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对待领导的态度,就是你的职场成熟度
2025-11-26

前两天晚上,有个做了五六年的朋友突然给我打电话,说自己又和领导闹僵了,这已经是他换的第三份工作了,每次都是因为和上司处不来。他在电话那头挺苦恼的,问我是不是自己有什么问题。

我当时其实挺想直接告诉他答案的,但又觉得这种事情,你直说了他不一定能听进去。就像有些道理,你年轻的时候别人跟你讲一百遍你都觉得是废话,等自己真撞了南墙才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么回事。

后来我们聊了挺久,我也想起自己刚工作那会儿的一些事。现在回过头看,那时候真的是太嫩了,很多弯路其实完全可以不用走的。

说起来有点好笑,我记得自己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对上司真的是各种看不顺眼。那会儿我刚从学校出来,满脑子都是理想主义那一套,觉得做事就应该按照最正确的方式来,谁说得对就听谁的。结果呢,我那个领导是个比较传统的人,喜欢按部就班,很多事情在我看来明明可以更高效地解决,他偏要走那些繁琐的流程。

当时我就特别不服气,总觉得他思维僵化,跟不上时代。有一次开会我还当着其他同事的面,直接反驳了他的一个决策。现在想想,那场面真的是尴尬到家了。会后他把我叫到办公室,也没骂我,就是很平静地跟我说了一句话,当时我没太听懂,后来慢慢才体会过来。

他说,你觉得我的方案不够好,这个我不否认,但你有没有想过,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话听起来好像挺简单的,但其实挺有深意的。那会儿我年轻气盛,压根没去想过他的处境,只顾着觉得自己有道理。后来我才明白,他当时面对的压力和考虑的因素,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有些决策看起来笨,其实是在各种限制条件下做出的最优解。只不过我当时看不到那些限制条件罢了。

说到这儿我想起一个细节,那段时间我情绪挺不好的,经常下班了还在跟朋友抱怨工作上的事。有天我妈听见了,就随口问了一句,你们领导是不是特别讨厌你?我当时愣了一下,说没有啊,他对我还挺客气的。我妈就笑了,说那你为什么老觉得他在针对你呢?

这话把我问住了。仔细一想,好像确实不是人家针对我,而是我自己总带着一种对抗的心态去看待他。他说什么我都先质疑一遍,他做什么决定我都要找出毛病来。这种状态其实挺累的,而且说实话也挺幼稚的。

后来那份工作我没干多久就离职了,倒不是被开除,是我自己待不下去了。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时我能早点想明白这些事,可能结果会完全不一样。

不过人就是这样吧,有些事情不亲自经历一遍,怎么说都是别人的故事。

再说另一个极端。我有个表妹,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还不错的公司,她和我完全相反,对领导简直是言听计从。刚开始我还觉得这孩子懂事,知道尊重上司,后来发现不太对劲。

有次家里聚会,她说起工作上的事,我发现她做任何决定都要先问领导的意见。哪怕是一些很小的事情,比如客户要的资料用什么格式发,她都要跑去问一遍。我当时就觉得奇怪,这种事情你自己判断一下不就行了吗?

她说她不敢,怕万一做错了领导会不高兴。

这话听着是挺谨慎的,但问题就在于,她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领导。领导说怎么做就怎么做,自己从来不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也不去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表面上看起来很听话很配合,实际上是在逃避责任和思考。

后来她那个领导调走了,换了个新的上司,做事风格完全不一样,她一下子就适应不了了。新领导比较喜欢下属有自己的想法,遇到问题希望你能带着解决方案去讨论,而不是事事请示。她在那个阶段特别痛苦,觉得新领导不好相处,其实问题不在领导,而在于她自己没有建立起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我记得有段时间她经常打电话跟我诉苦,说新领导总是觉得她能力不行。我就问她,那你有没有试着改变一下自己的工作方式?她说试过,但不知道该怎么做。后来我就跟她说,你可以先从小事开始,比如下次遇到问题,先自己想三个可能的解决办法,然后再去找领导讨论,看看他的意见。

她说这样会不会显得自己很蠢,万一想的办法都不对怎么办?

