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如何靠“失败”赚钱?】+【逆袭法则】+【让经历变成财富】
2025-03-15

**【如何靠“失败”赚钱?】+【逆袭法则】+【让经历变成财富】

老孙的手机响了一下午,他一条消息都没回。他靠在沙发上,盯着天花板,想着自己五年来的创业史——从互联网金融到宠物食品,从连锁茶饮到短视频MCN,每一个项目都干劲满满地开始,又灰头土脸地收场。他从投资人到负债人,从老板到“人间消失术”大师,兜兜转转,输得只剩下一摞欠条。

朋友打电话劝他:“你要不歇歇吧?”

“歇?”他嗤笑一声,“我现在什么都没有,歇下来能干嘛?等饿死?”

他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既然人生已经输到这份上,不如换个思路。

01. 失败,不是终点,而是商业模式

世界上最值钱的东西是什么?经验。

但经验这个东西,靠成功积累,费时间,靠失败积累,来得快。换句话说,失败比成功更值钱,因为它让人快速知道什么是坑。

曾经,老孙害怕失败,怕被笑话,怕家里人说他“瞎折腾”。可他后来发现,那些真正在生意场上赚钱的人,反倒是“踩坑踩得最多的那一批”。

一个曾经连续创业失败五次的哥们,后来写了本《创业避坑指南》,把自己这些年的血泪史整理成系统化的知识,直接卖给创业小白,第一年就赚了200万。

一个电商商家,在行业里赔了几百万后,把自己试错的经验做成了“失败案例分析”付费课程,结果一堆商家抢着买——毕竟,相比自己踩坑,掏点钱买个教训更划算。

有人花钱学习成功经验,也有人花钱学习失败经验。区别只是,成功学看起来光鲜,失败学才是真的有用。

02. 失败是流量密码,教训比成功更有传播力

细想一下,那些真正刷屏的故事,真的是那些“普通人一年赚一千万”的传奇吗?

未必。

人们更爱看的,是那些“差点成功”“被坑惨了”“血泪逆袭”的故事。因为人性中自带对失败的警惕,对于“避坑”有天然的需求。

做短视频的朋友说:“我发了100个创业技巧的视频,播放量一般般,但我讲了自己被骗投了50万,播放量直接破百万。”

有个博主,做内容半年不温不火,直到某天他发了一条“我创业3年,亏了300万,现在在送外卖”的视频,一夜爆红,各种采访、流量、合作找上门。

为什么?

因为失败故事里有情绪,有教训,有代入感。

当人们看到一个成功案例,他们通常只会想:“哦,这个人运气好。”但当人们看到一个失败案例,他们会想:“这事儿我是不是也容易踩坑?”

失败自带“流量体质”,如果懂得包装,可以让失败成为一个吸引力极强的商业模式。

03. 如何把失败变成可变现的资产?

失败不是资源,失败的复盘才是资源。简单踩坑没意义,重要的是能否总结出有价值的模式,并把它商品化。

第一步,整理失败经历,梳理“避坑经验”

可以写成文章,做成短视频,或者直接开个公众号,专门写“失败案例复盘”。

选题可以是:

  • “我投了50万做咖啡店,全赔光了,告诉你为什么这行业不能碰”

  • “四次跳槽,工资翻不动,职场大坑总结”

  • “开公司踩过的7个巨坑,最后一个最致命”

第二步,把失败经验变成体系化的内容,提供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失败的教训虽然重要,但如果只是单纯的“血泪史”,那就成了“负能量宣泄”。

最好的做法,是在“失败故事”后,给出明确的行动指南,比如:“如果再来一次,我会怎么做”。

如果内容做得足够好,可以发展成付费咨询、课程、社群,甚至直接出书。有人专门做“创业失败咨询”,专门收高管客户,一个小时收费3000。

第三步,让“失败品牌”持续运作,形成影响力

真正的高手,不只是单次卖内容,而是让失败变成个人品牌。

比如,有人把自己的失败经历整理成长期可运营的栏目,形成个人IP;有人以“失败猎人”的身份专门采访失败者,做成深度付费课程;还有人直接搞“失败案例研讨会”,让创业者们付费来交流经验。

当失败被打造成品牌,所有的“坑”,都会变成财富。

04. 失败,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财富的起点

有人说,成功是经验的积累,失败是智慧的沉淀。

失败过的人,才知道哪里是坑;失败过的人,才知道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与其害怕失败,不如利用失败;与其逃避失败,不如经营失败。

那些真正翻盘的人,往往不是靠某次“超级成功”,而是靠“复盘失败”找到新出路。

所以,如果现在正处于低谷,不妨问问自己:我学到了什么?这些经验,是否可以变成有价值的东西?

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让它白白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