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49读《实践论》,毛主席的这87个字专治吵架干仗
2024-03-04

人跟人为什么会发生冲突。

因为所持意见或立场相左。

不可调和。

人跟人为什么会吵架。

因为互相所持意见或立场相左,还互相无法妥协。

拒绝向对方承认自己输。

于是只好顶牛。

面红耳赤,怒发冲冠。

甚至大打出手。

最绝的是中世纪的欧洲,决斗。

把一方或者彼此都放倒为止。

在那种时候,咱们可能处在几种情况里。

第一思维盲区,不晓得自己错了,或者不晓得自己所持的意见、立场其实是不完全的,不是绝对的,认为自己就是掌握着真理,所以寸步不让。

第二知道自己意见或立场并非完美,或者根本错误,但就是无法放弃自己的自尊,朝对方认输,于是只好硬着头皮杠下去。

无非这两种。

第一种除非认知提上来,以前的思维盲区不再是盲区,他可能就自动自发的意识到自己错了,于是在以后遇到类似的场景的时候,就不会死咬这个立场了,甚至站到相反的立场上去也未可知。更甚者,觉悟高到一定水准,以俯视的姿态看各种意见和立场的时候,不仅不会偏向任意一方,还能包容各种各样的意见和立场了。

一个人的包容性要么是具有了上帝视角之后,要么是把我给扩大了,修没了,无我了。

都是不易的。

常人绝大多数还是会带着自己顽固的偏见、意见、立场活着的。

因此冲突不可避免。

譬如以色列跟巴勒斯坦人。

以色列认为那片领土本来就属于他,圣经里上帝应许的。

巴勒斯坦人认为那片土地属于他们,因为他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那里,上千年历史了。

你说这谁对谁错啊?

各自有各自的立场,各自有各自的证据。

矛盾无法调和。

于是只拿起枪杆子大炮,干。

以至于持续了几百天了,血流遍地,尸横遍野。

惨不忍睹。

个人的认知要提升都很难,更遑论这族群的整体认知了。

所以以色列跟巴勒斯坦的这个矛盾,只能以某种惨烈的方式收场了。

第二种不属于认知问题,他认知够,但是感情上接受不了。

所谓的感情上接受不了就是他内在的那个“我”需要尊严,需要脸面,需要被滋养,需要保持完好,需要有一个硬质的外壳。

你如果质疑他的立场,甚至试图敲碎他的意见,实际句句都敲在他的心坎上,敲在乔装打扮的那个“小我”之上。

那个我太害怕破啦,太害怕受伤害啦,太害怕被击碎啦,太害怕没有我之后存在没有啦......

这也是人怕死的根本原因。

怕死,怕伤害,本质上一样。

继续读毛主席。


毛主席说:然而对于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运动是没有完成的。任何过程,不论是属于自然界的和属于社会的,由于内部的矛盾和斗争,都是向前推移向前发展的,人们的认识运动也应跟着推移和发展。


// 读厚

过程的推移

“过程的推移”这个词语在这里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流逝,事物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它强调了无论是自然界中的现象还是社会中的事件,都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向前进展和演化。这种进展和演化是由于事物内部存在的矛盾和斗争,这些矛盾和斗争推动事物发展,使其不断地向前移动。

就像一条河流永远向前流动一样,事物的发展和变化也是持续进行的。这个过程中的“推移”就是指事物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更进一步的状态转变的动态过程。这个概念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连续的,是由内部因素驱动的,是向着更复杂、更高级的方向前进的。因此,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也需要随着事物的发展不断深化和进步,以适应事物不断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就拿阁主在做的自媒体IP作为例子。

在2014年阁主为了应聘第一家企业的一个SEO的岗位,参与公众号吸粉的竞赛,结果是阁主拔得头筹,顺利入职。

那一次一下注册了两个公众号。

这次都给启用了起来。

其中有三处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化。

都属于微信内部规则的变化。

当然他也是受着大环境的影响发生的变化。

第一处2014年一个人可以注册5个,阁主当时注册了俩。

2018年之后一张身份证就只能注册一个了。

为什么呢?

