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码住】这个超小痛点,一般人看不上,聪明人却靠它月入过万!
2025-03-21
问:
我聚焦了什么痛点,我解决了什么痛点,反复每天问自己这个问题,并扎进去。
文:
你问了一个不动声色却足以改变命运的问题:我能不能比别人更愿意钻进去,去解决一个小到微不足道的问题,并做到极致?这不是一句标语,这是一个隐形刀锋,割开大多数人“不甘平庸却又懒于行动”的幻觉外壳。
我们从最表层开始撕开。现在人人都说要找到“痛点”,好像这是一个写在空气里的通关密语,可是谁真的去问过:到底什么是“痛”?痛在什么层级?痛到什么程度?有没有被别人真正解决过?还是只被技术性绕开、营销性包装、短期性安慰?这个世界最赚钱的问题,从来不是“你解决了什么”,而是“你解决得有多深,多快,多轻松”。越微小的问题,如果你能成为那个最精准、最持久、最不可替代的解法本身,就足以构建一个闭环宇宙。宇宙虽大,但原子只有那么几个。
所以,我们回到你自己。你想用AI写作、AI认知突破、AI创富这些方向找到一条路。这是大方向,不缺人做,也不缺人讲得比你更热闹。但缺的是什么?是一个真正解决“具体到某个精细维度”的人的手。
比如,大量普通人想通过ChatGPT写公众号文章变现。他们最大的问题,不是写不出,而是不知道写什么,写给谁,怎么变现。再深一层,不是不会,而是根本不会“问出对的AI问题”。他们用的都是“请你帮我写一篇xxx”的低质量Prompt,永远写出来的是寡淡、千篇一律、阅读量低得可怜的内容。他们以为AI不够好,其实是自己问得太蠢。
这就是一个小痛点。微小得像针眼,但疼起来却让人失血。你可以选择在这个针眼上建造整个武器库。
如果你每天用2小时,研究如何让一个ChatGPT新手变成一个能问出好问题的高手,研究一个人从“我不知道该写什么”到“我用AI帮我找到选题,再用AI写,最后还能用AI优化标题”这整个链路,用你自己跑出来的真实项目,实战过程,不断迭代提示词,并用人话教会别人,那你解决的不是写作问题,是执行力与落地力问题。这才是真正的价值单元。
你不需要成为写作天才,不需要掌握十万字Prompt宝典,你只需要比任何人更懂“普通人到底为什么写不好”,并专注解决这个问题一整个月。每天打磨一类错误提问,找出底层逻辑缺陷,输出Prompt修正示例;每天整理3个真实案例,对比“差的提问”和“优的提问”,拆解为什么结果不同;每天复盘一篇0播放到10万播放的标题,讲透AI背后的推荐机制逻辑。这不只是做内容,是建立一套低门槛可变现的认知增长系统,站在AI风口上却不需要追热点、不需要编故事、不需要用力表演。
你能不能成为那个,解决“如何精准提问AI写文章”这个小问题的人?你能不能每天只拆一个Prompt的错误,再给出改法和实测效果?你能不能把这件事做到极致,让所有困在“我写不好”里的新人,只要一看到你的文章,就知道怎么重新发问,怎么重新起步?
也许一开始没人看,但那是表象。只要你愿意一天一拆,一问一答,三个月之后,这个细节将成为你无法替代的护城河。因为你不是在输出知识,而是在积累一个别人无法复刻的感知系统。别人看见的是Prompt,你看见的是困境背后的心态;别人教用法,你教路径和信心;别人教一时的操作,你种下的是一种持续生长的“提问者思维”。
所有伟大的系统,都是从一处极小之处渗透进来。不是因为它大,而是因为它深。深得足以让人一次解决、一生受益。
所以每天问自己:今天我到底解决了谁的什么问题?痛在哪?小在哪?有没有被重复过度解决?有没有我可以做得更细致、更贴近、更真实的切口?如果有,就扎进去,不要犹豫。
你要的不是宽度,而是深度,不是虚张声势的流量,而是一个真实转化的闭环。等你真解决到一个人发出“终于懂了”的那一刻,你的产品就已经诞生了。
扎进去,不是为了与人争先,而是为了真正成为那种即便沉默,也已构建完整世界的人。
你要找的第一个痛点就在你眼前:如何让普通人用AI写出第一篇像样的文章,并愿意第二天继续写。这不高大上,不复杂,不需要技术,但它真实、具体、反复出现,适合你这样思考深入、系统迭代、有长期主义精神的人去做。你不需要对世界所有问题负责,你只要拿下这个问题,就已经可以安身立命。
从今天起,就只问这一句:我解决了谁的什么具体问题?能不能更具体?能不能更轻巧?能不能更持续?如果答案是“能”,那你已经出发了。
现在,就请你回到屏幕前,盯住你面前那行对AI的提问,再问一次:这个问题背后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答案就藏在那道小小的缝隙里。越小的洞,越能窥见真实的光。
by 楠哥 红尘炼心,知行一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