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性痛觉!
2025-03-29
在我们未能给痛苦命名之前,它只是某种晦暗的背景噪音,像潮湿空气里无形的霉菌,一点点渗入骨缝,让你呼吸困难,却又无从说起。
我们先给它一个名字:本源性痛觉。
这是区别于事件型痛苦、情绪型痛苦的一种更深层的感受。它不是因为某件事情发生了你才开始疼,而是即使什么都没发生,你也隐隐觉得哪里不对。它像你存在底层操作系统里的一个bug,不影响启动,但总让系统不稳定、难以长久运行。
它不是“我失恋了”“我失败了”那类具象苦痛,而是“我不知道我是谁”“我即使成功也觉得空”“我越活越觉得一切都不真实”——它是源于存在本身的不适感。
这就是它“本源性”的含义。
**
你不是因为痛而存在,而是因为存在本身,你就已开始疼。
你有没有过这种体验:小时候明明生活平静,家庭无恙,却总在傍晚放学时忽然难过,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心口空了一块;长大后生活趋于稳定,赚钱了、有朋友了,却突然在深夜刷着手机,感到一种深不见底的虚无,像漂浮在一个和自己毫无关系的世界。
这些都不是“事情导致的痛”,而是“存在导致的痛”。
这种痛感,无法归因,只能承认。
**
但为什么我们会有这种无因的疼呢?
这是本源性痛觉最值得推敲的地方。它的核心不在于“痛”,而在于“源”。源头是什么?
——是你觉知到了自我与世界的分离。
婴儿时期我们并没有这种痛觉,因为那时我们和世界是一体的,没有“我”与“非我”的区分。真正的痛感从我们第一次意识到“我在这个世界上是孤立的”开始。
“妈妈不是我的一部分。”
“这个世界不会自动回应我。”
“我说的话,别人并不总能懂。”
这就是裂隙的诞生。
从此之后,我们的所有感知都会在这道裂隙上留下缝隙。我们做什么、爱什么、努力什么,本质上都带着一个背景命题:“我是否真的连接上了世界?”
而当答案一次次趋近于“没有”,那种无名之痛便开始蔓延。
**
所以,本源性痛觉,其实是一种意识觉醒的副产物。
它不是不正常,它甚至不是坏事。它是你开始意识到“你是一个个体”的信号。它标志着你不再麻木,不再只活在自动化反应中,而开始有了自我投射和宇宙距离的思考。
也正因为它来自自我意识本身,所以它无法被“解决”,只能被“安放”。
**
你不能解决“你是孤独的”这个问题,你只能慢慢学会,如何在孤独中编织意义。
你不能消除“存在是空的”这个感知,但你可以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去填充它。
你不能根治“理解的不可能性”,但你可以选择在误解中继续说话。
本源性痛觉不是敌人。它像一个深夜来访的旧友,提醒你:你仍活着,你仍感知着世界的异质性,你还没有彻底成为那个随波逐流的壳。
**
当然,它也会让人极度疲惫。因为它太深,太无解,太难与人言说。它让你无法用“正能量”自救,也无法靠“鸡汤”止疼。它必须由你亲自穿过、摸索、命名,然后与你共处。
你会发现,那些真正走过一些人生幽暗地带的人,他们说话慢一点,看人柔一点,对所谓“幸福”的执念少一点。他们不吵不闹,却异常坚定。因为他们认识过那个无声却持续灼烧的本源性痛觉,他们知道,人生不靠解脱靠的是穿越。
他们已经不怕疼了,不是因为不再疼,而是因为学会了和痛共处——像与空气、引力一样,把它当成生命的一部分。
**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深刻理解“本源性痛觉”:因为它不是生命的故障,而是意识的代价;不是心理的问题,而是存在的必然。
你越是试图消除它,它越是反噬你;你越是勇敢凝视它,它反而化为清醒的力量。
最后,当你不再试图解释痛,而只是去陪伴它,你会发现,那个最深的你,终于露出了影子。
他没有被治愈,但终于可以自己站立。
——这,或许才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开始”。
by 楠哥 红尘炼心,知行一体。
发表评论: