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只有10个杯子,卖完就关门】为什么极致稀缺,反而让人无法抗拒?
2025-03-15

一家咖啡店,每天只卖10杯,卖完就关门。

这听起来荒谬,甚至有些“反商业逻辑”。在所有人都在拼命扩张、提高客单价、做营销、抢市场的时候,一个只做10单就结束营业的店,能活下来吗?

不仅能活,还能让人趋之若鹜。

从奢侈品到米其林餐厅,从限量球鞋到网红甜品,这个时代的趋势已经再明显不过:“有限”比“无限”更具吸引力,稀缺的,才是最珍贵的。”

10个杯子,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抢不到”;意味着“错过一次,就得等明天”;意味着“拥有它的人,是特别的”

01 | 为什么人类对“稀缺”毫无抵抗力?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稀缺效应”

当一样东西触手可得,人们的感知是:“等有空了再去买”;
但如果某样东西马上要“消失”,人们的感知会变成:“不买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限量,是商业里最古老的游戏规则。物以稀为贵,不是因为东西本身多么好,而是因为“拥有它的人,变成了少数派”。

看看下面这些例子——

奢侈品牌从不做“大规模促销,永远让人觉得自己买不到
LV从不打折,爱马仕的铂金包需要配货,劳力士的热门款永远缺货。为什么?因为“可得性”本身就是价值的一部分。

米其林餐厅的预约难度,是它高端感的来源
很多米其林餐厅,每天只接待固定人数;想吃,可能要提前半年预订。越是难得,越让人觉得值得。

网红小吃,一旦“限量供应”,排队就变成了一种身份象征
一个普通的泡芙,突然说:“每天只做30个”——它就立刻变成了社交货币,拥有它的人,成了朋友圈里的赢家。

10个杯子,卖完就关门,本质上是把“限制”变成了一种体验。

它传递的,不只是“好喝的咖啡”,而是一种“我今天抢到了”的成就感。

02 | 反直觉的商业策略:越少,越赚钱?
所有人都在追求“规模化”,想尽办法提高销量、优化成本,而有些品牌却选择了相反的道路:“故意少做,赚更多的钱。”

最经典的例子,是“Supreme”。

Supreme的单品,常常在发布后几分钟内就被抢空,不管是T恤、帽子,还是滑板,它的策略是:“制造极限稀缺,让每一件商品都变成社交货币。”

再看看那些“限量版”营销:

特斯拉的Cybertruck,先放出1000台创始版;iPhone的Pro Max系列,每次发布都制造供应紧张。

真正聪明的品牌,从来不让产品泛滥,而是让人“渴望”它。

当一家咖啡店每天只卖10杯,它传递的信息不是“我做不了更多”,而是“这10杯,是挑选过的,独一无二的。”

越少,越值得期待;越难买,越想买。

03 | 10杯咖啡,能带来的极致体验是什么?
10杯咖啡,每天固定数量,卖完就关门——这种模式,带来的不仅仅是“饥饿营销”,更是对体验的极致打磨。

一,每一杯都是精心制作的,而不是流水线产品
当一天只需要服务10位顾客,每一杯咖啡都能投入最大的精力,从豆子的挑选,到拉花的细节,都可以做到极致。

二,每一次购买,都是“有仪式感”的事情
当顾客知道,每天只有10个幸运儿可以喝到这杯咖啡,这个购买行为本身,就变成了一种特别的体验。

三,社交属性放大,让品牌自带传播力
人们热衷于炫耀稀缺资源,尤其是在社交媒体时代。如果一家咖啡店的杯子每天限量10个,拥有它,就像拥有一张“限定VIP通行证”。

稀缺的东西,不需要广告,它们会自己传播。

04 | 如何用“限量模式”打造爆款?
如果想让一件普通的产品,变得“不普通”,可以用几个简单的策略:

01 | 控制供应,让商品自动升值
如果一件东西永远买得到,人们就会觉得它“没那么重要”。但如果它随时可能断货,人们就会加倍珍惜。

02 | 制造等待时间,提升心理期待
苹果的新品,每次预售都让人等几个星期;高端餐厅的预约,总是排得很满。等待,不是坏事,而是让人更想要。

03 | 让产品本身,成为社交谈资
如果一件商品,能让人愿意发朋友圈炫耀,那它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产品本身。

10个杯子,卖完就关门,不是一种“减少”,而是一种“放大”。

05 | “少即是多”,为什么这个逻辑越来越重要?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最缺的不是选择,而是如何从选择中筛选出“值得”消费的东西。

10个杯子的咖啡店,它给出的信号很明确:

“你不用选了,只有这10杯,卖完就没有了。”

这种“帮顾客做决定”的方式,反而降低了选择焦虑,让顾客只关注“我要不要抢到这10个名额”,而不是纠结于各种选项。

从商业角度来看,这种极致控制供应的模式,实际上是一种更高效的运营方式——它不是“卖得少”,而是“卖得更精,更值得”。

真正伟大的品牌,不是卖得最多的,而是让人最想要的。

06 | 只有10个杯子,卖完就关门——这不只是卖咖啡,而是一种哲学
这个模式,最终传递的,不只是“买一杯咖啡”这么简单。

它更像是一个隐喻:关于如何选择,如何珍惜,如何在最小里,看到最大的价值。

在这个世界上,值得等待的东西永远不多;真正特别的东西,也不会泛滥。

所以,有时候,“少”比“多”更好;有时候,关门,比继续营业更有价值。

这家每天只卖10杯的咖啡店,不是在卖咖啡,而是在卖“拥有它的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