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人生顺利?】老子这句“勇于不敢则活”才是终极奥义!
2025-03-14
爷爷说的没错,但你不信
小时候,爷爷常常坐在门口的竹椅上,悠悠地叼着旱烟,望着远处的青山跟我讲:“有时候啊,硬杠没好处,能让一步,就让一步。”我不服,觉得这就是老一辈的胆小怕事,哪像武侠小说里那种“剑在人在”的大侠风范?可是后来,创业踩过坑、投资被割过韭菜、孩子教育搞到鸡飞狗跳后,我终于理解了:很多时候,真正的勇敢,不是逞强,而是懂得什么时候该收,什么时候该放。
老子早就讲清楚了:“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大白话就是:过分刚强的人,容易死在自己的刚强里;而真正有智慧的勇敢,懂得克制,懂得后退一步,才能长久地活下去。这句话看似简单,背后的道理却足够让人一生细细琢磨。
比起当英雄,活下去才是最难的
我们都知道,所有事物都在矛盾中发展。矛盾无处不在,比如:
创业时,想稳妥赚钱,又想快速暴富;
投资时,想高收益,又怕亏得底掉;
带孩子时,想培养独立性,又怕孩子受委屈;
甚至夫妻之间,一方面希望对方懂自己,另一方面又希望有自由空间。
这些对立的想法,就是矛盾的特殊性。老子告诉我们,面对这些矛盾时,不是盲目选择一边站,而是找到那个“活”下去的方式。
很多人喜欢讲“成功学”,喜欢当个不怕死的猛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样。可现实是,真正的成功者,活得久的才是赢家。
做生意,赌徒心态的都倒在了风口里,能长久赚钱的,是那些愿意“勇于不敢”的人。任正非敢于做华为的全球竞争,却从来不在某些敏感议题上硬刚,因为他知道,活着,才有机会翻盘。比尔·盖茨退出微软,马云卸任阿里,都是“勇于不敢”的绝佳例子。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退,什么时候该让步,什么时候该蛰伏。
所以,真正的智慧,不是匹夫之勇,而是克制的勇气。
天道的“胜利”,从来不靠硬刚
很多人觉得,不争怎么能赢?难道不该拼尽全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吗?
可老子早就告诉我们,真正的大赢家,从来都不是靠蛮力取胜的:“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最好的胜利方式,是让别人主动帮你赢。
想象一个场景: 你和孩子玩游戏,想让他早点睡觉。你是A方案“强制命令”:9点关灯睡觉,孩子死活不干,哭得天崩地裂;还是B方案:“再玩20分钟,但如果拖太久,明天的故事就少讲一个。” 孩子一权衡,反而主动关灯了。
这就是“不争而善胜”。真正的高手,早就把规则藏在空气里,等着对方自己跳进来。
真正的高手,都在用这招:
苹果不吆喝自己产品好,但每次发布会大家都等着抢;
特斯拉不投广告,但粉丝们天天自来水式宣传;
巴菲特不劝你买股票,但你一看他老神在在,忍不住自己上钩。
这些人都深谙老子的道理:真正的胜利,不是靠硬刚,而是靠让对方自己选择来站你这边。
你以为的矛盾,最后都会统一
很多人纠结,人生到底是该勇敢一点,还是谨慎一点?是该争取,还是该放弃?可是,老子其实告诉我们,这根本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题,而是最终会走向统一的过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这句经典老话的意思是,世界看似混乱,矛盾重重,但最终一切都会回归到合理的轨道上。
比如:
曾经那些拼命赚钱的人,最后往往发现,健康和家人才是最重要的;
曾经想极端“佛系”的人,最后又发现,赚钱是基本生存所需;
曾经咬牙坚持创业的人,后来学会了休息、调整,走得更远。
所有的矛盾,最终都会找到平衡点。就像海浪,起起伏伏,但最终都会回归到大海。
所以,没必要纠结到底该刚还是该怂,因为这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流动的过程。真正聪明的人,懂得顺势而为,及时调整,走到最后的,才是赢家。
抓住核心矛盾,才是高手
老子这句话里,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点:圣人犹难之。
什么意思?就算是最聪明的人,也不敢轻易下结论。
这点非常重要。很多人做决策的时候,总喜欢用直觉、用情绪,但高手不会。他们会先问自己:现在这个局,最关键的矛盾是什么?
拿创业举个例子:
你以为最大的矛盾是“我要不要融资”,但其实核心矛盾是“有没有稳定的现金流”。
你以为最大的矛盾是“选什么赛道”,但其实核心矛盾是“能不能找到核心竞争力”。
你以为最大的矛盾是“怎么推广”,但其实核心矛盾是“产品到底有没有价值”。
真正的高手,第一步不是立刻行动,而是先搞清楚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然后把所有资源砸在这上面。
所以,老子的智慧告诉我们:
不要一上来就争个你死我活,而是先看清楚,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尾声:做人,别那么着急对错
老子的智慧,总是让人一开始觉得“这也太消极了吧”,但后来越琢磨越发现,他才是那个看得最透的人。
他告诉我们:
勇敢不是硬刚,而是知道什么时候让步;
争斗不是最好的赢法,最聪明的人都在“不争而胜”;
你以为的矛盾,最后都会走向统一,不必太焦虑;
抓住主要矛盾,不要被表面问题迷惑。
到头来,老子只是在告诉你:别急,慢慢来,别和天道硬刚,一切自有安排。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