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变聪明?】为什么我们明知道信息爆炸,还是忍不住买知识付费?
2025-03-11
01
信息爆炸这件事,不是最近才发生的。但有些人可能刚刚意识到,自己每天刷的短视频、看的文章、买的课程,堆在一起,已经成了一座“信息垃圾场”。每次买课,都感觉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结果看完后,唯一的收获是:“啊,这个道理我好像早就知道了。”
可问题是——既然早就知道,为什么还会忍不住买?
02
本质上,所有的知识付费平台,都在做一件事:整理信息,让人更快吸收。这听上去像是个好事,毕竟,在这个时代,最宝贵的资源已经不是信息,而是时间。
但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很多人以为自己是在“学习”,但其实是在花钱换焦虑。今天买个“从0到1学会短视频运营”,明天买个“普通人如何通过副业月入过万”,再过几天,又被“35岁后如何规划职场”戳中痛点。结果呢?课买了一堆,行动力依旧是零。
这里的核心矛盾是什么?
知识从来都不是稀缺的,稀缺的是筛选、归纳、转化成自己能用的能力。
03
有人会问,那为什么我们总是忍不住买?甚至在刷某个平台时,明明知道“这些道理我都懂”,但看到主播激情澎湃地讲述“如果你现在不做,以后一定会后悔”,手还是不自觉点了付款?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心理机制:行动幻觉(Action Illusion)。
当我们买了一门课程、大师课、训练营,大脑会产生一种错觉:“我已经在进步了。”即使还没学,甚至学了之后没有任何行动,光是买的那一刻,心里已经觉得自己变强了。
换句话说,我们消费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变聪明的幻觉。
04
但这就意味着,知识付费没有价值吗?当然不是。问题不在于“要不要买”,而在于:如何买?
如果你真的想让花的钱变成“投资”,而不是“智商税”,一个最简单的筛选标准是:“这门课有没有一个可以在24小时内执行的小行动?”
比如:
你买了一门写作课,课程是否有“第一天先写500字,并在群里分享”的任务?
你买了一门短视频课程,是否要求“今天就发一个10秒短视频”?
你买了一门理财课,是否有“今天就设立一个每月固定储蓄计划”?
如果一门课只有满满的概念,却没有任何可立刻执行的行动,那么它更像是一种“信息娱乐”,而不是“学习”。
05
回过头来看,其实这个时代并不缺信息,而是缺行动力。
所有知识付费的成功,靠的不是信息,而是帮你降低行动门槛。训练营为什么比普通网课卖得好?因为它让你每天都必须完成一个小任务,让你觉得自己在“做”什么,而不只是“学”什么。
如果你真的想让自己变得更聪明,最好的方法不是囤课,而是挑一门你已经买了的课程,找一个具体的任务,今天就去做。
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在学习,但真正变厉害的人,永远是那些肯执行的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