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进入上升期的征兆:锱铢必较
2025-11-27
上个月有个做产品的朋友跟我吐槽,说她们组里来了个新人,特别不好相处。我问怎么个不好相处法?她说,这人特别较真,有时候下班了还要跟她争论一个方案细节,搞得大家都挺烦的。但后来她又补了一句,不过说实话,这人提的问题确实都挺有道理的。
我听完笑了,说你这不是不好相处,你这是遇到一个清醒的人了。她愣了一下,说什么意思?我说,你看啊,大部分人在职场上都学会了息事宁人,能不争就不争,能不吵就不吵,大家相安无事多好。但这个新人不一样,她较真,她在意细节,她会为了一个自己觉得重要的点去争论。这种人,往往后劲特别足。
说到较真这件事,我想起前几年看过的一个说法,大概意思是说,一个人开始进入上升期的时候,往往会变得锱铢必较。这个锱铢必较不是说斤斤计较那种小气,而是说你开始在意自己的边界了,开始不愿意让步了,开始敢于为自己发声了。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不是得罪人吗?这不是跟人过不去吗?但你想想看,那些真正混得好的人,哪个是靠一味退让上去的?不都是该争的时候争,该硬的时候硬吗?只不过他们争得有分寸,硬得有道理,所以别人服气。
我认识一个做销售的朋友,以前她特别好说话。客户提什么要求她都答应,同事让她帮忙她也不拒绝,结果就是忙得要死,业绩还不如别人。后来她想明白了,开始学会说不。客户提不合理的要求,她会明确告诉对方这个做不到,但可以怎么怎么变通;同事找她帮忙,她会先看自己的时间安排,能帮就帮,不能帮就直说。刚开始大家都不太习惯,觉得她怎么突然变了。但过了一段时间,她发现大家反而更尊重她了,客户也更配合她的工作了。
这就是建立边界的好处。你不说,别人永远不知道你的底线在哪里。他们会一点点试探,一点点推进,直到你实在受不了爆发了,大家才知道,哦,原来这是你的极限。但到那时候,关系可能已经很糟糕了。
说到这我想起另一件事。疫情那会儿,我有段时间特别焦虑,总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对。有天跟一个做咨询的朋友聊天,他跟我说了一句话,我到现在还记得。他说,你知道为什么你会焦虑吗?因为你总是在顾及别人的感受,总是在想怎么做才不会让别人不舒服。但你有没有想过,你自己舒不舒服?
这话听起来好像有点自私,但细想确实是这么回事。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就是要听话,要懂事,要为别人着想。但很少有人告诉我们,你也要为自己着想,你也有权利拒绝,你也可以说不。结果就是很多人活得特别累,因为他们把所有人的期待都扛在自己肩上,唯独忘了自己想要什么。
这种情况在职场上特别常见。你看那些刚毕业的年轻人,大多数都特别怕得罪人。领导让加班就加班,同事让帮忙就帮忙,客户提要求就答应。他们觉得这样做是对的,是应该的,是能让自己融入集体的方式。但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这些人往往很难得到真正的尊重。因为他们太好说话了,好说话到别人觉得理所当然,觉得你就应该这样。
我以前有个同事就是这样。她特别勤快,也特别热心,谁有事找她她都帮。刚开始大家都夸她好,但后来慢慢的,大家就开始把一些杂事都推给她。比如订外卖、打印资料、整理文件,这些原本应该轮流做的事,最后都变成了她的活。她也不好意思拒绝,就一直默默做着。直到有一次她生病请假,大家才发现很多事没人做了,都不知道该找谁。这时候她才意识到,自己的好心并没有换来应有的尊重,反而变成了别人眼中的工具人。
后来她跟我说,她特别后悔当初没有早点建立边界。她说,如果那时候我能明确告诉大家,哪些事我能帮,哪些事不是我的责任,可能就不会变成这样了。但那时候她总觉得,拒绝别人就是不礼貌,就是不合群,就会被孤立。现在回头看,恰恰是因为她不懂得拒绝,才真正失去了别人的尊重。
这让我想起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你有没有发现,那些在人际关系中比较强势的人,往往活得更自在?他们不是说霸道或者不讲理,而是说他们很清楚自己的边界在哪里,什么能让步,什么不能让步。别人跟他们相处,反而会更注意分寸,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人不好惹。
