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任百度副总裁,16个月后宣布离职,90后李叫兽给我们3条启示
2025-11-27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前几天翻到一个九一年生的年轻人的故事,看完之后那种感觉啊,就像自己这些年白活了似的。
这人叫李叫兽,真名我也记不太清了,好像姓李,山东莱芜那边的。你说这名字起的,一听就知道不是本名,但偏偏就这么叫开了。二十五岁的时候被百度收了,据说估值一个亿,然后就成了百度最年轻的副总裁。我当时看到这消息的时候,心里那个五味杂陈啊,真的是又羡慕又……怎么说呢,就觉得人和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
不过后来他在百度待了一年多,十六个月吧,就出来了。那会儿网上有些人挺幸灾乐祸的,我看着就觉得挺没意思。二十七岁的人,就算离开百度又怎么样,人家该经历的都经历了,该看到的都看到了,这叫失败吗?我看不见得。
你要说这人有什么特别的,我觉得啊,最开始可能就是脑子转得快。
听说他初中那会儿,拿着家里要来的五块钱,跑到小卖部买了几本书。什么书呢?《散打套路》《武当太极拳秘术》,还有个什么《中国武警擒拿术揭秘》,反正就是教打架的那种。然后这小孩回去就研究,研究完了就练,练完了就去跟人实战。结果呢,同龄的孩子基本没人打得过他。
你说这事儿听着是不是挺可笑的?一个初中生,拿着几本地摊书就能练出点名堂来。但我觉得啊,这里面其实藏着点东西。不是说他练得有多好,而是说他那个年纪就知道,做事得有个章法,得琢磨琢磨套路。别人打架可能就是瞎打,他打架是带着脑子的。
这种思路啊,好像一直跟着他。
到了大学快毕业那会儿,他想保研到清华。武汉大学读的本科,市场营销专业,成绩应该还不错,但想保研清华的人多了去了,每个专业在武大就一个名额。你想想,那得多激烈。
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可能就是憋着劲儿暗搓搓地准备,生怕别人知道自己的目标,对吧?怕竞争嘛,这很正常。但这小子呢,他偏偏反着来。他特别高调地宣布自己要报哪个方向,然后摆出一副势在必得的架势。
结果呢?其他人心里就犯嘀咕了,觉得这人这么有把握,是不是真有什么实力啊,或者已经搞定什么关系了?一犹豫,就没人敢跟他报同样的方向了。他就这么把唯一的名额给拿下了。
我当时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心里就想啊,这招够狠的。但你仔细想想,这不就是个心理战吗?他赌的是别人不敢赌,他算准了大多数人都是保守的。这种事儿啊,你事后看着觉得挺简单,但真让你去做,你未必敢。
不过话说回来,这人好像对自己的人生规划特别清楚。
研究生那会儿,听说有公司给他开年薪三百万的offer。三百万啊,对一个研一的学生来说,那是什么概念?我估计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会答应。但他呢,五分钟就拒绝了。
我一开始看到这个说法的时候,觉得有点夸张。五分钟?真的假的?后来想想,可能人家确实想得很清楚吧。他大概是觉得,那个工作虽然钱多,但不是他想走的路。
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了,就是你得知道自己要什么。很多人啊,包括我自己,经常是看到一个机会就扑上去,也不管这机会到底适不适合自己。但这人不是,他好像很早就想明白了,自己的优势在哪儿,劣势在哪儿。
他后来做公众号,写营销方面的文章,一周一篇,据说写到了五十万用户。这个数字在那个时候算是很厉害了,现在可能更难了。他选这条路的原因也挺有意思,说是因为他不擅长社交。
你看啊,人要成功,得有人脉吧?但建立人脉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到处跟人吃饭喝酒聊天,慢慢混脸熟。另一种呢,是通过你的能力让别人主动来找你。他觉得自己做不了第一种,那就专心做第二种。
这个思路其实挺聪明的。你想啊,如果你不擅长社交,硬要去学着跟人打交道,那得多累啊,而且效果还不一定好。但你要是把自己的专业能力搞得特别强,强到别人需要你,那人脉不就自然来了吗?
所以你看,他就埋头写文章,写那种特别有深度的商业分析。一开始可能没什么人看,但慢慢的,关注的人就多了。到后来,想认识他的人排着队,比那些天天出去社交的人,人脉可能还广。
不过我觉得啊,这人真正厉害的地方,不是他多聪明,而是他爱琢磨事儿。
有一次他去吃饭,看到那种街边小馆子的菜单,密密麻麻一大堆菜,什么宫保鸡丁、鱼香肉丝、水煮鱼,反正就是特别多。他看着这菜单,就觉得选着选着脑子有点转不过来了。最后还是让老板推荐了几个菜,才点完。
一般人可能吃完就忘了,但他不行。他回去就开始想,为什么菜单太多反而不好选了呢?然后他就想起来一个心理学实验,说是有人做过测试,摆两堆果酱让人试吃。一堆果酱品种少,二三十种吧,另一堆品种多,七八十种。结果呢,品种少的那堆,最后买的人反而多。
这在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什么来着,决策瘫痪?大概就是说,选择太多了,人反而累了,干脆不选了。
他从一个菜单就能想到这么多,还能联想到肯德基为什么菜单就那么几样东西,为什么很多手机品牌现在都喜欢搞单品爆款。你说这得多能琢磨?
