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65读《实践论》,毛主席视角,从绝望到希望:抑郁症背后的生命力量
2024-03-20

难免,人情绪会进入低落、抑郁状态。

只要不持续,没什么大问题。

但低落和抑郁到来的时候。

会感觉到自己跟翅膀受伤的鸟儿跌落在马路边一样无助。

会感觉到自己像寒风里后腿断掉、浑身脏兮兮到打结的流浪狗一样可怜。

会感觉到一头牛服务了主人一辈子,耕地、挤奶,老了被卖掉时刻那样的悲伤。

如一块破布扔进茅坑。

或者爬行在洗碗槽边的蟑螂被屋子的主人一巴掌拍的稀烂。

总之,那不是一种令人愉悦的感觉。

阁主在前几年头条还没卸载的时候。

关注过几个抑郁症患者朋友。

镜头前有时候他们在凌晨3点崩溃大哭。

或者刚跟家人发生冲突后双眼红肿,气色晦暗。

连续几晚上失眠之后,黑着眼圈,头发蓬乱。

其中好几个都有过伤害自己甚至走极端的经历。

上帝希望他们活着。

所以,他们依旧顽强的活着。

抑郁成了这个时代的病。

经常有新闻报道出来。

上至7,80岁的老人,下到8,9岁的娃娃。

当他们令人窒息的遗书曝光出来的时候。

字字句句里透露出的绝望,和对人间的留恋。

两相对比下,让人无比唏嘘。

以前的阁主。

因为自身成长环境的缘故、天生性格的缘故,情绪低落、压抑了很多年。

甚至在生活里、工作里。

几乎从未感受到过快乐。

所以机缘之下学了f。

二者之间是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的。

一个人只有对人间苦感受深切的情况下,才会亲近f。

亲近一切超脱、空灵、虚无的事物。

难怪有人说宗教就是心灵的寄托,这个说法不错。

f教是心医王。

f教是出世的,他有他的一套出世然后入世的教法。

毛主席的实践论也有。

殊途同归。

在这样交替的学习中,情绪的问题、抑郁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治愈。

今天,我们说说抑郁和对治抑郁这个话题。


毛主席:一切的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


抑郁的知识

抑郁不仅仅是一时的悲伤或失落,而是一种深层次的情绪障碍。就像走进一片浓雾,四周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这就是抑郁带给人的感觉。它是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心上,让人难以呼吸,难以挣脱。

核心特征包括持续的低落情绪,这种情绪不是普通的起伏,而是深且长的低落,往往没有明确的原因。另一个标志是对平时喜爱的活动失去兴趣和快乐,生活似乎一夜之间失去了色彩。能量低下,常感疲惫,即使没有进行劳动,也感觉所有能量被抽走了。

常见的附加症状还包括睡眠问题,可能是睡得太多或太少,睡眠质量差;食欲和体重的明显变化;集中注意力困难,做决定或记忆力下降;自我价值感下降,感到自己无用、内疚或自我贬低;活动量的变化,表现为不安、易怒或行动迟缓;以及对生命失去意义的感觉,可能会思考死亡或自杀。

这些症状必须持续至少两周,并且足以干扰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功能,如工作、学习、家庭生活和社交活动,才能被诊断为抑郁症。抑郁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它让人陷入深深的绝望和无力感中,但并非个性弱点,也不是简单通过“振作”就能摆脱的状态。每个人体验抑郁的方式都是独特的,重要的是理解和关怀,认识到这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

特征类别

描述

核心特征

持续的低落情绪,对平时喜爱的活动失去兴趣和快乐,能量低下,常感疲惫。

情绪变化

持续感到悲伤、空虚或绝望。

认知变化

集中注意力困难,做决定或记忆力下降。

身体变化

睡眠问题(太多或太少),食欲和体重的显著变化。

自我感知

感到自己无用、内疚或自我贬低。

行为变化

活动量的变化,表现为不安、易怒或行动迟缓。

生命观

对生命失去意义的感觉,可能会思考死亡或自杀。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情绪问题肯定到不了抑郁症的地步。

但情绪低落、感觉心头压块石头、对什么都兴趣缺缺、常感疲惫、自我价值感低、注意力差、睡眠质量差、情绪波动大等却是现代人群里非常常见的情况。

抑郁和生产活动的关系

生产活动与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其中生产活动对抑郁情绪的影响同样深远和复杂。这种影响可以通过工作环境、工作强度、人际关系和个人成就感等多个方面来体现。

