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50读《实践论》,毛主席这3句话13个词揭开了那些满嘴抱怨的人的真面目
2024-03-05

阁主以前也会抱怨。

抱怨阁主家穷。

抱怨阁主妈管的多,不让碰棋牌类游戏,不让抽烟,不让喝酒。

抱怨干个啥事得不到老妈、老婆、妹妹等亲人的支持。

抱怨80后生不逢时,刚出校门就赶上不包分配,刚想结婚就摊上房价飞涨......

一旦开始抱怨。

心情就没个好。

觉得全世界都是自己的敌人。

觉得前面的路越走越窄,前途越来越黯淡。

感到无力的时候,就哀叹命不好。

就想认命。

抱怨的人都这样。

其实心底里他是不想屈服于现实的。

他是想抗争的。

但以他的视角看过去,到处都是沟和坎,没有平坦的地方。

地方上的村官贪污啦。

政府部门官僚主义啦。

D音里一片乌烟瘴气啦。

搞的社会风气很坏。

连带着自己也受了牵连。

如此一看。

天下乌鸦一般黑。

整个儿一愤青。

每天都是满肚子不平。

肝火很旺。

一点点小事一点就着。

困在这样的状态里,有个词很形象,困兽犹斗。

毕竟年轻力壮的,有股子力气,有股子劲头。

还有股子无名火。

若是泄不了这股邪火。

憋着。

容易出事。

不憋着又没处发泄。

记得口罩期间。

阁主在某个群里对某些人传播的某小区火灾提出质疑,因为口罩原因人为钉死了消防通道还是咋地,导致多人伤亡。

于是招来了传播者的谩骂,最后上升到要找阁主地址砍人。

阁主息了声。

不跟这种满肚子邪火的人一般见识。

一个人啊,如果将所有的一切不如意、困难、障碍等等都赖在别人或者外在环境身上。

并且还不自知。

那基本意味着他这辈子就这样了。

因为啊,外在是不好,烂,毛主席说了,世界本就是这个样子,它没有完美的时候,况且还得可你心,可你意,就更难了。

认识不到这是个死结,是面南墙。

那就等于下半生交代在这个自怨自艾,怨天尤人,满腹怨气,事事不如意的怪圈子里了。

这里面存在着两个思维误区或者盲区。

第一个,外在那些不如意是客观存在的,但你作为一个高智慧生物,具有所有的能动性。

第二个,要想让你自己变得有能动性,你得改造你的内在环境,重塑你的底层思维体系,重建你的价值观,重新做人。反求诸己。

那些抱怨啊,说到根儿上,不是你对外境的不满,而是对你自己无能为力、懦弱、窝囊的一种心理平衡机制,一种反弹。

总是要找个出口。

抱怨成本很小,张口就可以办到。

就如一个小孩子,走到商店门口的时候,看到一个他喜欢的玩具,就走不动道儿了,会撒娇,会央求,看爸妈都无动于衷,不买,就哭就闹就躺地上撒泼。

他想通过这行为改变父母心意。

如是还不行,就生气的喊,我不喜欢爸爸妈妈了,我讨厌爸爸妈妈,我再不跟爸爸妈妈玩了。等等。

他要将得不到的缺失感、不满感通过某种渠道给发泄出来啊,得补偿了啊。

于是说点狠话,说点过头的话,说点气话。

目的就在于寻得他小小心里的一点点平衡。

成人抱怨也是同样的心理机制在起作用。

通过抱怨让自己心里的不满啊,得不到啊,不能顺心顺意啊,得到心理的安慰,得到平衡。

很正常。

但抱怨本身只是负能量,他是不具有能动性的。

而且越是抱怨自己越是无力,形成这样的一套反馈机制以后啊,干什么事情但凡遇到丁点不如意,就亮出抱怨的武器,以求得短暂的心理舒坦。

越是如此,越是在以后的日子里倾向于使用这套工具,这套思维和行为模式。

这人就废了,完蛋了。

无法指望他能有从窝囊变硬汉的一天。

唉声叹气将是他日常的食料,逆来顺受将是他唯一的出路。

所以,咱们得读毛主席。


毛主席说:思想落后于实际的事是常有的,这是因为人的认识受了许多社会条件的限制的缘故。我们反对革命队伍中的顽固派,他们的思想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而前进,在历史上表现为右倾机会主义。这些人看不出矛盾的斗争已将客观过程推向前进了,而他们的认识仍然停止在旧阶段。一切顽固党的思想都有这样的特征。他们的思想离开了社会的实践,他们不能站在社会车轮的前头充任向导的工作,他们只知跟在车子后面怨恨车子走得太快了,企图把它向后拉,开倒车。


// 读厚

思想落后于实际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人们的思想和观念有时候跟不上实际情况的发展。这种现象很普遍,主要是因为人们的认知受到了很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比如他们所受的教育、生活环境、经历等等。

文章特别提到了在革命队伍中,有一部分人属于顽固派,他们的思想很固执,不能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更新自己的看法。在历史上,这种现象被称作右倾机会主义。这些人无法看到社会矛盾和斗争已经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过去的阶段。

顽固派的特点就是他们的思想脱离了实际的社会实践,不能在社会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他们不是站在社会发展的前列引导方向,而是站在后面,对社会进步的速度感到不满,希望能够把社会的发展拉回到他们熟悉的过去。

“思想落后于实际”就是指人们的观念和思想没有跟上时代和社会实际发展的速度,这种现象通常是由于人们的认知受到了社会条件的限制。在革命或者社会变革的背景下,这种落后表现为对变化持有抵触情绪,不愿接受新的事物和观念,希望保持现状或回到过去,这种态度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举个例子。

AI来了。

而且正在替代很多的文字工作。

它可以写报告,可以写论文,可以立诉状,可以做文字编校,可以做翻译......

也正在替代很多的设计工作。

它可以画漫画,它可以修复照片,它可以设计海报,它可以设计LOGO......

 这就意味着相当一部分的工作岗位将要受到威胁。

这不。

龚文祥在他公众号的文章里屡次提到,他的会所所在的产业园里有一家规模不错的设计公司。

在电商崛起的年代,生意火爆,赚的盆满钵满。

AI来了。

店家的海报直接AI一键生成,UI设计AI生成,LOGO由AI生成,详情页图由AI来制作。

他们没生意啦!

