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当一个人熬到没有电话、没有聚会、没有社交……
2025-11-23

那天晚上我刷手机刷到快十二点,突然意识到一件事,整整一个礼拜了,除了工作群里那些必要的回复,我好像没跟谁说过几句话。微信里最后一条私聊信息还停留在四五天前,有个以前的同事问我在不在,我说在,然后就没然后了。

说实话,最开始我还挺慌的。你知道那种感觉吗,就好像突然发现自己被世界遗忘了一样。我甚至还专门检查了一下手机,看看是不是静音模式,看看是不是网络有问题。都没问题。就是没人找我。

前几年那会儿可不是这样的。那时候我手机一天到晚响个不停,饭局一个接一个,周末要是没安排我都觉得自己是不是混得不行。有段时间我记得特别清楚,连着两三个月,几乎每个周五周六都有局,要么是老同学聚会,要么是同事约着吃饭,要么就是什么朋友的朋友介绍认识。

我那会儿还挺得意的,觉得自己人缘好,朋友多。通讯录里存了得有七八百个人吧,虽然大部分名字我都记不清了,但总觉得这就是资源,这就是人脉。

转折来得挺突然的。或者说也不算突然,只是我自己没注意到而已。

大概是疫情那会儿开始的吧,具体哪一年我也记不太清了。反正就是那段时间,很多聚会取消了,慢慢地大家也就不怎么约了。刚开始还会在群里说,等过了这阵子咱们再聚,后来连这话都不说了。群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静悄悄的,偶尔有人发个消息,也没什么人回应。

我也说不上来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那些以前每次饭局都会叫上我的人,慢慢就不叫了。可能是我拒绝了一两次,可能是我那段时间确实忙,也可能是——我现在想想,可能压根就没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自然而然就这样了。

有一回我碰见一个以前经常一起吃饭的朋友,在商场里,我老远就看见他了,正想打招呼,结果人家好像没看见我似的,拐进一家店里就不见了。当时我愣了好几秒,然后告诉自己可能人家真的没看见,或者有急事。但心里那个疙瘩还是有的。

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像你以为自己是聚光灯下的那个人,突然发现灯灭了,周围一片漆黑,只剩下你自己站在那儿。挺难受的。

我也经历过一段时间的不适应。会反复刷朋友圈,看看有没有漏掉什么消息。会特意发一些东西,看看有没有人点赞评论。还会主动在群里说话,但往往都是自己唱独角戏。那段时间我甚至怀疑过是不是自己哪里做错了,是不是得罪了谁,要不然怎么会这样。

后来我也懒得想了。或者说是放弃了。

放弃之后反倒轻松了。

我开始有大把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以前总说没时间看书,现在每天睡前能看个三四十页。以前说要学个什么技能,总是拖着,现在周末两天就能摸索出个大概。还有那些一直想尝试但觉得没时间的事,比如学着做饭,比如早起跑步,慢慢地都变成了日常。

有天我在家做饭,就是很简单的番茄炒蛋,但我突然想起来以前那些饭局上的菜。说实话,那些菜好不好吃我现在一道都想不起来了。但我记得那些饭局上的感觉,大家端着酒杯说着客套话,笑容都是一样的,连聊天的话题都是那几个来来回回。谁升职了,谁买房了,谁家孩子考上好学校了。

那时候我也跟着说,跟着笑,但现在回想起来,我说的那些话,有几句是真心的呢?

我突然想明白一件事,那些所谓的社交,其实就是在消耗我。消耗我的时间,消耗我的精力,消耗我的真诚。我为了维持那些关系,说了很多违心的话,做了很多不想做的事,但最后我得到了什么?一堆见面都认不出的电话号码?一群关键时刻谁都指望不上的"朋友"?

我记得看过一篇文章,还是听谁说的来着,记不清了,大意是说一个人真正的朋友其实不需要太多,三五个就够了。当时我还不以为然,觉得这是安慰那些朋友少的人的。现在想想,可能真是这么回事。

你想啊,一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把这些都分散到几十个上百个所谓的朋友身上,那每个人能分到多少?而且这些关系都是表面的,谁也不会真的走进你的内心,你也走不进别人的内心。

倒不如就维持那么几个真正聊得来的,有事能帮忙的,彼此了解信任的。这样的关系虽然少,但是实在。

我现在还真有那么两三个这样的朋友。平时也不怎么联系,但偶尔聊起来就能说到点子上。不用客套,不用伪装,就是很舒服的那种。有一回我遇到点事,心里挺烦的,跟其中一个朋友说了几句,人家也没说什么大道理,就是听我说,然后说了句"理解"。就那么简单两个字,但我觉得比那些饭局上的豪言壮语有用多了。

说到这儿我又想起一件事。前段时间我妈还问我,怎么现在都不出去跟朋友玩了,是不是出什么事了。我跟她解释说没事,就是不想去了。她还挺担心的,说人要多出去走走,不能老宅在家里。

我理解她的担心,但我也说不清楚该怎么解释。在她那个年代,社交可能确实很重要,但现在不一样了。或者说,我现在需要的不一样了。

我需要的是时间,是空间,是能够专注做一件事的环境。那些饭局聚会,表面上是在社交,实际上是在打断我的节奏。每次参加完回来,都觉得好累,不是身体上的累,是心累。要想着说什么话合适,要注意自己的表情语气,要跟不同的人保持不同的距离感。这些事情太耗费心神了。

我宁愿把这些时间用来做点实在的事。

比如说看书吧,我最近在看一本讲历史的书,记不得书名了,反正就是讲古代那些事的。看着看着就会有很多感触,会想很多事情。这种收获是实实在在的,是真正进入你脑子里的东西。而不是像那些饭局,吃完就忘,说过就散。

