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从《论持久战》与《孙子兵法》中看领导力》笔记
2024-09-28
素材、金句与核心论点提取
素材与金句提取:
“战争的长期性格随之而来的残酷性,是明显的。”——《论持久战》
“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的总方针。”——《论持久战》
“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孙子兵法》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孙子兵法》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战争本身是政治性质的行动,从古以来没有不带政治性的战争。”——《论持久战》
“抗战的政治目的——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论持久战》
“强大的领导力当以政治为统领,明确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一切根据符合于客观事实的思想是正确的思想,一切根据于正确思想的做或行动是正确的行动。”——《论持久战》
“兵者,国之大事。”——《孙子兵法》
“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再主观符合客观的条件下,作出战与不战的决定,才能有正确的行动。”
“当战争打到一塌糊涂的时候,将领的作用是什么?就是要在茫茫黑夜中,用自己发出的微光,指引着你的队伍前进。”——克劳塞维茨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孙子兵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生,可以与之死,而不畏危。”——《孙子兵法》
关于领导力:
正确的思想与行动:
政治引领与号召力:
长期主义与持久战:
核心论点提取:
正确的行动来源于正确的思想:文章强调领导力源于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在思想指导下的自觉能动性。以《论持久战》和《孙子兵法》为依据,指出智慧与思考的重要性,尤其在面对战争或任何复杂情况时,领导者的判断决定了行动的正确性。
政治引领是强大领导力的核心:文章指出,战争和领导力无法脱离政治,强调领导者必须通过政治目标和价值观的引领,动员和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通过《论持久战》中的抗战目标与《孙子兵法》中的“道者”概念,突出了政治统领与号召力的紧密联系。
坚持长期主义,保持战略耐心:通过“持久战”与《孙子兵法》的“拙久”理念,文章强调了领导者在面临挑战时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坚持的毅力,不因短期的挫折而放弃。伟人论述的“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和“打持久战”的思想,正是对现实挑战的深刻应对。
文章评论
这篇文章巧妙地将《论持久战》和《孙子兵法》中的经典论述与现代“领导力”话题结合,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智慧对当下实践的启发。文章的三大核心论点围绕“正确思想与行动”、“政治引领与号召力”、“长期主义与战略耐心”展开,从不同维度阐释了领导力的本质。以下是对文章的深入评论:
思想深度与实践结合:
文章最大的亮点在于对经典理论的实用性提炼。通过对《论持久战》和《孙子兵法》的解读,文章不仅在理论层面探讨了领导力的重要性,更将这些思想转化为可实践的行动指南,如强调“智”的作用和“自觉的能动性”。这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写作方式,给予读者强烈的启发感。
对政治引领的独到见解:
强调“政治引领”的观点凸显了文章的独特性。相比很多关于领导力的讨论只局限于管理技巧和个人魅力,这篇文章点出了“领导力”背后更深的政治内涵和使命感。这种阐述不仅让领导力具备更广阔的视野,也强化了领导者必须具备政治意识和战略眼光的现实需求。
长期主义的辩证思维:
文章通过“持久战”与“拙久”的对比,深刻揭示了面对困境和挑战时保持耐心与坚持的重要性。作者借用伟人的论述,指出“道路的曲折”并不可怕,关键在于看清“前途的光明”。这种辩证思维的运用,不仅强化了文章的逻辑性,也让读者在面对现实挑战时拥有更坚定的信念。
语言生动且富有感染力:
文章语言生动,引经据典的同时不失鲜活的表达,如引用克劳塞维茨的“微光”比喻,将领导力在混乱中指引方向的作用形象化;引用伟人关于抗战的政治目标和孙子的军事哲理,使读者感受到历史智慧的魅力。这样的表达不仅增强了说服力,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建议与改进:
文章可以进一步增强现代感,将这些经典思想与当今领导者面临的具体挑战(如企业管理、社会治理等)更加紧密结合,使其在具体的场景中更加落地。比如,补充对当前互联网时代“领导力”变革的思考,或如何在信息爆炸时代保持正确思想引领,能让文章更具时代感。
在结尾部分,适当点明“如何在复杂多变的2024年发挥领导力”,提供一些现实操作层面的建议,如决策模型、领导者应具备的核心素养等,以增强文章的实用性。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是对“领导力”在战争与管理语境下的深度解读,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乏现实的指导性。它引导读者从思想层面提升对领导力的理解,打破了浅层管理的视角,让人对领导者的责任与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