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张颖:努力工作,玩命生活,这是我一直深信的价值观
2025-11-28
前段时间我在想一个事,就是那种特别拼的人,到底图什么。
不是说那种嘴上喊着拼命、其实也就那么回事的,我说的是真的把自己逼到极限的那种人。你看他们好像永远有用不完的劲儿,早上七八点开会,晚上十一二点还在回邮件,周末也不消停。我以前觉得这些人可能就是工作狂,或者说得难听点,除了工作啥也不会。
直到我看到一个投资人的微博。
那人叫张颖,经纬中国的老大。我一开始关注他,纯粹是因为朋友转了他一条微博过来,说这人挺有意思。点进去一看,画风确实不太一样——今天可能发个深夜思考,明天就贴几张在俄罗斯荒原骑摩托的照片,后天又在推荐纪录片。不像那些投资圈的人,动不动就是行业分析、创业鸡汤,他的东西就很杂,但看着很真。
他有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八个字,努力工作,玩命生活。
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我还愣了一下,因为顺序好像反了。一般人不都说玩命工作、努力生活吗?怎么到他这儿就倒过来了?后来我琢磨明白了,这人是故意的。他想说的其实是,工作嘛,努力就行了,但生活这事儿,得玩命去过。
这话听着有点反常识,毕竟咱们从小受的教育都是要好好工作、认真奋斗,生活什么的顺其自然就好。但你仔细想想,好像确实是这么回事——会工作的人到处都是,真正会生活的人,尤其是那些事业做得还不错的人里头,能把生活过明白的,真的不多。
我记得那会儿翻他微博,看到好多照片。有在贝加尔湖冰面上骑摩托的,有在澳洲红土路上扬起一片尘土的,有在堪察加半岛火山口拍的。那些照片看着就觉得,这人是真的在玩命啊,不是那种去个景点打个卡就完事的旅游,是真正把自己扔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甚至有点危险的环境里去折腾。
但他工作上也不含糊。经纬这些年投出来的公司,陌陌、饿了么、滴滴、瓜子,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响当当的名字。我看过一个采访,他说经纬想进的案子基本都能进得去,同样的估值、同样的时间点,别人抢不过他们。这话说得挺狂的,但人家确实有这个底气。
所以你看,这就是我说的那种拼法。不是说只知道埋头干活,干到把自己搞垮;也不是说光顾着享受,工作上稀里糊涂。而是两头都要狠,工作的时候全力以赴,该玩的时候也绝不含糊。
我自己其实挺不擅长这个的。以前总觉得,把工作做好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哪还有精力去折腾生活。后来慢慢发现,这种想法可能本身就错了。你越是只盯着工作,越容易陷进去出不来,效率反而不高。张颖有个说法我觉得特别对,他说他工作的极限大概就是一个月,如果超过一个月不出去疯一次,工作效率就会直线下降。
这听着好像有点矫情,但仔细想想确实有道理。人不是机器,你不可能一直保持高强度运转。那些真正能持续输出的人,一定都有自己的节奏,知道什么时候该踩油门,什么时候该松一松。
我看过一篇文章,写的是饿了么的创始人张旭豪。记者问他,当时遇到困难为什么会想到找张颖,他的回答特别有意思,说我看了他微博很多年,某种程度上,我是一个被他价值观影响的人。你想想看,一个投资人能把自己的价值观通过微博传递出去,影响到创业者,这事儿本身就挺厉害的。
那篇文章里还提到一个细节。有一次阿里上线淘点点,准备跟饿了么正面刚,张旭豪有点慌,给张颖打电话。张颖的回答很直接,说这挺好啊,巨头来了说明你们已经在风口上了,输了大不了回到起点,赢了估值就能翻好几倍。这种时候能说出这种话的人,要么是真的看得透,要么就是装的。但我觉得张颖应该不是装的,因为他自己就是这么活的。
他有一段经历我印象特别深。二十几岁在投行的时候,被老板骂得狗血淋头,茶杯烟灰缸什么的满天飞,你得接着,然后滚出去继续干活。那种环境下熬出来的人,心性早就磨出来了,遇到什么事都不太容易慌。他后来说,正是因为有了那段经历,所以经纬发展顺利的时候他能保持冷静,不会飘。
但有意思的是,他没有因为吃过苦就变成那种只知道吃苦的人。相反,他特别强调要去享受生活,而且是那种真正投入的享受,不是走马观花那种。他组织经纬出行,带着投资的那些创业者们一起去冒险,去穿越无人区,去挑战那些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路线。
我有时候会想,这种玩命生活的态度,到底是从哪儿来的。
可能跟他的成长经历有关吧。从小到大搬了好多次家,上海、新疆、山东、安徽,后来又去了美国。在美国读的还是那种特别乱的高中,天天打架,各种族裔的人互相看不顺眼。在那种环境里混过的人,大概对人生无常这事儿感受特别深。你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所以今天能做的事就别拖着。
有一次经纬的公众号转载了一篇报道,说的是南美那个足球队的空难,二十几个年轻人,上一秒还在说笑,下一秒就阴阳两隔。张颖在推荐语里写,没有人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也许是马路上的一辆车,也许是刚起飞的航班,也许是走过高楼下的一阵风。他说自己是个非常相信宿命的人,这种感觉从小就有,后来经历得越多,反而越放大。
所以他提出那个观点,就是把生命的每一分钟当做人生最后半年或者一年去活。听着挺鸡汤的,但你要真能做到,其实挺难的。大部分人都是得过且过,今天跟昨天差不多,明天估计也差不离,就这么一天天混过去。能时刻保持那种紧迫感的人,真的很少。
但光有紧迫感也不够,你还得有能力去支撑。张颖自己说得很明白,没有投资业绩就不要扯,等你有了业绩,其他那些东西才是锦上添花。这话说得挺现实的,但就是这么个理儿。你工作上没做出点名堂,再怎么标榜自己热爱生活,也就是瞎折腾。只有当你真的在自己的领域站稳了,有了一定的成就和资源,你才有资格去谈什么玩命生活。
我记得有个细节,他说自己实现财务自由之后,膨胀了大概四个月。有一天脑子一热跑去买了辆豪车,花了二百多万,结果只开了三次就再也不碰了。他说那会儿就觉得自己挺傻的,因为那种享受根本不是他想要的。他要的不是那种表面的奢侈,而是真正去体验世界、感受生命的那种充实感。
这让我想起另一个事。他对手下人要求特别严,做得好就夸,做得不好就往死里骂。但这种严格不是无缘无故的,他说你拿着经纬的名片,能敲开很多门,随时都有可能抓到下一个大项目一夜暴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还飘飘然、不知道天高地厚,那迟早要摔跟头。他打压那些人,其实是想看他们能不能扛住压力,扛住了就有断崖式的成长,扛不住就算了。
这种做法可能有点残酷,但确实有效。他自己就是这么过来的,所以他知道什么样的磨练能让人真正成长起来。而且他也不是那种只会PUA的老板,他会给员工很大的空间,也鼓励大家在适当的时候套现一部分,奖励自己和团队。他说那些投资人总想考验别人的人性底线,特别傻,这话说得特别直接。
我挺认同他这个观点的。很多时候,人不是不愿意努力,而是看不到努力的意义。如果你让一个人没日没夜地干活,但又告诉他要等到上市才能拿到钱,这中间可能还有好几年,那他怎么可能一直保持热情?但如果你在B轮、C轮的时候就让核心团队分一点,让大家知道努力是有回报的,他们反而会更团结、更有干劲。
说到底,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本质上是个节奏问题。你得知道什么时候该冲刺,什么时候该休整。张颖说他工作的时候可以从早上十点干到凌晨一两点,效率特别高,但他也会每隔一个月就出去疯一次,彻底放空自己。这种切换能力特别重要,很多人就是因为不会切换,要么一直紧绷着最后崩溃,要么一松懈就再也紧张不起来。
他还特别强调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说起来也是,你看那些行业大佬,马云、刘强东这些人,身体都还不错,抗压能力也强。这本身就是一个自然筛选的过程,能力再强,身体跟不上,也走不到最后。所以他自己很注意这个,吃饭永远只吃七成饱,中午一定要睡个二三十分钟,平时能走路就不坐着。这些习惯听着挺简单的,但能坚持下来的人真的不多。
