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董明珠:我不在乎你喜不喜欢我,我只要赢
2025-11-27

前两天跟一个做空调代理的朋友吃饭,聊起董明珠,他说了句挺有意思的话——这个女人啊,你可以不喜欢她,但你没法不服她。我当时正夹着一块鱼,突然就愣住了,因为我发现自己对董明珠的印象,好像一直停留在网上那些片段里。什么「开除员工」「硬刚国美」「怼雷军」,全是些冲突性很强的画面。但真要说她到底做了什么,为什么能把格力带成今天这样,我好像还真说不清楚。

那天晚上回去我就找了些资料看,越看越觉得,这个女人的故事,其实跟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

她三十岁那年丧夫,带着两岁的孩子,在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做着安稳的行政工作。按说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平平淡淡,带大孩子,等退休。可六年后她突然做了个决定,把八岁的儿子托付给母亲,一个人南下去了珠海。那年她三十六岁。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一个三十六岁的女人,丧偶六年,独自养大孩子,突然决定离开熟悉的环境去陌生城市打拼,这需要多大的勇气。我问过几个朋友,如果是你,敢不敢?大家都摇头。有个做人力资源的朋友说,三十六岁在当时已经算是大龄了,没技术没人脉,去珠海能干什么?

董明珠去了格力,那时候格力还不叫格力,叫海利,就是个年产能两万台左右的小厂子,没技术只做组装。她进去做业务员,被派去负责安徽市场。第一个任务就是追债,四十二万。

这笔账是前任留下的烂账,她本可以不管,但她偏要去追。对方老总根本不搭理她,说你们海利的产品根本卖不动,对什么账?董明珠就天天去找他,去了好几天,那个老总就摆出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偶尔嗯一声。等快下班了,董明珠才起身走,一个人回旅馆。

后来那老总干脆下了逐客令,说我还有生意要谈,不留你吃饭了。董明珠还是锲而不舍,天天去堵。最后有一天终于把人堵在办公室,董明珠急了,大叫说你要么还钱要么退货,否则从现在开始你走到哪里我跟到哪里。

四十天,整整四十天,她把那批货追回来了。出来的时候她对那个老板说,我这辈子都不会再和你做生意。

我看到这段的时候,突然想起自己前两年催客户付款的经历。对方拖了三个月,我打了七八个电话,最后还是不了了之。四十天,天天去堵,被冷落被戏弄被欺骗,这个女人是怎么撑下来的?

董明珠后来说,她也哭过,因为追债太难了。但哭完还得继续干,眼泪解决不了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战斗。

她开始推行「先款后货」的策略。那时候格力没什么名气,经销商一听要先打款,摆手就让你走。董明珠一次次碰钉子,最后在淮南遇到一个女经理,被她的坦诚打动了,答应先进二十万的货试试。

格力没钱打广告,董明珠就动员那家店的员工,把产品推荐给亲戚朋友试用。那年夏天,二十万的空调销售一空,对方又进了一批。慢慢地,淮南、芜湖、铜陵、合肥、安庆,董明珠都打开了局面。一九九二年,她一个人在安徽的销售额突破一千六百万,占了整个公司的八分之一。

我特别喜欢董明珠讲的一句话,她说我们每个人都是有梦想的,其实都很辛苦,我经历过,相信大家感觉都一样。我平常跟别人说我很坚强,从来不哭,但肯定有哭过的那一次,因为只有哭过了才能体会到不容易。但今天我们靠眼泪无法解决问题,唯一的方法就是战斗。

这话听起来有点硬,但我觉得挺真实的。因为生活就是这样,你可以哭,可以委屈,可以觉得不公平,但哭完还得继续往前走。没人会因为你哭了就给你机会,市场也不会因为你辛苦就对你温柔一点。

董明珠的好斗是出了名的。她跟国美干过架,跟苏宁干过架,还把广州财政局告上过法庭。很多人觉得她这个人太强硬,不懂变通,得罪人太多。但你仔细去看她每一次的「斗」,会发现她不是无理取闹,而是在坚持原则。

二零零四年,国美擅自把格力空调降价销售。董明珠当时正在北京开人代会,得知消息后直接下令停止向国美供货。黄光裕不是好惹的,马上让全国的国美门店把格力清场。双方矛盾骤然升级,但董明珠就是不服软。后来大中电器跟格力签了一个一点八亿的包销协议,格力的销售额还是保持了百分之四十的增长。