第一工作环境本身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影响。一个支持性、积极的工作环境可以提升员工的士气和满足感,从而起到预防抑郁情绪的作用。相反,如果工作环境充满压力、竞争激烈且缺乏支持,它可能成为诱发或加剧抑郁情绪的因素。高压的工作环境,如过长的工作时间、不合理的工作负荷和缺乏认可,都可以增加员工经历抑郁情绪的风险。

第二工作的性质和个人职业满意度也在这一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从事自己感兴趣和有意义的工作可以为个人带来成就感和自我价值,这对于预防和减轻抑郁情绪至关重要。相反,如果个人发现自己的工作缺乏意义或与其价值观不符,这种不匹配可能会导致情绪低落和抑郁。

第三人际关系在工作场所对于防治抑郁情绪也非常关键。良好、支持性的同事和上下级关系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减轻工作压力,而冲突和孤立的工作环境则可能导致抑郁情绪的产生或加剧。

第四工作不确定性和职业发展的阻碍也是重要因素。在经济不稳定、裁员风险高的环境中工作,或是感觉到自己的职业发展受阻,都会增加经历抑郁情绪的可能性。这种类型的压力不仅来源于经济上的不稳定,也包括职业身份和未来展望的不确定性。

生产活动通过各种途径对个人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包括工作环境、工作性质、人际关系和职业发展等方面。理解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个人的情绪健康,是制定有效预防和干预措施的关键。提升工作场所的心理健康意识,创造支持性的工作环境,以及提供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的机会,都是减轻工作相关抑郁风险的有效方法。

抑郁的知识来源于生产活动

探讨抑郁的知识来源于生产活动这一命题,我们深入地挖掘了生产活动对个人心理状态的影响,以及如何在这一过程中生成、积累对抑郁的深刻理解。生产活动不仅是经济生活的基础,也是社会结构和个人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个人的心理健康和情绪状态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一点在抑郁情绪的研究和理解中尤为显著。

第一生产活动为研究抑郁提供了一个实证基础。工作场所的环境、压力、人际关系以及工作满意度等因素,都直接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通过观察和研究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个人的情绪状态,研究者可以获得关于抑郁成因、表现和影响的重要数据和见解。例如,长期的工作压力和不满意度被证明与抑郁情绪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关系的发现源于对生产活动环境的深入观察和分析。

第二生产活动中的社会角色和期望也为理解抑郁提供了社会文化视角。在许多文化中,个人的身份和价值观往往与其职业成功和生产活动中的表现紧密相关。失败于达到这些社会设定的标准或角色期望,可以导致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受损,从而触发或加剧抑郁情绪。这种现象突显了社会结构和文化对抑郁理解的贡献,尤其是它们如何在生产活动的背景下形成和发挥作用。

第三对于抑郁的治疗和干预措施,生产活动提供了一个实践场域。工作场所的心理健康计划、职业生涯发展支持以及调整工作环境和文化的举措,都是基于对生产活动和心理健康关系的深刻理解。这些措施的实施和效果反过来又丰富了我们对抑郁治疗方法的知识库,特别是在预防和减轻工作相关抑郁方面。

第四生产活动对抑郁的知识贡献还体现在对抑郁经济成本的评估上。抑郁不仅对个体造成痛苦,也给社会和经济带来负担,包括生产力损失和医疗资源消耗。通过分析这些成本,研究者和决策者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抑郁的社会影响,从而在政策制定和资源分配上做出更加有根据的决策。

通过生产活动的视角,我们不仅能够深入了解抑郁的成因和影响,还能够探索有效的预防和干预策略。这种理解促进了抑郁研究的发展,同时也为抑郁患者提供了更为全面和多维的支持。

为什么会抑郁?

