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黑色生命力(高敏感的人,一旦释放黑色生命力,将会强得可怕)
2025-11-25

前几天晚上睡不着,翻朋友圈看到一个好久不联系的朋友发了条动态,就几个字配张照片,说自己又失眠了。我当时就想给她打电话,但看了眼时间已经凌晨一点多,还是算了。其实我挺能理解那种感觉的,你越是心思细腻的人,越容易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被各种念头缠住。

我认识她那会儿,大概是疫情刚结束那段时间吧,具体哪年我记不太清了。她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特别敏感,那种敏感不是说她玻璃心或者矫情,而是你能感觉到她对周围的一切都特别在意。比如有次我们几个人一起吃饭,服务员上菜的时候可能因为忙碌态度有点冷淡,其他人都没注意,她却一直在想是不是自己说话声音大了影响到别人。后来她跟我说起这事儿,我才知道她当时真的为这个纠结了好几天。

那时候我就在想,这样的人得活得多累啊。但后来我慢慢发现,事情好像不是我想的那样。

有段时间她工作上出了点问题,好像是跟领导产生了一些误会,具体细节她也没跟我说太清楚,反正就是那种让人特别憋屈的事儿。我以为她会像以前一样陷进去出不来,结果过了两三个月再见她,整个人的状态完全不一样了。怎么说呢,还是那个人,但眼神里多了点什么东西,硬朗了许多。

我问她怎么调整过来的,她想了想说,也没什么特别的方法,就是有天晚上突然想通了一件事——那些让她痛苦的东西,其实也可以变成让她变强的东西。她说这话的时候特别平静,不像是在讲什么大道理,就是很自然地在陈述一个事实。

后来我才知道,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黑色生命力。这名字听起来挺吓人的,但其实说的就是那种从痛苦里长出来的力量。你想啊,普通的力量就像是阳光雨露浇灌出来的,温和但可能不够坚韧。而黑色生命力呢,是从石头缝里长出来的,是在黑暗里摸索出来的,虽然听着不太美好,但往往更有韧性。

我自己也算是个比较敏感的人吧,虽然没有我那朋友那么明显。小时候老师随口说一句"你今天怎么这么安静",我都能琢磨好几天,觉得是不是老师觉得我不够活泼,是不是应该表现得更开朗一点。长大以后这毛病虽然好了些,但还是会时不时冒出来。

有次在公司开会,我提了个建议,领导当时没什么反应,只是"嗯"了一声就过了。散会之后我就开始各种想,是不是这个建议太蠢了,是不是领导觉得我不专业,要不要找个机会解释一下。结果折腾了两三天,后来领导主动找我聊,说那个建议挺好的,让我做个详细方案。我当时就觉得自己真是白担心了,但其实这种事儿还是会反复出现。

那段时间我就在想,为什么有些人就是比别人更容易陷进这种内耗里?后来看了一些文章,也跟做心理咨询的朋友聊过,才慢慢明白这跟大脑结构有关系。敏感的人那个什么核来着,对,好像是杏仁核,比一般人更活跃。这意思就是说,同样一件事儿,别人可能感觉是三分,敏感的人能感觉到七八分。

这听起来像是个缺点对吧?但我现在觉得不完全是。就像我那个朋友,她后来做了一些内容创作的工作,写的东西特别能打动人。为什么?因为她能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那些细微情绪,能写出来那些藏在日常生活里不被注意的小心思。这就是敏感的价值,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没学会怎么用它。

不过要说真正把敏感变成优势,还得靠那个黑色生命力。我记得有次跟一个做了十几年编辑的前辈吃饭,他跟我说过一个作者的故事。那作者年轻的时候经历挺坎坷的,家里条件不好,学历也不高,性格还特别敏感多疑。一开始写东西老是被退稿,每次收到拒稿信都要难受好些天,甚至有段时间直接不写了,觉得自己没这个天赋。