倒闭了。

实际就是如此。

思想该怎么办?

适应这种变化,去学习AI,然后利用AI的能力继续赚钱,发展事业。

还是停留在原地,抱怨AI抢走了人的生意,让很多人失业了,丢了饭碗。

前者会跟阁主一样改变自己的思想,积极对新事物敞开胸怀,提前布局,将AI的技能学到手,学到家,学成熟,变成自己新的傍身的本事。

后者要么被逼得不得不转行,要么在AI还未抢去的狭窄空间里苟延残喘,或者抱怨,什么也不做,等彻底被淘汰的一天,送外卖、跑滴滴、送快递去。

总是能活,只分向上的活,还是向下的活。

以至于最终沦落不不堪的境地。

最后在贫病交加和满腹怨恨、无限怅惘中走完一生。

思想落后于实际本身并不可怕。

它是常有的事儿。

因为有些实际的现象没有被你接触到,没有经由你的五官成为你的经验。

这不怪你。

世界太复杂,未知太多。

但但凡有机会接触到新鲜的事物,不排斥,不拒绝,心态开放,积极了解,调动五官搞明白怎么回事,对自己有益还是无益,这应该是成长性人生的基本态度。

而若明明摆到你面前的,因为感受到了威胁,或者跟自己思想、理念、价值观不合,于是排斥,拒绝,甚至不惜动用自己已有的资源壁垒,欲灭之而后快,不仅不如此,听都不听,看都不看,体验都不体验,不问青红皂白一律拒之门外。

这样的话,思想脱离实际,很可能就会越来越远,只到血淋淋的事实将你的围墙和壁垒砸烂为止,才如梦初醒。

正如闭关锁国的清政府,直到大炮架到鼻子上,轰瞎了眼睛,才如梦初醒,但为时已晚。

那些老顽固就是这个样子。

老顽固如果思想一直不进步,不转弯,下场一般都蛮惨。

思想落后于实际还有个词啊,叫认知差。

互联网割韭菜的,靠互联网发财的,许多人喜欢讲这个词儿。

还有个词叫降维打击。

所谓降维打击,就是我知道你所知道的全部,你不知道我知道的全部,甚至是大部分,所以我可以像人拿捏蚂蚁一样拿捏你。

本质上还是人掌握了合于实际的认知,你的认知远远落于实际之后。

所以人可以顺势而为,把你吃干抹净,你还帮人数钱。

常有的

在这段话中,“常有的”表达的是一种普遍现象,即人们的思想和理解经常跟不上实际发生的变化。这不是偶尔出现的情况,而是一个频繁发生的问题。原因是人们的思想受到了各种社会条件的影响和限制,比如他们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等等。这些因素决定了人们能够接受和理解多少新信息,以及他们如何处理这些信息。

在革命队伍中,对于那些思想顽固不愿意随着实际情况变化而进步的人,这段话特别强调了他们的存在是一个“常有的”问题。这意味着,在任何试图推动变革的集体中,都可能存在一部分人他们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和要求,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停留在过去,难以接受新的思想和实践。

这种现象被认为是一种挑战,因为这些人的存在可能会阻碍整个社会或组织的进步。他们因为不愿意改变,可能会试图阻挡新的发展方向,或者对新的变化持怀疑态度。在这里,“常有的”强调了这种阻力不是偶然出现的单一事件,而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和解决的普遍问题。

阻力是常态。

譬如阁主想干公众号,干成一个大IP。

就有人会给阁主打退堂鼓,你写那些玩意谁看啊。

还有人揶揄阁主,辛辛苦苦每天更新10000字赚了几个钱了啊。

或者有人就讲,公众号早过时啦,短视频直播还是正道。

当然这些都不算多大阻力。

但对于一个心力弱,心智不坚定的人,可能就在身边人众口一词的不看好中泄了心气,短了斗志。

所以你啊,无论在开始准备干一件什么事儿的时候,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声音的,拉后腿的,警告的有,揶揄的有,讥笑的有,看笑话的有,当然也有鼓励的。

这是常态。

每个人小脑袋瓜里装的认识不一样。

你如果轻信了他们脑袋瓜里短浅的认识,那你这辈子基本就会一事无成了,因为你没形成自己的定见,你是人云亦云的,你没有独立思考能力。

认识到这个“常有的”普遍存在的现象。

就豁然开朗了。

难怪啊,做事情这么多阻力。

难怪啊自己办事情不顺利。

难怪啊处处看到都是沟啊坎啊,甚至是悬崖。

因为你脑子里见识短浅,感性理性认识落后。

你无法站到高维度去俯视你干的事情。

正如站在山脚,往远处望,到处都是山头,都是沟,都是阻隔。

从这里到那里好远啊。

而当你爬上山巅,再去看目的地,咋这么近呢?

一袋烟的功夫。

所以,一个人要想让人生变坦途,让婚姻变坦途,让事业变坦途,别无二法,提升你的认识,让曾经的阻力、困难、障碍一个个成为脚下的石头子儿,一棵草,对你造不成任何困扰和威胁。

认识到这个“常有的”,一方面坦然以对外界的阻力,一方面激发你改造自己的内在环境。

内在变了,外在世界跟着变。

人的认识受了许多社会条件的限制

这段话提到的“人的认识受了许多社会条件的限制”,意味着人们理解和看待事物的方式会受到他们所处社会环境的强烈影响。这些社会条件可以包括教育水平、文化背景、社会经济状况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个人,决定了他们如何看世界、如何解释周围发生的事情以及如何对待新的观念和变化。

当这段话提到人们的认识受限,它指的是人们在理解新情况、新信息时,往往会受到自己既有知识和经验的限制。这不仅限于个人层面,还包括整个社会集体的普遍情况。因此,当社会或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们的思想和观念可能无法及时更新,从而导致他们的认识落后于实际发生的变化。

这种认识的落后不是因为个人不愿改变,而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模式和理解框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他们所处的社会条件塑造和固化。因此,面对新的情况和挑战,他们可能无法有效地适应或理解,因为他们的思维已经习惯于按照旧有的模式来处理信息和做出判断。

