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别再找赛道了】赛道不是给你跑的,是用来收割你的【拆认知墙系列006】
2025-03-22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很诡异的现象:每当“某个行业开始火”了,铺天盖地的内容都会教你如何“快速上车”;每当一个风口出现,似乎整个互联网都在喊“赛道已来”。你真的以为这是机会的讯号吗?还是陷阱开启的倒计时?

为什么你拼了命地换赛道,换平台,换副业,最后发现,命运根本没换?

因为你从头到尾,根本没在赛道上。你只是赛道的“土壤”,是铺在赛道下面那一层——用来承载风险、供给流量、填补泡沫的那一层。

当你把希望寄托在“选对赛道”这件事上,其实你已经掉进了高维设计者设置的认知陷阱。

让我们把这个游戏拆开看。

什么是赛道?在它还没火的时候,它只是一个偏门;当它开始火,它就成了金矿;而等它被大规模宣传的时候,它已经不是金矿,而是流量矿——不是为了“产出”,而是为了“收割”。

当一大批内容在教你“做抖音小店月入十万”“AI副业0基础快速变现”“自媒体一人年赚百万”,你该问的不是“怎么做”,而是:谁在发这些内容?他们为什么发?

答案其实很简单:真正赚钱的不是做抖音小店的人,而是教你做抖音小店的人;不是剪辑短视频的人,而是卖剪辑教程和投流服务的人;不是写副业文案的人,而是把“副业焦虑”打包变现的人。

再深入一步,你会看到更残酷的事实:

赛道的本质,不是你奔跑的路径,而是权力设计者的分层系统。

平台需要你去制造内容、供给注意力、消耗焦虑;资本需要你去维持用户增长、扩展流量规模、构筑护城河;导师需要你来当案例、当话术、当筛选池里的样本。你以为你是选手,其实你只是赛道的“可替换组件”。

这就像一场无声的权力转移。你还在想着如何赚钱,如何涨粉,如何找项目;而他们已经开始借用你的注意力,为自己建立新的权力杠杆。他们不需要每个人都成功,只要你在这个体系里“不断努力、不断消费、不断焦虑”,他们就赢了。

所以,真正的问题不是你要选哪个赛道,而是你要成为哪种角色。

你是那个奔跑的人,还是设定规则的人;你是那个学习话术的人,还是制定剧本的人;你是那个被不断训练的人,还是那个操控“训练逻辑”的人。

很多人把“跳出打工”当作自由的起点,以为自由是自己当老板,自己接单,自己写脚本;但自由从来不是“形式上的自我掌控”,而是“结构上的权力位置”。

如果你不掌握定义规则的能力,无论你跳几次槽、换多少平台、尝试多少项目,最终的命运都是被算法、被规则、被“下一轮流行话术”继续收割。

所以,我们真正要跳脱的不是赛道本身,而是“相信赛道”的幻觉。

跳脱这个幻觉的第一步,是停止把“外部的火热”当作“内部的机会”。你要开始反着思考:一个领域越热,代表进入门槛越低,参与人数越多,边际收益越低,资源争夺越激烈,而真正的控制者早已在你进场之前布局完毕。他们在你还在学习“怎么涨粉”的时候,已经在做“粉丝分层”和“用户转化矩阵”;他们在你还在纠结“要不要做视频号”的时候,已经在构建自己的知识IP闭环,部署长期信任资产。

你越是在低门槛的赛道上死磕细节,就越远离了“架构层”的判断能力。

反过来想,那些真正具备洞察力的人,是怎么发现新机会的?他们不是通过热点,而是通过结构失衡。他们看到某种资源开始错配;看到某个群体开始失声;看到某个行业供需正在反转;看到政策、资本、情绪、工具之间的缝隙正在松动。

他们在找的不是“哪个项目能做”,而是“哪里出现了结构性松动”,而这种松动,往往正是下一轮杠杆的接入口。

而你如果总是盯着别人的跑道,你就永远只能跑他们的旧剧本。

我们不是不需要学习赛道,而是要学会“建造自己的小型生态闭环”。你不一定要掌控资源,但你一定要掌控“自己的注意力流向”;你不一定要成为资本家,但你必须成为“自己认知系统”的设计者。

下一篇,我们继续拆这个“设计认知系统”的问题。

它才是真正的“无形资源”之母,能决定你是否在未来的资源游戏中拥有超维力量。准备好了吗?我们下次跳得更深。

by 楠哥 红尘炼心,知行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