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这个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跟你说
2025-11-27

那些被时代抛下的人,连声招呼都没得到

前两天刷到张泉灵那篇文章,讲时代变化太快,很多人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甩出去了。我看完之后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倒不是说她讲的不对,而是突然想起一些事,那些我亲眼见过的、被时代悄悄抛下的人。

说实话,这个话题有点沉重,但我觉得还是得聊聊。不为别的,就为了提醒自己,也提醒你,这个世界真的不会等你准备好了再变。

我有个表哥,八十年代末在国营工厂当技术员,那时候多风光啊。厂里二三百号人,他算是有文化的,会看图纸,能操作那些进口设备。每个月工资比普通工人高个十来块钱,在家族里都是体面人。

他那时候的人生规划特别清楚,就是在厂里一直干下去,熬到高级技工,然后拿退休金,子女顶替进厂。这条路在当时看来稳得不行,跟现在年轻人削尖脑袋往体制里钻是一个道理。

结果呢?九十年代中期,厂子说倒就倒了。我记得特别清楚,那是一个夏天,表哥到我们家来,坐在院子里抽了一下午烟,一句话都没说。后来我妈跟我说,厂里宣布破产,表哥下岗了。

下岗之后表哥做过很多事,摆过地摊,给人开过车,甚至还去建筑工地搬过砖。但你能看出来,他整个人的精气神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不是说他不努力,而是他压根就没想明白,为什么自己好好的一个技术员,怎么就变成了没人要的人。

那会儿我还小,不太懂这些事。现在想起来才明白,不是表哥不行,是他学的那套东西,连同他待的那个系统,整个儿被时代给淘汰了。

张泉灵在文章里提到那个哈尔滨招环卫工的事,说有硕士去应聘,我看到那段时候心里咯噔一下。不是说环卫工作不好,而是你想啊,一个人读到硕士,得花多少年?家里得投入多少?结果最后发现,自己学的东西在市场上根本不值钱,只能去抢一个月两千多的岗位。

这事儿细想起来挺残酷的。不是这些人不够努力,也不是他们不够聪明,而是他们努力的方向,从一开始可能就偏了。或者说,方向没偏,但是时代拐弯了,他们没跟上。

我自己也经历过类似的迷茫。前几年做传统媒体的时候,每天就是写稿子、改稿子、发稿子,觉得这活儿挺稳的,反正总得有人写东西对吧?结果没过两年,发现身边做新媒体的人,随便发个爆款文章,阅读量就是几十万上百万,广告收入比我一年工资都高。

那时候心里特别不平衡,凭什么?我写的文章难道不专业吗?我的文笔难道不好吗?后来慢慢才想明白,不是专业不专业的问题,是传播渠道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变了。你再专业,写出来没人看,那就是白搭。

这种感觉就像你在一条路上走了很久,突然发现大部队已经换了条路,而你还在原地坚持。你说你是坚持呢,还是固执呢?

我有个朋友,前两年开实体书店。选址花了好几个月,装修又花了小半年,进货、陈列、搞活动,忙得脚不沾地。开业那天我去捧场,看着那一排排整齐的书架,心想这得多大投入啊。

结果不到一年,店就关了。朋友跟我说,不是没人看书,是大家都在手机上看。他每天看着人来人往,但进店的人少,买书的更少。大部分人就是进来拍个照,发个朋友圈,然后在网上下单。房租、水电、人工,每个月都是窟窿。

他说了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他说你知道最难受的是什么吗?不是赔钱,是你明明在做一件对的事,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但就是没人买账。

我当时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说句实话,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因为他说的对啊,推广阅读怎么就错了?开实体书店怎么就不行了?但市场就是这么冷酷,它不管你的情怀,不管你的坚持,它只看结果。

后来我想,这可能就是张泉灵说的那种状况。时代变了,不是你不够好,而是你的好,不再是这个时代需要的好。

我妈那一辈人,对稳定这个词有种近乎执念的追求。她总跟我说,找个稳定的工作,有保障,踏实。我理解她的想法,因为她经历过下岗潮,见过太多人到中年突然失业的惨状。

但是现在这个时代,哪有什么真正的稳定?你看那些大厂,前两年还在疯狂扩张,转眼就开始裁员。你看那些热门行业,今年风光无限,明年可能就凉凉。

我有个做教培的朋友,前年年收入好几十万,觉得这辈子算是站稳了。结果去年一纸文件下来,整个行业直接团灭。他现在在送外卖,每天风里来雨里去,跟我说再也不相信什么稳定了。

你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也说不清。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不稳定逼着你不断学习,不断适应,不断进化。但换个角度,这种不确定性也在消耗着每个人的安全感,让人活得特别累。

我记得有一次跟一个做投资的朋友吃饭,他跟我说现在最焦虑的不是没钱投,而是不知道该往哪儿投。因为变化太快了,今天还是风口的东西,明天可能就是坑。

他说他们现在投项目,已经不敢看太远了,能看清三年就不错了。再远?谁知道会发生什么。

这话听着有点夸张,但细想又觉得挺真实的。你想啊,十年前谁能想到智能手机会这么普及?五年前谁能想到短视频会这么火?三年前谁能想到疫情会改变那么多东西?