还有一次更绝,他牙疼。对,就是普通的牙疼。他第一反应是吃止痛药,但吃完之后就觉得不对,这不是解决问题,这是掩盖问题。然后他去药店,人家告诉他是发炎了,得吃消炎药。
吃了消炎药,过几天又疼了。他就想,肯定还有问题没解决。去了牙医那儿,医生说是牙齿里塞了食物残渣。行,那就用牙线剔。但他还不满意,继续问,为什么会塞残渣?因为牙上有个洞。那就补牙。
补完牙他还问,为什么我的牙上有洞?医生说可能是小时候发育的问题。他就想,那是不是得发明时光机,回到小时候重新长牙?
你看,一个牙疼的事儿,他能想这么多层。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分析问题的时候,要在可操作性和本质性之间找平衡。止痛药可操作,但不治本。发明时光机治本,但不可操作。补牙呢,正好在中间。
这种思考方式啊,我觉得挺值得学的。很多人啊,包括我自己,遇到问题就想赶紧解决,能应付过去就行了。但他不是,他得刨根问底,得想明白。
当然了,这样想问题也挺累的。你想啊,别人看个菜单就是看个菜单,他看个菜单能想半天。别人牙疼就吃个药,他牙疼能写篇论文出来。这得多累啊。
但话又说回来,正因为他累,所以他进步快。别人每天也在工作学习,但他每天都在深度思考,时间长了,差距不就拉开了吗?
疫情那会儿我在家待着没事干,就翻了翻他以前写的一些文章。有篇文章里他说,最大的懒惰就是轻松给自己一个答案。很多人做事,想一想觉得差不多就行了,不愿意再往深了想。因为往深了想太费劲了,大脑不舒服。
但他说,想要真正理解一个问题,就得克制这种冲动,就得让自己不舒服,一层一层往下剥,直到找到问题的本质。
这话听着挺对的,但做起来真的很难。我试过,真的很难。你每往下想一层,就得推翻之前的一些想法,就得承认自己之前可能想错了。这对很多人来说,是很难接受的。
所以我觉得啊,李叫兽这个人,他最厉害的不是他多聪明,而是他能坚持这么想问题。
你说他在百度那一年多,做的项目可能失败了,这有什么关系呢?二十七岁的人,失败一次怎么了?我看网上有些人说他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就觉得挺可笑的。人家二十五岁就能被百度看上,你呢?人家做的项目价值上亿,你做过什么?
而且我觉得吧,年轻的时候,失败比成功更值钱。你想啊,成功了,你可能就飘了,觉得自己挺厉害的。但失败了,你才会真正去反思,去想哪里出了问题,下次怎么避免。
就像他自己说的,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你在大公司待过,见过大场面,做过大项目,哪怕失败了,那也是经验。这些东西啊,是花钱买不来的。
我自己这些年也走了不少弯路,做过一些现在看来挺傻的决定。但我现在回头看,那些弯路其实也没白走。因为正是那些弯路,让我知道了什么路是走不通的,什么坑是不能踩的。
所以我觉得,评价一个年轻人,不能光看他成没成功,得看他成长了多少。李叫兽从一个普通大学生,到能写出那么多有深度的文章,到被百度收购,到在大公司里做项目,这整个过程,他肯定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些东西,才是最宝贵的。
那天我跟一个朋友聊天,说起这事儿。朋友问我,你觉得自己能不能做到他那样?我想了想说,可能做不到。不是说能力做不到,而是心态做不到。
你看他做事,总是在想策略,想怎么更聪明地去做。而我们大多数人,可能就是埋头干,干着干着发现不对,但已经浪费很多时间了。
他做个人规划,知道自己该扬什么长避什么短。而我们很多人,可能根本没想过这个问题,或者想过但没想清楚,或者想清楚了但没坚持。
他遇到问题,会一层一层往下想,想到本质。而我们很多人,遇到问题就想赶紧解决,解决不了就算了,反正也不影响生活。
这就是差距吧。
不过话说回来,我也不是说我们都得像他那样。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那种高强度的思考方式。有些人可能就喜欢安安稳稳过日子,这也没什么不好的。
但我觉得啊,至少有几点,是值得学的。
第一个,做事别蛮干。很多人啊,就知道埋头苦干,从来不想想方法对不对,方向对不对。结果干了半天,发现走错路了。这种低品质的勤奋,其实挺害人的。你要先想清楚,这事儿该怎么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然后再开始干。
第二个,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很多人啊,活了大半辈子,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擅长什么,想要什么。看到别人做什么赚钱,自己也跟着做。看到别人走什么路,自己也跟着走。最后发现,走了半天,走到一条死胡同里了。
第三个,多想想为什么。遇到什么事儿,别急着下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不是那样?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想明白了,你才能真正理解这个问题。
当然了,我也知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自己也在努力,努力让自己多想想,多琢磨琢磨。但很多时候,就是懒啊,或者说是脑子不愿意那么累。
不过没关系,慢慢来吧。人总得有点追求,总得想着往前走。哪怕走得慢一点,只要方向对了,总能走到。
说到底啊,李叫兽这个人,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年轻的时候,别怕折腾。你去试试,去闯闯,去犯错,去失败,都没关系。因为你还年轻,输得起。等你老了,想折腾都折腾不动了。
所以啊,趁着还能折腾,就多折腾折腾吧。想做什么就去做,想试什么就去试。别总是想太多,想来想去就把自己想老了。
当然,折腾也得有个章法,不能瞎折腾。这就回到刚才说的,做事得有策略,得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得多思考为什么。这几点啊,真的挺重要的。
最后我想说,不管李叫兽以后怎么样,我觉得他这二十七年,活得挺值的。至少他做了很多人想做但不敢做的事,至少他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至少他没有白活。
这就够了。
合十。如夜话,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