我有个做渠道的朋友说,董明珠这招其实挺冒险的。那时候国美如日中天,你得罪了国美就等于放弃了一大块市场。但董明珠算了一笔账,如果让国美随意降价,不仅伤害品牌价值,还会破坏整个经销商体系。短期看是丢了订单,长期看是保住了格力的定价权。

更狠的是二零零九年,董明珠直接把广州财政局告上法庭。那年格力在番禺中心医院的招标项目中,明明是第一候选供应商,结果莫名其妙出局了。中标的是一家既不生产也不销售空调的公司,报价还比格力高出四百多万。董明珠维权了一年多没结果,干脆一纸诉状把财政局告了。

民告官本来就不容易,何况是告管钱袋子的财政局。但董明珠就是不服气。二零一零年广东省开人代会,她抓住机会向省委书记汪洋告状,炮轰政府采购存在潜规则。汪洋当场说了句「告他」,引发全场爆笑。

这场官司董明珠没赢,但她说这件事的意义不在于格力有没有拿回那一单,而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让更多人愿意出来讲真话。后来这事还推动了广东省人大修改采购法。

我看到这段的时候,心里挺复杂的。一方面觉得董明珠这个人真硬气,敢跟政府部门叫板;另一方面又觉得,这样做值得吗?为了一个原则,得罪那么多人,到头来官司还输了。

但转念一想,如果每个人遇到不公平的事都选择忍气吞声,那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董明珠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她愿意站出来,愿意为了原则去战斗,哪怕代价很大。

她曾经说过,你不喜欢我?我不在乎你喜不喜欢,我心中只有消费者和产品,我是做企业的,不是搞关系的。别人说你是个很好的人,你就能把事做好?不可能的。

有一年,一个年销售额一点五个亿的大经销商,跑来找董明珠要特殊待遇,语气特别傲慢,一副你得靠老子给你卖货的嘴脸。董明珠不仅没答应,还直接把那人从格力经销网中除名了。当时她刚升任销售经理,位子还没坐稳,就给自己断送了一点五个亿的大单。董明珠的回应很简单——只要违反原则,天王老子也给我滚蛋。

这种六亲不认的作风,让外界的人恨她恨得牙疼,但格力的投资者和员工都很爱戴她。因为大家知道,她的每一个决策,都是从公司利益出发,为了公司发展经过充分论证后做出的。

二零零五年,珠海市国资委想把格力卖掉。卖多少?九个亿。只要卖掉,收购方能给董明珠开八千万的年薪。八千万啊,那时候这个数字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巨大的诱惑。但董明珠拒绝了,她说今天你是世界五百强,未必明天我不是世界五百强。

她悄悄去广州找省委书记告状,说不能让民族品牌倒下。省委书记听完没说什么,但不久省里就派人到格力做调查,这个出售计划最后被叫停了。十二年后,也就是二零一五年,董明珠带领格力进入世界五百强,家用电器类全球排名第一。

我看到这段的时候,突然觉得挺心酸的。一个女人,为了守住一个品牌,放弃了八千万的年薪。这不是说说而已,是真真切切摆在面前的诱惑。多少人能做到?

身边常有人劝董明珠不要这么辛苦,保重身体更重要。但她说,保重身体很轻松地活到一百岁,没有价值。如果可以创造更多价值,我宁可少活十年。

从一九九零年到现在,三十多年了,董明珠加入格力后就没离开过。如今的格力已经是世界五百强,一年净利润率达到百分之十五左右,一年给国家纳税接近五百亿,这些年累计为股民分红接近八百亿。

董明珠自己从中得到了什么?二零一四年两会上,她自曝工资五百万,扣完税后两百多万。股份呢?只有百分之零点七三的格力股权。

珠海当年投资三千万,现在回报早就超过三百亿了。但董明珠说,格力遇到困难的时候找国资委,国资委不搭理,让我们自己解决。遇到利益问题的时候,珠海政府手就伸得很长,什么政府决定、国资委要求,可能就会出来这些。

二零一六年,珠海国资委还以上市公司和所属集团的董事长不能兼任为由,免去了董明珠的格力集团董事长职务,只让她担任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董明珠直言——朋友都是锦上添花,雪中送炭的人少。

但不管怎样,董明珠从来没有不爱格力。她说,没有格力没有我,当然没有我也没有格力。记者问她是不是已经把格力当作自己的孩子,她回答说,我不是这样看格力这个品牌的,我坐的这个位置决定了我对格力的责任,作为公司的一把手,我绝对不能让格力有任何伤害。