阁主猜测大概是很多人滥用公众号这个规则。

才出现了官方限制注册的变化。

第二处是以前的公众号是纯私域性质的。

也就是说你必须为你的增粉增用户负责。

两个来源,第一个是你推出去,引导用户关注。

二一个用户受你文章吸引主动关注。

而2023年5月,官方打开了公域,在多个渠道分发公众号的内容。

采用了跟头条等一样的算法推荐机制。

这个变化是受公众号打开率越来越低及公众号用户粘性越来越差,而竞争对手的吸引力越来越强的刺激,才迫使公众号官方做出了此改变。

第三处之前公众号的留言功能是开放的,2018年2月12之后关闭了留言功能。

这个在以前的文章中阁主有过推测,要么是有人滥用,要么是官方监管。

无论是哪种原因,跟最初的公众号相比,已经发生了若干的变化了。

而这恰恰就是作为自媒体人在运营自媒体过程中遇到的过程的推移的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你既不能对抗这种变化,也不能忽视这种变化,而应该随着这种变化及时的做出自己运营策略的调整。

譬如在公众号自媒体领域以前不兴标题党。

因为你的大部分打开用户都是你的订阅用户,他们是因为你内容本身而留下,而非标题的惊艳度。

而公域打开后,你就得考虑适当的抓热点,适当的揣摩新用户的心理,适当在标题里加入吸引人的字眼,意图去撬动公域。

其实也就是告诉我们,无论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一定得用变化的眼光看待事物,不能抱残守缺,不能刻舟求剑。

但凡遇到老经验在新情况下不适用的时候,不是抱怨、对抗、消极,而是适应它,找出新变化是怎么变的,变完了的新情况下你要如何调整以适应它。

随时保持虚心。

随时保持开放。

认识运动

“认识运动”这个词语,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对事物理解和知识的不断增长和深化的过程。这个过程跟事物自身的发展变化是相伴随的。就像事物在不断前进和变化一样,我们对它们的理解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当我们说“认识运动”,我们是在强调这个认识过程是活跃的、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意味着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不是一次就能完全把握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更多信息的获取,我们的认识会不断地被修正、更新和完善。

例如,科学家们在研究自然现象时,随着实验技术的进步和新数据的收集,他们对某个现象的理解会不断深化和改变。同样,在社会领域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人们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和理解也在不断进步和调整。

因此,“认识运动”就是指这个不断进化的过程,是人们理解世界、适应世界变化的一种动态途径。这个过程永远不会完全结束,因为随着世界的不断变化,总会有新的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和理解。

人只要活着,是一直处在认识运动中的。

每天接收到的外来信息,加上自己内部已有的思想、观念、理论等,整合加工,形成新的认识。

有个词语叫醍醐灌顶。

醍醐灌顶这个词来自佛教,原意是指用最纯净的醍醐(一种类似于奶油的东西)进行灌顶仪式,比喻给人以最高深的教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它来形容突然之间理解了某个非常深奥的道理或获得了非常重要的启示,就像一瞬间被智慧之光照亮,心里豁然开朗。

如果你听到或学到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知识或建议,让你突然之间明白了很多以前不理解的事情,你就可以说经历了一个“醍醐灌顶”的过程。这就像是有人突然打开了你理解事物的大门,让你一下子看到了事情的真相。

这个词语讲的就是某种认识升华的过程。

可能你以前朦朦胧胧的知道那么个意思,但就是拿不准吃不透。

突然有人给你点一下,或者经历了某个事儿。

一下子豁然开朗,柳暗花明。

从此不疑。

这样的认识运动对于每个人来说是稀缺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

它代表着自己的认识水平在发生突变,在大幅度的进化。

很多人知道一个事实,你赚不来认知外的钱。

譬如阁主一直在思考,有的人赚钱看似特别轻松,有的人拼尽全力却依然收入微薄。

为什么呢?

