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脑子最快的捷径:拥有“资本视角”
2025-11-22
说起这个资本视角的事儿,我最近正好有点感触。前两天跟一个做了十几年生意的朋友喝茶,那哥们儿大概四十多岁吧,在我们这个圈子里算是比较成功的那种。聊天的时候他突然问我,你觉得普通人和有钱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钱多钱少呗,还能是啥。结果他笑了笑说,不对,最大的区别是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穷人总是盯着眼前这一口饭,有钱人却在盯着十年后的饭碗。
这话当时我没太听懂,但后来慢慢琢磨,好像确实是这么回事儿。
我记得自己刚开始工作那会儿,大概是前些年吧,具体哪年记不清了,反正就是特别在意每个月能拿多少工资。那时候老板让我做个项目,我脑子里想的全是这个项目能不能顺利完成、会不会出错、做完了能不能加点奖金。现在回想起来,那种思维方式就是典型的打工思维,眼睛只盯着手里这点活儿,从来没想过这事儿能给我带来什么长远的价值。
后来有一次,公司来了个投资人,那人看起来也就三十多岁,但说话做事特别有章法。他跟我们开会的时候,从来不问这个月赚了多少钱,就问我们这个业务的增长率是多少、用户留存率怎么样、能不能做到其他城市去。
当时我们几个员工都挺纳闷的,心想这人怎么不关心赚钱的事儿?但老板却特别兴奋,跟那个投资人聊得热火朝天。后来我才慢慢明白,人家关心的根本不是现在赚多少,而是未来能做多大。
这就是我想说的,看问题的角度真的能决定你最后能走多远。
说到这儿,我想起一个特别真实的例子。我有个朋友,以前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做得还挺好的,每个月工资小几万,日子过得也算不错。但他总觉得这样下去没意思,就想着要不要出来自己干。
那会儿他跟我商量,说他想开个工作室,接一些广告设计的活儿。我问他打算怎么做,他说就是自己接活、自己做,赚的钱全是自己的。听起来好像没什么问题,但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后来他真的辞职出来干了,刚开始确实挺好,接了几个大单子,赚的比上班多。但问题很快就来了,他发现自己每天都在干活,根本停不下来。因为他一停,就没收入了。更要命的是,他接的活儿都是一次性的,做完就完了,客户不会持续给钱。
这事儿持续了大概一年多吧,他就扛不住了。那段时间他找我喝酒,整个人憔悴得不行,说自己快崩溃了。我问他怎么了,他说太累了,比上班还累,而且还看不到头。
我当时就跟他说,你这个模式有问题。你想的是自己接活自己干,但你有没有想过,能不能搞个系统,让别人帮你干?能不能做点能持续产生收益的东西,而不是一锤子买卖?
他听完愣了半天,说他从来没这么想过。这就是差距,他一直在用打工的思维做生意,所以越做越累。
对了,这让我想起另一件事。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个什么调研数据,具体是哪个机构做的我忘了,大意就是说为什么很多人创业会失败,最主要的原因不是资金不够,也不是市场不好,而是思维方式出了问题。他们总想着我能不能赚到钱,而不是想着我能不能建个系统让钱自己滚起来。
这个区别看起来很小,实际上差了十万八千里。
我自己也犯过类似的错误。那会儿我想做个副业,就开始在网上写文章。刚开始的时候,我就想着每篇文章能不能火、能不能涨粉、能不能变现。结果折腾了小半年,确实涨了一些粉丝,但总感觉特别累,而且效果也不稳定,有时候一篇文章能涨几百个粉丝,有时候发了好几篇都没人看。
后来我偶然听一个做得比较好的博主分享经验,他说你不能只盯着单篇文章的效果,要想着怎么建立一个内容体系,让这些内容能持续产生价值。比如说,你写的文章能不能互相关联,形成一个系列?能不能把这些内容整理成课程或者电子书?能不能通过这些内容建立起你的个人品牌?
