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彻底打破“有价值才能存在”的幻觉】
2025-03-16

01 “你必须有价值”是怎样植入的?

从小,每个人都被灌输着一个准则:想要被认可,就要有价值。这种价值通常被定义为对社会的贡献、经济收益或他人的认可。孩子的成绩成为评判好坏的标准,成年人的收入决定了社交地位,老年人的退休金则衡量着他们的“最后价值”。

这种观念无所不在,甚至渗透到最细微的日常生活里。一个人选择绘画、写作、玩音乐,第一反应往往是:“能赚钱吗?”一个人想休息、思考、独处,社会的反馈是:“这样不会有前途。”久而久之,连内心深处的自我认同也变得和外界的评判紧紧捆绑在一起。

但这里有个根本性的悖论:如果人的价值只能通过社会来定义,那么一个人是否值得存在,最终取决于社会的需求,而非他自己。

02 价值判断是一种社会控制工具

“有价值才能拥有存在感”的逻辑,乍看之下很合理,甚至像是某种自然规律。可如果仔细拆解,就会发现它是一种极具操控性的观念。

它让人们害怕停止,让人们害怕“不贡献”,让人们害怕成为社会眼中“无用”的人。为了证明自己值得被接纳,人们必须不断地奔跑、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成长。哪怕已经累得不行,也不敢停下来。

而真正掌握话语权的人,则通过“价值标准”的制定,让大部分人陷入这场永无止境的竞争中。那些掌控经济规则、文化导向、舆论话语的人,定义着什么是“有价值的”,然后让所有人去追赶他们设定的目标。

这让世界变成了一座效率至上的工厂。每个人都在努力提高“生产力”,但却越来越难感受到真实的自由。

03 如果有价值才能存在,那婴儿和老人怎么办?

这个世界上,真正没有任何社会价值的人,大概是初生的婴儿和年迈的老人了。一个新生的婴儿不会赚钱,不会劳动,也不会给任何人提供直接的好处。他只是吃、喝、哭、睡。但几乎没有人会认为婴儿“不配活着”。

同样的,年迈的老人,也许已经退休,无法再创造经济价值,但他们的生命就因此毫无意义吗?

人活着,本身就有意义,而不需要被外界赋予价值。就像阳光不会因为没办法赚钱而失去存在的权利,树木不会因为不能给社会带来直接收益而被抹去存在的资格。

婴儿和老人都无需证明自己的价值,那么,一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

04 破除“社会认可=价值”的迷思

一个最根本的事实是:社会并不会真正关心个体的存在感。

很多人把外界的认可当成自我价值的来源,可这就像站在沙滩上盖房子,潮水一来,什么都没有了。社会的评价标准会变,流行趋势会变,行业需求会变,如果一个人的存在感依赖于社会给予的价值,那么他只能永远被潮流推着走。

真正的自由,是让自己的存在感,不依赖于外界的评价,而是回归到最原始的生命体验。

05 你的存在感,只取决于你自己

假设今天起,没有任何人再关心你的表现,没有任何人再评价你是“有用”还是“无用”,那么,你想做什么?

想阅读,就阅读;想发呆,就发呆;想画画,就画画;想写日记,就写日记。做这些事情,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不是为了成为某个行业的专家,不是为了社交媒体上的点赞,而是因为它们本身能让你快乐。

生命不是一场考试,不需要通过某种“价值测验”才能合格。你存在,就已经足够了。

06 真正的自由,从摆脱价值审判开始

如果一个人始终被“我要有价值”这种信念束缚,他的一生都会活在恐惧里。恐惧失败,恐惧被抛弃,恐惧自己哪天变得“无用”。

但真正的自由,恰恰是允许自己存在,而不需要任何理由。

从今天开始,试着放下“有价值”这个包袱,看看自己的生命会不会变得更轻盈一点。

by 楠哥 红尘炼心,知行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