股东大会上、各种论坛上、各种演讲中,她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推销格力的机会。任何有关格力的坏话,董大姐都表示不能忍。

有一年股东大会,一位投资人说自己一个月前想在网上商城买冰箱,发现没有售前服务,折腾半天找不到帮助,最后只能买了海尔。董明珠听完回答说,我们电商服务存在问题,我完全接受。但唯一不能接受的就是你不应该买海尔,所以我反过来给你提意见,你赶紧把海尔退掉。

我看到这段的时候笑了,觉得这个女人真是太较真了。但转念一想,也正是因为这种较真,才有了今天的格力。

不过你以为董明珠真的是个铁人吗?不是的。有一次吴晓波采访她,问这么多年做企业,有没有觉得遗憾的事。董明珠的声音突然温柔了许多,她说遗憾啊,从情感上来说,比如家庭的照顾欠缺了,父母的陪伴时间过少。但全世界的人,一定有一小部分人不陪伴父母,才让那么多人能陪伴父母。

一九九五年格力空调全国货源紧张,一个经销商找到董明珠的哥哥,希望通过他的关系拿到三千多万元的格力空调,按百分之二提成给他。哥哥从南京赶到珠海,却被董明珠拒之门外。直到现在,董明珠的哥哥仍不认这个妹妹。谈及此事,她的脸上会闪过一丝落寞。

因为工作太忙,她给儿子的关爱也极其有限。刚去格力时,儿子东东正读小学二年级。只有出差时,董明珠才能有时间回家看看儿子。每次回家,孩子也不说话,只是像个小猫一样依偎着她,仿佛只要一松手,妈妈就会离开他。

有一次董明珠要出差,出门后发现东西落在家里,赶紧返回去拿。经过儿子房间,她想把被子打开再看儿子一眼,结果掀开被子发现,儿子在被子里已哭得满脸鼻涕和眼泪。董明珠的心一下子被揪紧了,那一刻她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母亲,给予儿子的太少了。东东看到母亲又回来了,赶紧把眼泪擦干,还装着笑说妈妈你快走吧,我没事的。

这一幕,深深地刻在了董明珠的心里,那是她一生都挥之不去的痛。

东东十二岁时第一次坐飞机,问妈妈能不能送他。她说不行,没时间。儿子又问能不能让同事去送,也被拒绝了。东东到了目的地,格力的工作人员去接他。同事在电话里告诉董明珠,孩子是从机场里冲出来的。那是孩子的不安全感所致。

多年后,回忆起这段往事的董明珠感慨说,自己当时确实挺残酷,那时广州机场比较乱,孩子又小,让他一个人从珠海乘车到广州机场坐飞机,真是难为他。

我看到这些的时候,突然觉得董明珠这个女人,其实也挺可怜的。她为了格力几乎奉献了自己的全部,放弃了家庭,放弃了亲情,甚至放弃了作为一个母亲应该给予孩子的陪伴。但她从来没有抱怨过什么,只是一直往前走。

三十多年来,董明珠一直没有再婚。为了格力的事业,她舍弃了一个女人对于家的渴望。如今已经六十多岁的董明珠,早已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

今天,董明珠对「高处不胜寒」这句话有了更丰富的体会。她说所谓不胜寒,更多表现在不能跟一个普通人一样,不能犯错误,必须放弃很多的个人利益。

吴晓波问她,你现在每天这么努力工作,你快乐吗?董明珠说,快乐啊,我每次打赢了仗多快乐啊。你看他们报告不断传来,说加拿大拿了多少单,中东拿了多少单,都是我们的光伏空调,怎么会不快乐呢?是一种享受,很自豪。

我突然想起那个做空调代理的朋友说的话——这个女人啊,你可以不喜欢她,但你没法不服她。

是啊,你可以说她太强硬,可以说她不懂变通,可以说她得罪人太多。但你不能否认,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人,才有了今天的格力,才有了中国制造的一席之地。

这个世界上,温和的人很多,会做人的人也很多,但像董明珠这样敢于坚持原则、敢于战斗的人,真的不多。

我们总是说要做个好人,要懂得变通,要学会妥协。但有时候,这个世界也需要一些不妥协的人,需要一些敢于说不的人,需要一些愿意为了原则去战斗的人。

董明珠就是这样的人。

合十。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