所以张泉灵说的那句话,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招呼都不打,还真不是危言耸听。你可能早上起来还觉得一切正常,晚上睡觉前就发现世界已经不是你认识的那个样子了。

但是话说回来,我们就只能被动接受吗?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时代抛弃吗?

我觉得也不是。

我有个做自媒体的朋友,四十来岁,原来在报社干了十几年。三年前报社效益不好,他主动辞职出来做公众号。刚开始特别难,写的东西没人看,粉丝涨得慢,收入更是惨不忍睹。

但他有一点特别好,就是愿意学。他去研究那些爆款文章是怎么写的,去琢磨读者到底喜欢什么,去尝试各种不同的写作风格。摔了无数次跟头,踩了无数个坑,但他就是不放弃。

现在他的公众号粉丝有小几十万,每个月收入比原来在报社的时候高多了。更重要的是,他整个人的状态都不一样了,有那种掌控自己命运的感觉。

他跟我说过一句话,他说你知道我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学习吗?因为我见过太多人,明明有能力,明明有经验,就是因为不愿意改变,最后被时代淘汰了。我不想成为那样的人。

我特别理解他说的这种心态。说到底,我们谁都不想被时代抛弃,谁都想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但问题是,怎么找?

张泉灵的文章里提到了很多案例,江小白、周黑鸭,还有那个卖案板的网红。这些案例背后有个共同点,就是他们抓住了变化。不是抵抗变化,不是抱怨变化,而是顺应变化,甚至利用变化。

江小白为什么能起来?因为它看到了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在变,看到了社交媒体的传播方式在变。它不是简单地做一瓶酒,而是做了一个能让年轻人产生共鸣的产品。

周黑鸭为什么能超过德州扒鸡?因为它看到了消费场景在变,看到了人们的需求在变。它不是做一只鸡,而是做了一个休闲零食。

那个卖案板的网红为什么能一小时卖一万块?因为她抓住了中产阶级的焦虑,抓住了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她不是简单地卖货,而是在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你看,这些成功的案例背后,都有对时代变化的敏锐洞察。他们不是比别人聪明多少,而是比别人更愿意去理解这个时代,更愿意去拥抱变化。

但我也想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或者说,不是每个人都应该去追逐那些风口。

我见过太多人,看到别人做什么赚钱就跟风去做,结果不但没赚到钱,还把自己原来的东西给丢了。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真正擅长的东西,然后想办法把它和这个时代结合起来。不是要你彻底放弃原来的自己,而是要你在原来的基础上进化。

就像那个做自媒体的朋友,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写作能力,只是换了一个平台,换了一种表达方式。他原来积累的那些新闻敏感度,那些文字功底,在新的平台上依然有用,甚至更有用。

所以我想说的是,不要怕变化,但也不要盲目追逐变化。重要的是保持学习的能力,保持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同时也要坚守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表哥。他现在五十多了,前两年开始学开网约车。他跟我说,虽然年纪大了,但总得找点事做,总不能就这么废了。

每次见到他,我都觉得挺感慨的。他经历了那么多挫折,被时代抛弃过,被生活打击过,但他还在努力适应这个世界。虽然不像年轻人那样充满激情,但至少没有放弃。

我问他,现在开网约车辛不辛苦?他说辛苦啊,但比以前在工地强多了。至少现在有个智能手机,能接单能导航,不用到处瞎跑。

他说这话的时候,我突然觉得,也许这就是普通人面对时代变化的方式。没有那么多宏大叙事,没有那么多逆袭故事,就是一点一点地适应,一点一点地学习,然后活下去。

张泉灵说时代抛弃你的时候不会打招呼,这话是真的。但我想补充一句,被抛弃了也不意味着就完了。只要你还愿意学习,还愿意改变,总还有机会爬回来。

可能爬不到原来的高度,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但至少不会被彻底淘汰。

这个时代对每个人都不容易。它给了太多机会,也制造了太多焦虑。它让一些人一夜暴富,也让一些人瞬间归零。

但不管怎么说,生活还得继续。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保持清醒,尽量跟上节奏,尽量不要被甩得太远。

有时候我也会想,这种快速变化的时代会持续多久?我们这代人是不是要一直这么焦虑地活着?会不会有一天,节奏能慢下来,让我们喘口气?

但转念一想,这种期待本身可能就是一种逃避。因为时代不会因为你累了就停下来等你,它只会继续往前走。你要么跟上,要么掉队,没有第三个选项。

所以说到底,我们能做的就是接受这个现实,然后在接受的基础上,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不一定要成为站在风口上的那头猪,但至少要保证自己不会被风刮跑。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前段时间看到的一句话,说是达尔文说的,我也不知道准不准,大意是说能活下来的不是最强壮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能适应变化的。

这话用在现在这个时代,再合适不过了。

你不需要成为最优秀的人,但你需要成为最能适应的人。你不需要追上所有的风口,但你需要保证自己不会被时代甩下。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除了努力去做,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吗?

没有。

所以还是得往前走,还是得不断学习,还是得时刻保持警醒。不为别的,就为了当下一次变化来临的时候,我们不会太过慌张。

至少,我们能听到时代转身的脚步声,而不是等它走远了才发现,原来自己早就被落下了。

合十。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