我说那有什么关系呢,至少说明你在思考了,而且你的上司也能从你的思考过程里看出你的思路,这样他才能更好地指导你。如果你什么都不想,就等着别人告诉你答案,那你永远都学不会独立解决问题。

后来她慢慢试着这么做,虽然刚开始确实有点笨拙,提出的方案也不够成熟,但领导反而开始重视她了,因为看到了她在进步。这事儿让我挺感慨的,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听话和配合,其实是在限制自己的成长。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跟领导相处呢?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把这个关系想明白。

领导不是你的敌人,也不是你的保姆,而是你在组织里的合作伙伴。你们俩的目标其实是一致的,都是要把事情做好,推动工作往前走。只不过你们俩站的位置不一样,看到的东西也不一样,考虑的角度自然就有差异。

我以前有个上司,脾气挺急的,说话也比较直,经常会当面指出你的问题。刚开始我也不太适应,觉得这人怎么这么凶,后来慢慢发现,他其实是个很负责任的人。他指出你的问题不是为了贬低你,而是真心希望你能做得更好。而且他自己在工作上也是这样高标准要求的,对自己比对我们还严格。

有一次我做的一个方案被他否了,当时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觉得自己明明已经很用心了,怎么还是不行。那天加班改方案的时候,他路过我工位,看了一眼就知道我在纠结什么,就坐下来跟我聊了会儿。

他说他知道我做这个方案花了不少时间,但现在这个版本确实还不够好。然后他就开始跟我讲,为什么不够好,问题出在哪里,应该从哪些角度去优化。他讲得很细,我也听得很认真,那次聊完之后我突然就明白了,他之所以要求高,是因为他知道这个项目对公司有多重要,也知道如果做不好会有什么后果。他不是在为难我,而是在帮我避免更大的麻烦。

从那以后,我对他的态度就完全变了。再被批评的时候,我不会先觉得委屈或者不服,而是会认真去想,他说的这些问题是不是真的存在,我要怎么改进。这样一来,工作效率反而提高了,因为少了很多内耗。

说到沟通方式,这个真的挺重要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习惯的表达和接收信息的方式,如果你能摸清楚你领导的习惯,事情就会顺畅很多。

我见过有些人,特别喜欢长篇大论,跟领导汇报工作的时候,从头到尾讲一大堆,结果讲了半天领导都没听明白你到底想说什么。还有些人正相反,惜字如金,领导问什么答什么,从来不多说一句,这样领导也很难了解你的想法和进展。

我自己摸索出来的一个小方法,就是在正式汇报之前,先整理一下思路。把要说的事情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是结论,第二个是关键信息,第三个是细节。先把结论说清楚,让领导知道你要讲的是什么事,然后再补充关键信息,如果领导想了解更多,你再展开讲细节。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让对方快速抓住重点。

当然了,这个方法不是对所有人都适用的。有些领导喜欢先听过程再看结果,你直接甩给他一个结论,他反而会觉得你太草率。所以关键还是要观察,看你的上司是什么风格,然后调整自己的方式去配合他。

这听起来好像有点委屈求全的意思,但其实不是。你想啊,沟通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把事情说清楚,让双方能够高效地协作。如果你非要坚持用自己习惯的方式,结果对方听不懂或者听着费劲,那最后耽误的还是你自己的事情。所以与其说是迎合,不如说是一种策略性的选择。

还有一点我觉得特别重要,就是要建立起你个人的信用。这个信用不是靠嘴说出来的,而是靠一件件事情积累起来的。

我有个同事,刚来公司的时候表现得挺积极的,领导交代的事情都拍着胸脯说没问题。结果呢,十件事能做好七件就不错了,剩下那几件不是延期就是质量不达标。开始大家还觉得他可能是新人不熟悉流程,后来发现他就是这个习惯,什么都敢答应,但靠不住。

时间久了,领导就不太敢把重要的事情交给他了,因为心里没底。这其实是很吃亏的,你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些机会,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别人对你的信任。

我自己的做法是,在答应一件事情之前,先评估一下自己能不能做到。如果确实有困难,我会提前说清楚,看看能不能调整时间或者要求一些支持。如果答应了,那就一定要做到,哪怕加班加点也要完成。偶尔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情况,我也会第一时间跟领导沟通,说明原因,提出备选方案。

这样做下来,慢慢地领导就知道,交给你的事情是可以放心的,你说行那就是真的行,你说有困难那也是真的遇到了问题而不是在找借口。有了这个信任基础,后面很多事情就好办多了。

我记得有次公司接了个挺急的项目,时间特别紧,领导需要找个人来牵头。那时候我手上其实也有别的任务,但他还是第一个想到了我,因为他知道我不会让他失望。那个项目确实做得很辛苦,但也因为那次表现,后面我得到了很多更好的机会。

说到这儿,我想起前几年看到过一个数据,好像是某个机构做的调研,说职场人离职的原因里,和直属上司关系不好占了挺大的比例,具体数字我记不清了,反正不少。当时我就在想,这么多人因为和领导处不来而离职,那到底是领导的问题还是员工的问题呢?

