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所有牛逼,都是苦逼换来的,但除了牛逼我没得选
2025-11-27

前两天翻朋友圈,看到有人转发了一篇文章,标题挺扎眼的,大概意思就是说所有牛逼都是苦逼换来的。当时我就顿了一下,因为这话听着太熟了,熟到你都不知道该怎么接。

说实话,这种论调我听过太多回了。有时候是在饭局上,某个做得还不错的朋友喝high了,开始跟你讲他当年怎么怎么拼命;有时候是在某个创业分享会上,台上的人眼眶泛红地回忆那些通宵达旦的日子。每次听完,我都会想,他们说的到底是真相,还是一种事后包装出来的叙事?

但那天我没多想,因为我自己也在经历类似的事。

那段时间我手上有个项目,不算大,但对我来说挺重要的。具体是什么项目我就不细说了,反正就是那种你做好了别人也不会特别夸你,但你做砸了肯定会被记住的事。我接手的时候心里其实挺没底的,因为之前负责这块的人做得也就那样,数据一直不太好看,领导也没明说什么期待,就是那种你自己看着办的态度。

我记得刚开始那几天,我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数据。不是说我多勤奋,就是单纯睡不踏实,老觉得会出什么幺蛾子。有一回凌晨三四点醒了,迷迷糊糊摸到手机,打开后台看了一眼,发现某个指标掉了,当时整个人就清醒了。然后就躺在床上开始复盘,想是不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想着想着天就亮了。

那种感觉挺难受的。不是身体累,是心里那种没着没落的感觉。你知道吗,就是那种你明明已经很努力了,但还是不确定会不会有结果的状态。

后来有一次,我跟一个做得比较好的同行吃饭。他比我大个七八岁,算是这行里混得还不错的人。我当时就想套套他的话,看看他当年是怎么熬过来的。结果聊了半天,他给我讲的都是些挺虚的东西,什么要有格局啊,要懂得借势啊,要找对方向啊。我听着听着就有点走神了,因为我知道这些话对我当下的困境没什么帮助。

临走的时候他倒是说了句实在话。他说,其实也没什么秘诀,就是你得比别人多想一步,多做一遍。这话听着也挺正确的,但问题是,谁不知道要多想多做呢?关键是你怎么逼着自己真的去做。

我后来想明白了一件事,很多人说的努力,其实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一种是那种看得见的努力,比如加班到很晚,比如周末还在工作,比如连续几个月没休息。这种努力别人能看到,你自己也觉得辛苦。但还有一种努力,是那种别人看不见的,比如你在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那种心力的消耗,比如你一遍遍推翻自己方案的那种挫败感,比如你明明已经做得挺好了但还是觉得不够的那种折磨。

我觉得后者才是真正难熬的部分。

那个项目我大概做了小半年吧,中间返工了不知道多少次。有时候是因为数据不对,有时候是因为方向偏了,有时候纯粹就是我自己不满意。我记得有一回,整个方案都做完了,准备第二天给领导看,结果晚上睡觉的时候突然觉得有个地方不对劲。当时已经十二点多了,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爬起来重新改。改到凌晨三点多才搞定,躺下的时候天都快亮了。

你说这种事有必要吗?可能没有。但我就是过不了自己那关。

后来项目做完了,效果还不错。领导表扬了几句,同事们也说挺好的。但说实话,我自己心里清楚,这个结果跟我当时预想的还是有差距的。有些地方因为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没办法做到最好,只能说是达到了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

那段时间过后,我有一阵子挺迷茫的。因为我发现,即使你真的很拼命,即使你确实比别人付出了更多,最后的结果也不一定就会特别好。这个认知对我来说挺残酷的,因为它打破了我之前那种朴素的信念——只要够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但事情好像不是这么简单的。

我有个朋友,他做的行当跟我不太一样,但也是那种需要长期投入的工作。他跟我说过一件事,他说他刚入行那会儿,也是拼了命地干,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周末也不休息。那时候他觉得只要这样坚持下去,肯定能出头。但干了两三年之后,他发现那些真正做得好的人,好像也不是靠这种简单粗暴的努力起来的。

他后来跟我总结说,努力这个事情是有边际效应的。刚开始的时候,你多投入一分,可能就能多得到一分的回报。但到了某个阶段之后,你再怎么拼命,提升的空间也就那么大了。这时候真正拉开差距的,不是你工作时间的长短,而是你思考问题的方式,你对事情的理解深度,还有你能调动的资源。

我听完之后沉默了挺久。因为我知道他说的是对的,但我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毕竟对于我这种手里没什么牌的人来说,除了比别人更努力,好像也没有别的选择。

那段时间我经常会想一个问题,就是努力这件事本身,到底意味着什么?是为了证明给别人看吗?还是为了让自己心安?又或者说,就是因为除了努力,我们没有别的办法?

