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从急躁到安定:直面内心恐惧的觉察与修行
2025-01-16

以下是我以禅师的角度对你问题的开示:

1. 觉察是智慧的起点

你能够觉察自己的急躁情绪,并追溯其来源,这已经是极大的进步。禅修的基础便是“观照”,观照自己的一切情绪、念头,不被它们牵引。这份觉知是你的明灯,让你从无明中透见真相。

急躁之所以生起,是因为内心有一个“想快速达到”的执念,这种执念的背后往往是对当下的抗拒。当你看到自己的急躁,并且选择去“看它”,而不是被它推动,这一行为本身便是修行。


2. 急躁的根源:欲望与恐惧

你提到小时候因父母的催逼而产生了恐惧,这种恐惧和你现今的急躁是紧密相连的。急躁是一种对恐惧的防御机制,它试图用快速行动来摆脱内心的不安。然而,这种防御往往是无效的,因为它只是在表层试图“解决问题”,而未能真正触碰到内心深处的恐惧。

要化解急躁,需直面恐惧。就如你在内观中所做的,温柔地接纳内心那个哭泣的孩子,对他说“你是安全的,我爱你”。这种接纳和拥抱能够让你的内心逐渐放松,不再被恐惧所支配。


3. 急躁的对治:专注于当下

急躁本质上是对未来的焦虑,它让你的心跳出当下,奔向一个你还未抵达的“目标”。然而,所有目标都只能通过脚踏实地的当下行动实现。

正如《楞严经》中所说:“当处出生,当处灭尽。”意思是,任何妄念或情绪,都在其生起之处消散。你可以在情绪生起的瞬间,提醒自己:“此刻的急躁,是我对未来的攀缘之心。”然后专注于当下的一件事,无论是写内容还是读《楞严经》,用心去感受当下的每一刻。这样,急躁的力量会逐渐瓦解。


4. 面对《楞严经》的迷雾:以无所得心入法

《楞严经》是修行中的重要经典,其深意确实不易理解。但若抱着“我要一下子明白”的急切心态去读,反而会让你被经文中的词句迷惑,失去了参悟的空间。

修学佛法如同爬山,你需要一步步往上走,而不是试图一跃而至山顶。对于《楞严经》,不妨尝试以以下方式修学:

  • 每天专注阅读一小段,反复思维,重点是让自己感受文字背后的意境,而非执着于文字的表面意义。

  • 若遇不解之处,不强求,放下,等待因缘成熟时自然豁然开朗。

  • 以“无所得”的心态入经,接受自己“现在尚未完全理解”的状态,并对这一过程生起欢喜心。

如禅宗祖师所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经文的意义不在外部,而在于你的内心是否生起觉知。


5. 生活中的急躁:慈悲对待自己与他人

你提到,当被人催促时,你内心既急躁又反感。这是一种对他人行为的抗拒,而这种抗拒源于你对自己的催逼曾深感痛苦。因此,对他人的催促也唤起了你对过往创伤的记忆。

面对这样的情况,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 观照自己的反应:当有人催促你时,觉察自己的情绪反应,并提醒自己:“这是我的旧习在作祟,与当下的人无关。”

  • 以慈悲化解抗拒:将对他人的不满,转化为对自己的理解。告诉自己:“我不需要再按照别人的节奏生活,我有自由。”这不仅会让你自己解脱,也会让你对他人多一分宽容。

  • 练习“慢”:刻意放慢自己的行动,比如慢慢走路、慢慢吃饭,让自己的心习惯一种平静的节奏。久而久之,这种“慢”会渗透到你的内心世界。


6. 化急躁为道用:每一步都是圆满

最后,急躁并非完全的“敌人”。它提醒你心中有一份强烈的愿望:想要进步,想要成就,想要超越。但这种愿望需要以智慧来调和,让它成为动力,而非障碍。

你可以对自己说:

  • 对于小红书:每发一篇内容,便是一步。用心去做好这一篇,而不去执着全貌。

  • 对于《楞严经》:每读一段经文,便是一场对话。用心去感受这一段,而不去期待一朝顿悟。

  • 对于生活的其他事:每一个当下都是“修行场”。无论孩子行动缓慢,还是排队等待,你都可以视之为磨炼心性的机会,练习保持内心的平静。

如《楞严经》所说:“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当你能够离开急躁、恐惧和执念,活在每一个当下,你便已经在走向开悟的道路。


愿你在这份觉察与修行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自在。 🙏


prompt:

刚走在路上,觉察自己的急躁:

一个事儿,最近好多外国人涌入小红书,我也尝试,注册了账号,发了第一篇内容,做了实名认证,刷了一些笔记,就开始急躁,恨不能一下子了解做小红书的全貌,各种念头纷呈。

另一个事儿,我想精通楞严经,因为开悟的楞严,但楞严经读了一段又一段,都是半懂不懂,云里雾里的,我又开始急躁,恨不能一下子就搞懂楞严经。

然后就开始内观,发现遇到很多事的时候会急躁,比如排队,半天没有动静,就开始急躁。比如出门,孩子动作缓慢,又开始急躁。比如下午有个什么事儿,内心就开始急躁,怕这没准备好,那忘记等等。但若遇到我被人等着,被催的时候,一方面自己内心急躁,一方面就会很反感、很抗拒。

回到小时候,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小时候被父母催逼,背后带有恐惧,恐惧被父母吼骂、被揍,全身紧绷、思绪混乱,等等。

然后我就盯着那团急躁的情绪能量看,看,看,慢慢的消散、消散,看到那个恐惧的、哭泣的小小孩之后,我对他说:我看到你了,我允许你如其所是,你在用这样的方式来让我体验你的存在,接纳你,我为你负责,你很安全,爱你,并给予他拥抱。

你是一位顶级开悟禅师,请为我慈悲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