抑郁症的发生是一个复杂过程,涉及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等多个层面的交互作用。这一状态并非由单一原因导致,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生物学方面,遗传在某些家族中更常见的抑郁症表明遗传因素发挥了作用。具体来说,遗传差异影响了大脑中某些化学物质的平衡,这些化学物质与情绪调节有关。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对情绪稳定至关重要,这些化学物质的失衡被认为是引发抑郁情绪的关键因素。大脑结构的某些变化也与抑郁症风险增加有关,例如,前额叶活动减少与抑郁症相关,这一区域负责决策制定和情绪调节。此外,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如甲状腺问题或更年期,也可以触发抑郁症。

心理学因素包括个体的思维模式和认知习惯,如悲观主义和自我批评,能显著影响情绪状态,这些负面思维方式可能加剧或触发抑郁情绪。早期经历,包括虐待、忽视或父母分离,都可能增加抑郁症的风险,这些经历可能导致长期的心理压力和情绪障碍。

社会环境因素也对抑郁症有显著影响。生活中的重大压力事件,如失业、财务困难、亲人去世或离婚等,都可以触发抑郁症。缺乏支持性的社会关系可能导致孤立感,增加抑郁症的风险。此外,社会和文化背景对个体的抑郁症风险也有影响,面对极大的社会压力和预期,个体可能会感到不胜负荷。

抑郁情绪的形成是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个人可能因为具有遗传倾向而更容易受到外界压力的影响,或者长期的心理压力导致大脑化学物质失衡。此外,个人的心理韧性、应对策略以及获取的社会支持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抑郁情绪的形成和持续。

因此,理解抑郁症的发生,需要从多个角度考虑,包括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层面的交织影响。这种多维度的视角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抑郁症,并为其提供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人为什么会自杀?

在探讨人为什么会选择自杀的深层心理机制时,我们必须深入理解个体面对的内在痛苦、心理状态的转变以及对生与死的复杂情感。自杀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力是多元和复杂的,它涉及到极端的心理痛苦、对死亡的看法、以及生存本能与绝望之间的斗争。

极端心理痛苦

自杀行为首先根源于个体所经历的极端心理痛苦。这种痛苦可能来源于多种源头:深度的抑郁状态、严重的焦虑或恐慌、失去亲人的悲痛、社会孤立或排斥的感受、身份危机、经济困境或职业挫败等。当这些痛苦累积到一定程度,超出了个体的承受能力和应对资源时,死亡逐渐被视为一种逃离痛苦的方式。在这种极端痛苦中,死亡的恐惧和对疼痛的忌惮被巨大的心理压力所掩盖,使得死亡相较于继续承受痛苦而言,成为了一种解脱。

认知狭隘与失去希望

认知狭隘是自杀心理机制中的关键因素。在深陷绝望的境地中,个体的思考方式变得极其狭隘,他们很难看到问题的多种可能解决方案,只能看到自杀这一条出路。这种认知上的扭曲同样体现在对未来的绝望,即个体认为自己的处境无法改变,未来只有更多的痛苦。这种对未来的绝望感,加上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和目标,进一步推动了向死亡的逼近。

脱抑制与行动的转变

对于为什么有些人会在极端痛苦中选择自杀这一行动,脱抑制机制提供了解释。这包括由于心理疾病、物质滥用或强烈情绪波动导致的冲动控制能力下降。脱抑制状态降低了个体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疼痛的敏感度,使得采取自杀行动的门槛降低。

对死亡的复杂情感

许多处于自杀边缘的人在面对死亡时,其实是有着复杂的情感和矛盾的态度。他们可能既恐惧死亡的未知,又渴望通过死亡来逃避无法承受的痛苦。在某些情况下,个体可能会经历一种认知上的解离,他们对生命的留恋与对痛苦结束的渴望之间的冲突,导致了对死亡的非理性看法。

自杀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现象,它背后的心理机制包括了深度的心理痛苦、认知狭隘、对未来的绝望、以及脱抑制等因素。面对这种极端痛苦,死亡不再是被恐惧和避免的,而是被视为逃离痛苦的一种方式。这种选择反映了个体在极度痛苦和绝望中的心理状态,以及他们在这种状态下对生命意义的深度探索。

理解自杀的心理机制对于预防自杀行为、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有自杀倾向的人找到生存的理由至关重要。通过提供情感支持、增强社会联系、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和及时干预,社会可以为那些处于绝望中的人提供希望,帮助他们重新发现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世界上有不抑郁的人吗?