这种由社会条件造成的认识限制,说明为什么在变革和进步的过程中,总会有一部分人表现出抵触和顽固的态度。他们不是不想前进,而是受到了自己认知框架的限制,难以跳出既有的思维模式来接受和适应新的变化。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改变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不仅仅是时间,还需要教育和环境的整体变化。

人的认识会受到两重限制,第一种是自己所经历的所学的形成的认知体系,第二种是所在生活环境的公共的潜在的思维框架。

比如一个人如果是初中毕业,然后就停止了学习,阁主所谓的学习是指提升认知的学习,而非具体的工作技能。

那他的认知就会停留在初中之前家庭、学校给他构建起的基础的思维框架里。

后面可能基于他的认知去了建筑工地,去了矿石开采工地,去了服装厂,然后认知又回受到那些工地的人的影响,对以前的初中以前形成的认知进行部分的修改、提高甚至倒退。

譬如一个人在学校的时候非常热衷于入队入团,对党有很深的敬仰之情。

去了各种工地,各种厂,听了很多,看了很多,于是开始脱去对党的神秘面纱,开始跟着别人抱怨,跟着别人不满,跟着别人指摘。

这算认识的进化还是倒退呢?

在阁主看来,这是倒退。

因为他从一种认识,跨越到了那个阶层的另一种认识。

都是片面的。

如果需要完整的看待党,他还需要更多的感性材料,需要更多的理性认知。

比如阁主读毛主席,精读毛主席。

越读越爱不释手。

越读对我党越爱。

个别人不代表集体。

虽然一颗屎坏了一锅汤。

把屎挑出去嘛!

高温消消毒,还可以吃的。

党内的不良现象跟毛主席说的其他世界上的事情一样,总是有好有坏,有高有低,有卑劣也有高尚。

世间事情的本质如此,党也例不了外。

这个初中生的事例同时也点了本小节的题,人的认识受了需要社会条件的限制。

他9年学上完,生活所迫,不再读书。

他只能混迹于建筑队,矿工队,厂哥厂妹里。

他只能刷D音获取信息。

他不懂高等数学。

他没有意识或者没人引导去学习改变认知、提升技能。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他的限制条件。

每个人啊,或者每个团体都不可避免的受着限制。

所以就会造成知识藩篱,造成认知差。

这是永远都会存在的现实。

那些大富大贵的、位高权重的,他们跟普通人的区别真就在所拥有的权、钱、人脉等等各种可调动的资源上吗?

非也。

真正的巨大的差距在于环境对他我所造成的认知差。

他所受的社会条件限制相比你我要少很多,少很多。

所以他脑子里有你没有的高维度认知,他脑子里有你没有的机密信息。

等等。

所以,很多人讲,圈子很重要,圈子决定你的阶层。

一点没错的。

而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有能动性的。

是的,你我处在社会底层。

处于社会底层的你我就无法动弹了么?

就没有机会突破自己条件的限制了么?

非也。

尽管暂时你可能无法切入高级的圈子里去,从活生生的人身上得到认知提升的机会。

但你可以读书啊。

读书啊。

读书啊。

优秀的人、卓越的人、精英的人,他们不吝惜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观点,他们的认识,好多人写了好多撬动人心,打破心墙,重塑认知的书。

那是宝库。

譬如毛主席的这老三篇。

毛主席的阶层咱们够不着。

但毛主席脑子里的东西,毛主席的心法,咱够得着。

所以,你还抱怨、埋怨于条件限制吗?

抱怨让你变得虚弱,并不能让你变得强大,也不能帮助你突破认知,超越你的圈层。

顽固派

在这段话中,"顽固派"指的是那些在思想上不愿意接受或适应新变化、新情况的人。他们的特点是坚持旧有的观念和方法,即使面对客观事实和社会实践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思想和立场。这种思想上的固执不仅让他们无法与时俱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顽固派的存在在任何试图变革和进步的社会集体中都是一个挑战。因为他们拒绝接受新的思想和实践,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可能会尝试阻止变化,或者至少不支持变化。这种态度在革命队伍或任何致力于社会变革的组织中尤为突出,因为变革本身就要求成员能够接受新的观念和适应新的环境条件。

顽固派的思想落后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一种思想状态,它反映了人们如何在面对新的社会变革时反应。他们宁愿保持现状,也不愿面对可能带来不确定性或不适的新情况。因此,顽固派在社会变革中经常成为那些尝试保持现状、反对进步的力量。

"顽固派"在这里特指那些思想和认识上无法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对新事物持有抵触和排斥态度的人群。他们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变革过程中的思想斗争,也提示了推动社会发展需要克服的思想障碍。

我们不可当顽固派。

其实,那些经常为了某种观点就面红脖子粗的,也是某种程度上的顽固派。

在家里日子过不好的,吵吵闹闹总是不休的,某种程度上也是顽固派。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那么点顽固派的意思。

美其名曰坚持原则,或者自有主张。

如果是说他的认识确实是真知灼见倒也罢了。

就怕是不知从哪里听来的二手消息,二手观点,不知真假,不知对错,全盘接受,当作自己不能碰的真理看待。

无法跟人好好沟通。

还强迫其他人也要接受这种观点。

那是很可怕的。

通常这也是鸡飞狗跳的来源和症结。

每当自己内心开始对别人的观点感到反感,有冲动想辩驳的时候,或者已经临了要大发雷霆、怒发冲冠的时候。

就应该特别小心了。

为什么讲人在跟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在心里数几个数,冷静冷静?

一方面冲突没有好处,只会伤了和气,二一方面多少的争执吵闹是没有必要的。

这个关卡里,是最应该反思自己是否真的如自己所坚持的那样完美无缺,观点无懈可击,所坚守的原则是否真的不可通融。

事事反求诸己。

怎么说呢?