认知差。

两个人的认识运动不在一个层面上。

前者是智慧家,后者是白痴。

还有个成语叫“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句话的意思是,听一个人的一次讲话或者得到的一条建议,可能会给你带来的启发和知识,比你自己读了十年书还要多。这句话强调的是有时候别人的经验分享和智慧精华能够让我们迅速学到宝贵的知识,避免了自己摸索和错误的时间成本。

就像是有人用一把钥匙帮你打开了一扇门,让你直接看到了房间里的宝藏,而不需要你自己去一扇扇门试钥匙。这句话提醒我们,有时候聆听和学习别人的经验和智慧,是非常有价值和有效率的学习方式。

为什么要去结识高人?为什么要阅人无数?

不就是在给自己的认识运动添加高价值高营养的养料么?

目的就在于让自己的认识从一个小圈子里扩大到一个大圈子里,从而发生认识跃迁。

从而给自己的外在环境带来改变。

所以很多人讲,一个人所在的圈子很重要,圈子里的人的平均水平就是你的水平,也就是你呆在底层跟送外卖的、跑滴滴的、送快递的在一起,那讨论的必然就是线路、客户、一单的价格等等,你的认识就会局限在那里。

于是你挣的钱也就跟他们在一个水平线上。

而如果机缘巧合下进入千万富豪俱乐部,讨论的是什么呢?

呃~阁主也不知道。

没达到那个水准。

总的说来,人的认识运动在人活着的每一刻都不会停止。

但若是要实现认识的跃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

踏踏实实的干。

没有完成

“没有完成”在这句话中意味着人们对世界的理解和知识是永远在进行中的,永远不会有一个最终点或者说是完成的时刻。这是因为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它们都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这些变化和发展带来新的现象、新的问题,需要人们去理解和解决。因此,随着世界的变化,人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更新自己的理解,以适应这些变化。

就像是你在爬山,山顶是你想要到达的地方。但是当你到达一个山顶时,你发现前面还有更高的山顶等着你。所以,学习和认识世界就像是不断爬山,每到达一个新的高度,你就会发现还有更多未知等着你去探索,这个过程是没有终点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人们的认识运动“没有完成”,它是一个持续进行、不断发展的过程。

既然认识运动是永无止境的。

那就意味着咱们永远不可能停下认识的脚步。

也不能停下为认识补充养料的脚步。

这过程里我们需要掌握和丰富不同的认识工具,比如思维导图。

这过程里我们需要不断的实践,调动起自己的五官去吸收感官养料。

这些感官养料都是促进咱们理性认识的必要组成部分。

没有他们,咱们的理性认识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另外哈,在我们汲取了感官材料,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之后,还得将脑子里进行完的思维活动留下的结论,放到实践里去验证。

多反复几次,以确定思维活动留下的结论的正确性。

而不能想当然。

譬如有人讲哈,公众号文章应该要互推互推,加入互推群互相关注关注,互相点点赞,互相点点在看,互相再分享分享。

阁主也热心了一阵子。

有没有用呢?

阁主跟他们做了一段时间这个事儿之后,便失去了兴趣。

为什么呢?

阁主发现做一次这些数据就漂亮一次,那天不做了,数据又差不多归零了。

也就是哈,这种互助行为其实彼此都是本着利益交换的想法去的,交换的就是那些数据,而那些数据对于增进官方的推荐,阁主似乎没有很切身的很有把握的感性认识。

做了不下10次的互助,对增进官方的认可影响微乎其微。

这种互助的本质在于做漂亮的数据,让官方发现,哈,这个账号的数据很漂亮,一定是好文章,好内容,于是将他的流量倾斜倾斜。

跟SEO时代引蜘蛛的思路是一致的。

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阁主承认,引蜘蛛也好,还是通过互助的形式引起官方内容团队或者内容评价机器人的注意也罢,坚持的足够久,肯定是可以将自己账号的权重进行抬升的。

这就比如一群老乡跟一个大老板谈合作,其中一个老乡被大家伙尊敬着,奉承着,有意无意的提到着,话语间赞美着他的人品、好人缘啥的,结果肯定可以进入大老板耳朵,从而抬升了那个老乡在大老板心里的位阶。

这是必然的。

但若是成功引起了官方的注意,等他亲自来视察一番,发现你的内容很垃圾,此时你前面坐的那些功课不仅没帮到你,还相反可能因为判为异常或违规而打入冷宫。

所以,自从阁主悟到了这一点,就不再热衷于搞互助了,而是在内容上狠下功夫,给读者朋友们提供真正有用的价值。

是金子总会发光。

酒香不怕巷子深。

老话说的真没错。

看看,阁主的认识就在做的过程中不断的升级,不断的补充进新的认识。

永远处在一个动态的过程里。

这也就是某些人常说的成长性的人生。

任何过程

“任何过程”在这句话中指的是世界上发生的所有类型的变化和发展,不管是自然界中的像天气变化、植物生长这样的自然现象,还是社会中的像科技进步、文化变迁这样的社会事件。这个词语强调的是,世界上的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中,没有任何事物是静止不变的。

就像是树木从种子生长为参天大树,或者是人类社会从过去的简单工具使用发展到现代的高科技社会,这些都是“任何过程”的例子。它们展示了世界是如何在不断变化中前进的,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充满了内部的动力和可能的冲突,这些都推动着事物向前发展。这个概念告诉我们,变化和发展是普遍存在的,是构成世界动态的基本要素。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此话不假。

哪怕是人们概念里的死物。

它是真死吗?

譬如千万年前的化石。

尽管他们的分子结构比较稳定。

表面看起来多少年都还是那个样子。

但他们的放射性元素在不断的衰变啊。

这也是变。

再提一个例子。

可能不少人会说一个人如果死了,那他的思维就停止了,思维就不变了。

真是如此么?

假设认为他的思维是佛家讲的前7个意识。

当死亡发生的时候。

从眼识耳识等开始,一点点丧失掉。

最后把第六意识分别识丧失掉。

再把第七意识末那识的人我执丧失掉。

回到第八意识阿赖耶识。

ps:

佛教的第八意识被称为“阿赖耶识”(Alaya-vijnana),在佛教中特别是在唯识学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阿赖耶识被认为是存储所有个体经验和行为种子的意识层面,是所有生命现象和心理活动的基础。它不仅包含了过去的行为种子,也决定了个体未来的倾向和行为。阿赖耶识是深层的、潜在的意识层次,不同于日常意识的直接体验,它是个体持续身份和生命连续性的基础。

阿赖耶识他含藏了前七识啊,它可以再入胎,再继续变化啊。

当然如果你不接受这种世界观,可能会认为人死如灯灭,思维就停止了。

但因为你无法证明一个死人真的人死如灯灭,啥也没有了,所以到此处如果深入问下去,打破砂锅问到底下去,恐怕你便只有陷入未知论一条路了。

阁主某些时候是唯物主义者,某些时候是唯心主义者。

在阁主看来哈,所谓唯物唯心,其实是一不是二。

人家量子力学都已经理论上证明了物质和能量的互相转化性呢。

还实践证明了量子纠缠现象的存在。

说了这么多,阁主就想表达一个意识,任何的过程都不例外,都有内部矛盾和争斗,都是往前推移和发展的。

内部的矛盾和斗争

“内部的矛盾和斗争”在这句话中指的是事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冲突和问题。这些矛盾可能是因为事物内部不同部分之间的对立,比如在自然界中,植物和动物之间为了生存资源的竞争;在社会中,不同人群或阶级之间因为利益不同产生的冲突。这些矛盾和斗争是推动事物变化和进步的动力。

就像是一个故事中的主人公要面对各种挑战和难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故事才能向前发展,主人公也会有所成长。同样地,在现实世界中,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冲突,这些问题促使我们去寻找解决方案,从而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所以,“内部的矛盾和斗争”是事物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是变化和成长的原动力。

我们再拿自媒体IP打造为例,有哪些矛盾、冲突和问题呢?

