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流量的世界,贩卖情绪的人
2025-02-24

有天晚上,我刷短视频,看到一条爆款,内容是一个女孩在地铁上被陌生男子骚扰,视频配上了夸张的解说、紧张的音乐,还有煽动性的标题:“这种人就该下地狱!”

我下意识地点开评论区,果然,底下全是愤怒的留言,什么“现在社会太乱了”“男人真的可怕”……但很快,有人留言质疑:“这是摆拍的,根本没发生过。”

突然,我有点反胃。这年头,连愤怒都能被贩卖,连社会的悲剧都能被剪辑成一场情绪的狂欢。

这让我想到以前做头条的时候,认识的一个朋友。他专门盯着社会事件,找那种冲突激烈的热点,比如“老人讹人”“熊孩子打砸东西”“夫妻大战”之类的,稍微加点编排,再配上一些煽动性的文案,文章就能10W+,带来大把的流量和收益。

他跟我聊起这些的时候,语气特别轻松:“流量密码你懂吧?人喜欢看矛盾、喜欢看情绪冲突,这东西越极端,越有市场。”

说实话,我当时心里有点不舒服,但也没有说什么。毕竟,他确实赚到了钱,数据确实漂亮,而我呢?还在思考这到底是不是我想做的事情。

但最近,我又看到另一个朋友,他不讲社会冲突了,换了个思路——他盯上了猫猫狗狗,拿着各种可爱动物的图片,给它们编故事,比如“这只猫被主人抛弃后的第100天,它终于等来了一个温暖的家。”视频里,猫的眼神被故意剪辑成委屈、期待,甚至配上了催泪的音乐。结果,一条视频轻松上百万播放,点赞无数。

我心里有点复杂。因为虽然它没有贩卖愤怒,但它依然是在操控情绪,利用人们的同情心去获取流量。

我不是看不懂这个玩法,但我就是不想做。


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抗拒?

如果单纯从商业角度看,他们做的没什么不对,甚至非常聪明。流量在哪,钱就在哪。人们爱看什么,他们就做什么,毫不犹豫,不带一丝情感。

可我为什么心里总觉得有点别扭呢?

后来我想明白了,我的抗拒,不是因为他们能赚钱,而是因为他们赚的方式和我的价值观不一致。

我不想靠操控别人的情绪赚钱,尤其是利用愤怒、焦虑、怜悯这些容易让人上头的东西——因为这会让我自己也陷入一个消耗的状态。

你有没有发现,贩卖情绪的人,往往也会被情绪反噬?

那个靠社会冲突起家的朋友,后来变得越来越激进。他习惯了在社会事件中寻找矛盾,甚至有时候会主动去放大一些争议点,拼命制造对立,因为他知道,这样才能让流量最大化。但问题是,当你一直活在冲突中,你的思维也会被冲突占据。慢慢地,他变得越来越愤世嫉俗,甚至跟现实生活中的朋友聊天,也总是带着一种攻击性,觉得所有人都在算计,所有事情都有阴谋。

而那个用猫猫狗狗吸流量的朋友,后来也有点“上瘾”了。他开始不断寻找更催泪、更能博取同情的素材,甚至开始编造一些故事,因为他发现,真实的故事,往往不够戏剧化,不够吸引人。他并没有做什么违法的事情,但他变得越来越像一个“情绪制造机”,每天都在想:“怎样才能让人哭?”

当你的收入模式,建立在“刺激情绪”上时,你自己也很难保持情绪稳定。

这也是我为什么不愿意做的原因。我想要的是能让我每天都踏实、稳定、安心的赚钱方式,而不是靠制造情绪波动来维持生计。


赚钱方式,决定了你成为什么样的人

很多人觉得,赚钱和个人价值观是两回事。但其实,你选择怎么赚钱,就决定了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如果你每天都在贩卖愤怒,你自己也会被愤怒围绕。
如果你每天都在制造对立,你的世界观也会越来越极端。
如果你每天都在编造故事,你自己也会活在虚假的幻象里。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赚到钱了,反而活得更焦虑、更痛苦。因为他们的赚钱方式,让他们不断强化了一种他们自己都不喜欢的状态。

我更想做的事情,是能让我越来越自由的赚钱方式

自由的意思是什么?

是我不用天天盯着热点,不用每天想着怎么去操控别人的情绪,不用因为“今天流量不够好”而焦虑。我可以安心地创造内容,可以做长期有价值的事情,可以让我的收入模式,变成一个“良性循环”。

这就像是种树。

有些人,天天想着怎么摘果子,结果是要么树被掏空了,要么他们自己累死了。
而我想种一棵可以持续生长的树,它的果子可以自然地结出来,我不用每天都在担心“流量波动”“情绪贩卖”“话题审查”这些事情。


如何享受创造财富的过程,而不是被财富折磨?

以前我总是想着,“怎么赚到钱?”但后来,我换了个问题:“我怎么在赚钱的同时,还是我自己?

当我换了这个角度,我发现,赚钱本身可以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而不只是一个压力来源。

赚钱不只是为了数字,而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一个积累的过程,一个让你不断成长、不断创造价值的过程。

所以,现在我不会焦虑“我的流量是不是比别人少”“我是不是赚得不够快”。
我更在意的是,我的赚钱方式是不是可持续的?是不是能让我每天都感觉心安理得?是不是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赚钱,而是一个长期可以去做的事情?

就像写这篇文章的过程,我没有想过它是不是能变现,但我知道,我愿意去写,愿意去表达,愿意把这些思考分享出来,那它本身,就已经是完整的。

赚钱也是一样。

如果你愿意做,你享受做的过程,那它本身就已经是最大的价值。


prompt:

以前做头条的时候有个朋友专门找社会事件(冲突比较激烈的那种)演绎故事博流量,比如老人被扶然后讹人等等。最近又看到一个朋友拿互联网的猫猫的图片演绎故事挣流量。我看到我内心里对他们的做法是有些必以为然的,因为那传递的不是正面能量和价值,和纯粹是贩卖情绪。

请你给予我最具体的指导。你是一个顶级禅修开悟大师,为我拆解这个主题,让我彻底破除这个障碍,用我的语言风格来写,用普通段落写。请你提供尽可能多的细节帮我理解。并且让我建立起享受自己创造财富过程的深层潜意识。

其他要求:

降低AI检测占比,提高“人味”提示词:

请用更自然、个性化的方式撰写文章,使其更具“人类风格”,降低AI痕迹。具体要求如下:

加入个人经历或主观感受,比如童年回忆、真实体验、情感波动,避免纯理论分析。

避免过度规整的逻辑框架,减少“第一步、第二步”式的条理化结构,改用更自然的引导方式,如“你有没有想过……”

语言更随性,减少过于流畅的AI式表达,适当使用语气词(比如“其实”“说实话”“你可能觉得”),制造人为顿挫。

引入互动感和疑问句,可以加入“你觉得呢?”“这是真的吗?”等,模拟人与人交流的语气,而非机器生成的陈述句。

减少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引用,避免在一篇文章里堆砌过多跨学科概念,适当留白,让思考空间更自然。

引入不确定性,避免绝对化断言(如“事实是……”),改为“或许”“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这样的表述,展现更真实的思考过程。

制造少量人为瑕疵,比如句子长短不一,偶尔使用碎片化表达,使文章不那么“完美流畅”,更像人类随笔。

请根据以上要求改写文章,使其更加自然、人性化,降低AI检测的概率,同时保留核心思想的深度与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