毛主席讲顽固派,不是让我们拿着这顶帽子去扣别人。

你顽固派,他顽固派。

而是应该用这顶帽子随时反思自己,不要让自己陷入思想僵化,顽固不化,不思进取,不知变通,成为让人讨厌的顽固派。

同时因为不知变通,不求上进,而无法有效的改善自己的处境,从而从思维桎梏里超脱出去。

一句话,用这杆尺子时时警醒自己,而非用它求全责备别人。

但凡遇到他人顽固抱持自己思想的时候,能沟通则沟通,不能沟通拐着弯弯寻找计谋开导,再不行敬而远之。

思想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而前进

在这段话里,“思想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而前进”指的是一种情况:当外部环境和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时,有些人的思想和观念却无法相应地进行更新或调整。这意味着,即使世界在他们周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们的思维方式、信念和理解仍然固定不变,停留在过去。

这种现象的核心在于某些人无法识别或接受新的信息和现实,导致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与当前的客观情况不相匹配。这不仅限制了他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而且在集体行动和社会变革的背景下,这种态度可能成为阻碍进步的障碍。

具体来说,这句话强调了需要人们的思想与时俱进,与外部世界的变化保持同步。当社会进步和变革发生时,持有过时观念的人可能会发现自己与新的现实脱节,无法有效地参与或对变化作出积极的响应。

这种思想上的滞后表现为对新情况的抵抗,对变化的恐惧,或者简单地是因为习惯而不愿改变。这不仅影响了个人对新情况的适应能力,也可能影响整个社会或组织的发展方向和效率。因此,能否让思想与时俱进,成为衡量个体和集体适应性和进步性的一个重要标准。

人们常常讲一个词,代沟。

什么是代沟?

代沟是指不同年龄段的人之间在思想观念、价值观、兴趣爱好、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通常发生在父母和子女之间,也可以出现在祖父母与孙子女之间,或者任何年龄相差较大的两代人之间。

代沟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

 时代背景不同: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社会环境、科技水平和文化氛围,这些都会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和他们对世界的看法。

经历不同:每一代人在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和遭遇都不相同,这些个人经历会塑造他们的思想和观点。

信息获取方式不同:随着科技的发展,新一代人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和快速,这也可能导致他们与上一代在认知和接受新事物上的差异。

代沟的表现形式多样,可能体现为:

沟通障碍:不同代的人可能难以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感受,导致交流上的困难。

价值观冲突:比如对于工作、教育、婚姻等问题的看法可能大不相同。

生活习惯差异:包括对科技产品的使用习惯、休闲娱乐方式等。

虽然代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通过积极的沟通和相互理解,不同代的人可以增进彼此的认识,甚至从对方的观点中获得新的启发。理解和尊重是缩小代沟、促进和谐关系的关键。

譬如阁主记得特清楚的一件事。

在阁主妈眼里,绝不能喝酒,绝不能抽烟。

但阁主那些年就认为,在外面社会上摸爬滚打,朋友哥们,客户,在一起谈天说地的时候,可能为了缓解过程里沉默时候的尴尬,或者别的什么因素,或者仅仅是为了找一个彼此的共同点,就互相递上一支烟,还或者为了联络感情。

在阁主眼里啊,把它当作一个必不可少的社交媒介看待了。

酒也如此。

为此还跟老妈发生过冲突。

这就是代沟。

如今来反思,阁主的思想对不对呢?也不能算错。

妈妈的思想错不错呢?也不算错。

任何事情都并非绝对。

的确有人会将烟酒作为社交通行证。

如果抱持这样的观念,就会认为离了烟酒社交寸步难行。

因为他不会别的社交的方式。

随着接触的人多,经历的事儿多。

就会发现人群里也有很多的人既不抽烟也不喝酒,但他仍旧是处处受欢迎的社交达人。

譬如一个人谈吐不凡,在哪里跟人聊天都可以让别人乐不可支,气氛轻松,或者有很多的金言妙句,让其他人跟着长见识开思维。

这也是社交名片。

所以呢,客观环境不是固有的,你的应对方式也便不是固有的。

若抱持着一种僵化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去应对所有的场景。

就容易变成像阁主曾经一样,认这个死理,以至于跟老妈还发生冲突。

因小见大。

任何的场景下,遇到的任何的事情或者阻碍、麻烦,随之变化,而不是将脑子里仅存的一点点针对那种类似的,有点扯边的经验拿来就套用。

大概率是会碰钉子的。

说到根子上。

随时观察自己的想法,随时观察自己的情绪。

但凡遇到跟人有冲突的苗头的时候。

先按下几分钟。

反思这样冲突的必要性在哪里?

除了关系搞糟,发泄自己情绪之外,还能有什么好处?

彼此不掌握真理的情况下,辨理是没有结论的,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

浪费时间。

于己成长不利。

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因地而变。

随机应变。

才是我们面临任何场合最佳的策略。

右倾机会主义

在这段话中,“右倾机会主义”指的是一种在政治或社会运动中的态度或行为,特别是指那些在面对变革或新情况时,选择保守或拒绝前进的人们。这种观点倾向于维护现状,对于新的思想、方法或变革持有抵触或怀疑的态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拒绝接受必要的社会变革。

“右倾机会主义”在这里强调的是一种思想上的落后,即在社会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这类人士无法与时俱进,他们的观点和行为未能反映出客观现实的变化和发展的需求。相反,他们倾向于保持过去的状态,害怕或拒绝改变,即使这种改变是为了适应新的社会条件或是推动社会前进。

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这种态度不仅限制了个人或群体的发展,而且在集体行动中,这种保守的、拒绝进步的思想可能成为阻碍整个社会或组织向前发展的障碍。因此,抵制“右倾机会主义”是为了鼓励人们拥抱变化,与时俱进,确保思想和行动与当前的客观情况相匹配,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右倾机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和具体观点依赖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政治背景。王明在1930年代的观点被认为体现了右倾机会主义。他主张在革命策略上依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尤其是苏联的建议,而不是充分考虑中国的具体情况。

右倾机会主义的观点包括过分依赖国际支持、在关键时刻采取保守策略,以及可能主张调整革命目标和步骤以适应政治环境或避免激化矛盾。

在政治语言中,"左倾"和"右倾"用来描述政治立场的倾向性。向左倾指倾向于激进或革命的思想,强调社会平等和通过根本变革解决问题。向右倾则相对保守,倾向于维持现状或采取渐进改革,强调稳定和秩序。在中国共产党的语境中,"左倾"可能指过于激进的策略,而"右倾"指过于保守、不愿采取必要革命行动的态度。这两种倾向都被视为不符合党和国家实际需要的错误倾向。