我没有答案。但我知道的是,当我真的陷入那种状态的时候,我是没有心思去思考这些形而上的问题的。那时候脑子里就一个念头,就是把事情做好,其他的都顾不上。

后来有一次,我看到一个采访。被采访的人是个挺成功的创业者,记者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想了想说,可能就是在别人觉得够了的时候,我还想再多做一点。这话听着挺朴素的,但我觉得他说出了一个事实,就是很多时候拉开差距的,不是那些看得见的大动作,而是那些细微的、持续的、别人可能都注意不到的坚持。

我自己也有类似的体会。有时候做一个东西,大框架搭好了,看着也像那么回事了,但你就是觉得差点意思。这个时候大部分人可能就算了,因为已经花了够多的时间了,再改下去也不知道能改出什么花来。但就是在这种时候,你如果还能逼着自己再打磨一遍,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当然,这种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很难。因为你不知道这些额外的付出到底值不值,你也不知道最后能不能得到认可。更多的时候,你就是在一种不确定的状态里熬着,熬到最后可能也就那样。

我记得有一回跟一个前辈聊天,他跟我说了一句话,他说,年轻的时候多吃点苦不是坏事,因为这些经历会变成你后来的底气。当时我听了心里挺不以为然的,觉得这就是那种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论调。但后来我慢慢发现,他说的可能是有道理的。

不是说吃苦本身有什么价值,而是说,当你真的经历过那些艰难的时刻之后,你对很多事情的理解会不一样。你会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困难,你也会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更重要的是,你会明白有些事情不是靠技巧能解决的,就得硬扛。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聪明人了,有太多懂方法论的人了,有太多知道怎么借力使力的人了。但真正能把事情做成的,往往是那些在关键时刻愿意硬扛的人。这话听着好像挺鸡汤的,但我觉得这就是现实。

我现在回想起来,那段特别拼的日子,其实也没有想象中那么苦。因为当你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情里的时候,你是感觉不到累的,或者说那种累是可以承受的。真正难受的是什么呢?是当你已经很努力了,但还是看不到明确的结果的时候,那种无力感。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当时选择放松一点,不那么逼自己,会不会日子过得更舒服一些?答案肯定是会的。但问题是,那样的话,我现在可能就不是现在这个状态了。这不是说我现在有多成功,而是说,至少我知道自己确实尽力了,问心无愧。

前段时间我又遇到那个做得不错的同行。这次是在一个活动上,他作为嘉宾发言。我坐在下面听他讲,发现他还是在说那些听起来很对但实际上没什么用的话。但这次我没有失望,因为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有些经验是没法言传的,只能自己去体会。

他讲完之后我们又聊了几句。我问他,你觉得做到现在这个位置,最重要的是什么?他想了想说,可能就是一直在做吧。我当时愣了一下,因为这个回答实在是太简单了,简单到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但后来我越想越觉得这句话有道理。

很多事情不需要多么高深的智慧,也不需要多么精妙的策略,就是需要你一直在做。别人放弃的时候你还在做,别人觉得够了的时候你还在做,别人已经转移注意力的时候你还在做。坚持这个词听起来挺老土的,但它确实管用。

当然,我不是说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成功。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坚持了但还是没成功的人了。我想说的是,如果你连坚持都做不到,那你基本上就没戏了。坚持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最近我又接了一个新项目。说实话,我现在心态跟之前已经不太一样了。之前那种拼命证明自己的冲动少了很多,更多的是一种平静的投入。我知道这个过程会很辛苦,我也知道结果可能不会太完美,但我还是会认真去做。

不是因为我多么热爱这份工作,也不是因为我有多么崇高的理想,就是因为这事儿到了我手上,我就得对它负责。这种责任感不是别人强加的,是我自己对自己的要求。

前两天加班到挺晚的,回家路上看到街边有个小摊,卖那种炸串的。我突然就想吃,就停下来买了一些。摊主是个五十多岁的大叔,动作很利索,一看就是干了很多年了。我站在那儿等的时候,看着他熟练地翻动串子,突然就有点感慨。

你说他辛不辛苦?肯定辛苦。但他可能从来没想过自己辛不辛苦,就是每天这么干,养家糊口。这个世界上有太多这样的人了,他们不会去思考什么努力的意义,什么人生的价值,就是日复一日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

我拿着炸串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突然觉得挺平静的。我想,可能努力这件事本身,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宏大的叙事。它就是一种生活状态,就是你每天起床之后该做的事情。有时候辛苦,有时候还好,但不管怎样,日子还得往前过。