再比如说学东西。我之前一直想学摄影,但总觉得没时间。现在我周末就会拿着相机到处拍,虽然拍得不怎么样,但确实能感觉到自己在进步。从一开始连光圈快门都搞不清楚,到现在起码知道什么情况下该调什么参数了。这个过程很有意思,也很有成就感。

这些事情,都是需要独处的。需要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去做,去琢磨,去体会。如果还是像以前那样,把时间都花在社交上,我根本不可能有这些收获。

当然,我也不是说社交完全不重要。我只是说,不是所有的社交都有意义。那些为了社交而社交的,为了面子而维持的关系,其实没什么必要。真正有意义的社交,应该是自然而然的,是舒服的,是能给彼此带来价值的。

而不是那种,明明不想去,但觉得不去不好意思,于是硬着头皮去,然后坐在那儿玩手机,想着赶紧结束好回家的那种。

我记得有一回,大概是去年还是前年,有个以前的同事组局,说好久没见要聚聚。我去了,到了才发现除了组局的那个人,其他人我一个都不认识。整个晚上我就坐在那儿,听他们聊他们的事,偶尔搭两句话。吃完饭我就想赶紧走,结果组局的人还说要去唱歌,我找了个借口才脱身。

那天晚上我回到家,看看时间,已经快十一点了。我突然觉得,这几个小时完全是浪费了。如果我不去,在家看会儿书,或者早点睡觉,第二天精神好点,不是更好吗?

从那以后,这种局我基本都推了。刚开始还会找理由,说有事,说身体不舒服。后来干脆就直接说不去了,也不解释为什么。可能有些人觉得我不合群,但我也不在乎了。

我现在的想法是,与其花时间去迎合别人,不如把时间留给自己。

这听起来可能有点自私,但我觉得这才是对自己负责。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你怎么用这些时间,决定了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你的时间都用在了那些无意义的社交上,那你还剩下多少时间来成长,来思考,来做你真正想做的事?

而且说实话,那些所谓的人脉,真到关键时刻有几个能用上的?我看过一个说法,记不清是谁说的了,大意是说你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帮你的往往不是那些吃吃喝喝的朋友,而是那些真正认可你价值的人。

这话挺现实的,但也挺对的。

你想想看,如果你自己没什么本事,没什么价值,就算你认识再多人,人家凭什么帮你?反过来,如果你自己有本事,有价值,就算你不怎么社交,真正需要的时候,该来的人还是会来。

所以与其把时间花在扩大所谓的人脉圈子上,不如把时间花在提升自己的能力上。当你自己变得足够好的时候,很多东西自然就有了。

我现在就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每天下班回家,我会先花半个小时做饭,然后吃饭,然后看会儿书或者学点东西,或者就是发发呆放松一下。周末如果天气好,我会出去走走,拍拍照,或者去个不太远的地方转转。如果天气不好,我就在家待着,看电影,听音乐,或者整理整理房间。

这样的生活可能在别人看来挺无聊的,但我觉得挺好。起码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用再为了别人的期待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也不用再在那些虚假的热闹里假装开心。

我现在挺享受这种状态的。一个人的时候,我可以完全放松,不用想着该说什么话,该摆什么表情。我可以穿着睡衣在家待一整天,可以想吃什么就做什么,可以想几点睡就几点睡。这种自由,是以前那种忙着社交的生活给不了的。

而且我发现,当我不再把注意力放在外面的时候,我反而更了解自己了。以前我都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因为我总是在看别人喜欢什么,总是在跟着别人走。现在我有时间去尝试不同的事情,去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

比如我发现我其实挺喜欢植物的,就在阳台上养了几盆。每天看着它们长出新叶子,开出花来,心里就会有种说不出的满足感。这种小确幸,是那些饭局给不了的。

当然,也不是说我就完全与世隔绝了。该见的人还是要见的,该维持的关系还是要维持的。只是我现在会选择,会判断哪些是值得的,哪些是没必要的。

我现在的标准很简单,就是问自己,这件事做了之后,我会有收获吗?这个人见了之后,我会更开心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我就去做。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或者是不确定的,那我就不去做。

这样一来,我的生活简单了很多,也清爽了很多。不用再去应付那些不想应付的场面,不用再去维持那些不想维持的关系。我的时间和精力都可以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而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往往都需要独处。需要你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去做,去想,去感受。

就像现在,夜已经很深了,外面静悄悄的,我坐在这儿,写这些文字,记录这些想法。这个过程是属于我一个人的,没有谁来打扰,也不需要谁来陪伴。但我觉得很充实,很满足。

我想起以前有个长辈跟我说过,人到了一定年纪,就会明白一个道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当时我还小,不太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现在我明白了。

那些热闹,那些喧嚣,其实都是表面的,都是短暂的。真正属于你的,是你内心的平静,是你精神的富足,是你对自己的了解和接纳。

而这些东西,都需要在独处中慢慢积累,慢慢沉淀。

所以如果你也正经历着类似的阶段,如果你也发现自己的生活渐渐安静下来,不用慌张,也不用失落。这可能不是失去,而是得到。得到了一个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机会,得到了一个重新选择生活方式的可能。

珍惜这段时光吧,好好利用这段时光。做一些你一直想做但没时间做的事,学一些你一直想学但没机会学的东西,想一些你一直想想但没空想的问题。

当你真正学会了与自己相处,当你真正找到了自己的节奏,你就会发现,那些曾经以为失去的东西,其实并不重要。而你得到的这些,才是真正属于你的财富。

合十。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