总体来说,右倾就是趋于保守。

保守是一个用来描述人们在政治、社会观念、文化习惯等方面持有的一种态度或立场。说一个人保守,通常意味着他们倾向于维持现状,对于新事物、新观念或变革持有谨慎甚至抵触的态度。保守的人往往重视传统,认为现有的制度、习俗或信仰有其存在的价值,不应该轻易改变。

在不同的领域里,保守的含义可能略有不同:

政治,保守意味着支持传统政治秩序和价值观,反对大幅度的社会变革或政策改革。

社会文化面,保守可能表现为对传统文化、家庭价值观和社会习俗的强烈维护。

经济,保守可能意味着对经济干预和大规模福利政策持怀疑态度,支持市场自由和私人企业。

总的来说,保守是一种偏向于保护现有秩序、避免风险和改变的心态。这种观点认为,变化应该是缓慢和谨慎的,以确保社会稳定和传统价值的延续。

矛盾的斗争已将客观过程推向前进

这段话中提到的“矛盾的斗争已将客观过程推向前进”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观点、利益和力量之间的冲突和对立(即矛盾),通过它们之间的斗争和互动,促进了社会的变化和发展。简单来说,就是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对立面通过争论和斗争,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

在这里,“矛盾”的斗争指的是社会中不同群体、阶级或观念之间的冲突和竞争。这种斗争不是毫无意义的,而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变革。就像一辆车需要前进,车轮下的地面提供了必要的摩擦力,即使这种摩擦带来了冲突,它也是车辆前进的必要条件。

“客观过程”指的是社会发展的自然趋势和规律,独立于人的主观愿望。这句话强调,尽管有些人可能不愿意接受变化,试图阻挡社会的前进(如所说的顽固派或右倾机会主义者),但是社会的客观进程,通过内在的矛盾和斗争,仍然在向前推进。

这段话表达的是一种观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通过内部矛盾的斗争来实现的,即便有些人试图阻挡这一进程,社会还是会按照其内在的规律向前发展。

近日阁主看了一本反映河北农村从集体到改开几十年某农村的变化过程的小说,名为《苍生》,以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田成业和爱面子又好强的田大妈一家子的生活为中心展开。

写的很真实。

对于农村出生的阁主来说,非常有代入感。

里面就有个场景。

支部书记跟人勾结,搞了250万块砖给国企,实际报300万块,从国家兜里赚50万块虚的砖钱,薅社会主义羊毛。

田家老二保根知道这回事儿之后,就要搞检举揭发,试图通过此举搬倒老支书。

然后他好回村带领大家采用集体股份制的形式带领全体村民发家致富,而不是老支书搞的少数几个跟他关系好的,给他打点过的村民富起来,而其他村民搞的媳妇都娶不上。

即便像他大哥能娶上媳妇,也是老少两辈儿背几个月石头累的吐血,才勉勉强强把个婚房搞定。

为了满足新媳妇买块进口手表的条件,差点没急的全家卖老房子。

后来为了迎老二保根随口说下的新媳妇过门,田大妈找大媳妇借那块手表,逼的大媳妇差点喝农药寻了短见。

保根就要揭发他。

旁的人都害怕,包括对他有意思想嫁给他的支书侄女。

这中间的利益感情冲突,不复杂。

但揭示了一个道理,这世间,无论哪样的社会下,矛盾、冲突是无时不刻不在的。

而这种冲突正是推动发展、变革的内在动力。

咱们不必非抱着所谓的正义认为支书奸诈,挖社会主义墙角。

也不必非认为保根就是公平正义,值得学习。

此一时彼一时。

在社会规则尚能容忍的情况下,它存在即合理。

譬如支书干的这事儿,从保根告他的时候看去,尽管他占了国家的便宜,但他也是为现代化建设出了力的,这种行为有一次有二次,未必有三次,账目都在,难保不东窗事发。

即便不东窗事发。

在换了县领导班子之后,未必还将业务机会给到他。

他们想多赚钱,赚大钱这种动力,其实是促使中国从贫穷走向现代化的根本原动力。

哪怕他的确耍了不义之手段,挣了不义之才。

从全国范围看去,他们的贡献依旧是正的。

也正是他们这种带有负面效应的动能和保根他们所带有正面效应的动能,在左右着社会曲曲折折的去进步,法制去完善,经济去发展,文明水平在提升。

总之一句话,世间的事儿,存在即合理。

无需看什么都是不顺心不顺眼的,于你没有好处。

如果实在是看不过去,与其抱怨、不满、发泄,不如跟保根一样,找证据,搬倒他们,跟他们干。

做社会变革的推动力,而非絮絮叨叨不停,而无实质作用的旁观者,叽叽喳喳的麻雀。

聒噪不停只能招人厌烦。

认识仍然停止在旧阶段

“认识仍然停止在旧阶段”这个表达,意思是有些人的思想和观念没有随着外部世界和实际情况的变化而更新或进步。他们的理解和看法还固定在以前的情况上,没有接受或理解新发生的变化和发展。

在这个上下文中,这句话特别指出,即便社会发展和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要求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相应地调整以适应新的实际情况,但这些被称为顽固派的人却无法做到这一点。他们的思想和认知还停留在以往的阶段,没有进步,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看法以适应新的环境。

这种现象在变革和进步的过程中是不利的。因为当一部分人的思想不能与时俱进,不能理解和接受新的情况时,他们就可能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力量,试图保持现状,甚至试图让社会回到他们熟悉的过去,而不是向前看,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和适应新的挑战。

其实啊,任何的时候都是存在三派的,一派激进变革,一派保守不变,一派介于二者之间。

前者称为左倾冒险主义。

后者称为右倾保守主义。

中国那派是做好的,叫实事求是主义。

是毛主席的主义。

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很难认的清楚自己到底是左倾了还是右倾了,还是中间温和派。