我记得以前看过一个说法,说人际关系就像弹簧,你推我我推你,保持一定的张力才是健康的。如果一方一直往后退,另一方就会一直往前进,最后弹簧崩了,关系也就断了。这个比喻挺形象的。你在关系中不断退让,看似是在维护关系,实际上是在消耗关系的韧性。等到某一天你实在忍不住了,可能就会彻底翻脸,连修补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适当的强势,适当的较真,其实是在保护关系。你让对方知道你的底线在哪里,他们在跟你相处的时候就会注意分寸。这不是说要时刻剑拔弩张,而是说要有一个明确的态度:我尊重你,但你也要尊重我。
不过话说回来,较真也要讲方法。如果你只是为了争一口气,为了证明自己对,那可能就变成无意义的争吵了。真正有效的较真,是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要争,争的点在哪里,怎么争才能达到目的。
比如说,你觉得一个方案有问题,你要去争论。但你不能只是说,我觉得不行,我觉得不对。你得说清楚,哪里不行,为什么不行,应该怎么改。这样别人才会觉得,你是在认真思考问题,而不是单纯找茬。
还有就是,较真的时候要注意场合。有些事可以当场说,有些事可能需要私下谈。如果你在一个很正式的场合,当着很多人的面去较真一个细节问题,可能会让对方下不来台,这样即便你说得对,别人心里也会不舒服。但如果你能找个合适的时机,比如会后单独沟通,效果可能会好得多。
我有个做设计的朋友,她就特别会较真。她们公司经常有客户提一些很离谱的需求,比如要求把logo放大到占整个画面的一半,或者要用五六种颜色做一个页面。以前她们组里的人都是客户说什么就做什么,反正最后难看是客户的事。但她不一样,她会跟客户解释为什么这样不好,会拿出专业的理由来说服对方。刚开始客户都觉得她事多,但时间长了,客户反而更信任她,因为他们知道她是真的在为项目考虑,而不是敷衍了事。
这就是有分寸的较真。你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牛,也不是为了显示自己专业,而是为了把事情做好。这种较真,别人不仅不会反感,反而会尊重你。
说到底,这个锱铢必较的本质,其实就是你开始认真对待自己了。你不再觉得自己的感受不重要,不再觉得自己的意见可以被忽略,不再愿意为了所谓的和谐去牺牲自己的利益。这种改变,往往就是一个人开始进入上升期的信号。
因为只有你自己看重自己,别人才会看重你。如果你自己都觉得自己无所谓,那别人凭什么要重视你?这个道理说起来简单,但真要做到,其实挺难的。因为我们从小被教育要谦虚,要低调,要不争不抢。但这些品质,如果用过头了,就会变成怯懦和自我压抑。
我记得有个心理学的说法,大概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长期压抑自己的需求和情绪,最后会出问题。可能是身体上的问题,也可能是心理上的问题。因为那些被压抑的东西不会消失,它们会积累,会发酵,会在某个时刻突然爆发。与其等到那个时候,不如平时就适当释放,适当表达。
所以学会较真,学会为自己争取,不是说要变成一个难相处的人,而是要变成一个有原则、有底线、有自我的人。这种人,别人跟你相处可能会有点累,因为他们不能随便糊弄你,不能随便越界。但正是这种累,让关系变得更真实,更长久。
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个挺有意思的观点,说那些真正成熟的人,都有一定的攻击性。这个攻击性不是说去伤害别人,而是说在必要的时候,你敢于亮出你的态度,敢于说不,敢于为自己辩护。这种攻击性,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能力,也是一种让别人尊重你的方式。
我想起以前一个长辈跟我说的话,他说,年轻的时候总觉得要对所有人都好,要让所有人都喜欢自己。但后来发现,这根本不可能。总有人会不喜欢你,不管你做什么。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做真实的自己?为什么不把精力放在那些真正重要的人和事上?
这话当时我没太懂,后来慢慢才明白。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不可能照顾到所有人的感受。如果你想让所有人都满意,最后只会让自己疲惫不堪。不如就做好自己该做的,守住自己的边界,该争的时候争,该让的时候让。这样活着,虽然可能不是最讨喜的,但一定是最自在的。
而且你会发现,当你开始为自己发声的时候,那些真正在意你的人不会离开,他们反而会更尊重你。而那些因为你不再一味退让就离开的人,说明他们本来也不是真正在意你的人。这种筛选,虽然有时候会让人难受,但长远来看,是一件好事。
合十。如夜话,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