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知道,必须得力行
2025-03-29
小时候我们被教导:“要好好学习,知识改变命运。”长大了才发现,知道很多,却还是不会做事;读了很多书,世界却没有因此变得更清楚。仿佛“知道”这件事,并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神圣,也没那么有用。我们被“知道”骗了很久。
可真正的知道,是什么?
毛主席早在《实践论》中讲得很明白: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要经过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才能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这句话的真正分量,不在概念,而在路径:
先有一点点理论——
然后是大量的实践——
再提炼出感性认知——
再升华为理性认识——
最后拿这理性认识反过来指导实践——
如此往复,螺旋上升,才是“知道”的真实路径。
这个过程,有点慢、有点苦、有点笨。但这恰恰是真知的必经之路。
而我们当代人最常掉进去的陷阱,是把“知道”当成“听过”“看过”“想过”“懂了”的幻觉。
我们以为自己知道,其实只是听说。
我们以为读书就是成长,其实只是消遣。
我们以为思考就等于智慧,其实不过是自我迷醉。
所以我们要先拆掉一个幻觉——知道,不是记住一个观点,而是通过实践淬火后的内化结果。
我们慢慢说。
一、理论,不是开始,而是方向感
我们从来不是“无知”的个体。每个人从小到大都被灌输了大量的“理论”——来自父母的教诲、学校的教材、社会的价值观。看似这些理论构成了我们的世界观,但它们更像是一套默认程序。
它给你方向感,却不保证你能抵达。
就像刚学骑车时,教练告诉你:“身体保持平衡,眼睛看前方,脚用力踩。”这当然是对的。但你就算听了一百遍,没摔过十次,也骑不上路。
毛主席并没有否定理论的重要性,他说:“理论是一种经验的总结,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问题在于,大多数人以为自己一开始就拥有了这种“本质的反映”,其实不过是“别人告诉你这才是本质”。
理论不是起点,而是一个可能的路标。
真正的起点,是你从脚下开始走的第一步。
二、感性认识,是一次次碰壁换来的觉察
毛主席在《实践论》里说:感性认识是“亲身体验,眼见为实”,但它“不深刻、不完全、不系统”。
什么意思?
你读了一本讲“商业模式”的书,讲得清楚、系统、有案例,你以为你懂了。结果你去摆摊,第一天连定价都不知道怎么定,第二天被城管撵走,第三天一个顾客都没有。你开始怀疑自己:难道我没看懂书?还是我不适合创业?
都不是。
是因为你还没有“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不是靠想出来的,是用脚丈量出来的,是用挫败体验换来的。它是你从0到1地去做,做失败了,做混乱了,做痛苦了,才积累出来的肌肉记忆和经验信号。
这种“摸过”“撞过”“试过”“慌过”的记忆,是理论无法替代的。
很多人之所以“一听就懂,一做就废”,不是不聪明,而是跳过了这个阶段。
而毛主席的洞察正在于此——感性认识虽浅,却是必经之路。它是你必须要亲手触摸世界,哪怕被烫,被刺,被误解,也必须走一遭。
只有这样的“感性积累”,才能成为理性认识的土壤。
三、理性认识,不是高冷推演,而是血肉归纳
当你实践得够多,痛过、试过、重复过,你开始发现一些重复出现的模式。你不再依赖别人的结论,而能自己抽象出判断——这种判断,就是理性认识。
而真正的理性认识,不是空中楼阁,不是逻辑推演的结果,而是用血肉经验磨出来的总结。
你写过100篇文章,才知道什么样的结构打动人,什么样的表达被忽略。你卖过100单产品,才明白顾客的购买冲动和犹豫心理,远比你以为的复杂。
你谈过10次失败的恋爱,才能不再用“直男/渣女”的标签判断对方,而是开始看见自己的需求、恐惧和界限。
这是理性认识最迷人的地方:
它不是抽象的智慧,而是具体的判断力;
不是空谈真理,而是现实世界中真正有效的行动依据。
它让你做事越来越准、越少犹豫、越不自欺。
这时你才会体会到什么叫“知道了”,
不是脑子里有了答案,而是身体已经知道该怎么动。
四、再回到实践,才是知行合一的起点
可是很多人到这里就停下来了。
他们以为总结完了就结束了,于是开始写书、讲课、分享感悟。却忘了毛主席强调的不是“总结成理性认识”这一步,而是“拿着这个理性认识再去实践”。
这才是最重要的环节。
因为真正的智慧,不是“想明白”,而是“做明白”。
你写完复盘还不算成长,你把总结用在下一次决策里,才叫成长。
你觉察到自己的问题还不算成熟,你用新的方式去试图解决问题,才叫成熟。
理性认识必须被反复用于实践,才能不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形成系统性的认知闭环。
这时你会发现:
所谓“高手”,从来不是懂得最多的那个人,
而是那个不断把“知道”变成“做到”的人。
五、知道不是记住,是变化了
到了这里,我们可以重新问自己一句话:
你真的知道了吗?
如果你只是能背出某个道理,或说出一段话的逻辑,甚至可以写一篇“还不错”的理论分析,那可能只是“知道了点东西”。
可如果你因为这个知道,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方式;
如果你在面对挑战时,不再陷入同样的情绪反应,而是多了一个呼吸和选择的空间;
如果你已经不再频繁困惑“到底要不要辞职”“怎么提升自我”“到底值不值得做这个决定”,而能用自己的逻辑系统判断;
那你就真的“知道”了。
因为你变了。
毛主席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人类就是这样进步的。”
这就是一个人从“以为知道”到“真正知道”的跃迁过程。
它没有捷径,不能抄袭,不靠记忆,而靠反复力行。
六、在力行中抵达系统性认知
也许你会问:那终点呢?是不是走到一定程度就会“通了”?
不会。
《实践论》的深意在于,它不是告诉你“如何掌握真理”,而是揭示了“掌握真理的唯一可能路径”。
也就是说,它不是让你永远抓住某个“结论”,而是训练你拥有“不断认知、验证、修正”的系统性能力。
你越是力行,越明白一切理论都有其适用边界,一切经验都可能过时。
你开始不依赖某个观点,而是搭建自己的认知系统。
这时你就拥有了真正的“知道力”——一种持续演化的觉知能力。
七、结语:真正的知道,是一生的修行
写到这里,我想起一句话:
“人生的智慧,不是早知道,而是早一点开始去做。”
我们被困住,是因为我们把“知道”当成了终点,以为记住一条真理、看到一个逻辑、听懂一个观点就完成了成长。
但毛主席用一生告诉我们:
“知道”从来只是开始。
真正的知道,必须得力行。
而在力行中,你会发现:
有些书要重新读了,
有些话要重新想了,
有些人要重新理解了,
有些事要重新开始了。
于是你不再焦虑于“我还不够懂”,
因为你知道:每一次笨拙实践,
都是通向真正智慧的脚步。
你走得慢没关系,
只要你在走,
你就正在知道的路上。
by 楠哥 红尘炼心,知行一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