因为见识不够,认识有差。

如果个个都有毛主席的远见和洞察力,何至于不能处在合适的位置上,正确的认识上,真理的道路上。

因为现实世界的局限,每个人所接受知识的局限,所处环境的局限,很难要求一个人绝对的保持正确,认识正确,语言正确,行为正确。

因此,认识仍然停留在旧阶段,其实指的不是某一个人。

而是每一个人,每个人都有在某些事情上右倾,某些事情上左倾,某些事情上中立的可能性,和可塑性。

这跟他以往具备的对应的那个领域,那类事情上的知识、见识、认识是密切相关的。

所以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些方面是老顽固,在某些方面过于理想主义而冒冒失失的。

有个俗语叫: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这句话其实不单单是针对初出茅庐的小伙子适用,对每个人都适用。

每个人必然在见识上寸有所长尺有所短。

认清楚自己在认识、见识上的长和短,才能避得开这种情况。

否则每个人都有可能犯保守或者冒进的错误。

但要认清自己又是何其之难呢?

正因如此,在任何的事情上,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意思就是说啊,哪怕你非常有把握的地方,也不妨多听听其他人不同的意见,或许人家的更好更对,或者至少有补益的作用。

更遑论你不是很有把握甚至没有把握的地方,更需要多接受其他的意见,必要的时候还需要亲自验证、实践,以检验其真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还是那句话,每个人都有思维盲区,认识低谷,或者认识的缺漏,也就意味着每个人都可能是在某些事情上或者某些事情的某些面向上停留在旧阶段。

这样去看,永远敞开胸怀,保持虚心的姿态和开放接纳的思维习惯,是何其重要。

所以,很多人讲,学会倾听。

闭上嘴。

通过倾听尽力弥补自己的浅薄,化解自己因循守旧带来的潜在风险。

顽固党的思想

这段话中提到的“顽固党的思想”是指那些在社会变化和发展中,拒绝接受新观念、新方法或新变革的人们的思想状态。这类人倾向于坚持过时的观点和做法,即使面对明显的事实和社会的前进方向,他们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看法或行动。

具体来说,“顽固党的思想”体现在几个方面:

与实际脱节:他们的观点和理解没有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而是停留在过去的状态。

抵抗变化:面对社会进步和变革的要求,他们不是积极适应或寻求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发展,而是试图阻止变化,保持旧有的状态。

缺乏前瞻性:他们不仅无法理解当前的变化,也无法预见或适应未来的发展,缺乏对新情况的适应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种思想状态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是有害的。因为社会是在不断变化和进步中前进的,需要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与时俱进。顽固党由于拒绝改变和适应新的情况,他们成了阻碍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力量,就像是试图让正在前进的车辆倒退,而不是顺应发展的方向前进。

顽固党为什么拒绝接受新观念、新方法或新变革

顽固党拒绝接受新观念、新方法或新变革的原因主要包括害怕失去现有的利益、不适应变化、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缺乏信息或误解以及习惯和舒适区。

人们对变化感到害怕,是因为他们担心新的情况会让他们失去目前的地位、权力或资源,宁愿维持现状也不愿冒失去这些的风险。

有些人对新事物的适应能力较弱,面对变化可能感到困惑或不知所措,因此宁愿保持熟悉的状态。

一些人深信他们的传统观念和做法,对于新观念和变革持怀疑态度。

有时候,人们之所以反对新观念,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获得足够的信息来理解这些新事物,或者他们对新情况有误解。

人们往往习惯于他们已经熟悉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法,任何变化都意味着他们需要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去尝试和学习新事物,这需要额外的努力和时间,有些人可能不愿意这么做。

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使得他们难以接受变化,即使这些变化可能对他们或社会有好处。

害怕失去利益是可以理解的。

无论谁啊,时时刻刻都在担心失去。

譬如阁主去年年会抽奖中了个100元红包。

装兜里一段时间之后。

某天坐车掏手机或者什么的时候,丢了。

下车后才发现。

为此,翻箱倒柜找了一阵子。

也为此惆怅了一阵子。

实际啊,100块对阁主来说能产生什么实质影响吗?

不能。

但就是这失去的心理在作祟。

所以只要是人,都在害怕失去。

讲到根子上,顽固派之所以顽固,就是担心失去、担心未来的不确定性、担心风险,过去的对于他来说,很安逸,很舒适,即便不那么安逸和舒适,至少是在他可控的范围之内的。

人只有在自己勉强可控的范围之内才能感到安全,才有片刻喜乐。

而这恰恰阻碍了他们更新他们的思想,更新他们的认识。

思想和认识的守旧,体现在行为上就是顽固、排斥新事物。

对于个人来说,顽固、保守、僵化是要不得的。

为了控制风险,有必要学习毛主席,搜集、掌握尽可能多的情报、信息,尽可能周全的采集感性材料,在理性认识上做加深,做升华,从而让不可控的风险变得可控,未知的风险变得已知。

而这正是那些始终愿意冒一定风险的成功者的特质。

也就是说所谓的风险和未知,是可以通过信息的丰富而降低风险,进入未知的。

而非因循守旧,顽固不化。

那样的话,将终无建树。

离开了社会实践

“离开了社会实践”这个表达是指某些人的思想和行动没有根据社会的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来进行。他们的观点和决策可能基于过时的信息、理论或个人的偏好,而不是现实世界中发生的具体事件和变化。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思想与社会发展的真实步伐脱节,不能有效地回应或适应当前社会面临的挑战和需求。

在这段话中,提到某些人“离开了社会实践”的现象,主要批评的是他们无法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无法在变化的社会条件下更新自己的思想和策略。这导致他们在行动上显得落后,不能为社会的进步提供适当的指导或贡献。他们可能坚持使用过去的方法解决新问题,或者无法接受新出现的解决方案和创新思维。

“离开了社会实践”的含义是,由于缺乏对实际情况的理解和适应,某些人的思想和行为无法反映或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和进步。这样的思想状态不仅限制了他们自身的发展,也可能成为阻碍整个社会向前发展的因素。

