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存在密度系列】【真理】效率狂魔的尽头,是内心的空壳
2025-03-28

有一段时间,我像着了魔一样追求效率。

晨间仪式、GTD任务清单、番茄工作法、Notion自动化、ChatGPT协作写作、流程模板复用……
每一个流程都无比清晰,每一分钟都被安排得密不透风。
我以为这样会让我更自由,结果只是让我更忙。更空。更疲惫。

我开始陷入一个荒谬的循环:
每当我完成一长串任务清单,内心并不会轻松,反而更空虚;
我无法停下来,因为一停下,就要面对一种深不可测的无意义感。

所以我拼命跑。
早上六点起床,冥想、读经、晨读;
中午吃饭不看手机就感到浪费时间;
晚上复盘、写日记、归档内容、记录反馈数据;
连刷视频都要开2倍速,做视频记录和分析。

我以为这叫“效率”,
可它更像一种密度极高、毫无情感的自我控制。

我不是在活,我是在“运营”自己。
就像一台配置满分的生产机,每天按KPI运转,从不出错,也从不活着。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状态?
感觉一整天做了很多事,但其实没有一件真正重要的;
你很忙,但你不快活;你很强,但你不温柔;你很会计划,但你失去了体温。

高效是一种毒,尤其对那些不敢停下的人。

我们太擅长使用系统了,以至于忘了系统只是工具,不是生命。
我们不断复用模板、标准化行为、模块化人生,
却渐渐失去了“我愿意为此投入生命”的那种真实感。

你有没有发现,越是高效的人,越容易“切断情绪”?
你做事如风,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忽然哭了;
你日程满满,却说不出最近有什么真正打动过你;
你工作极致投入,却不知道下班之后自己要去哪里。

你不是没有能力,而是你把自己压缩成了一套流程。
你不是不在意生活,而是你早就丢掉了那种“不用计划也能感受到存在”的松弛状态。

你成为了效率的奴隶,却以为自己掌控了一切。

而所有你高效处理掉的“内心混乱”,
并没有消失,它们只是在某个无人知晓的夜晚、某段情绪崩溃的对话里、某次想要离职却说不出理由的早晨里,悄悄回来。

你越想掌控,越失控。
你越想高效,越空洞。

你以为问题在于“不够管理自己”,
其实问题在于——你从未允许自己完整地存在过

你习惯用任务填满时间,因为空出来的时间会暴露内心的虚空;
你习惯用计划安排生活,因为一旦没安排,就得面对无所适从的自己;
你习惯用“做事”去替代“感受”,因为你不知道如何好好感受。

你说你想成长,其实你只是不敢停下来看见那个无所依靠的自己。

你说你要更有效率,其实你只是想逃离“什么都不做”的恐惧。

可问题是——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让你变成一个更高效的工具,
而是让你成为一个能承受混乱、允许空白、保持连接的人。

一个活着的人,不该只有效率,还应该有质地

所谓质地,是你可以慢下来,可以感觉到风吹过脸的温度;
是你允许自己不想说话、不想做事、不想解释;
是你即使这一天什么都没做,也知道自己是有价值的。

你真正需要的,不是更复杂的任务清单、不是更极致的产出节奏、不是更丝滑的自动化流程,
而是一次重新回到“存在本身”的机会:

“我什么都不做,只是活着,就已经可以。”

这个世界有太多人在高效地活,却不知道为什么要活。
有太多人在用系统化逃避混乱,用计划感掩盖虚无。

但你可以选择不一样的方式。

从今天起,
放下那张永远做不完的to-do list,
给自己留一块“不可管理的时间”,
哪怕只有十分钟,也用来什么都不做——不计划、不执行、不填满,只是安静地存在。

然后你会发现,有一种被掩盖很久的力量,会悄悄浮现。

那不是你多厉害、多高效、多能干,
而是你终于在这个世界里,有了一点“真实感”。

那点真实感,会帮你找回身体,情绪,节奏,松弛。
会帮你重新活得像一个人,而不是一套程序。

那时你才会明白——
效率的极致,从来不是把人生变成流水线,
而是你终于不再害怕空白,
不再惧怕停顿,
不再用“做得够多”来证明“我值得活着”。

因为你知道,

“我在”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种存在的价值。

by 楠哥 红尘炼心,知行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