听他这么一说,我突然就明白了。我之前一直在做加法,不停地写新文章,但从来没想过做乘法,让已有的内容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是思维方式的差别,我一直在用打工的思维做副业,当然做不大。
然后呢,我就开始调整自己的做法。我不再追求每篇文章都要火,而是开始考虑怎么建立一个系统。我把之前写的文章重新梳理,按主题分类,做成了几个专题。然后我又把一些核心观点整理出来,做了一个小的电子书。这些东西做好之后,我发现效果真的不一样了。
新来的读者可以通过专题系统地了解我的观点,老读者可以通过电子书获得更深入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这些东西做一次就能持续产生价值,不需要我每天都去更新。
但这个转变过程真的挺难的。我记得当时做那个电子书,前前后后搞了快一个月,中途还推翻重来过一次。那会儿我特别怀疑,这么费劲地搞这些东西到底值不值?要是这一个月我多写几篇爆款文章,说不定效果更好。
好在我还是坚持下来了。现在回头看,那个决定真的太对了。那个电子书到现在还在给我带来新读者,很多人都是看了那个才开始关注我的。这就是系统的力量,它能让你的一次投入产生持续的回报。
说起来,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最难的其实不是技术层面的东西,而是心态上的转变。你得学会延迟满足,得能忍受短期内看不到明显效果,得相信长期的投入最终会有回报。
我有个做培训的朋友跟我聊过这个话题。他说他以前特别不理解为什么那些大公司愿意花大价钱去做品牌建设,明明投广告能立马看到效果,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去搞一些看起来很虚的东西?
后来他自己创业了才明白,那些看起来虚的东西,恰恰是最有价值的。品牌是什么?品牌就是用户对你的信任和认可。这种东西虽然短期内看不到效果,但长期来看,它能让你的获客成本越来越低,让你的溢价能力越来越强。
这就是我想说的,真正值钱的投入,往往不是那些能立竿见影的东西,而是那些能产生复利效应的东西。
但很多人就是理解不了这一点。他们总觉得花钱就是亏,能省就省。结果呢?该花钱学习的时候舍不得花,该花钱买工具的时候也舍不得花,最后把时间都浪费在低效的劳动上。
我认识一个做电商的朋友,以前特别抠门。他店里的图片都是自己拍的,文案也是自己写的,客服也是自己当的。他觉得请人花钱,自己干不花钱,多省啊。结果折腾了两年,店铺一直做不大。
后来有个人跟他说,你这样不行,你得学会花钱。该请摄影师就请摄影师,该找文案就找文案,该请客服就请客服。你自己应该把时间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比如选品、比如供应链、比如整体的运营策略。
他当时还不太相信,觉得花那么多钱请人,万一赔了怎么办?但架不住朋友一直劝,他就试着招了两个人,一个负责拍图修图,一个负责客服。结果你猜怎么着?店铺的销量立马就上去了。因为图片更专业了,回复更及时了,他自己也有时间去研究更重要的事情了。
这个例子特别能说明问题。很多人之所以一直在低层次打转,不是因为他们不努力,而是因为他们不舍得投入。他们总想着省钱,结果把时间都浪费在一些低价值的事情上。
有句话说得好,时间才是最贵的成本。你省下来的那点钱,可能远远不如你浪费的时间值钱。
然后呢,这事儿还有个责任的问题。我见过很多人,遇到问题就开始找借口,说是市场不好、说是运气不好、说是这个不行那个不行。但他们从来不想想,是不是自己的思维方式出了问题?
我以前有个合作伙伴,就是这样的人。我们一起做过一个项目,当时投了不少钱进去,结果没做起来。项目黄了之后,他第一反应就是抱怨,说这个市场不行,说时机不对,说合作方不给力。反正就是各种理由,就是不反思自己。
后来我们坐下来复盘的时候,我就跟他说,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当初的策略可能就是错的?我们一开始就想着快速变现,根本没考虑长期的价值积累。我们投的钱都花在了短期的推广上,但没有建立起任何系统性的东西。
他听完沉默了半天,最后说了句,好像确实是这样。但说完之后,他还是没改。下一次做事情,还是老样子,还是只盯着眼前的收益,还是不愿意做长期的投入。
这就是我想说的,思维方式不改,你做什么都很难成功。因为你总是在用错误的逻辑做事,结果当然不会好。
说到底,所谓的资本思维,其实就是一种看问题的角度。它让你跳出眼前的得失,去看更长远的价值。它让你从一个干活的人,变成一个设计系统的人。它让你明白,真正值得投入的,不是那些能立刻见效的东西,而是那些能产生复利的东西。
这种思维方式说起来简单,但要真正转变过来,其实挺难的。因为它违背了人的本能,人天生就喜欢确定性,喜欢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恰恰是这种本能,限制了大部分人的发展。
我现在越来越觉得,一个人能走多远,不取决于他有多聪明,也不取决于他有多努力,而是取决于他看问题的角度。你的视角决定了你的选择,你的选择决定了你的结果。
合十。如夜话,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