在讨论是否有人能够完全避免抑郁情绪时,我们必须区分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悲伤或失落与抑郁症这一严重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区别。通常情况下,几乎每个人都会在面临生活中的挑战和逆境时经历某种程度的悲伤或失落。这种情绪反应是人类情感体验的一部分,对个体的成长和适应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发展成为严重的抑郁症。

抑郁情绪的普遍性意味着它是一种常见的情感体验,源于对生活事件的反应,如重大的生活改变、失去亲人或遭受失败。这些情绪通常是暂时的,大多数人能够通过时间的流逝、自我调节和社会支持恢复。然而,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涉及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需要专业的治疗。

关于能否完全避免抑郁情绪,答案在于个体的心理韧性、应对策略和社会支持系统。心理韧性是指个体面对逆境时的恢复力和适应能力,这种能力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如积极的人生观、有效的问题解决技巧和健康的应对机制。社会支持,包括家人、朋友和社区的支持,对于提供情感慰藉和实际帮助,增强个体的抗压能力至关重要。

以历史人物如尼尔森·曼德拉为例,他在面对极端逆境时展现了非凡的韧性和积极生活态度。曼德拉在监狱中度过了27年,期间他展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自由与正义的坚定信念。即使在如此严酷的条件下,曼德拉也没有屈服于抑郁情绪,而是用他的信念和坚强意志保持了精神的自由。他的故事启示我们,通过培养坚定的信念、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强大的内在力量,即使在面对生活中最艰难的挑战时,也能找到克服困难、避免沉沦于抑郁情绪的路径。

虽然抑郁情绪在人生的某些阶段可能难以完全避免,但通过增强心理韧性、培养健康的应对机制和建立支持性的社会网络,个体可以有效管理这些情绪,防止它们演变为抑郁症。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的挑战和成长,面对困难时积极的态度和行动是避免陷入绝望的关键。每个人都有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即使在逆境中也能寻找到希望和快乐。

怎么解决抑郁问题?

当人们感到非常难过和无助时,他们可能会经历一种叫做抑郁情绪的感觉。这种感觉可能会让人觉得每天都很艰难,好像失去了快乐的能力。但是,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应对和减轻这种情绪,让生活重新变得有希望和乐趣。

和别人谈谈自己的感受很重要。这个人可以是家人、朋友、老师或者心理咨询师。有时候,只是让别人知道你的感受,就能让你觉得好一些。这样做不仅可以让你感到不那么孤独,还可以获得一些建议和支持。

保持身体活动也很有帮助。运动不仅能让你的身体更健康,还能释放一种叫做“快乐激素”的东西,让你感觉更快乐和放松。这不意味着你必须做很激烈的运动,有时候,只是散步或者做一些轻松的活动也很有用。

尝试找到一些让你感兴趣的活动,比如画画、写作或者做手工。这些活动不仅能让你的注意力从负面情绪中转移开,还能给你带来成就感和快乐。

睡眠也非常重要。当你感到抑郁时,可能会发现自己要么睡得太多,要么睡不着。尽量保持规律的睡眠习惯,这对于改善你的情绪很有帮助。

此外,尝试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也是关键。好的饮食习惯可以让你的身体和大脑更健康,从而帮助你更好地应对抑郁情绪。

记得给自己一些时间。改变情绪并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实现的,有时候需要一段时间。重要的是要对自己有耐心,保持希望,知道总有一天事情会变得更好。

抑郁情绪是很多人都会经历的,但通过正确的方法和支持,每个人都有能力克服它,重新找到生活的快乐。如果你发现自己无法独自应对,寻求专业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记得,你并不孤单,总有人愿意帮助你度过难关。

一个小窍门

抑郁或者说情绪低落在不少的情况下,是因为做事情得不到预期的结果或者希望抱太大结果不如意心理落差带来的。

换一个较有难度但又不是特别难的事情,意思就是跳一跳能达到,达到以后能带给你正向情感的事情。

譬如阁主之前的7500字。

7500字国内支付chatgpt4 plus踩坑记(72小时搜集整理的超级干货)

当然给自己设定要做的事情是要有生产价值的。

如何对治悲观主义

悲观主义是一种心理态度,特点是对未来持有负面预期,倾向于预见最坏的结果或强调不利的一面。这种思维方式不仅影响个体的情绪状态,还可能影响他们的决策过程、人际关系和生活质量。深入理解悲观主义及其成因,以及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对于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悲观主义的本质

悲观主义通常表现为对未来持有一种消极的视角,悲观主义者往往预期会发生最坏的情况,并认为不良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这种心态可能导致个体在面对生活挑战时缺乏动力和积极性,因为他们认为任何努力都是徒劳的。悲观主义不仅仅是偶尔的消极思维,而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信念系统,深刻影响着个体的情感体验和行为模式。

悲观主义的成因

悲观主义的形成是多因素的结果,包括遗传、环境和个人经历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

1. 遗传因素:研究表明,人的性格特质,包括倾向于乐观或悲观的态度,可能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尽管遗传因素为个体的心理特质设定了一定的范围,但后天的经历和环境亦对性格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

