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复旦陈果:如果你抑郁,说明你活在过去;如果你焦虑,说明你活在未来;如果你平静,才说明你活在当下
2025-11-26

前几天刷手机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就翻到了陈果那个视频,就是她说的那句话,什么抑郁是活在过去,焦虑是活在未来,平静才是活在当下。当时我正躺在床上,外面下着小雨,那种淅淅沥沥的声音,突然就觉得这话说到心里去了。

其实我也不太记得是在哪个节目里看到的了,好像是几年前的事儿了吧,也可能是疫情那会儿。那时候陈果还挺火的,后来因为读错字什么的被骂得挺惨,再后来就很少看到她了。但这句话我一直记着,倒不是说它有多高深,就是觉得,嗯,怎么说呢,它把很多人的状态给说出来了。

我有个朋友,叫她小林吧,前些年离了婚。离婚这事儿本身倒还好,毕竟不合适的人在一起也是互相折磨。但问题是她一直放不下,总是翻旧账,今天想起来前夫当年说过什么话,明天又想起来谁谁谁当时怎么劝过她。有一次我们几个一起吃饭,她又开始念叨那些事儿,说得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了。

那天散了之后,我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就在想啊,人为什么总是放不下过去的事儿呢。后来我想明白了,其实不是放不下,是不愿意放下。你想啊,过去的事儿再不好,它至少是确定的,是已经发生了的,你知道它是什么样子。但未来呢,未来是不确定的,是让人害怕的。所以很多人宁愿抱着过去的伤痛不放,也不敢往前走。

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时候。大概是七八年前吧,我做了一个项目,投了不少钱进去,结果失败了。那段时间真的是特别难熬,每天睁开眼睛想的就是那个项目,脑子里反复推演如果当时那样做会不会就成功了,如果当时不听谁谁谁的话会不会就不会失败了。整个人就像陷在一个泥潭里,越挣扎陷得越深。

后来有一天,我妈来我家,看我那个样子就说了一句话,她说你这样下去有什么用呢,钱也回不来了,时间也过去了,你再这样折腾自己,最后伤的还是你自己。我妈是个没什么文化的人,说话也不好听,但那天她那句话真的把我给点醒了。

我就开始尝试着做一些小改变。比如说,每天早上起来之后,不管心情多糟糕,我都强迫自己去楼下走二三十分钟。刚开始的时候特别难受,脑子里还是那些事儿,但走着走着,你会发现路边有卖早点的大爷,有遛狗的大妈,有去上学的小孩子,生活还在继续,世界并没有因为你的失败就停止运转。

还有一个小动作,就是我开始学着在睡觉前写几句话,不是什么日记啊感悟啊那种正经的东西,就是随便写,今天吃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都行。有时候写着写着就会发现,其实每天还是有一些值得记录的小事儿的,只是之前都被那些负面情绪给淹没了。

这个过程其实挺漫长的,大概用了小半年吧,我才慢慢从那个状态里走出来。现在回头看,那段时间的失败反而成了一种财富,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你越是抓着过去不放,你就越走不出来。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来前段时间看到的一个说法,好像是某个心理学家说的,具体是谁我记不清了,大概意思是说人的大脑有个特点,就是会不断地回放那些让你痛苦的记忆。这不是你的错,是大脑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它想让你记住教训,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但问题是,这个机制有时候会过度运作,反而把你困在过去里出不来。

我也不知道这个说法对不对,反正我是觉得挺有道理的。就像有时候你明明知道不该去想某件事儿了,但它就是会自动跳出来,让你不得安宁。这种时候怎么办呢,硬压着不想肯定是不行的,越压越想。我后来琢磨出来一个办法,就是当那些念头冒出来的时候,你不要去对抗它,也不要跟着它走,你就看着它,就像看着天上飘过的一朵云一样,看着它来,看着它走。

这听起来可能有点玄乎,但真的挺管用的。你试试看,下次当你又开始想那些让你难受的事儿的时候,你就停下来,深吸一口气,然后对自己说,好的,这个念头又来了,我看到它了,但我不跟着它走。刚开始可能做不到,没关系,多试几次就好了。

说到焦虑,我觉得现在的人,特别是年轻人,真的是太焦虑了。前几天看到一个数据,说现在二三十岁的人里面,有百分之多少多少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具体数字我忘了,反正挺高的。这可能跟这个时代有关系吧,信息太多,选择太多,诱惑太多,对比也太多。

我有个侄子,今年二十七八岁吧,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上次见到他的时候,整个人瘦得不成样子,问他怎么了,他说每天都焦虑得睡不着觉。焦虑什么呢,焦虑工作做不好会被淘汰,焦虑存不下钱买不起房,焦虑到了三十岁还没成家,焦虑这个焦虑那个。我当时就问他,你有没有想过,你现在焦虑的这些事儿,到底有几件是真的会发生的呢。

他愣了一下,然后说,这谁知道啊。我说对啊,谁也不知道,所以你现在焦虑有什么用呢。该来的总会来,不该来的你再焦虑也不会来。你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焦虑上了,反而没有时间去做那些真正能改变现状的事情。

但说实话,我也理解他。这个时代对年轻人的要求太高了,房价这么贵,工作这么累,竞争这么激烈,不焦虑才怪呢。只是有些时候,我们真的需要停下来想一想,我们到底在为什么而焦虑,这些焦虑有多少是真实的,有多少只是我们自己想象出来的。

有个说法我觉得说得挺好的,说焦虑就像是在为一个可能永远不会到来的未来支付利息。你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很多你担心的事情,最后根本就没发生,但你已经为此付出了大量的精神代价。

那怎么办呢,难道就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管了吗。当然不是。我觉得关键是要分清楚什么是你能控制的,什么是你控制不了的。能控制的,你就去做,去努力,去改变。控制不了的,你就接受,就放下,就随它去。听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真的很难。

我记得有一次,也是疫情那会儿吧,整个城市都封了,大家都在家里待着。那段时间其实挺煎熬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解封,不知道工作怎么办,不知道很多很多事情。但有一天,我突然就想通了,我想通什么了呢,我想通了这些事情我担心也没用,我能做的就是把当下能做的事情做好。

那段时间我做了什么呢,我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把那些一直想看但没时间看的书拿出来看,把那些一直想学但没时间学的东西拿出来学。每天早上起来,先拉开窗帘让阳光进来,然后给自己泡一杯茶,坐在窗边看会儿书。听起来好像没什么特别的,但就是这些小事儿,让我觉得日子还是可以过下去的。

后来解封了,生活慢慢恢复正常,回头看那段时间,反而觉得挺珍贵的。因为那可能是我这些年来,最专注于当下的一段时光了。没有太多的社交,没有太多的应酬,就是简简单单地过每一天。

说到这里,我想起来一个故事,也不知道是真的假的,反正是听来的。说有个老和尚,每天都很快乐,有人就问他,你为什么这么快乐啊。老和尚说,我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有什么不快乐的呢。那人说,这谁不会啊,我也是饿了吃饭困了睡觉啊。老和尚就笑着说,不一样的,你吃饭的时候想着别的事情,睡觉的时候也想着别的事情,但我吃饭的时候就是吃饭,睡觉的时候就是睡觉。

这个故事可能有点鸡汤,但我觉得它说的确实是个道理。我们很多人啊,身体在这里,心却不知道飞到哪儿去了。吃饭的时候想着工作,工作的时候想着家里,跟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又想着明天的事儿。我们总是在别的地方,就是不在当下。

那天我跟小林又见面了,还是那几个朋友一起吃饭。这次她没有再提那些旧事儿了,反而跟我们说起她最近在学画画的事儿。她说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学画画,就是有一天路过一个画室,看到里面有人在画画,就进去报了个班。现在每周去画两三次,画得也不怎么样,但她说在画画的时候,脑子里什么都不想,就专注在那张纸上,那种感觉特别好。

我当时就觉得,她可能是真的走出来了。不是说她忘记了过去,而是她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当下,放在那些能让她快乐的事情上了。

但这里我得说实话,走出来这个过程真的不容易,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走出来的。有些伤痛太深了,有些经历太重了,不是说放下就能放下的。我也不是什么心理专家,说不出什么专业的话来,我只是觉得,如果真的走不出来,那就去找专业的人帮忙吧,别自己硬扛着。

而且说实话,我也不是每天都能做到活在当下的。有时候还是会想起以前的事儿,还是会担心未来的事儿,这很正常。我觉得重要的不是你能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活在当下,而是你有没有这个意识,你有没有在往这个方向努力。