阁主觉得以下这五个词很好的总结了“离开了社会实践”的芸芸众生相。

书斋先生。

本本主义。

教条主义。

眼高手低。

纸上谈兵。

刚出社会那阵,经常听到眼高手低这个词儿。

说的是大学生学了一堆理论。

真正下手实践的时候啥也不会,不知所措。

这又让阁主想到任正非那个例子。

一个北大学生刚入职华为,没过几天就给总裁办公室上了一纸万言书,洋洋洒洒纵谈公司是是非非,里外长短。

据说任正非二话没说,一纸辞退令就勾销了这位初出茅庐的才子在华为的前程。

这个故事不知真假。

只论故事本身所具有的教育意义。

一个没有深入调查华为的人,一个对华为连个皮毛都不懂的人。

就开始指手画脚,信口雌黄。

怎么看怎么不靠谱。

当然阁主相信任正非不见得没这样的容人雅量。

但这个虚拟的或者现实的北大毕业生的所作所为的确轻浮,的确有点纸上谈兵之嫌,还带着哗众取宠的意思。

这个例子对于我们的警示意义在于,任何情况下,都得以实践为先导,凡事得讲究落到实际。

如此才能建构起自己坚如磐石的信心底座,以及做人做事稳如泰山的意志。

说白了,不要当空想家,当实干家。

不能站在社会车轮的前头充当向导工作

“不能站在社会车轮的前头充当向导工作”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一些人在社会变革和发展中的角色和位置。这里所说的,是指那些由于思想观念落后,无法引领或适应社会发展新趋势的人。他们无法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领导者或引导者,因为他们的思想和认识没有跟上时代和实际情况的变化。

在这个上下文中,这句话强调了一个问题:当社会不断进步和变化时,需要有人站出来引领方向,提供新思路和策略。但是,由于某些人的观念仍然停留在过去,他们就无法承担这个角色。他们不仅无法为社会提供正确的前进方向,反而可能成为阻碍进步的力量,因为他们试图保持旧有的状态,不愿意接受新的变化。

这种情况在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都可能出现,特别是在需要重大变革和新思想引领的关键时刻,那些思想落后的人就更加显得无法适应,不能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更不用说引领社会前进了。他们可能会因为害怕变化、守旧思想或简单的不理解新情况,而成为阻碍社会向前发展的“拖后腿”的力量。

写到这里的时候,阁主想到了前段时间刚读完的《陈独秀全传》。

陈独秀的确是个伟人。

但在历史的关节点他的思想他的认识没有跟上时代,或者错估了革命和当时社会、政治、阶级、国际形势,以至于脱离了中国革命的主流,最后被完全的边缘化,在贫病交加中遗憾离世。

这属于自然的优胜劣汰,没得办法。

虽然如此,但仍不可否认,陈独秀是个伟人。

在新文化革命的最前沿,是他振臂高呼,以笔代枪,引领和领导了那场浩浩荡荡、震古烁今、影响深远的运动,唤醒了麻木的中国人。

每个时代都有一批弄潮儿,一批领军人物,在每个行业每个领域也是。

这种现象在任何的文化里,任何的时代中,都存在。

留给我们的课题是,我们作为个人选择做引领人,还是芸芸众生的跟随者?

对于阁主来说,人活一世,应该有做将军的志向。

甚至有青史留痕的准备。

不然总觉得一世虚度。

而这样的人必然是某些领域的领军人物,先锋,榜样。

要做这样的人,需要有自己的心法,也就是洞察那一领域之后的真理性的总结。

当然做一个芸芸众生也未尝不可。

即便那样,你也最好摸索出一套成就幸福人生的心法,否则总现在郁郁不得志,处处不如意中,一生也忒苦了吧!

跟在车子后面怨恨车子走得太快

这段话中的“跟在车子后面怨恨车子走得太快”是一个比喻,用来形象地描述那些因为自己的思想和认识落后于时代发展,而不能适应社会变化的人的心态。这些人无法接受社会快速变化的现实,他们不是积极寻求适应这些变化,而是选择抱怨和反对,希望社会变化的速度能够放慢,以适应他们的思想速度。

在这个比喻中,社会的进步和变化被比喻为一辆前进的车子,而那些思想落后的人则是跟在车子后面的人。他们看到车子(社会)前进得太快,感到不安和不适,因为他们无法跟上这样的速度。他们的反应不是努力跑步追上,而是试图拉住车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让它停下来或者倒退,回到一个他们感到舒适和能够掌控的状态。

这句话强调的是,面对社会快速变化,有些人选择抵抗这些变化,因为他们的思想和认识更新得不够快,不能与时俱进。这种心态和行为,不仅无法阻止社会的进步,反而使得他们自己变得更加孤立和落后。

今天中午跟同事吃饭。

她说他最近正在秘密做一件事。

阁主问,什么事儿啊。

她笑,不说。

她说,君子谋事,成于密,败于泄。

阁主说扯淡,凡是不敢大张旗鼓说的事儿,十有八九成不了。

理由是,自己都没有信心,你从哪儿提供足够的动力客服千难万险最后抵达成功彼岸?

像阁主,干事,就大大方方对身边人说,一是鞭策,二是若有啥资源让他们凑个分子,三是彰显自己的热情和信心。

阁主认为,如果没有从内到外的内生动力,内生信心,内生热情,你再密也成不了,你可以给自己找借口,今天累了,算了不弄了,比如阁主写公众号。

明天有事儿,算了,不播了。

而阁主不是,既然大张旗鼓给这个说了那个说了,一天不写不播都不好意思。

当然主要还在于自己有了定见。

绝不会轻易的半途而废。

所以给谁说都是带着十足底气的。

而以“成于密”作为无需保密仅仅是为了怕失败找的一个借口的这样的事儿,阁主可以断定不久就销声匿迹了。

说完这个事儿,突然有点懵,这跟小节题目有啥关系啊?