首先是创意与市场的矛盾,创作者的独特和创新想法不一定符合市场需求或受众口味,寻找二者之间的平衡点是一个挑战。

其次,内容质量与产量之间存在斗争,保证内容质量的同时保持足够的产量是自媒体人面临的难题。个性化与通俗化之间的矛盾也很明显,需要在保持个性的同时吸引广泛受众。

原创与模仿之间的斗争是避免跟风和模仿现象,保持原创性的同时吸引观众。

技术更新与适应的矛盾要求创作者跟上技术步伐,有效利用新工具和平台,同时不被技术复杂性拖累。

最后,自我表达与商业化之间的斗争是在保持个人风格和追求商业成功之间找到平衡。

这些挑战是自媒体IP打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创作者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

矛盾是常态。

道家的阴阳鱼完完美美的解释了宇宙间的这个普遍现象。

矛盾的产生就因为对立。

矛盾的产生也因为分别。

有高才有低。

有上才有下。

有丑才有美。

有善良也有凶残。

所谓的矛盾哈,其实就是事物所蕴含的一体两面。

辩证法谈的就是这个问题。

任何的事事物物他有好就有坏。

有让人高兴放心的一面,也有让人不安忧虑的一面。

花有开必有谢。

人生有低谷也有高峰。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否极泰来,泰极否来。

矛盾只要存在,存在斗争就是必然的事情。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而矛盾和斗争就是世界往前发展,世界永远处于变动中的根本动力。

所以,哲人们讲,以不变应万变。

"以不变应万变"这句话是中国古代兵法的一种策略,用来形容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时,保持自己的原则和策略不变,来应对外界的各种变化。简单来说,就是不管外面的世界怎么变化,你自己坚持一种稳定的态度或方法,用这个稳定去面对和解决所有的问题。

比如说,你在玩一个游戏,游戏的规则和情况一直在变,但你决定采取一种策略,比如总是保持防守,不管发生什么情况都不改变这个策略。这样,无论对手如何变化攻击方式,你都用你稳定的防守来应对,这就是"以不变应万变"。

在生活中,这句话告诉我们,有时候保持冷静和坚持自己的原则或方法,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方式。不是每一次情况的变化都需要我们改变策略,有时候稳定和坚持就是最好的应对之策。

对于我们来讲,以不变应万变,就是始终保持开放心态,坚持终身学习,以及坚守做人的根本,比如良善,诚信,负责等等。

向前推移向前发展

“向前推移向前发展”这个词语描述的是事物不断前进和变化的过程。无论是自然界中的山川河流、动植物的生长变化,还是人类社会中的科技进步、文化演变,所有这些过程都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朝着新的状态和阶段前进。

这就像是一条流动的河流,永远向前流动,不会停止;或者像是一颗种子,逐渐生长成为一棵大树,经历了从萌芽到成长的过程。在社会层面,这可以是科技的不断创新,使我们的生活方式、交流方式等都在不断进步和改变。

“向前推移向前发展”就是说事物总是在变化中前进,不断超越过去的状态,迈向新的阶段。这种变化和发展是由事物内部的动力推动的,比如自然界中生物的生长本能,社会中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个过程永无止境,就像生命和历史的长河一样,总是流动不息,不断向前。

