止,反而能让整道菜的味道更加丰富。
这话放在生活里也一样。欲望、关系、情绪,都不要太满。满到溢出来,就成了负担。留个缺口,让风进来,让光照进来,生活才能透气。
我现在就这么过着,不追求什么大富大贵,也不奢望什么事事如意。每天起来,能看见太阳挺好的,阴天下雨也没关系。工作顺利当然好,不顺的时候也不至于崩溃。和家人朋友相处,亲近但不黏糊,关心但不打扰。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着,平平淡淡的,但心里踏实。
合十。如夜话,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