有的。

她说“成于密”,不愿意告诉阁主啥事的原因就在于,第一怕给身边人说了,身边人打击她,第二怕事儿不成,丢人。

这就联系到小节题目了。

每个人,尤其思想闭塞的地方,想干点事儿,必然会遇到亲友们各种的负面言论,各种的警示,各种的风险提醒,各种的打击,各种的阻碍。

记得当时阁主高中同学给阁主介绍了用信用卡投资房产,也就是杠杆投资房产的发财致富的路子以后,阁主买了一整套欧神的书。

喜滋滋的,充满希望的,以为要发财了的心情,看书,听讲座,还准确去实地了解信用卡,金融贷款,以及实地踏勘楼盘。

怀着这样的喜悦心情和满腹的冲动给阁主妈,媳妇,妹妹,妹夫,弟弟,一说。

一致反对。

各种害怕,恐惧。

其中的反对理由就不详述了。

这么一轮家庭争论下来,阁主对这个事儿的兴头消失了。

跟兜头泼下的一盆冷水一样。

当然阁主意思并非他们怨恨阁主这部车子太快,或者给阁主拖了后腿。

阁主想表达的意思是,每个人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招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反对意见、阻力,和实际推动事情发展过程中的困难、障碍、阻力、坑。

毛主席说,这是常态。

事情总是有矛盾的,总是有斗争的。

你需要接受这个普遍现实。

然后将自己的思想纠正为正向的,向阳的,向上的,积极的。

提升自己的认识。

然后将这所有路途中的阻力视为养料,视为感知世界的感性材料,视为助缘,视为提醒你通往成功的唯一道路的一个叉道,提醒你留心绊子、陷阱和捕兽夹。

那些拉扯的人不见得就是不利因素,记住。

当然,我们自己要尽力避免成为那个怨恨的人。

若要不加入他们队伍,提升自己的认知,保持开放的心态,乐于接受任何的新事物、新观点,能动性的更新自己过时的思维、理论、看法和观点。

向后拉,开倒车

“向后拉,开倒车”这个短语形象地描述了一种思想或行为,特别是指那些不愿意接受新观念、新方法或社会变化的人。在这里,它比喻那些革命队伍中的顽固分子,他们拒绝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更新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这些人坚持过时的观念,不愿意与时俱进,甚至尝试阻挠社会向前发展的步伐。

在这段话的背景下,这个短语强调了一种回顾过去、抗拒进步的态度。它揭示了一个现象:某些人由于各种原因(可能是因为害怕失去既有的权利、地位或简单的习惯和惯性),试图将社会的发展“拉回”到他们认为安全或熟悉的旧状态,就像驾驶员将汽车挂入倒档一样,尽管这种做法与大多数人的利益和社会的整体发展方向背道而驰。这种行为不仅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也显示出他们与时代脱节的程度。

我们以一个故事来作结:

小明一直梦想着开创自己的咖啡店,一个不仅能提供优质咖啡,还能为人们提供一个放松和交流的空间。在他决定辞掉工作,全心投入到自己的梦想中去之前,他兴奋地与亲朋好友分享了这个想法。

然而,反应并不像他预期的那样积极。他的父母担心这是一个风险太大的决定,认为稳定的工作比冒险投资自己的生意更安全。他们认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保持一份稳定的工作是最理智的选择,试图说服小明放弃他的梦想,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向后拉,开倒车”现象。

小明的一些朋友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们担心他缺乏经营管理的经验,认为他应该更加实际考虑自己的未来。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建议他应该投资于更加“保守”和“安全”的领域,而不是追求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梦想。

面对这些反对声音,小明开始怀疑自己的决定。但在深思熟虑之后,他意识到这正是他人生中想要追求的热情所在。他开始更加努力地研究市场,学习咖啡文化和经营知识,甚至参加了创业培训课程来补充自己的不足。

最终,小明克服了种种困难,开设了自己的咖啡店。刚开始的确很艰难,但他的坚持和努力逐渐得到了回报。咖啡店不仅吸引了大量的常客,还成为了社区交流的热点。那些最初反对他的亲朋好友,现在成了咖啡店的常客,他们对小明的成功感到自豪,也被他的决心和勇气所感染。

这个故事说明了即使面对来自亲朋好友的“向后拉,开倒车”的压力,通过坚持自己的梦想,勇于面对挑战,一个人仍然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并取得成功。它告诉我们重要的不是别人的意见,而是对自己梦想的信念和不懈追求。


// 实践

今天是70个问题里的第19个,遇到迷茫的时候,怎么维持自己持久的动力?

这是个好问题。

当时在捋那70个问题的时候,阁主一度有些迷茫。

当然,并非迷茫到彷徨的边缘。

仅仅有点而已。

为什么会迷茫呢?

因为久久看不到足够刺激的结果。

因为对自己做的事情的意义产生了怀疑。

因为怀疑到底目标能不能达的成。

因为不晓得自己干的所有的事是不是在正道儿上跑。

无非这些。

第一个因为是认识不够。任何事情的发展总有个从弱小到强大的过程,有一个量变质变过程

总之就是做的还不够感性认识还不够升华理性认识还不够老天爷还没玩够

你继续吭哧吭哧弄吧

胜利属于吭哧吭哧

自我解答70问题以及长篇大论的深度阅读解读实践论提升了阁主认识茅塞顿开了19前那种迷茫消失了一多半了

这么一轮熬下来成效一天天在显现

所以当你对自己产生怀疑的时候提升自己认识阁主文章实践论

定能把你迷茫情绪打消

第二个因为意义阁主19天的实践中意义找到那就是重构自己底层思维体系改变自己外在就会改厚德载物

第三个目标能不能达成足够实践足够丰富感性经验一定合于实际客观现实也即是若将一个自媒体IP作为一个客观现实看的必有一条汇聚了大量的感性经验之后逐渐展开的大道通衢

如果暂时还没到那是实践不够感性经验不够

总之一句一直干下去闷声干下去不折不扣的踏踏实实干下去除此没有捷径

第四个因为所有只要围绕那个目标的事儿都是丰富提升做成理性经验当然范围之内有什么值得怀疑的

跟着阁主一路走来的朋友大概应该看得出来随着毛选的深入实践深入自己自己提的所有问题不解自开了

这样就验证了那句话所有的疑问所有困难所有障碍所有的沟沟坎坎所有悬崖峭壁所有不顺不如意不过因为认识不够而已

如果佛陀站在面前还有什么事儿称为难事儿

没有

因为认识涵纳宇宙万象

所以啊着力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提升自己的认识水平吧

读毛主席是一条捷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