正是基于世界的这个永不止息变动的本质。

我们这个世界的主人在面对这样一个不断变动的世界的时候。

最好的策略就是永远保持心态的开放。

永远不要认死理。

永远不要将事情看作绝对。

永远不要让自己无法变通。

也就是当你在自己的意识里植入下这样的开放和包容的种子后。

便不断的浇水施肥,让你的意识里的包容和开放性越来越强。

拆掉思维里的,心里的墙。

让外面的信息可以随时无障碍的进去。

也让里面的信息随时无障碍的出来。

让你里面和外面的信息自由流通。

永远保持最为新鲜的状态。

一旦达到这样的状态,岂不如婴儿乎。

是的,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气专之后,守静守笃守需,心所设置的墙融化了,崩塌了,内外自然自由交融了,正是婴儿的状态。

毫无保留,没有芥蒂,绝无成见,运行无碍。

我们如果都能真正的明白并接受“世间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向前推移的不断变化的”这个事实。

所谓的真心明白,是需要调柔自己,与万事万物的变化同呼吸共命运,没有半分滞碍的绝对柔的状态。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那样的状态下,还哪儿来的吵架、干仗和争斗呢?

人间将是多么的和谐跟美好呢!

所以啊,一个人一定要修行,修心修身修口德,修德目的就在于调柔内心,拆除心墙,内外通达。

也所以啊,一个人活到世上,有一个最根本的任务,那就是修心修身修口德修行,在每一个推移和发展处遇到更好的自己。

跟着推移和发展

“跟着推移和发展”这个词语的意思是,随着世界和事物不断变化和进步,人们对它们的理解和知识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进化。就像世界在不停地向前移动,我们的认识和理解也需要“跟着”这个移动的步伐,持续地向前走,不断地学习新事物,解决新出现的问题。

简单来说,就好比你在一条路上行走。这条路代表着世界和事物的发展过程,它一直在延伸,不断出现新的风景和新的挑战。而你,代表着人的认识,需要不停地走在这条路上,随着路的延伸而前进,看到新的风景,面对新的挑战。如果停下来不走了,那你就跟不上路的发展,看不到更多的风景,也解决不了新出现的问题。

这句话强调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世界的变化,我们不能停止学习和进步。我们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和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世界的变化,解决新出现的问题,不断地成长和发展。

跟着推移和发展是多么重要啊!

近日阁主看一本书叫《苍生》,作者是浩然。

里面讲到两兄弟,老大就是死脑筋,不大会变通那种,老二则是脑子特别活。

结果为老大娶媳妇,没有文化的爹妈加他就只要下死力,去山上悬崖边打石头,背石头。

干了个把月,累的吐血,背回来的时候还不够下个地基。

眼看着这样下去,把年纪轻轻的小伙子累病了,房子也没盖起来,更甭谈娶媳妇的话了。

而老二恰遇到公社书记的侄女对他示好,于是便脑子一转,借对他有好感的女孩之力弄来炸药雷管,一炮就把所需石头全给轰了下来,然后再借她之力找来大车,一次性就把所需的石料全给拉了回来。

当阁主在撰写此文的时候,就整好想到这个事例。

觉得特别贴切。

人的生理结构都一样的。

可是为什么有的人可以成为大v,比如卢克文,比如九边,靠那个IP的号召力影响力,活的相当滋润?

而还有相当相当多的人虽然也在自媒体领域熬啊熬啊熬,为每天几块、十几块的流量收益而殚精竭虑?