但后来不知道怎么的,可能是生活逼的吧,她又重新拿起笔。这次不一样了,她开始把那些被拒绝的痛苦、被否定的难受,全都写进作品里。写那些被生活打败又爬起来的人,写那些在底层挣扎的故事。结果那些文章特别有力量,读的人都说能感受到那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韧劲。后来她慢慢有了名气,虽然谈不上大红大紫,但也算是靠写作养活了自己,还帮到了不少有相似经历的人。

前辈说,这就是黑色生命力的魔力。那些痛苦没有白受,那些眼泪没有白流,它们都变成了养分,滋养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我听完这故事当时挺受触动的,但说实话,真要自己做到还是挺难的。因为当你身处痛苦之中的时候,很难相信这些苦难会有什么意义。就像你正在黑暗里摸索,有人跟你说"别怕,前面有光",你心里会想"光在哪儿啊,我怎么一点都看不到"。

那该怎么办呢?我自己摸索了一些方法,也不知道对不对,反正就是慢慢试出来的。

比如说,我现在会允许自己有负面情绪了。以前总觉得难过、愤怒、委屈这些情绪不好,要赶紧压下去,要让自己看起来坚强。但其实越压越难受,最后整个人都快爆炸了。现在我会给自己一个时间,就是允许自己彻底地难过一次。可能是一个晚上,也可能是一个周末,在这段时间里我不逼自己振作,想哭就哭,想发呆就发呆。

记得有次因为一个项目出了问题,我直接被甲方骂了,当时真的特别委屈。回家之后我就给自己放了一天假,什么都不想,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听歌、看电影、吃零食,反正就是让自己彻底放松。哭也哭了,骂也骂了,第二天起来虽然问题还在,但心态已经平复了很多,能够理性地去想怎么解决。

还有一个就是学会复盘,但不是那种自我否定式的复盘。以前我出了问题第一反应就是"都是我的错,我怎么这么笨",现在我会尝试客观地分析,这件事儿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是我的能力不够,还是沟通出了偏差,还是客观条件限制。把每次失败当成一次学习机会,而不是对自己的否定。

这听起来好像挺简单的,但做起来真的不容易。因为你要对抗的是自己几十年养成的思维习惯,那种习惯性的自我否定、习惯性的过度担心。我到现在也不能说完全做到了,只能说比以前好了一些。

还有就是学会建立边界。这个我觉得对敏感的人来说特别重要,因为我们太容易把别人的情绪和问题当成自己的责任了。朋友心情不好,我们会觉得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同事工作不顺,我们会主动去帮忙,哪怕自己的事儿还没做完。

我以前就特别这样,有个朋友三更半夜给我打电话,我肯定接,哪怕第二天要早起开会。有同事请我帮忙,我基本不会拒绝,哪怕那意味着我要加班到很晚。表面上看这是善良,是热心,但其实是没有边界。

转变是从一次很小的事儿开始的。那次一个不算太熟的朋友让我帮她改一份方案,说是急用,要我当天晚上给她。但那天我其实自己也有事儿,而且已经挺累了。以前我肯定二话不说答应,但那次我犹豫了一下,还是跟她说"不好意思,我今天真的忙不过来,要不你找别人问问?"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心里还是有点忐忑的,怕她觉得我不够朋友,怕她以后有什么想法。结果她很轻松地说"好的,没事儿,那我再找找其他人",然后就挂了电话。后来我们的关系也没受什么影响,反而我自己心里轻松了很多。

那次之后我才明白,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想太多了。别人可能根本没有那么在意你的拒绝,反倒是你自己把这件事儿看得太重,给自己制造了太多心理负担。

当然,建立边界不是说变得冷漠或自私,而是分清楚什么是你应该做的,什么是你可以选择不做的。你帮别人是出于善意,不是出于恐惧和义务。这个区别看起来很微妙,但对敏感的人来说特别重要。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来,好像跑题了。不过也无所谓吧,反正就是随便聊聊。

回到黑色生命力这个话题。我觉得它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让你相信自己是有力量的。不是说你不会再遇到困难,不是说你不会再感到痛苦,而是当这些东西来临的时候,你知道自己扛得住,知道自己能从里面长出点什么来。

