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2024-01-31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出处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典籍《荀子》,具体章节为《劝学篇》。

原文

《荀子·劝学篇》:“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解释

这句话的意思是,蓬草生长在麻丛中,自然挺直;白沙混在黑土中,也会变黑。这句话强调了环境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性。在良好的环境中,个体能够自然而然地健康成长;反之,在恶劣的环境中,个体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

引申意义

这句话常常被用来比喻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以及社会环境对个人品质和习惯的影响。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注重自己的成长环境,努力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


为什么将『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拿出来解读呢?因为看南怀瑾师《列子臆说》里他有一段话:古人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能够站得起来的,你不必帮助,他自己会站起来;是人才的就是人才,你盖都盖不住的。


跟上面我查出来的“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意思大相径庭。


在《荀子》《劝学篇》里出现的这句话的意思是环境的影响很大,类似于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而南怀瑾师的意思强调的是个人的品格、品质、才气。


能找出南师的错误,也算是我的学问日有增长了,虽然这算不得什么大不了的成绩。但,从中我发现了读书和为学的乐趣。


撇开南师的话,我们体会一下“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这句话。


对于一个人的出生及生长来说,某种程度上他是无法改变他的环境的。


所以才会存在农村、穷人的孩子很难很难实现阶层跃迁,老子搬砖儿子打螺钉,老子种地儿子进厂,环境决定他怎么生长。


这让我想起上个月我妈讲的一件事。一个亲戚的女儿在上初中,不想上学了,怎么说都不去,让她父亲毫无办法。问我们有什么办法?我沉默半晌,回了一句,没有办法。


为什么没有办法呢?


出生环境,自小生长的环境,已经决定了她脑子里的想法。


她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早逝,没人好好教育引导过他们,她也没有可以作为好榜样的人在前面引路,内心里的想法、情绪也无法得到合理的开导和疏解,走到现在这个地步,再要去纠正,难。


因为13、4岁的女孩子内心的想法已经很多了,观念某种程度上已经定型了。


这就是这句话的下一句: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哪怕最初是一个好种子,好苗子,但不在好的环境的,也长成歪瓜裂枣了。


作为他们这个个体来说,是不是就该埋怨环境呢?


不该。


比如以前我还埋怨我的原生家庭,还埋怨小时候父母太严,等等。


在读过这么多书,修了这么多佛之后。


没有埋怨了,至少很淡了。


因为埋怨无用,改变不了既定事实。只会让一个人满身充满晦气,充满怨恨,充满负能量,这对于更长的以后的人生来说,完全无益。


这是第一个见识。


第二个好像前面说的一个人的出生环境和生长环境他是无法选择的,但其实按佛家的世界观来说,即便出生和生长环境也是跟那个人息息相关的,并非父母媾精随机而为,入胎成人作他子女,本就是自己习气业力所牵引,你们有缘,你需要进入他那样的环境去体验这一世,如果一个人具有这个见识,便不会再对父母及那个环境生起抱怨,即便有,也会逐渐消散。


这是第二个正见。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哪怕是世俗人认为的出生无法选择这样的事儿。


第三个生长环境貌似不可改。那也是你该经历的。有人讲,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或者叫修行提升觉悟的过程。为什么要在那样的生长环境里逐渐长大?因为,你的成长,你的这一世需要那样的环境。


比如我没有父亲的去世,以及数年生活在同情的环境下,我是生不起那么强烈的利他心和同理心的。以及我不太可能趋向于佛道的求索和修行。


看起来是逆缘,如今回头,其实是助缘。


这是第三个正见。将一切遇到的对境视为缘,逆来顺受。


第四个积极的改变自己的环境。不是人为去造作改变,而是从自心改变起,改变自己的观点,建立善念,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放下一切恶心恶念恶行恶意,尽量让自己行走在光里,沐浴在正能量里。


其实要做到这一点,虽然要花费时间,但并非“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广博的去阅读,跟古往今来的大学问家、大文学家、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大宗教家、大儒、大道对话,深层次的思想交流,和灵魂交融,就可以-化性。


不但化性,逐渐在知之上去行,可喜的变化就会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尽管是真理,但具体到个人不可强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