这些年我见过太多人了,有些人天赋异禀,有些人机遇好,有些人家境优越。但我也见过很多普通人,就是靠着一点一点的积累,慢慢走到了一个还不错的位置。这些人身上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很踏实。

踏实这个词听起来挺土的,但我觉得这是最难得的品质。因为踏实意味着你能忍受那些重复的、枯燥的、看不到明显回报的过程。很多人做不到这一点,他们总是想要快速成功,总是想要找到捷径,结果往往是一事无成。

我现在也在学着变得更踏实一点。不去想太远的事情,就做好眼前的事。这不是说没有理想和抱负,而是说,当你真的想走得远一点的时候,你就得学会慢一点。

有时候我会回想起那些特别拼的日子。说实话,我不知道如果重来一次,我还会不会做同样的选择。因为那些日子确实挺累的,累到我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但另一方面,正是那些经历,让我成为了现在的自己。

所以你问我,所有牛逼是不是都得靠苦逼换来?我的答案是,不一定。因为有些人可能天生就有某种优势,有些人可能运气特别好,他们不需要像我们这样拼命。但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如果你想要一点点的改变,你确实得比别人多付出一些。

这不是鸡汤,这就是现实。

而且更残酷的是,即使你付出了,也不一定就能得到你想要的结果。这个世界就是这么不公平。但你没有选择,因为如果你不付出,你连那一点点可能性都没有。

我有时候会想,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做出了一点成绩,我会不会也像那些成功人士一样,开始包装自己的经历,把那些苦逼的日子说得云淡风轻?我不知道。但我希望自己不要忘记,那些真实的、艰难的、甚至有点狼狈的时刻。

因为那些才是真相。

前几天我又翻到了那篇文章。这次我看得更仔细了一些,看完之后心里五味杂陈。我理解作者想表达的东西,但我也知道,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不能简单地用一句话来概括。

有些人确实需要拼命,因为他们没有退路。有些人可以选择不那么拼,因为他们有足够的资本。这没有对错,只是不同的人生选择。

但不管你选择什么样的路,我觉得有一点是共通的,就是你得对得起自己。这个对得起不是说你一定要做到多么成功,而是说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你不会为自己当初的懈怠而后悔。

我现在就是这么想的。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我也不知道自己能走到哪里。但至少现在,我在认真地对待每一天,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这种认真不是给别人看的,是给自己的一个交代。

有时候深夜的时候,我会站在窗前看着外面的城市。那些灯火通明的楼宇里,不知道有多少人还在为了生活奔波。我们都是这个城市里渺小的一员,都在为了各自的目标努力着。有些人会成功,有些人不会,但这就是生活。

我想起小时候在老家,每到秋收的时候,大人们都特别忙。从天不亮就下地,一直干到天黑才回来。那时候我不理解,为什么他们要这么辛苦。现在我懂了,因为那些粮食就是一年的生计,由不得你不认真对待。

其实我们现在做的事情,何尝不是一种收获呢?只不过我们收获的不是粮食,而是经验、能力、还有一点点的成长。这些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们真实存在,会在某个时刻派上用场。

最近我开始学着调整自己的节奏。不再像之前那样拼命,但也没有松懈。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状态,在这个状态里持续地输出,持续地成长。我觉得这才是长久之计。

因为人生是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你要学会分配自己的体力,知道什么时候该加速,什么时候该保持节奏。一味地冲刺只会让你提前透支,最后可能连终点都看不到。

但话说回来,如果你连冲刺的能力都没有,那你连参赛的资格都成问题。所以年轻的时候,还是应该多拼一拼,多试一试。至少让自己知道,原来我也可以做到这样。

这些年走过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容易的。你看到的那些光鲜亮丽的背后,都有你看不到的付出。有些人愿意说出来,有些人不愿意,但这不影响事实本身。

我不知道这篇东西能给你带来什么。如果你正在经历类似的阶段,希望你知道你不是一个人。如果你已经走过了那段路,希望你能继续保持。如果你还没开始,希望你做好准备。

生活从来不会因为你觉得累就对你手下留情。它只会继续往前走,至于你能不能跟上,那是你自己的事。这听起来很残酷,但这就是现实。

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让自己变得更强一点,更能扛一点。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当那些困难真的来临的时候,我们能够从容一点,能够保护好自己在意的人和事。

天色已晚,该收尾了。写到这里,窗外已经完全黑了。我想起那个在路边摆摊的大叔,这会儿他应该也收摊回家了吧。明天他还会继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我们也一样。明天太阳照常升起,生活继续。那些该面对的还得面对,那些该承担的还得承担。这没什么值得抱怨的,因为这就是我们选择的人生。

或者说,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人生。

合十。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