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着急,慢慢来
2024-01-28
有一句忠告:不着急,慢慢来。
有一种人生哲学:不着急,慢慢来。
有一种生活智慧,不着急,慢慢来。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意思也是叫你:不着急,慢慢来。
为什么大家都是这个共识?
这可是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劳动实践形成的共有经验,一代代口口相传传下来的!
因为古时候肯定有个人在豆腐刚出锅的时候,不知道是因为贪嘴还是饿急了,张嘴就喝了口刚出锅还没撒卤的滚沸的豆腐汤,或者在火锅里煮滚沸的豆腐块,把嘴给烫起了泡,烂了舌头,肿了喉咙,不仅没解的了饥,还落下了烫伤病,好些个日子都吃不下咽不下。
这样的事儿在第一个人身上得到了经验,后面又有其他互不认识的人也得到了同样的经验,一次次叠加,便成了人们口头上的警告。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意义更广泛一点,就是不着急,慢慢来。
给大家重复这个观点,是因为当下的社会氛围正好相反,急功近利,做啥事都着急忙慌,唯独缺少了内心的平静、淡定从容和气定神闲。
互联网上充斥着日赚3000,月入过十万,30天粉丝增长10万,一年搞到1000万......
等等吸引人眼球的标题。
给人的感觉是达到那些目标轻而易举。
本质上他在制造焦虑,在绝大多数人达不到的时候,看到这样的标题,一方面抱有希望,觉得自己抓住了个救命稻草似的,另一方面当自己浅尝辄止了下达不到的时候就开始焦虑,埋怨,愤怒,自我贬抑和怀疑,丧失信心等。
其实这些标题及其背后的作者没有错,他不过是另一个急功近利的一份子而已,他是真的达到或者很容易达到了吗?未必。
他可能在用一次的经历放大成普遍的规律,让看到者因为幸存者偏差而无意识将其当作客观规律,从而内心里升起希望。
目的很简单,就是让看到者动心,动心本身就是他的目的,这会让看到者产生两个行为,第一去详细看他提供的内容,带去流量,第二因为内容带的货产生销售,也就是他在试图利用心理学的效应营销你。
否则,有多少理由去嘚瑟呢?没有任何理由,他凭什么去嘚瑟他的为数不多次的经历呢?可不是单纯的为了嘚瑟、自己的面子那么简单。经验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届的一切,无不带着浓浓的利益色彩。
在这样一种社会现状之下,有几个人能“不着急,慢慢来”?抱定一个目标或者兴趣死磕,抱定一个赚钱的赛道死磕,为了一件事一个人死磕,为了一份感情死磕,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死磕,为了发明一个东西死磕,为了阅读透一本书而死磕,为了结交一个人而死磕,为了拿下一笔生意而死磕......
不能,都不能。
放眼所见,遍地哀嚎,处处是放弃留下的遍地狼藉,和声声不绝于耳的叹息。
不能死磕,着急忙慌的做决定,着急忙慌的做事情,着急忙慌的谈恋爱,着急忙慌的做饭,着急忙慌的要结果,着急忙慌的要成绩.......
结果,造成一个个连锁反应式的着急忙慌,和生存焦虑。
没有几人能幸免于难。因为他不够智慧,他不是高僧,也不是道家真人,或者儒家大儒。凡人一个而已。
着急忙慌的浮躁之气,着急忙慌的人,着急忙慌留下的一团乱麻,真的就可以让事情变得美好起来,让结果变得圆满起来?
恰恰相反。
浮躁而着急忙慌的社会,正如心流理论讲的,他只能让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环境,乃至一个社会进入越来越墒增的混乱无序状态,而不是墒减的井然有序状态,从而达致内心的平衡、安宁、和平而充满快乐和幸福的状态。
不,那是不可能的。
事情不会变好,相反会心乱如麻。
这样的状态要多糟有多糟,没有谁希望这样不受控制的失序状态。
一个幸福平静的人,他体验到的要么两种状态,一种一切经验有序而万事在我的十足掌控感,还有一种事无我的无分别的空性状态。
除此,别无二种。前者是顶级聪明和福报的凡夫,后者是开大智慧的觉悟者。
既然我们并不欢迎无序,不欢迎焦虑,不欢迎心急,那是不是可以仔细领悟一下这两句话?“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不着急,慢慢来”。
这两句话藏着大智慧,事情有他自己的发展规律。
你人为的急,人为的去干预推动,就能如你所愿加快速度提高进度和效率吗?
不会。
你得遵循规律。
假设你是马斯克,你知道可以提高效率,缩短时间,压缩成本的路径或者直觉,此时要做的不是“着急忙慌”,“内心心急如焚”,不是仅在情绪上表现出肾上腺素飙升,脾气暴躁,说话语无伦次,行动混乱无章法,而是冷静观察后,找出或明确提高进度和效率的方法,并毫不犹豫的付诸实施。
二者的区别在于,一个的急是茫然的情绪上的急,一急大概率错误百出,而另一个急是智慧而理智的急,他将急转化为智慧的理智的有章法的行动。
结果自然大相径庭。
“不着急,慢慢来”,可不是让你躺平的。而是放下你内心毫无章法的情绪之急,将头脑冷静下来,调动大脑的知识和本有的智慧,将事情放入到他本有的符合规律的轨道里去高效率的运行起来。正如马斯克的“减法”策略,减无可减才是最佳。
科学的“不着急,慢慢来”,与各位有缘人共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