后来我慢慢明白了,很多时候不是谁的问题,而是双方都没有找到合适的相处方式。领导有领导的压力和考量,员工有员工的想法和感受,如果缺少沟通和理解,就很容易产生矛盾。

但这里面有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主动权往往不在你手里。你不能要求你的领导来适应你,理解你,因为从组织的角度来说,是你需要配合领导的工作,而不是反过来。这听起来好像挺不公平的,但这就是职场的规则。

不过话说回来,这也不意味着你就要完全压抑自己,变成一个没有想法的执行机器。真正成熟的做法是,在尊重和配合的基础上,找到表达自己观点的合适方式和时机。

我有个朋友做得就挺好的。他的领导是个比较强势的人,很有主见,但有时候也会有些固执。我朋友从来不会当面顶撞,但如果他觉得领导的某个决策确实有问题,他会找个私下的机会,比如一起吃饭或者下班后,用很委婉的方式提出来。他会说,我今天想了一下您说的那个方案,有几个地方我不太确定,想跟您探讨一下。然后把自己的顾虑说出来,但不是质疑的口吻,而是讨论的态度。

这样一来,领导既不会觉得面子上挂不住,又能听进去不同的意见。如果他说得有道理,领导会考虑调整,如果确实是他想得不够周全,领导也会给他解释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这种沟通方式就比较成熟,既维护了关系,又能推动问题的解决。

当然了,我也不是说所有领导都是对的,或者员工就应该无条件服从。有些领导确实水平不行,或者人品有问题,那是另外一回事。但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你和领导处不好,可能还是要先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我自己就犯过一个挺大的错误。那会儿我觉得自己能力挺强的,做出来的成绩也还不错,就有点飘了。对领导的一些安排开始不太上心,觉得那些都是小事,我应该去做更重要的工作。

有次领导让我整理一份会议纪要,我就很敷衍地弄了一下,结果在后面的一个重要会议上,因为那份纪要记录得不够清楚,导致一些决策的依据出现了偏差。那次领导当着其他人的面批评了我,说我工作态度有问题。

我当时脸上挂不住,心里还挺不服气的,觉得一个小小的会议纪要能有多重要,至于这么大动干戈吗?后来我冷静下来想了想,确实是我的问题。不是说会议纪要本身有多重要,而是我的态度出了问题。我把它当成一个不重要的事情,所以就不认真做,但对于领导来说,他交代的每一件事都是有意义的,你不认真对待就是在不尊重他的判断,也是在不尊重这份工作。

从那以后我就调整了心态,不管是什么事情,既然接了手就认真去做。哪怕是看起来很小的事情,也要做到位。这样做下来,我发现其实挺有好处的,因为很多细节处理得好,后面遇到大事的时候你才能从容应对。而且领导也能看到你的态度,知道你是个靠谱的人。

现在回想起这些年走过的弯路,我有时候会想,如果当初有人早点告诉我这些道理该多好。但转念一想,可能即使有人说了,我也不一定能听进去。有些东西就是要自己撞过墙才能明白,别人的经验终究是别人的,你得把它变成自己的感受,才能真正内化。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的年轻人其实挺不容易的,面对的压力和挑战比我们那会儿大多了。所以如果能少走一些弯路,还是挺值得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职场这个东西,说到底还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回应你。你真诚,别人能感受到,你敷衍,别人也看得出来。所以不要把和领导的关系想得太复杂,也不要觉得这是什么权术或者手腕。

其实就是很简单的道理,你尊重别人,理解别人的难处,尽力做好自己的本分,时间久了,自然就能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协作关系。这不是为了讨好谁,而是为了让自己在这个环境里能够更顺畅地工作,也能获得更多的成长机会。

人这一辈子要遇到的领导不会只有一个,每个人风格都不一样,有些你喜欢,有些你可能不喜欢。但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上司,都是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你能从中学到的,不仅仅是工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如何在复杂的环境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些能力,会伴随你整个职业生涯,甚至影响到你生活的方方面面。

合十。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