有时候我也会想,这个社会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大家都这么累,这么焦虑,这么不快乐。后来我想明白了,可能是因为我们想要的太多了,在意的太多了,背负的太多了。我们想要更好的工作,更高的收入,更大的房子,更多的认可。这些东西当然都没错,但如果为了追求这些,把自己搞得身心俱疲,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说法,说现在很多人得抑郁症啊焦虑症啊什么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生活压力太大了,竞争太激烈了。这个说法听起来好像挺有道理的,但仔细想想,古代人的生活压力就不大吗,他们要为温饱发愁,要为战乱发愁,要为疾病发愁,压力可能比我们现在还大。但好像也没听说古代人有这么多心理问题啊。

当然啦,这可能也跟诊断标准有关系,或者说古代压根就没有这些概念。我也不是学这个的,说不清楚。我只是觉得,可能不完全是压力的问题,更多的是我们对待压力的态度问题。

我们总是把自己逼得太紧了,总是觉得不够好,不够快,不够成功。我们看着别人的生活,觉得别人都过得比自己好,却忘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难处。朋友圈里晒的那些美好,可能背后有多少心酸,谁知道呢。

说到朋友圈,我现在已经很少发了,也很少看了。不是说朋友圈不好,只是我觉得,花太多时间在那上面,真的没什么意义。你看着别人的生活,羡慕也好,嫉妒也好,最后改变的了什么呢。还不如把那些时间用来做点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这里我得承认,我也不是什么圣人,我也会羡慕别人,也会嫉妒别人,也会有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但我现在学会了一件事,就是不跟这些情绪对抗,也不让它们控制我。它们来了,我就看着它们,承认它们的存在,然后让它们慢慢消散。

有个朋友问我,你怎么做到的。我说其实也没什么秘诀,就是多练习。就像学游泳一样,刚开始肯定会呛水,但多游几次,慢慢就会了。情绪管理也是一样的,你不可能一下子就做得很好,但只要你一直在努力,总会慢慢好起来的。

我现在每天早上起来,会花五六分钟的时间坐在床边,什么都不想,就听听外面的声音,感受一下自己的呼吸。有人可能会说这是冥想,但我不太喜欢这个词,听起来太高大上了。我就是单纯地坐一会儿,让自己安静下来,然后再开始新的一天。

这个小习惯是去年开始养成的,到现在也有一年多了吧。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我也坚持不下来,经常是想起来就做,想不起来就算了。但慢慢的,它就变成了一种习惯,就像早上要刷牙一样自然。

还有一个变化就是,我现在不太喜欢做计划了。以前我特别喜欢做各种计划,什么今年要读多少本书,要学什么技能,要赚多少钱,列了一大堆。结果呢,到年底一看,完成的没几个,反而搞得自己很挫败。

现在我就不这样了,我只给自己定一个大方向,然后每天做一点点就好了。比如说我想多读书,那我就不规定一定要读多少本,我就是每天睡前读个二三十分钟,读得进去就多读点,读不进去就少读点,甚至不读也没关系。这样反而压力小了,也更容易坚持下去。

说到这儿,我想起来一个事儿。前几天我妈打电话给我,说邻居家的孩子考上了什么名校,在国外读书,前途一片光明。然后就问我,你看人家孩子多厉害,你当年要是也那么努力就好了。我当时就笑了,我说妈,我现在挺好的啊,虽然没有人家那么厉害,但我过得挺开心的,这不就够了吗。

我妈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也是,你开心就好。挂了电话之后,我就在想,其实很多时候,真正让我们不快乐的,不是我们自己,而是别人的眼光,别人的评价,别人的标准。我们总是在用别人的尺子来衡量自己的人生,但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怎么能用同一把尺子来量呢。

活在当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很难。但我觉得,只要你有这个意识,只要你愿意去尝试,总会慢慢好起来的。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也不要期望一下子就能改变,慢慢来,一步一步来。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十年前的我能听到现在的这些话,会不会少走一些弯路,会不会少受一些苦。但转念一想,可能不会吧。有些事情,有些道理,不经历过是体会不到的。就像你跟一个没谈过恋爱的人说失恋有多痛苦,他可能听得懂,但他体会不到那种感觉。

所以啊,经历也是一种财富,哪怕是痛苦的经历。它让你成长,让你更加了解自己,让你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

写到这里,外面的雨好像停了,天也快亮了。不知不觉就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说得对不对,反正就是一些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吧。如果你也正在经历什么困难,正在为过去的事情痛苦,或者为未来的事情焦虑,希望这些话能给你一点点帮助。

最后想说的是,善待自己吧,别对自己太苛刻了。人生已经够难了,何必再为难自己呢。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未来的还没来,我们能做的,就是过好当下的每一天。

合十。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