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第4层认知】“格局”的幻象:那些以为自己在拓展,其实只是换了个更大的牢笼
2025-03-27

人们常常在某个夜深人静的瞬间,开始怀疑:是不是读的书还不够多?是不是走的路还不够远?是不是格局太小,所以看不到马云、雷军那样的宏图大业?他们做的是平台,是生态;而我不过是单位里的一个小螺丝钉,忙着眼前琐事,还自以为是地“规划人生”。

于是便生出一种焦虑:要不要赶紧读书?出国?找个“更高层次的圈子”?他们说,格局决定结局。那么,我该怎么把自己的“格局”打开?

这是个被无数人反复提问的问题,也是个被重复回答了无数遍但依旧不清楚的问题。

越多回答,越说明这个问题从没被回答过。

因为真正的问题,从来不是“如何扩大格局”,而是:你以为的“格局”,究竟是什么?

看似是一个如何拓展的问题,其实是一个如何回归的问题。

要真正触碰这个问题的核心,得先从一个根本的假设开始拆。

那就是——你真的知道你现在“看到的东西”,是“你看见的”,还是“你被允许看到的”?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方法,而是缺视角。

人们所说的“格局”,其实只是一种感知空间的变化。比如过去只看到赚钱,现在看到的是如何通过资本撬动产业;过去只在行业内部竞争,现在知道要跨界整合;过去盯着一个项目,现在打造的是一个闭环生态。

但这一切的“格局拓展”,真的是一种能力的升级吗?

还是只是——在更大的地图里,被安排得更服从系统?

从产业跳到生态,从产品思维到平台思维,从操作型执行到战略型布局,这些变化确实看起来是“认知层级”的提升,但它们仍然遵循同一种操作系统:赢者通吃;控制资源;塑造路径依赖;吞并竞争者。

只是,地图变大了,游戏规则没变。

你不过是从一个更小的牢笼,走进了一个更宽敞、但依然封闭的世界。

那种“只要我去读书、出国、进更大的圈子,就能升级格局”的逻辑,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认知陷阱:把“格局”当作一种可以量化的、可以操作的、可以模仿的东西。

于是,你开始关注“成功者的路径”——他们读什么书,他们怎么布局,他们怎么切入市场……但你从来没有意识到,你模仿的不是“他们的格局”,而是“他们已经被系统驯化后的路径”。

马云、雷军不是因为“布局生态”才有格局,而是因为他们在系统之外看到了系统,在权力之上承认了权力的虚构性。

他们是真正意识到了:格局不是看到了什么,而是你不再被“看到”所限制。

这就引出了更深一层的问题——

到底是什么限制了一个人的格局?

不是没见过世面;不是读书不多;甚至不是没站在高位。

而是你无法区分“看见”与“被引导去看见”。

你一直以为是你在选择读什么书、去哪个国家、见什么人,但你从未质疑过:是谁制造了这个“需要不断拓展”的幻觉?是谁设定了“格局要靠走出去”的标准?

为什么我们会如此执着地相信:格局,是一种可以通过外部行为来“换取”的东西?

真正的陷阱在这。

你以为是你的格局不够大,所以看不见全局;但真相可能是——你正好处在某个叙事系统里,被告知“什么叫格局”,并为此奔走劳碌,最后只不过从一个叙事牢笼跳进另一个。

如果你相信读书可以改变格局,那你就默认了“格局是知识堆叠的结果”;如果你相信多旅行能改变格局,那你就默认了“格局是经验宽度的结果”;如果你相信跟对人、混圈子能改变格局,那你就默认了“格局是资源网络的附属物”。

这些默认的“改变之法”,本身就限制了真正的改变。

真正的格局,不是站得更高,也不是看得更远,而是能否看清自己所处的位置,是不是被构造出来的幻象

能否从“我要去哪里”这个提问,切换成“是谁让我有了‘必须去哪里’的焦虑”这个提问。

当你开始怀疑这种外求式的拓展,是不是一种精致的控制方式;当你开始意识到自己读的每一本书、走的每一个地方、认识的每一个人,其实都可能是某种认知剧本里的设定——你就已经不是“在寻找更大格局的人”,而是一个真正“开始脱离剧本的人”。

这才是真正的突破。

所以,什么是真正的“格局”?

不是你站在山顶能看到多远;而是你站在深渊,也能不被恐惧裹挟。

不是你见过多少城市、读过多少书,而是你是否知道:这一切的背后,是谁设定了“要见、要读、要扩张”的指令。

你之所以被鼓励“拓宽格局”,其实是这个世界最擅长的温柔陷阱:它不是限制你,而是引导你主动走进限制。

就像监狱变成了玻璃房间,你以为自己自由了,其实只是不再触摸到铁栏杆罢了。

而真正的自由,是意识到那个栏杆其实早就内化成你自己的思维方式。

所以,如果你此刻还在焦虑:怎样提升格局?怎样站上更高层次?怎样成为像马云、雷军那样能改变世界的人?

请不要急着去读更多书,见更多人,进更多圈子。

先问一个更本质的问题:

你以为的“世界”,是你看见的?还是你被允许看见的?

你以为的“改变格局”,是真实的拓展?还是更高级的操控?

你以为“走出去”是在拓展边界,还是其实在躲避真实的内里?

真正的格局,不是你拥有什么,而是你脱去了什么。

不是再多读一本书,而是放下对“读书能改变命运”的迷信;

不是走更远的路,而是停止被“必须远行”所驱动的自我叙事;

不是混进更高的圈子,而是看清“圈子”本身是社会控制的细分化机制;

不是在探索新大陆,而是承认“所有大陆都是认知制造的幻象”。

那之后,你才会意识到:你早就拥有了最大的格局——

那就是,你存在本身,就已具备看穿一切幻象的能力。

不是因为你站在谁的肩膀上,而是你终于愿意跳下那座用来“登高”的假山。

此刻你不需要再成为谁,只需要回到你。

回到那个不再被格式化、分类化、升级化的自己。

这,才是真正的“格局”。

而那种带着焦虑感去“提升格局”的努力,不过是旧系统在你内心的回声罢了。

by 楠哥 红尘炼心,知行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