2. 环境因素:成长环境中的不稳定因素,如家庭矛盾、经济困难或社会不公,都可能促使个体形成悲观的世界观。此外,长期处于压力大、支持少的环境中,也可能导致个体发展出悲观的倾向。

3. 个人经历:个人经历,尤其是早期的负面经历,对形成悲观主义有重要影响。经历过失败、挫折或被拒绝等事件的人可能更倾向于采取悲观的态度,以保护自己免受未来可能的痛苦。

对治悲观主义的策略

对治悲观主义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个体的自我意识、持续努力和适当的策略。

1. 认知重塑:认知行为疗法(CBT)是对抗悲观主义的有效工具之一,它帮助个体识别和挑战自己的负面思维模式。通过质疑悲观预期的合理性,寻找更加客观和平衡的思考方式,个体可以逐渐改变自己的认知模式。

2. 培养乐观态度:乐观主义并不是无视现实中的困难,而是选择关注可以控制和改变的方面。通过设定实际可行的目标、庆祝生活中的小成就,以及练习感恩,个体可以逐步培养更加积极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3. 增强社会支持: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克服悲观主义非常重要。亲密的友谊和支持性的社交网络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帮助个体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态度。

4. 自我接纳和同情:学习接纳自己,包括自己的不完美和挑战,是克服悲观主义的关键。通过自我同情,个体可以更加宽容地看待自己的失败和缺点,减少自我批评,从而降低悲观情绪。

5. 专业帮助:在某些情况下,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是必要的。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提供者可以通过个性化的干预计划帮助个体理解和克服悲观主义。

悲观主义是一种可以通过积极的干预和个人努力来克服的心理态度。虽然这一过程可能需要时间和耐心,但通过持续的自我反思、实践和适当的支持,个体可以学会以更加积极和乐观的视角看待生活,从而提高自己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认知行为疗法(CBT)

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心理治疗形式,如抑郁症、焦虑症、恐慌障碍、社交焦虑、强迫症以及许多其他心理障碍。CBT的核心理念是认为个人的情绪和行为受到其认知(即思维方式)的影响。换句话说,人们对于他们遇到的事件的解释和思考方式,可以影响他们的情绪和反应。因此,通过改变不健康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人们可以改善情绪状态和心理健康。

CBT的核心内容包括:

1. 认知重组:这是CBT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涉及识别和挑战个体的负面思维模式,如灾难化、过度概括、黑白思维和个人化。通过质疑这些自动思维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个体学习用更加积极和现实的方式来看待情况。

2. 行为激活:CBT鼓励个体参与能带来积极情绪体验的活动,特别是当他们因抑郁或焦虑而倾向于回避这些活动时。行为激活有助于打破消极行为模式,通过参与和完成任务来提升个体的情绪和自信。

3. 解决问题的技巧:CBT教授个体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技巧,以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这包括定义问题、生成可能的解决方案、评估这些解决方案的优劣,以及实施和评估选定解决方案的结果。

4. 暴露疗法:特别针对焦虑障碍和强迫症的治疗,暴露疗法涉及将个体暴露于他们害怕或避免的情境中,无害地面对这些情境,以减少恐惧和焦虑反应。

5. 技能培训:CBT还包括教授个体应对技巧,如情绪调节、压力管理、社交技巧和沟通技巧,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挑战。

6. 作业:CBT强调治疗过程中的“作业”,即在治疗会话之间完成的练习和任务。这些作业帮助个体将会话中学到的技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理解并巩固改变。

 CBT的特点:

目标导向:CBT是一种高度焦点化和目标导向的治疗形式。治疗目标在治疗初期设定,并在整个过程中不断评估和调整。

时限性:CBT通常是短期的,治疗周期可能从几周到几个月不等,具体取决于个体的问题和进展。

合作性:CBT强调治疗师和个体之间的合作关系。个体在治疗过程中扮演积极角色,与治疗师一起工作,探索和解决心理问题。

认知行为疗法的有效性已被广泛研究和证实,它是治疗许多心理健康问题的首选方法之一。通过CBT,个体可以学习更健康的思维模式和应对策略,改善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如何对治自我批评