我自己也在慢慢调整这个节奏。以前总觉得,年轻嘛,熬几个通宵没什么大不了的。后来发现不行,连着熬几天,整个人的状态就会变得特别差,工作效率也直线下降。现在我会强迫自己定期休息,哪怕手头的事还没做完,到了该休息的时候也要停下来。刚开始还挺不适应的,总觉得浪费时间,但慢慢发现,这种规律的作息反而让我的整体效率提高了不少。
张颖那些出行的照片和视频,我后来又翻了好几遍。每次看都会有新的感受。那种在荒原上驰骋的感觉,那种面对自然时的渺小和震撼,那种跟一帮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挑战极限的快感,这些东西是你在办公室里永远体会不到的。他说这些经历比工作重要十倍,我觉得可能还不止。
因为工作说到底只是一个手段,是为了让你能够更好地生活。如果你把手段当成了目的,那就本末倒置了。很多人拼命工作,但问他为什么,他可能自己也说不清楚,就是觉得应该这样,或者说身边人都这样所以自己也得这样。但如果你问张颖为什么工作,他大概会说,因为只有把工作做好了,我才有资本去过我想要的生活。
这个逻辑其实很清晰,工作是基础,生活是目标。你得先把基础打牢了,才能去追求更高的东西。但同时,你也不能只顾着打基础,而忘了最初的目标是什么。这就是所谓的平衡吧,既要努力工作,也要玩命生活。
最近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以前从来没认真想过这个问题,总觉得等有钱了再说,等有时间了再说。但现在越来越觉得,这事儿不能等。因为你永远不会觉得自己足够有钱,也永远不会觉得自己足够有时间。如果你一直等下去,最后可能什么也等不到。
所以我开始尝试一些新的东西。周末会去爬爬山,偶尔约几个朋友出去骑行,晚上回家会花点时间看看书、看看电影。这些事情看起来都很小,但做起来确实能让人感觉不一样。你会发现生活不只是上班下班吃饭睡觉,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等着你去体验。
当然,我现在做的这些跟张颖比起来还差得远。人家是真的在玩命,我这最多算是努力生活。但没关系,每个人的节奏和能力不一样,重要的是你得开始行动,而不是一直停留在想的阶段。
我觉得张颖最厉害的地方,不是他投了多少成功的项目,也不是他去过多少危险的地方,而是他把工作和生活这两件事都做到了极致,而且还能保持一个很好的平衡。这种能力真的很难得,因为大部分人要么是工作狂,要么是享乐主义者,很少有人能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点。
而且他还愿意把这种价值观传递出去,影响更多的人。经纬出行不只是他自己去玩,还带着投资的那些创业者一起去。他说这是想让大家知道,创业不只是埋头苦干,也要抬头看路,要去看看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大、多精彩。这种格局真的挺难得的,因为很多投资人可能只关心项目能不能赚钱,但他还关心这些创业者能不能活得精彩。
写到这儿突然想起他说的那句话,Every minute counts。每一分钟都很重要。不是说你要把每一分钟都用来工作,而是说你要珍惜每一分钟,去做那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什么是有意义?工作算一种,但生活、体验、感受这些也都算。关键是你得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去争取,别等到哪天突然发现时间已经过去了,后悔都来不及。
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他那样,但至少现在我有了一个方向。努力工作,这个没问题,反正也一直在做。玩命生活,这个可能还需要时间,但我会慢慢去尝试。毕竟人生就这么一次,如果不好好折腾一下,总觉得有点对不起自己。
合十。如夜话,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