这种力量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一点点积累的。比如你可以从一些很小的事情开始,给自己制造一些"我能行"的体验。

我自己有个习惯,每天会做一件让自己有点害怕但其实不难的小事。可能是主动跟陌生人搭话,可能是尝试一个新的食谱,也可能是在会议上主动发言。这些事情单独看都不算什么,但做完之后你会有一种"哎,好像也没那么难"的感觉。

这种感觉多了,慢慢的你就会发现,很多以前觉得过不去的坎儿,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儿。不是说它们变容易了,而是你变强了。

还有一点我觉得挺重要的,就是要允许自己不完美。敏感的人往往对自己要求特别高,总觉得自己应该做得更好,应该让所有人都满意。但这根本不可能啊,你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你,也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到完美。

接受这个事实之后,反而会轻松很多。工作出了小差错,没关系,改正就好;朋友对你有误解,没关系,解释或者不解释都可以;有人不喜欢你,没关系,你也不可能喜欢所有人。

这不是说要降低标准,而是把标准放在合理的位置。该努力的时候努力,该放过自己的时候也别太较劲。

我有个做心理咨询的朋友,她跟我说过一个案例。有个来访者是个特别敏感的女孩,从小就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工作之后更是压力大到经常失眠,觉得自己不够好,觉得自己配不上这份工作。后来在咨询过程中,她慢慢学会了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学会了把那些负面情绪转化成动力。

具体怎么转化的我朋友也没细说,大概就是正视自己的感受,分析自己真正害怕的是什么,然后一步步去面对。过程肯定不容易,中间也有反复,但最后她的状态确实好了很多。不是说她变得不敏感了,而是她学会了和自己的敏感相处,甚至开始利用这份敏感去更好地理解别人。

我觉得这就是黑色生命力起作用了。它不是让你变成另一个人,而是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你还是那个敏感的你,但不再被敏感困住,反而能用它看到更多、感受更多、创造更多。

说了这么多,其实核心就是一句话——那些痛苦不是白受的,那些折磨也不是没有意义的。它们都在暗中给你力量,让你变得更坚韧,更有深度,更能理解这个世界的复杂。

当然,我也不是说所有的痛苦都是好的,或者你应该主动去找苦吃。痛苦就是痛苦,它很难受,没什么好美化的。但既然它已经来了,既然你已经经历了,那不如想办法从里面长出点什么来,别让它白白浪费了。

我那个朋友后来跟我说,她现在反而挺感激那段特别难熬的日子的。不是说她喜欢那种感觉,而是那段经历让她知道自己其实比想象中要强大。以前她总觉得自己是个脆弱的人,经不起什么打击,但走过那段之后她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扛过来,也可以在一片废墟上重新建起什么。

这话听起来可能有点鸡汤,但确实是这样的。很多时候限制我们的不是外部环境,不是别人的看法,而是我们对自己的认知。你觉得自己不行,那可能真的就不行了;你相信自己可以,那就算过程很艰难,最后也往往能扛过去。

现在回想起来,我自己这些年也是这么过来的。有过很多想放弃的时刻,有过很多怀疑自己的时候,但最后还是一步步走到了现在。不是说现在就多成功多厉害,而是至少知道自己是可以的,知道遇到困难的时候该怎么调整,该怎么面对。

写到这儿窗外天已经有点亮了,不知不觉又熬了个夜。不过没关系,反正明天也没什么特别重要的事儿。

最后想说的是,如果你也是个敏感的人,如果你也常常陷入内耗,那请相信,你身上其实藏着很大的能量。那些让你痛苦的、让你纠结的、让你觉得自己很弱的东西,也许正是你将来最强大的部分。

不要急着否定自己,不要急着逃避那些负面情绪,试着和它们相处,试着从中汲取点什么。总有一天你会发现,那个曾经脆弱的你,已经变得比想象中要强大太多了。

合十。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