自我批评是一种内在对话方式,个体以此评价自己,往往倾向于挑剔和负面。虽然适度的自我评估有助于个人成长和自我改善,但过度的自我批评却可能导致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和低自尊。对抗自我批评需要一种综合的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策略、情感调节技巧以及对个人价值观的深入探索。

自我批评往往根植于早期经验和社会文化因素,包括家庭环境、教育体系和社交互动。它可能起源于对外界期望的内化,特别是在童年时期接受到的批评和评价。认识到自我批评的根源是首步,它帮助我们理解这种行为模式不仅是个人的问题,也是环境影响的结果。

认知重构是认知行为疗法(CBT)的核心技巧之一,用于识别和挑战负面思维模式。对于自我批评,这意味着要注意到自我批评的思维过程,并开始质疑这些思维的真实性和有用性。例如,当你发现自己在思考“我做错了一切”时,试图将这种绝对化的思维转变为更加中性或积极的表述,如“我在某些方面犯了错误,我可以从这些错误中学习并成长”。

自我同情涉及以一种理解、关怀和慈悲的方式对待自己,就像对待一个好朋友一样。研究表明,自我同情能有效减轻自我批评的负面影响。当注意到自己陷入自我批评时,尝试用一种温暖和接纳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感受和经历。这可能包括给自己一些鼓励的话语,或是提醒自己每个人都会犯错误,这是成长的一部分。

积极地建立自我形象是对治自我批评的另一关键策略。这涉及到认识和庆祝自己的优点、成就和价值。可以通过写日记、设置和达成小目标或是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成功来实践。重点是转移注意力,从过分关注自身的不足转向欣赏自己的长处和进步。

正念是一种专注于当前时刻的心理状态,以非判断性的方式观察自己的思想和感受。通过正念练习,比如冥想,可以帮助个体认识到自我批评的思维模式,同时学会不被这些思维所牵动。这有助于减少自我批评的自动性,让个体有空间选择更加建设性的反应方式。

面对自我批评时,向他人寻求支持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是心理咨询师、信任的朋友或家人。在安全和支持的环境中分享自己的挑战和感受,不仅可以获得有用的反馈和建议,还可以加深对自我批评模式的理解和认识。

过度的自我批评往往与对成就和外在评价的过分关注有关。因此,重新审视和建立基于内在价值和个人兴趣的价值观是必要的。这可能涉及到探索自己真正关心的事物,以及如何根据自己的价值观而不是外界标准来定义成功。

对治自我批评不是个一夜就能完成的过程,而是一个持续的旅程。通过练习认知重构、发展自我同情、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练习正念、寻求支持和建立新的价值观,个体可以逐渐减轻自我批评的影响,发展出更加健康和支持性的自我对话方式。这一过程需要时间、耐心和持续的努力,但通过这些策略,每个人都可以学会以更加积极和同情的方式对待自己,从而提高自我价值感和生活质量。

实践一下

第31个问题,暂时还有必要扩充领域吗,2024年?

暂时不用。

目前维持当前的运营模式。

无尘阁DU毛选作为主阵地创作内容。

其他17个号用来做转发。

暂时还没看出这种模式有什么好处或坏处。

但从过往知识分析,转发本身就是一种对文章和账号的投票,是有利于提升主账号的权重的,因此是值得花比较久的时间做尝试的。

负面效应就是人为做的转发,是否有违规嫌疑者不得而知,也是需要持久去观察的。

阁主认为在达到毛选领域其他账号最高日阅读之前,是没必要换或者探索其他领域的。

况且在读书领域有六神磊磊读金庸,十点读书这几尊大神在前面。

因此它的潜力依旧很大。

正因为离毛选领域头部几个号还有距离,所以阁主还需细致研究他们的行文策略,选题策略,标题策略等等各方面。

有个朋友前些日子跟阁主沟通要做一个高质量内容转载号,要求阁主开白名单。

这些日子关注了它那个号,转了阁主两篇文章,同时他也大量转载虎妞儿读书的文章,近两篇阅读量冲到了近200,这个现象就值得阁主深思了。

它一个新号,转载的别人文章,总计转载有10篇左右,虎妞读书的文章阅读量却能相对高。

那一定是做对了什么。

个人感觉可能有两方面,第一他积累了10篇量,到了起量的时候,第二公众号官方给予新号的扶持,第三虎妞儿的标题的确有出彩的地方。

前两条有待观察。

第三条阁主可以模仿模仿它的标题写法。

今天的问题就这样,核心就是选定一个方向就死磕下去,没必要分散精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