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如何创造真正“对我有用”的价值,让人无法忽视?】
2025-03-13

01

世界充满噪音。

每天,信息像潮水一样涌来,社交媒体、新闻推送、短视频、广告……所有人都在争抢注意力,每个品牌、每个内容创作者,都在试图“让别人看见”。

但现实是,大部分信息被一刷而过,真正能留下来的,寥寥无几。

为什么?

因为人们不会关注“正确的信息”,只会关注“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信息的价值,必须直击痛点,让人产生‘这对我有用’的感觉,否则它就是无效信息。

所以,想让信息真正被看到、被记住、被传播,就必须学会制造“不可忽视的价值感”。

02

最近,一个朋友做了一个小实验。

他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两条几乎相同的短视频,主题都是“如何在3个月内提高英语口语”。

第一条视频的标题是:“学好英语的方法分享。”

第二条视频的标题是:“这样做,3个月内让你的英语口语提高3倍!”

结果?

第一条视频,播放量只有几百。

第二条视频,24小时内突破10万,评论区炸了,无数人留言“真的吗?求方法!”

同样的内容,为什么效果天差地别?

因为第二条视频精准击中了用户痛点——‘3个月就能看到效果?这对我有用!’

第一条是泛泛的知识,第二条是“立刻能行动”的价值。

这就是为什么,信息必须精准打击受众的痛点,而不是模糊地“分享”知识。

03

那么,如何创造“让人无法忽视的价值”?

第一,价值必须具体到“我能得到什么”。

如果一条信息不能在3秒内让人明白它的价值,它的传播力就会大大降低。

想象一下,如果有两条标题:

A:“如何提升你的阅读能力?”
B:“5分钟学会一个新方法,阅读速度提升2倍。”

哪一条更吸引人?

显然是B。

因为它不仅提供了价值,还让价值变得具体、可衡量、让人有期待感。

价值越清晰、越直接,传播力越强。

如何优化信息,让它具备“可感知的价值”?

  • 加时间限制:“7天见效”比“提升效率”更有吸引力。

  • 让人可衡量:“收入翻倍”比“提升赚钱能力”更具体。

  • 用对比强化效果:“80%的人都做错了,这样才对!”

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讲,而是让受众立刻感觉“这对我有用”。

04

第二,信息必须带有情绪冲击,让人“感觉到点什么”。

人们不会传播冷冰冰的事实,但会传播让自己“有感觉”的内容。

这就是为什么,一篇“全球变暖的数据报告”不会火,但如果换成**“如果不行动,30年后,上海可能会被海水淹没”**,就会引起大量讨论。

哪些情绪最容易触发分享?

  • 惊讶:“真的假的?”

  • 愤怒:“他们居然一直在骗我们?”

  • 恐惧:“再不做这件事,可能会后悔一辈子!”

  • 喜悦:“这个方法太神了,赶紧分享给朋友!”

信息传播的本质,是情绪的流动。一个信息如果能让人感觉到“惊讶、震撼、愤怒、满足”,那么它就更容易被传播。

如何让信息具备情绪冲击?

  • 用对比放大冲击感:“这样做,3个月收入翻倍;这样做,你可能会一生贫穷。”

  • 用故事引发共鸣:“一个普通人,如何用1年时间实现财富自由?”

  • 用挑战刺激行动:“敢不敢试试?3天内,让你的作息变成高效人士模式。”

05

第三,必须提供“立即可执行的步骤”,让人立刻去做。

很多人看到一条内容,觉得“这个很棒”,但依然不会去做。为什么?

因为信息没有提供“下一步”。

人的大脑对模糊的信息会自动屏蔽,除非它能立即行动,否则就会被归类为“以后再做”——而“以后”通常意味着“不会去做”。

比如,告诉别人“每天运动有益健康”,几乎没人会改变习惯。

但如果换成**“今晚回家,跳30下跳绳,感受心跳变化,你就知道运动的好处”**,人们更容易尝试。

如何设计“让人想立刻行动的步骤”?

  • 步骤必须极简,不超过3步。

  • 每一步都要能在几分钟内完成。

  • 让人有短期反馈,能快速看到变化。

比如,健身视频里,最有效的内容不是“科学训练原理”,而是直接告诉观众:“现在站起来,做10个深蹲,感受一下你的腿部发力。”

让人立刻去做,才是信息真正有价值的体现。

06

所以,真正“对人有用的价值”,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 让人一眼就知道“对我有什么好处”(清晰的价值)。
2. 让人产生情绪波动,愿意讨论、分享(强烈的情绪冲击)。
3. 让人能立刻行动,而不是“以后再说”(简单的执行步骤)。

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制造海量信息,但能真正影响人的,只有那一小部分——真正能让人“感觉到价值”的信息。

所以,与其思考“如何创造内容”,不如先思考——如何让人无法忽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