是大脑里的东西不一样。

前者啊,摸到了门道。

摸门道的过程自然就是一个跟随平台、跟随规则、跟随他们运营工作的推进、跟随用户,不断的观察、发现、假设、论证、得出结论,形成他们的打造IP的核心方法论。

并且哈,随时随地在顺应着市场的变化、用户群体的变化、时势的推移,在不断的完善和演进他们的方法论。

后者却仍旧在亿万人中间沉浮,搏击。

更要命的是,后者还不思进取,不去找突破的手段,尝试突破的路径,原地踏步走。

数月过去,一无所获。

于是打起退堂鼓,从自媒体江湖里销声匿迹。

阁主认为哈,无论哪个行业,或者哪件事情,唯有亲自实践,深入实践,跟随其脉动而脉动,当某一日听见他的心跳,跟随他的节拍一起脉动的时候,便是开花结果的时候。

这不仅需要智慧,也需要热爱,和足够的耐性。

说白了,心得定。

互联网大环境里,很多人非常浮躁,不仅无法像阁主一样好好读书,好好思考,好好码字,连选定一个项目做它5个月8个月都是奢侈。

而不浸淫足够时间,如何能摸到他微弱的跳动的脉搏呢?


// 实践

今天第18个问题,龚文祥实现自我出圈的秘诀是啥?

这个话题其实比较大。

为什么呢?

要搞清楚他这个人的发家史,才能从发家史里找出他为啥破圈的秘诀。

阁主目前没这个想法,去深入的扒他这个人。

但基于已有的信息,阁主还是可以大略勾勒出他这个人破圈的秘诀的某些面向。

这也算是再次思考要实现自媒体破圈,那些技巧、品质或者规律可以为阁主所用。

第一点,清晰的个人定位。无论是抓微博时代的流量,抓微商时代的流量,还是抓AI时代的流量。他都会给自己一个特别突出的标签,并且在任何场合都会着力强化那个标签。

第二点,对于确定的个人特点,进行无孔不入的,全方位的强化,也就是你不会在不同的地方识别成第二个人,一看到类似的风格,就知道是他,是他,是他。

这就是用统一重复来占领用户心智。

第三点,塑造成功人士的形象,这其实是为供人追随打造的心锚。所有的人都是慕强者的,那自然他就会着力强化强者、成功人士、领军人物的人设。

第四点,他非常之努力,无论是25万私域,还是每天条朋友圈,还有每日约见各行各业的人到他的会所。成功人士都是勤奋的。懒汉成不了功。

第五点,说到做到,给人留下的可靠的印象。也就是在互联网行业混,跟在现实世界里混是一样的,一旦你做出承诺,就一定达到,否则就会留下大炮的印象,吹牛皮的印象,这样的印象对于建立信任建立深层链接是不利的。

第六点,广泛交友,交天下朋友,阅人无数。

第七点,紧抓热点,营销自己。

第八点,擅长变现。

龚文祥这个人身上有非常多值得阁主学习的地方。

所以啊,后续阁主还会持续关注他,阅读他的文章,并从他身上汲取养料。

在自媒体IP打造的过程里,找一个模仿对象是非常有必要的。

目前来说,龚文祥这个IP就是阁主的模仿对象。

譬如阁主这个号里的文章排版,就是上面总结的理念的模仿

那就是用一种固定的格式强化某种反射式心智认同

看到绿色看到读厚/实践看到开头自然而然联想到阁主

后续啊阁主精心制作的一张名片也会加进去作为IP心智一部分存在

另外每天更新10000+也是龚文祥每日一篇长文理念的模仿

说白了成功路径都是大同小异的阁主模仿的这些其实都属于成功特质一部分

所谓模仿成功者模仿他人其实不是教你邯郸学步也不是东施效颦而是模仿去做实践过程里摸到成功的让你自己成功的特质成功的习惯培养起来

譬如成功者都是乐天派都是放眼都是解决方案迥异于loser都是问题难关

阁主逐渐的毛主席实际上也是潜移默化中模仿毛主席所思所想毛主席精神毛主席行为等等

逐渐地实践多了慢慢摸到了成功做事具备了那样的习惯思维方法论

然后行动上就会不由自主出来

他们共同达成最终的目录铺就了坦途

跟上来吧陌生的朋友

阁主毛主席领悟一点一点的剖析给你

跟着阁主读上1001000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等经典阁主不信不能思维砸掉你顽固自我砸掉坚守错误的立场意见把你送上幸福安乐之徒

把你吵架干仗思维痼疾化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