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晚年为什么哭?
2024-11-12
从清朝和珅贪腐,到现代社会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贪欲与私利一直在腐蚀着一代代人。清朝的和珅贪污数亿,成为贪官的代名词,而今天的某些人,在体制内混得风生水起,目光短浅,一心只为自己谋取利益。钱理群教授形容他们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聪明世俗,善于利用体制,这类人一旦掌权,其危害远超一般的贪官污吏。
更令人痛心的是,类似“汉奸”的行径也出现了。我的老领导王震曾说:“汉奸和抗日英雄不会断子绝孙。”如今,一些人为了享乐,不惜背叛国家。他们以为自己的行为会被时间掩埋,但从历史唯物主义看,任何重大行为,人民和历史终究会清清楚楚地记下其功过是非。
一个人的信仰是根本。毛主席说“为谁服务是根本问题”。真正的共产党人讲求信仰与人格的统一,内心无愧于人民和历史。然而今天,有些人表面上喊着为人民,实则只为个人或家庭谋私利。正因为这种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才导致了经济粗放增长模式迟迟得不到转变,导致了“为穷人说话,为富人办事”的现象。
历史在告诉我们,鱼烂先从头上烂起。正如俄罗斯学者所说,苏联亡党亡国的原因之一就在于私利渗透了党的根基,领导人腐化成风。苏联解体的教训犹在,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必须要从历史中汲取教训,绝不能重走“鱼烂先从头上烂”的道路。历史和人民终会衡量每个政党和每位领导人的得失对错。
毛主席曾说:“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与价值观虽有不同,但在真正的共产党人那里,它们在更高层次上是一体的。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必须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如果在做决策时掺杂私心,那必将酿成大错。正因为有良知的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懂得敬畏历史和人民,他们才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不断自省自律。
我在中国社科院工作了15年,曾出版两本著作,每本的扉页上都写着一句话:“学者今天的所言所著,如同领导干部的所作所为,必将接受历史和人民的评说。”我们每个人的所作所为,都要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无论是学者还是领导干部,只有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才能无愧于心、无愧于时代。
毛主席晚年流泪,心忧百姓,常常感慨。1975年,他在读陈亮的《念奴娇·登多景楼》时,因悲叹南宋朝廷上下只顾私利而号啕大哭。南宋官员们登高怀远,却只为自己和家族谋算。毛主席看到这些,不由得为国家忧心,觉得无人知晓他内心的忧虑。这种家国情怀,是真正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是一种把国家放在心头的责任感和悲悯心。
如今,有人主张“人性自私”理论,认为人类天生自私。这一理论源自亚当·斯密的经济学,但我们不能将此假说推广到政治和社会领域。如果一切都以自私为准则,那就难免会出现贪污腐化、买官卖官等现象。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共产党人应把国家和人民视作自己的大家庭,为大家庭的根本利益奋斗。
我们并不反对合理的个人利益,但绝不能让“自私”成为行为的唯一导向。伟大的母爱能为孩子牺牲一切,真正的共产党人也会毫无保留地为国家和人民奉献。回顾革命年代,无数先烈为了民族和国家的未来,牺牲了生命。这种舍己为公的精神,才是人性中最光辉的品质。
中国的改革开放需要调动积极性,但绝不能在物质利益面前放弃精神追求。那些认为“人性自私”的人,看不到我们这个国家和人民的真实本质。无论从个人还是集体角度来看,贪婪和腐化的后果都是毁灭性的。从苏联解体的教训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如果我们不防范,私利也可能摧毁我们的国家。
作为这个时代的见证者,我们有责任保持清醒,不让历史重蹈覆辙。我们这一代人不能成为历史的罪人,不能让中国再回到受人欺凌的旧时代。要想让子孙后代免于责问,就必须牢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实现真正的长治久安,让后代在一个和平、幸福的中国中安居乐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